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曹魏某团中的重要谋士荀彧、荷攸、郭嘉、贾诩、程显、刘晔应作为一个谋士集团来考察与把握,这个谋士集团在三国纷争时期特别是前期表现出超凡的才智,对曹魏的功业作出了贡献。对曹魏和这些谋士的描写,体现了作者罗贯中的思想感情和理想追求。  相似文献   

2.
汉魏之际,士家大族乘机崛起,他们的政治倾向对当时的政治局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当然,他们的政治取向也随着局势的变化而不断地改变。荀彧和荀顗父子在汉魏与魏晋禅代之际不同的政治态度,不仅体现出各自不同的人格,也深刻折射出颍川士族在这一时代相连但政治内涵迥异的社会政治局势面前,不同的政治取向。  相似文献   

3.
从曹魏后期到晋宋之际,玄学经历了三个形态的变化。一是曹魏后期的"政治的玄学",二是西晋前期的"哲学的玄学",三是晋宋之际的"艺术的玄学"。以正始为代表的曹魏后期文学创作"有玄无文",以太康为代表的西晋前期文学创作"有文无玄",以陶、谢为代表的晋宋之际文学创作"有文有玄"。谢灵运就生活在"艺术的玄学"的时代,他不仅重"文","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而追新",而且重"义",体现在诗歌创作中,就是其山水诗的"玄学尾巴"。  相似文献   

4.
拴驴泉石刻是朝廷为开凿石门、修建栈道而铭刻的摩崖石刻,其年代属于曹魏正始五年无疑;"都治道郎中"等官职反映出因事而设的特点,明显体现曹魏时期职官差遣的具体化倾向;"上党司徒悌"等官员人名书写明显体现其郡望的痕迹,反映曹魏时期品评之风盛行,官员升降受其影响。石刻在保存魏晋时期书法文字资料、反映古沁河栈道修建和魏晋时期官职变迁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文物和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5.
荀彧被“隐诛”事件是汉魏之际政局变化的重要关节.荀彧之死是以荀彧为代表的颍川士人集团与曹操集团的利益特别是文化观念冲突的结果,同时也是曹操为抑制曹植势力,巩固曹丕的地位进而建立新的政权的重要举措.曹操“隐诛”荀彧是除掉政权内部的拥汉派同时又让曹丕取得颍川士人集团支持的最佳方式.荀彧之死促使了曹丕集团和颍川士人集团的相互妥协,实际上是颍川士人集团政治转向的风向标.  相似文献   

6.
魏晋时代,天下大乱,政权交替频繁,身为魏臣的嵇康,受到魏朝的规训,但在司马氏专权后,"不识时务",没有"明哲保身",于是受到当权者的惩罚,构筑了自己悲剧的一生.  相似文献   

7.
汉魏洛阳故城始建于西周,此后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等朝代先后为都,至唐初废弃,前后延续使用1600余年,其中作为都城的历史达540余年。由于该城几经兴废,加之朝代更替及行政区划的变化,其名称亦屡有变异,故城在西周、东周、东汉、魏晋时期的称谓就多达10余种,而作为郡治、县治时的称谓与其他称谓又为其增添不少变故。  相似文献   

8.
魏晋时代被称为中国历史上文学自觉的时代.文的自觉当以人的自觉为前提,人的自觉充分地体现在文人的归属意识当中.本人拟分析魏晋时期的几个著名文人,从中分析出他们所呈现出来的三种归属意识:仕途归属意识、家庭归属意识和自然归属意识.  相似文献   

9.
魏晋之际,司马氏控制朝廷大权,众多曹魏旧臣子弟纷纷向司马氏靠拢.由于父亲杜恕与司马懿的旧怨,杜预的政治前途受到严重影响,为了个人建功立业的愿望以及京兆杜氏大族地位的接续,杜预审时度势与司马氏联姻,成功地实现了政治上的改弦更张.  相似文献   

10.
各种版本的九年制义务教育历史教材,在讲到夏朝建立时都特别强调:“禹传子,家天下”,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许多同学据此就认为:从此“禅让”结束了。其实不然,“禅让”作为我国古代最高领导人更替的方式,在我国国家形成以后曾反复出现过。纵观历史,主要有:(1)曹丕称帝。东汉末年,诸侯混战,196年曹操把汉献帝劫持到许,“挟天子以令诸侯”,成为“汉相”,被封为魏王。《三国演义》骂他说“名为汉相,实为汉贼”。220年,曹操死后,他的儿子曹丕继为魏王,强迫汉献帝举行“禅让”大典,取得了帝位,国号魏,定都洛阳,历史上又称曹魏。(2)西晋建立…  相似文献   

11.
车培晶用超凡的想象力为儿童建构了一个充满真善美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有美好也有苦难,体现了车培晶思想的深刻性,他极力为儿童营造一个具有审美的儿童文学的诗性境界。  相似文献   

12.
13.
舍勒的质料价值伦理学是为哲学的伦理学进行科学和实证的奠基,进行伦理学人格主义的构建;康德的道德哲学是为真正的道德制定普遍的、必然的、无条件的衡量标准,是为道德中的先天综合判断如何可能寻找答案。舍勒认为康德拒绝任何一门善业伦理学,犯了"伦理学中的形式主义"错误,只要承认康德道德命令的合理性,我们就无法走向一门关于伦常价值的规范学说。舍勒的质料价值伦理学对康德的"先天"、"形式"、"动机"存在严重曲解,在道德认识和道德判断的根基问题上,舍勒质料的价值伦理学所依据的"现象学直观"与康德的"纯粹直观"并无二致,舍勒用质料的先天性反驳康德的形式的先天性、用质料的价值伦理学批判康德的道德命令是顾左右而言他。  相似文献   

14.
15.
霍桑一生中创作了数以百计的作品,也塑造了很多形象鲜明、栩栩如生的女性形象。他通过对这些女性形象的刻画、心理的描述和命运的诠释,反映了自我对于女性的观念和对女权主义的看法。文章在分析了霍桑笔下的海斯特﹒白兰、赫普姿芭、帕多瓦·贝阿特丽丝、乔琪安娜四个女性人物形象的基础上,分析了霍桑的女性观。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我国男子网球目前整体水平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认为我国男子网球选手技战术水平有待提高;我国男子网球选手的体能需更科学的训练等,进而针对所发现的问题提出相应建议,为我国男子网球的发展和提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18.
荀子思想与思孟学派有着复杂的关联,这种关联不仅表现于荀子对思孟学派的批评,而且表现于对其思想的转化和吸收。以荀子"积善成德"的观念为例,它实与思孟学派的《五行》篇关系密切。然而这种观念在《荀子》和《五行》篇中存在着异同,从中可以看出荀子对《五行》篇思想的继承,更重要的是荀子拓展了"善""德"观念的内涵。荀子把对前人思想的批判、继承和创新有机结合起来,成就了他的"集大成"的学术地位。  相似文献   

19.
在很多人的心目中,童年是纯真美好的,但是目前我国儿童焦虑心理普遍存在并呈现低龄化发展趋势。不少儿童文学作品已经开始尝试去反映儿童的焦虑心理,对低龄儿童存在的压力进行了或多或少的释放。研究这一部分作品,对于我们拓宽儿童文学领域、深化儿童文学内涵、更新儿童文学认知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在20世纪40年代,梅洛一庞蒂从现象学角度集中讨论了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思想,把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哲学分为两部分:一是对以往哲学二元论的批判,二是对实践唯物论的阐述.他指出,对二元论哲学的批判构成了马克思与现象学结合的理论起点,马克思实践唯物论的系列概念如"人的对象"社会性""历史辩证法"等,均可从现象学角度做出"完美"诠释.梅洛一庞蒂对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的现象学解读有一定的创新意义,但在本质上误读了马克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