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家庭暴力是指发生在家庭成员之间的暴力行为.近年来,家庭暴力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完善我国的法律制度与相关政策,给家庭暴力的受害者以更全面、更具体、更适当的帮助和救济,巩固和谐、稳定、安全的社会主义家庭婚姻关系,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中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个全球性的社会问题,家庭暴力在我国也普遍存在,对家庭暴力进行法律规制是我国面临的重大课题。文章在对家庭暴力进行界定的基础上,探讨了我国家庭暴力的现状,并对我国家庭暴力的成因进行了分析,进而介绍了我国家庭暴力法律规制的现状,并指出其存在的不足。针对我国家庭暴力法律规制的不足,文章提出了完善建议:完善家庭暴力的民事责任制度,完善警察介入家庭暴力,健全家庭暴力的刑事规制,制定《反家庭暴力法》。  相似文献   

3.
家庭暴力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对妇女的家庭暴力主要有以下原因:封建伦理化的影响、道德调控手段的弱化、功利化趋势增强以及其它个人因素。家庭暴力违背了人道原则、平等原则以及爱情和责任相统一原则。应当加强家庭伦理道德建设,坚持“德治”和“法治”相结合来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  相似文献   

4.
家庭暴力是一个贯穿古今的全球性问题,得到了全世界各个国家的广泛关注,各国纷纷立法预防和惩治家庭暴力犯罪,我国也于2016年3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在立法、执法、司法上打击家庭暴力犯罪,建立和完善我国家庭暴力法律救济机制,有利于保护家庭成员的身心健康和合法权益,有利于婚姻家庭的幸福,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家庭暴力,特别是针对妇女的家庭暴力犯罪,已成为全球重症。"自从有人类所记载的文字开始,家庭一直是其成员进行暴力活动的舞台"。历经多少岁月,这一现象依然如故,针对妇女、儿童、老人的家庭暴力犯罪数量以惊人的速度在蔓延上升的这种社会现象,现已受到了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在我国,家庭暴力问题也很严峻。据北京民意调查所的调查显示:在我国有13.7%的女性曾经被殴打过,有64.9%的女  相似文献   

6.
漫画·时评     
立法保护未成年家暴目击者体现法治进步日前,《广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办法(草案)》[以下简称《办法(草案)》]提请审议。《办法(草案)》在《反家庭暴力法》基础上做了细化规定,并创新有关工作制度和措施。其中明确规定,目睹家暴的未成年人也是家暴受害人。  相似文献   

7.
浅析家庭暴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庭暴力是一个全球性现象,世界各国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家庭暴力是发生在家庭内部的暴力行为,严重影响家庭这一社会基本单元的稳定与和谐,也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隐患。本文从家庭暴力的典型特征出发,对其发生原因从历史遗留、经济能力、司法体制、社会保障等多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法律措施和应对机制,以期形成一个配套的、较为完善的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的法律机制。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反家庭暴力法的出台,妇女和儿童在家庭暴力中的权利保护得到了社会上的广泛关注。《儿童权利公约》首次对儿童人权进行定义,各国对于家庭暴力事件中受害儿童的保护和法律规定也日趋完善。本文结合国际社会对于家庭暴力中儿童人权维护的法律实施措施,反观我国在维护家庭暴力中儿童人权的现状并给出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9.
家庭暴力是一个全球性的社会问题,也是一个亟待立法定论的法律问题。日益严重的家庭暴力不仅危害了受害者的身心健康,破坏了婚姻家庭的幸福与社会的和谐,也破坏了家庭美德和社会公德,甚至践踏了法律的公平与公正。近年来中国反家庭暴力立法工作正逐步深入和加强,但在实施过程中仍然出现诸多问题亟待解决与完善。分析我国反家庭暴力立法现状及不足,进而结合我国国情提出完善反家庭暴力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0.
家庭暴力犯罪是我国社会所面临的最普遍、最复杂、冲突最激烈、同时也是最为隐蔽的一个社会问题。遗憾的是,我国不仅缺乏规制家庭暴力犯罪的专门立法,而且现有的诸如《婚姻法》、《妇女权益保障法》、《民法通则》、《刑法》、《治安处罚法》等这些相关法律条款对家庭暴力犯罪规定得也比较笼统、模糊,缺乏可操作性,无法为反家庭暴力提供有效的法律支持,从而使得家庭暴力犯罪始终处于“超越我们的控制”状态之外。因此,应当制定打击、防范家庭暴力犯罪的综合性法律——《家庭暴力防治法》:设立“家庭暴力罪”;规定罪责刑相适应的家庭暴力犯罪的法定刑;采取优势证据原则;引进外国的保护令制度,切实加强对处于暴力威胁状态下的妇女的保护;实施夫妻财产共有关系强制中止制度,使对受暴妇女的救济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1.
《应用文写作》既是一门文化基础课,又是文秘专业的专业核心课,同时还是一门职业核心能力训练课,更是一门人文素质课。重视《应用文写作》课程的建设和学生应用文写作技能的培养,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而且可以为学生未来职业生涯和实现职业能力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纵观毛泽东诗词,直接涉及的人物很多。在其所塑造的人物形象中,有具体的个人,也有鲜活的群体;有爱国的志士,也有反动的敌人;有诗人自我,也有入诗的他人;有当代人物,也有历史人物;有王侯将相,也有普通百姓;有国人,也有外国人;有自己的亲人,也有同窗好友,甚至也有自己的死敌。在毛泽东的整个诗词中,有的形象浓墨重彩,有的形象惜墨如金。但无一例外地跃然纸上,栩栩如生。文章通过对毛泽东诗词所塑造的人物形象进行梳理,旨在从特定侧面展现毛泽东的历史观和人物观,展现诗人亲者痛、仇者恨的鲜明立场,以及所体现出的乐观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13.
德育与艺术教育不论在目的、内容、形式、手段诸方面都存在着相互融通、相辅相成的内在浸融关系,因而使得二者同时兼具理论与实践上的同构性.德育与艺术教育的内在浸融主要表现为:德育需要艺术的滋养,艺术也需要道德的支撑:艺术审美既是道德人生完成的手段,又是道德人所追求的最高目标;道德与艺术这两种文化意念本身也渗透着相互浸融的内在...  相似文献   

14.
白桦的政治抒情诗《情思》,是一首热情洋溢的爱国篇章。该诗既折射出现实主义的理性之光,又具有浪漫主义的豪迈气息,并有一定的时代意义,在白桦作品中占有重要地位。通过对该诗的讨论,有助于进一步学习白桦的众多作品,更有助于我们深刻认识先生的为人与品质。  相似文献   

15.
婚姻是人类自身生产关系的一种表现。当人类迈出动物界门槛,开始社会生活的同时,就开始对自身繁衍的婚姻形式逐渐形成种种社会规范和禁忌。而且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不同的民族和地区,婚姻形态又制约和规定着不同的血缘集团结构,并与一定的血缘集团形态相对应。因此,婚姻不仅具有生物学的意义,而且还具有文化人类学和历史学的意义。在日本,平安时代贵族婚姻门第等级观念的主导作用下实行访妻婚的婚姻形式,严重地影响日本贵族的婚姻观,而访妻婚成为了日本婚姻制度中一种独特的现象。  相似文献   

16.
大学精神是在大学发展中逐渐积淀而成的非实体的精神文化,是引导大学不断创新的思维方式,也是科学精神的时代标志和凝练。大学精神对大学治理的影响是直观的,内隐的,它既是大学发展的核心,又是大学发展的标志性尺度。  相似文献   

17.
李绂是清代康、雍、乾三朝时期著名的人物。他不仅是一代名宦,而且也是一个著名的陆王学者。由于李绂个人的生平经历,也使得他成为了一个特殊的人物。于科举制度方面怀有深厚的情结,一方面极力地维护科举制度,尤其是对于士人,有一种特殊的情感,而另一方面却又在极力地反对这一制度,力图于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修正和改革清代的教育制度。  相似文献   

18.
电视剧的场面调试受到时间逻辑的制约,它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将经验与欲望展开;它还表现为叙事维度,完成着呈现、刻画与分析的功能;最后,场面调度不仅仅是要将每个故事的某一段落叙述好,将剧中的躯体和躯体欲望呈现出来,它还必须具备一定的形式感。与此同时,场面调度还受到剧本风格体裁的制约。悲、喜、正、闹剧决定高度的形式感;反过来,场面调度又体现着剧本的体裁特征。  相似文献   

19.
将美育渗透于信息技术教学之中,是科学与人文的结合,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统一,是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的统一。这样不仅能拓宽信息技术的内蕴,而且使其外在表现形式也多姿多彩、活泼新鲜,同时还有助于学校美育的开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改善信息技术教学现状和美育现状的有效途径。以浙江艺术职业学院的教学实践为例,探讨如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美育。  相似文献   

20.
论新感受力     
桑塔格使用“新感受力”这个美学范畴解决“两种文化”对立所带来的困境,新感受力是一种与代表科技文化的新媒介息息相关的怀疑智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