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对于中西方语言学的发展来说,19世纪是个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时代.在继承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研究的视野扩至跨语言的研究与借鉴,这在西方犹为明显.随着梵语的引入,西方历史比较语言学呼之欲出,它在语言研究方法、研究理论、语言应用方面标新立异,促使语言学迅速发展,并为结构语言学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中国语言学进一步完善了古代语言学,即音韵学、文字学、训诂学.由于受西方语法的启发,在此基础上开始了系统的语法研究,从而开启了研究汉语语法的风气.中西方语言学的研究开始进入一个新的时代.  相似文献   

2.
在不断研究认知语言学的过程中获得了一些研究成果,但是人们对认知语言学的研究也存在很多问题,认知语言学的发展需要与现代发展趋势相结合,即求同存异、多元文化融合.我国对理论语言学也有很长的研究历史,通过不断研究语言学使语言学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在研究语言基础理论上获得长远的学术价值.从语言学的价值和长远发展出发,简要概括了...  相似文献   

3.
从语言智能的内涵与发展历史的角度,可以分析语言学与语言智能之间的关系。语言智能的发展得益于语言学研究对语言智能的理论指导,而非像许多学者所认为的那样,随着语言智能的发展,语言学对于语言智能的价值越来越小。尽管语言智能研究取得了巨大进步,但仍然面临诸多瓶颈问题,而这些问题的存在主要是由于语言智能研究没有对语言学相关领域的研究给予足够的重视。语言智能未来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语言学研究的发展,并能对语言学研究产生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4.
在对语言研究的历史进行分段研究时,人们一般将19世纪历史比较语言学产生以前的历史时期称为传统语言学或古代语言学时期,把19世纪以后的语言研究称做现代语言学时期。中国、印度、希腊是语言学的乏大发源地。本文将就传统语言学时期的中西语言研究进行对比和探讨。  相似文献   

5.
随着现代语言学研究的深入发展,语料库语言学巳成为语言研究领域中的一门新学科.本文从语料库语言学的角度,梳理了英语语料库的发展历史,介绍了语料库对外语教学中的影响,并以英语词汇学习为个案分析了语料库研究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和功能.  相似文献   

6.
语言研究的论域构成包括理论语言学、专语语言学、历时语言学和共时语言学等四大类。其中理论语言学是语言学的主体部分,是所有语言学的理论基础;专语语言学为普通语言学提供丰富目的材料,与普通语言学相互交叉;历时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各个结构要素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历史演变规律。在流派分支上,语言学研究分为历史比较语言学流派,结构语言学流派,转换—生成语言学等三大流派。文章梳理和归纳了各个语言流派的基本价值主张。  相似文献   

7.
在语言学发展史上,结构主义语言学是对语言研究和人类科学产生重大影响的语言学流派之一。本文就结构主义语言的形成历史和社会背景,主要的语言思想及其影响以及新时期结构主义语言学发展趋势作了论述。认为结构主义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核心思想对当今的语言研究仍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语言学研究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阶段。它大体经历了语文学、历史比较语言学、现代语言学和当代各种接缘性学科建立的繁荣时期。当代语言学研究,冲出了现代语言学研究的狭窄天地,建立了社会语言学、文化语言学、艺术语言学、心理语言学、神经语言学、数理语言学和计算语言学等接缘性语言学分支学科。语言的接缘性研究摆脱了语言研究仅限于语言结构本身的束缚,开辟了语言研究的广阔天地,促使了语言学转向和修辞学转向的进程,为语言研究带来了艳阳天  相似文献   

9.
不同历史时期,人们对语言有不同认识。作为评价学习者语言水平的手段,语言测试随着语言学理论的不断演进而变化发展。不同历史阶段的语言测试无不反映人们的语言观以及与之相应的语言测试理论。对于二者之间的关系,现有研究多有认识。通过对语言测试的发展过程和语言学理论发展的不同阶段及其语言观之间关系的历时性考察,不难发现语言学研究本身与语言测试发展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性。结合已有研究和语言测试实践过程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厘清这种关系的形态,有助于推动语言测试研究下的语言测试和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10.
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教程中的一个重大贡献是他区分了共时语言学和历时语言学。共时语言学就是研究语言或语言在某一阶段的历史发展,即语言状态,不管这个状态如何,也被称为静态语言学。是一种横向比较。历时语言学是语言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时期发生的变化,也被称为语言学的演变。这一理论推翻了传统语言学的思维模式,引发了各种争论,但很大程度上支持了索绪尔的区分。本文对索绪尔语言学与发展的同步和历时性观点进行了详细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陆刚 《闽江学院学报》2005,26(6):121-125
民族语言往往体现着民族的文化,历史及思维特点,而在不同民族语言的根本差异中,不同的思维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因此从不同视角,研究英汉两种语言各自发展的历史及其特点,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将“历史”与“语言”并重,构建一个有组织的研究机构的思想认识,最早可以追溯至傅斯年的大学时代。在留学英、德期间,傅氏虽醉心于自然科学知识,但他对于文史之学始终关注与爱好,且成为一股潜流蕴涵在脑际。这股思想潜流的实践便是,他先后创办了中山大学的语言历史学研究所和中央研究院的历史语言研究所,并设想将两个研究所同时运作,但实际困境使他最终放弃中山大学的语史所,而专注于中研院史语所的发展。他创办史语所之缘由,一方面是要为中国的文史之学寻找新的发展路径,另一方面是要将中国史学推向世界,在国际上取得话语权。  相似文献   

13.
The role of subject teachers in content and language integrated learning (CLIL) has received little attention, since most research focuses on language learning results of students. This exploratory study aims to gain insight into the perceptions of Dutch bilingual education history teachers by comparing teaching CLIL with regular history teaching. We used questionnaires and interviews to collect data. Results show that bilingual education history teachers perceived their dual task as language and subject teachers to be challenging. Teaching in English also enriched their teaching skills and eventually had a positive influence on their level of job satisfaction.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和恩格斯虽然没有专门研究过语言问题,但是他们在研究其它相关问题时曾经多次提及,尤其是关于语言的起源,提出了许多很有见地的理论和观点。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他们既注重历史和逻辑相结合,又注重研究对象与相关事物现象联系的研究范式,为后来的语言学研究,尤其是为偏重于考察语言现象的历时过程的语法化研究,在方法论上指明了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5.
将彝、汉语文和古籍记载内容对比研究,结果发现彝汉语文,彝汉文古籍记载内容有相同、相通、相互关联和相互补充之处;而最古老的、原始的文化内涵,却留存于彝语文及其用以记载的古籍当中,是中华万年文明史的见证。  相似文献   

16.
商标词是语言在实际生活中的具体应用,是该语言和文化的浓缩与精华.商标词的选择和使用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历史和文化.学习和使用商标词的有关知识和具体应用不仅可以让我们感受到该语言的精髓与魅力,而且也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其中的文化积淀及其深刻内涵.本文对比和阐述了中英商标词文化的异同及其互译时应注意的事项.为提高我国国产商品的知名度和参与国际竞争创译出的韵味传神又具有深刻文化内函的中文商标词.  相似文献   

17.
语言学的发展历来与科技进步息息相关,当代语言学呈现出与自然科学趋同的一面。"语言科技新思维"既是语言研究步入现代化的重要契机,也是汉语史研究实现转型升级的必备阶梯。当今汉语史研究中出现的新视野、新材料、新方法和新学科,无一不是"语言科技新思维"的产物。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举例并分析一些诸如表示颜色动物的中英文词之间的概念意义和内涵意义之间的异同,试图说明对词语的概念意义和内涵意义的了解,有助于我们了解一种语言的文化,历史以及社会背景,从另一方面来讲,对一种语言的文化、历史及社会背景的了解也有助于我们对某种语言内涵意义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汉语的发展有自己的规律性,汉语研究的任务就是从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考察这种规律性。汉语发展的最根本规律是语言发展的不平衡规律和质变规律。汉语的历史研究应该从甲骨文开始。长期以来的汉语史研究局限于个别字词、个别读音、个别语言现象,科学的汉语史研究则始于上世纪50年代。汉语史研究主要是研究书面语,但同时应该与活的语言相结合。  相似文献   

20.
近百年来,《金瓶梅》不仅是中国小说研究的一个热点,而且为近代汉语词汇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研究材料,但是利用此书进行汉语词汇史研究的却较少,而作为汉语词汇史研究的集大成之作《汉语大词典》中所引的书证,有上百条明显迟后于《金瓶梅》的用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