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周迎 《新闻世界》2014,(7):342-343
随着市场经济的日益发展完善,我国的新闻媒介也逐步走向市场,产业性质日益突出。在眼球经济主导下,少数媒介为了追求经济效益而丢弃了本身应有的社会责任感,给我们的舆论传播造成了巨大隐患。本文通过探讨我国新闻媒介社会责任缺失的现状和原因,分析了媒介社会责任感缺失所带来的种种危害。  相似文献   

2.
茹燕玲 《新闻爱好者》2011,(12):157-158
如今大众媒介在社会文化生活中已经占据主导地位.面对大众媒介对文学的种种冲击,有人悲叹。有人雀跃。悲叹者认为,大众媒介营造的是具有巨大震撼力的视觉文化.当人们习惯于平面化、通俗化、大众化的视觉享受后.就不会再去阅读深度的、个性的、精英的文学了,大众媒介宣告了文学的终结;而雀跃者则认为,大众媒介的技术优势、受众优势,为文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给文学嫁接了长空搏击的翅膀。笔者持后一种观点。  相似文献   

3.
辛璐 《新闻世界》2009,(1):107-108
麦克卢汉说“媒介即信息”,指出了技术的发展必将不断催生新型媒介。当今由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所催生的种种新媒介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便捷.还给人们带来了更丰富的信息。但社会成员获取信息的速度和数量有很大差异.而且每个人对信息资源的利用效率也各不相同.这必然会造成社会信息资源分布失衡的现象。慢慢形成信息的两极分化——“信息沟”.  相似文献   

4.
李麟霖 《中国广播》2009,(10):64-66
现代社会,传媒的力量无处不在。传媒在促进整个社会发展的同时,在某些方面,也不可避免地会给受众带来种种误导。为了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一些媒介在物质消费、情色消费、游戏消费方面大做文章,不惜采用夸张、变形、煽情、刺激等手法吸引受众,从而达到高视听率、高发行量、高广告收入之目的。因此,对于媒介在后情感主义到来时的狂欢,媒体从业人员理应保持警觉,也应该从商业化的迷雾中走出,回9-~aY-常理性,重建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5.
康应祥 《新闻传播》2009,(9):112-112
一、布尔迪厄的权力理论 布尔迪厄的权力理论以一种独特的视角审视现代社会,为媒介权利研究提供了一个可操作性的分析框架。将媒介权利置于社会权利场中考察.对媒介权利如何在传播场中以其工具性资本而占据统治性位置.媒介权利如何通过构成符号权利或符号暴力来运作发挥其效力等问题的探讨,可以更深入地剖析和批判资本主义社会媒介权利.反思媒介权利对社会意识形态的控制,对社会大众和个体的操纵和奴役.警惕媒介权利在人类生活中的负面作用。  相似文献   

6.
新媒介对社会行为的影响与传统媒介相比产生了很大差异。新媒介突破了传统媒介的局限.打破了印刷媒介文字阻隔所带来的信息屏障,促进了电视媒介“前台”与“后台”场景区隔的融合。模糊了私人空间与公共领域的界限,削弱了信息控制力度,消解了等级制度蓄意制造的神秘性和权威感。这一系列开放性特征使传统行为模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促使新的社会...  相似文献   

7.
媒介化社会不仅是人的"媒介化"也是社会的"媒介化",当我们享受媒介化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不得不面对相应的风险。大规模流行性疾病本身的传播特点在媒介的加持下变得更为迅速,所产生的社会影响也更大。因此大规模流行性疾病中的媒介作用与策略便显得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黄玲 《记者摇篮》2006,(10):16-17
一、媒介低俗化带来的不良影响 随着媒介竞争的日益激烈,媒介市场低俗化现象也越来越严重。为了提高收视率或点击率.名人丑闻,两性、暴力等大量未经“把关人”筛选的低俗内容摆到受众面前。这对受众尤其是青少年不可避免地造成不良影响,由此也产生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9.
张筱瑛 《今传媒》2010,18(9):94-95
目前中医受到了关注,但是对于中医文化传播的研究相对较少,种种问题也随之突显,传媒在其中承担着很大的责任。如何发挥大众媒介的最大效能来传承中医文化就成了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从媒介的社会功能出发,从传播学的角度对大众媒介在中医文化传播中的功能和社会责任进行研究,以《国学堂》和《百科全说》作为个案进行分析,是构建文章观点的重要实践依据,以期为中医文化的进一步传播和发展提供切实可行的媒介操作策略。  相似文献   

10.
罗伟成  杨旭 《声屏世界》2010,(12):33-33
网络舆论监督是指社会公众通过互联网,利用其舆论表达方式,对国家事务、社会现象和事件、个人行为,发表自己的观点、意见和看法,产生并形成一股强大的舆论压力.对现实社会起到监督、检查和评定的功效。网络舆论监督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社会民主政治建设.同时也带来了一些不良的社会影响,诸如助长网络暴力、滥用人肉搜索、践踏公民隐私权利,更有匿名的诽谤诬蔑……种种现象,若任其肆意滋长,将给社会生活带来严重隐患。如何正确规范网络舆论,净化网络环境,提高网络公信力是值得探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