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社区伦理特指社区成员在社区生活中形成的,为了维护社区的共同利益,用来调节社区内部及社区外部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行为规范和相应的道德意识、道德活动。现代社区的基本制度是社区伦理形成的制度基础,现代社区生活是社区伦理形成的实践基础,社会道德传统是社区伦理形成的道德基础。社区伦理对构建和谐社区的作用表现在:社区伦理是建立和实施社区制度的必要条件,是调节社区关系的重要手段,是社区充满活力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制度变革与学校德育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要解决我国社会道德现状中存在的问题,首先应进行制度改革与制度建设,而不仅仅是道德建设。但在制度变革优先的前提下,道德建设仍有其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道德教育仅是道德建设的五种机制之一,不宜夸大学校德育的作用。现代德育与传统德育相比有质的变化,现代学校德育的作用是:审视社会正义,高扬终极关怀,强化普遍伦理,提倡主体精神。  相似文献   

3.
规范与美德的结合:现代伦理的合理选择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规范伦理与美德伦理是道德的基本构成要素 ,从而也是伦理学理论的基本类型。近年来 ,我国学术界重视规范伦理、制度伦理的倾向有其合理性 ,但也有可商榷之处。现代道德建设应是规范伦理与美德伦理的合题与统一。美德伦理与规范伦理有出发点、核心问题、外延、特点、服务宗旨、强调重点、作用机制的不同。当然 ,二者也有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一致性。二者的结合 :第一 ,有利于实现社会秩序关怀与人的灵魂关怀的统一 ;第二 ,有利于实现福利价值关怀与人文价值关怀的统一 ;第三 ,有利于按照道德生活的内在规律办事 ,实现他律与自律的统一。如何实现二者的结合 :第一 ,坚持规范与美德的结合 ,在社会道德建设的具体操作机制方面 ,仍然要坚持道德的外化与内化的统一 ,制度化、法制化与主体化、能动化的有机统一 ;第二 ,在运用道德与法律两种社会调控手段时 ,仍然要坚持道德法制化与法律道德化的有机结合 ;第三 ,要加强美德伦理建设  相似文献   

4.
在法律文化系统中,法与伦理是关系到法的制度、秩序与意义的基本问题。分析法与伦理的关系,可以对中国法律文化的类型有更好的认识。中国传统法律伦理化的社会基础是小农经济和宗法团体,反映到法律与伦理制度上,体现出注重道德教化,以社会伦理道德作为强制机制。因此,在传统儒家伦理与法律的关系中,法律必然像韦伯所说的是“编纂的伦理规范,而不是法律规约”。  相似文献   

5.
现代道德建设的传统文化缺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会转型引发了现代道德的社会整合功能弱化,其深层原因则是现代道德建设过程中传统文化的缺失.文化是人类生存方式的理解与表达,是人们长期生产和生活实践的产物.道德是文化的核心部分,是文化形成的基础.在中国,伦理性的传统文化是现代道德建设的母体,脱离了传统文化的现代道德难以发挥应有功效.因此,现代道德建设要重视传统文化的根基作用.  相似文献   

6.
略论当代伦理转型——当代伦理建设研究系列之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代伦理转型的几个基本问题:当代社会转型与伦理转型;当前“道德困境;现代伦理的基本价值与基本系统;建设之路。道德活动是一种典型的社会交往活动,当代社会转型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个人与社会、个人与集体、个人与权威的交往方式的变革。新旧伦理道德交替和社会正义伦理建设滞后以及新的制度和规范与人的素质还有一段长期的磨合过程,是当前社会转型期的时代特征。现代伦理的方式:个人权利伦理、正义伦理、契约伦理、职业伦理。建设之路:操作主体、操作程序与机制、道德精英、制度建设、道德教育、社会整合  相似文献   

7.
从阐明儒家伦理在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的价值定位入手,探讨了批判继承转换儒家伦理的方法论原则,认为应以马克思主义理论、邓小平理论和大工业孕生的现代进步的伦理道德思想作为本体意识。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社会存在作为本体基础;坚持以时代精神作为“参照系”。以实践需要为基点,与革命传统相结合,以科学的实事求是等作为原则。着重论述了儒家伦理在社会主义道德价值观体系构建中的应用,包括在建立社会道德的信仰系统、社会公正机制和高度向心的社会伦理关系和社会道德运行的操作系统与程序中如何应用儒家伦理的精华。  相似文献   

8.
赵红全 《红领巾》2004,(2):110-114,128
中国道德制度的现代转型势所必然,其必然性缘于现象、物质、观念三个层面.在道德建设的方向上虽然面临着制度伦理与德性伦理之争,制度伦理无疑是未来道德建设的重要一面,价值关怀与社会伦理是其两个向度.在中国道德制度的现代转型中必须坚持公正、人道、普遍性、历史性等原则.  相似文献   

9.
王忻昌  王宏  杨玲 《江苏高教》2007,(3):126-128
伦理制度与制度伦理在社会道德特别是职业道德的形成过程中具有不同的作用机制和调节功能.我国高校师德建设长期依赖伦理制度的工作思路,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社会转型时期的实际情况.今后应深入研究、着力贯彻以制度伦理为主要杠杆的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10.
从“领导伦理”概念说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时代,社会道德出现滑坡现象,领导伦理越来越引起世人的关注。但许多人在谈论领导伦理时,往往只讲领导者个人道德.似乎两者之间可以划等号。其实,领导伦理除了领导道德之外.还有制度、文化层面的涵义。德治是我国自古以来的传统,中国文化传统中特有的文化形态是伦理型政治文化。可见,伦理文化传统是我们拓展领导伦理研究思路的基础和前提。  相似文献   

11.
和谐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传统伦理道德文化中的一个最高价值目标。本文在阐述和谐社会的内涵及道德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的基础上,试从道德或曰伦理的视角来探求和谐社会的三大基础:社会公平、社会公正和诚信。  相似文献   

12.
传统道德的偏执性及现代公民伦理的缺失性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今社会转型时期存在的道德失落、环境失序以及人情腐化、行为失范的问题,久为人们所谈论。深掘历史根源———中国传统道德受制于君主专制私德人治、偏执于宗法血缘私情化、偏执于社会亲缘人情化的特质,仍然对现代伦理文化发育有着负面传承影响。揭示现代根源———现代社会缺失对公民概念的认知,缺失公民伦理的灌输教化机制,缺失公民道德规范的更为“基本”、更切实际的设计和更有效果的践履,必然使现代伦理文化建设滞迟乏力。这一切都不利于和谐文明社会的科学构建。  相似文献   

13.
“忠”与“孝”在中日两国传统伦理观念中地位迥异:中国传统伦理文化中“孝”居于核心地位,“忠”则是日本传统社会固有且基本的伦理观念。这种伦理观念差异的产生,与中日两国传统社会的政治结构与社会组织、家族制度联系之异同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孔子的思想学说在我国历史上起过巨大的作用,奠定了中华民族传统化的基础,其道德伦理思想也长期成为我国传统道德生活的准则,他的德育心理思想,如德育的首要地位、德育心理的四阶段、德育心理的培养方法等,也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15.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公民伦理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民伦理观的养成是正在发育中的中国公民社会的内在诉求,在公民社会和公民伦理观的发育中,必须走出用西方市民社会发展观来审视中国公民社会的学术误区。中国宪政制度上的优势决定了公民社会的必然性和塑造公民伦理观的必要性。科学的公民伦理观必须是以公共理性交往为基础,以主体间平等为轴心,以明确的道德责任为界限,以追求政治的正义为归宿,并与传统的“内圣”之德、道德本位主义、奉献型道德、强制型道德和索取型道德划清界限。  相似文献   

16.
助人两难现象频发已经成为社会热议话题,它对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道德观念产生了巨大冲击。试对社会和谐、人际关系等带来的不良影响等几个方面进行探析,提出以社会主义道德观为中心,从树立明确的社会主义善恶观、弘扬社会主义公民道德精神、规范社会伦理和建立社会主义道德补偿机制等四个方面完善良好社会风尚,弘扬社会风气。  相似文献   

17.
当代道德生活中底线伦理问题的提出,有着深刻的社会根源和学科基础。对于“底线伦理”问题的考察,必须把它纳入到关于整个社会道德生活的理论框架中去。其作为个人行为规范的底线伦理的保障,主要有待于“文化生态”的完善;至于作为社会制度道德的底线伦理的保障,则呈现出更复杂的状态;处理好底线伦理问题要正确处理好其与道德结构、文化生态以及政治正义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师范院校是培养教师的摇篮,是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始发站。教师的言行对学生具有强烈的示范性,教师素质如何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发展,甚至影响到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大学师范生思想道德发展,成为现代社会关注的焦点。中国传统道德蕴涵着丰厚的道德教育资源,对于改进和完善师范院校大学生的道德教育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在认真调研当代师范大学生道德现状的基础上,结合传统道德思想的现代教育功能,对师范生德育工作中的教育方法进行了归纳。  相似文献   

19.
道德重构与制度伦理环境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的历史发展阶段,要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道德氛围,重要的是要加强制度伦理环境建设。道德与制度有着内在和谐结合的基础,二者有着同质性、相容性、互现性的共同特征。道德建设要求制度建设的政治、经济目标与伦理道德目标相统一,为公民提供公正的生存环境,建立公正的社会秩序;要求在制度建设上与利益挂钩,促使社会成员有正确的道德取向;要求加强道德法制化建设,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伦理的制度基础,有效强化惩恶扬善机制。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正义观与社会公德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基本结构决定了一个社会的正义,中国传统宗法社会所形成的正义观和道德观与西方社会有着巨大的差别。当中国步入市场经济社会,国人传统道德的失落和道德滑坡的问题日益凸现,根本原因在于社会公德体系尚未真正地建立起来。推行市场经济建设和法治,大力加强社会公德建设培养法治意义上的正义观乃一条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