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七夕节的习俗和传说都是由中国传到日本的,今天的七夕节已经成为日本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传统文化节日。尽管起源于中国,日本的七夕传说却有着自己的特点。通过对中国和日本的七夕神话不同之处的比较,剖析其产生的不同原因,可以找出其所蕴含的不同的文化特性和民族心理。  相似文献   

2.
七夕节     
中国文化真是伟大,一个七夕节都传到了日本。话说中国对于七夕的看法就是“中式情人节”.只是每年公历与农历的换算有些麻烦。日本倒好,直接改到了公历,在七夕节做的事情也和中国不太一样。  相似文献   

3.
鹊桥会 乞巧日 爱情节——七夕文化与价值的现代透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七夕文化是指七夕节产生前后的民间文化、礼仪以及七夕节的各种风俗活动等的集合体。富含着中国特有的“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的农耕文化因子,七夕文化中爱情的诠释烛照着世世代代中国人的爱情世界,潜移默化地发挥了先进文化唤醒意识的重要作用,给劳动人民,特别是中国妇女的精神文化生活以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七夕是中国民众传统岁时生活中的一个重要节日,也是历代文人士大夫竞相歌咏的对象。唐代七夕诗不仅数量很多,而且内容很丰富,是唐代七夕节俗的生动写照,反映了唐代七夕节的主要节俗活动及其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5.
七夕节考述     
“七夕节”又称“女儿节”、“乞巧节”。在众多人心目中,这一传统节日是由牛郎织女的神话传说编织起来的。“七夕节”与“女牛神话”经历了一系列的演变才融会成后来的“乞巧节”、“女儿节”。它虽然仍因袭着往日的旧俗,但伴随着丰富多彩、花样百出的乞巧活动,演变成了传统中国的一个女性的节日。  相似文献   

6.
鹊桥会 乞巧日 爱情节--七夕文化与价值的现代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七夕文化是指七夕节产生前后的民间文化、礼仪以及七夕节的各种风俗活动等的集合体。富含着中国特有的"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的农耕文化因子,七夕文化中爱情的诠释烛照着世世代代中国人的爱情世界,潜移默化地发挥了先进文化唤醒意识的重要作用,给劳动人民,特别是中国妇女的精神文化生活以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七夕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历代不少诗歌都记载了大量与七夕相关的民俗事象活动,诸如牛女团圆、月下乞巧、曝衣曝书、乞富乞寿、吟诗作赋等.通过对这些诗歌的细细体味和解读,一方面能使我们了解古代丰富多彩的七夕民俗风情;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可以促使我们更加深入地挖掘和探讨这些民俗事象背后所蕴含的深层的民族文化内涵,进而发扬和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这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8.
七夕节是一个与女性有密切关联的传统节日,所以七夕节时女性的心理也是多种多样的。尤其是历代中国女性崇尚灵巧、渴望灵巧、追求灵巧的心态,在七夕这个极具中国特色的节日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从而也就形成了与女性相关的女性七夕文化。  相似文献   

9.
农历七月七的晚上俗称“七夕”,是我国一个传统的节日,与“七夕节”有关的牛郎织女传说妇孺皆知,并在此传说基础上衍生出了民间乞巧、七夕曝衣等民间习俗,和衍生的传说典故,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七夕风俗传说体系。历史上大量文人的诗词创作,涉及与七夕有关的民间传说和习俗。本文从古代诗歌中诗人的记录中找寻一些关于七夕的节俗信息,从而进一步丰富对“七夕”节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七夕考述     
七夕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有关七夕的传说很多,古往今来各地也用各种独特的方式来纪念七夕节,以此来表达对真挚爱情的追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相似文献   

11.
七夕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是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之一,其习俗多样、意蕴丰富。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七夕节等传统节日面临着日渐式微的命运。我们要通过挖掘七夕节传统文化内涵、改造传统文化以适应时代需要,充分发挥传媒的作用以大力积极正面传播节日文化,加强中西方节日文化的交流以取长补短,并加强对青少年的人文知识教育,争取政府立法的介入,提高民众的节日文化意识等多方措施让传统的七夕节焕发出新的活力,"活化"这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2.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推动下,中西文化交流融合至今,中国节日主要由三个部分构成:一是中国自古流传下来的传统节日,如春节,七夕等;二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具有政治意义的节日,如国庆节、五一节等;三是外来节日,如圣诞节、情人节等。近年来七夕节作为中国的情人节逐渐兴起,但其原本内涵却在西方情人节的强势冲击下被掩盖了。因此,正确认识情人节与七夕节的区别,有利于传统节日的取长补短和创新融合,促进七夕节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七夕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是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之一,其习俗多样、意蕴丰富。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七夕节等传统节日面临着日渐式微的命运。我们要通过挖掘七夕节传统文化内涵、改造传统文化以适应时代需要,充分发挥传媒的作用以大力积极正面传播节日文化,加强中西方节日文化的交流以取长补短,并加强对青少年的人文知识教育,争取政府立法的介入,提高民众的节日文化意识等多方措施让传统的七夕节焕发出新的活力,"活化"这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4.
起源于古代天体日月星辰崇拜的七夕节蕴含了世世代代中国人的爱情观、道德观和婚恋观,潜移默化地发挥了先进文化唤醒民众意识的作用,对劳动人民,特别是对中国妇女的精神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在经济建设的今天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5.
七夕因为牛郎织女传说的广泛流传而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寄托着痴情男女的美好愿望。男女鹊桥相会,佳期不再,欢愉苦短,往往被一些民俗学者误会成中国的情人节,但其实并非西方情人节可比,七夕具有非常深厚的文化因素。二者有不同的文化渊源,经过不同的文化选择与文化过滤,考诸希腊神话,其阿多尼斯节却与七夕庶几近之。通过中西文学与文化的比较与探寻,阐释了七夕与阿多尼斯节在文化习俗上的诸多相似之处以及与圣瓦伦丁节的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6.
张式成 《湘南学院学报》2011,32(1):17-22,55
湖南郴州是"牛郎织女传说"和"七夕文化"的重要原生地.这一方面有大量古代文献、名人著述、方志、辞典可以证明,更有经田野调查所获的郴州境内各县市区有关"牛郎"、"织女"、"七夕"、鹊桥等景点、传说和民俗活动相佐证.  相似文献   

17.
一个民族传统的节日反映了这个民族的文化。中国的传统文化与西方的文化不一样,本文通过中国的七夕节和西方的情人节的比较,来揭示中西文化的差异。  相似文献   

18.
七夕发源于中国,目前世界上很多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的国家和地区都喜欢庆祝这个有情有趣的节日.因为承载着牛郎织女优美动人的爱情传说,近年来七夕甚至被称为中国的情人节.十二星座的你该如何别致地度过这个中国的情人节呢?  相似文献   

19.
七夕风俗的文化破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认为,七夕神话及其风俗潴留着先秦时期初民不断追求物质生活资料的丰收增产和蕃殖繁衍人口祈子求嗣的文化蕴涵,是初民两种生产的文化传真。作者提出了初七本为阳会日、阳会日为男女生殖交媾日等观点,并结合大量民俗事象解译阐释了七夕风俗中女子祈生殖求子嗣的古朴动机和盼求丰收增产提高生产技能以及督课耕织的生产性祈愿。  相似文献   

20.
夏夜晴空,抬头仰望,满天繁星。北边的天空,浩浩银河的西岸,有一颗十分明亮的星,她就是传说中的“织女”,河的对岸,另一颗同样明亮的星是“织女”的夫君“牛郎”。他们隔河相望,数千年如一日,只为七夕的一次全家团聚。民间,每年的农历七月初七被人们称为七夕节,也称“乞巧节”、“七桥节”或“女儿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也是过去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因为在这一天,会举行各种乞巧活动。乞巧的方式大多是姑娘们穿针引线验巧,做些小物品赛巧,摆上些瓜果乞巧。还有“七姐会”等其他相关的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