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4 毫秒
1.
作为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衍生物,高校异地办学经历了探索、发展、停滞、反弹等阶段,与地方政府合作办学具有创生型、原生型、衍生型三种异地办学路径,办学历程中出现了办学区域集中、办学特色不鲜明、办学点空间距离较远、跨区域治理难以突破等问题。教育主管部门要建章立制规范异地办学,高校要优化路径就地就近办学,地方政府要提质增效协同办学,三方协商合作促进异地办学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虽然教育行政部门坚持不鼓励的政策取向,但由于高校扩招、合并、地校共谋等因素,高校异地办学已是既成事实,且呈现不断增多趋势。当下,教育治理的远景目标、高等教育发展的内在规律以及异地校区师生发展的现实诉求促使我们必须重视高校异地校区治理体系的建设,提升异地校区办学质量。现实中,高校异地校区治理在管理机制、制度建设、治理结构和校园文化等方面遭遇瓶颈,可尝试治理格局从单一管理走向多元治理、治理中心从校区为主转向学院为主、治理重点从增量建设转向存量提质、治理方式从经验决策走向科学决策等四个途径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3.
服务乡村振兴是时代赋予高校的光荣使命,也是高校应该履行的社会责任之一。地方高校持续发力、赋能乡村振兴,是保证乡村振兴战略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当前,部分地方高校在服务乡村振兴过程中存在专业化服务主体数量少、缺乏有效的引导机制、“校地”协同发展动力不足等问题。据此,地方高校应加强教育改革,通过明确办学定位,将乡村振兴目标与教学改革有机融合,通过健全制度保障等措施完善地方高校结构性改革,更好地服务和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4.
大学异地办学与大学城、多校区办学的辨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大学在20世纪90年代末出现一股异地办学热潮,许多经济发达的沿海城市邀请一些国内著名高校去办学。伴随着异地办学,大学城、多校区办学也在同期频繁出现。三者在办学动因、办学目标、办学主体等方面存在着相同与差异。  相似文献   

5.
高校异地办学校园文化建设举足轻重,本文阐述了福州大学石油化工学院泉港校区异地办学校园文化建设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如文化传承缺乏延续,与地域文化融合度低,缺乏经费投入,学生热情度低等问题;对泉港校区校园文化建设提出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6.
地方合并型多校区高校办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叶清 《教育学术月刊》2006,(11):36-37,62
高校多校区办学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现象.是我国进行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和结构调整,实施高等教育大发展战略,扩大招生规模的必然产物。高校多校区办学开拓了高等教育新的发展空间.弥补了教育资源不足.增强了高校的竞争优势。在看到多校区办学的优势的同时.我们也应正视高校多校区办学实践中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更好地促进多校区高校健康发展。本文拟对地方合并型多校区高校办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7.
可持续性发展是高校异地办学追求的目标之一。本文从高校异地办学中异地分校区内部的发展、异地分校区与主校区之间的关系及异地分校区与当地政府和社会经济之间的关系出发,针对几所著名高校在珠海异地办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不和谐因素,提出保障高校异地办学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尽管高等学校异地办学是满足高校办学需求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共谋共生之举,对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城市发展具有促进作用,但我国高等教育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办学质量不高、优质教育资源向沿海城市聚集等弊端。因此,厘清高等学校异地办学的动因、发展特点,有助于高等学校异地办学组织在国家治理政策转向背景下的多样化、特色化、高质量发展,实现转型升级,为城市发展赋能。  相似文献   

9.
在开放办学的时代,高校如何从地方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和要素,营造独具魅力的校园文化,构建文化育人的新模式,对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江苏科技大学张家港校区是高校与地方政府联合办学的产物,也是异地办学的新校区,这地客观上就要求我们更好的利用地方的社会与文化资源,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10.
具有普通高等教育招生资格的高校独立学院,至2004年已有259所,在校学生68万多人。独立学院的基本属性是:投资主体的社会性,办学主体的多元性,建立民营机制,具有独立性、多变性。独立学院的类型结构是:“公办高校+民营企业”合作模式、“地方政府+公办学校+国企”模式、“公办高校+异地政府”合作模式等。独立学院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计划管理模式与市场运行机制的矛盾、宏观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矛盾等。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学理论的发展,功能主义理论也经历了一个嬗变过程。功能主义作为一种理论传统,其发展经历了传统功能主义、结构功能主义和新功能主义三个阶段。新功能主义作为一种理论取向,通过对传统功能主义和结构功能主义的批判、继承,为社会学开辟了新的研究视阈和分析方法,其研究方法的包容性和研究理论的多维性为社会学研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1999年高等教育大规模急剧扩张以来,高校办学资源日趋紧张,很多高校难以达到“生均一分地”的办学标准,不得不建设新校区以拓展办学空间。新建校区的出现对高校经费运行系统造成了强烈的冲击。本文基于1998—2016年教育部直属高校经费数据的研究发现:第一,虽然新建校区高校的生均总支出和生均总收入均显著高于非新建校区高校,但生均总收入的增长速度略慢于生均总支出,无论是财政性的基建拨款还是自筹收入都跟不上基建支出速度,且尚有较大规模的银行贷款收入和还本付息支出未纳入统计,收支不平衡为高校债务危机埋下了隐患。第二,新建校区高校的经费筹措规模整体扩大,但未能实现经费来源渠道多元化,其中财政拨款主要为教育事业费和基建拨款,自筹收入主要为事业收入。第三,新建校区对不同高校生均收入影响具有异质性,“985工程”院校生均总收入显著高于非“985工程”院校,统一入驻当地大学城能显著缓解高校经费筹措压力;相较于年级型,学院型布局模式会加大高校经费筹措压力。因此,建议我国高校一方面要进一步提高经费自筹能力,积极开拓经费来源渠道,减少对政府经费和事业收入的依赖;另一方面应尽可能优化新校区建设模式和布局模式,从降低成本角度减缓经费筹措压力。  相似文献   

13.
朱倩 《教育技术导刊》2020,19(4):208-210
物联网技术快速发展,在普通高校智慧校园建设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以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慧校园体系建设为载体,阐释物联网相关技术,分析智慧校园建设中物联网技术应用组成部分及作用,同时对智慧校园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并展望未来技术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构建和谐校园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应当从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依法治校等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一大批高职院校通过调整、合并或扩展,成为多校区大学。多校区高职办学可分为相对集中、相对独立和混合管理模式。多校区办学格局给高职院校带来一系列教学管理问题:运营成本增加,学生享有的教学资源不平等,教学质量监控困难,文化整合存在难度。为解决这些问题,应实施分层管理,促进学科融合和信息化管理,以提高高职办学质量和效益为目标。  相似文献   

16.
This report relates the findings of two parallel studies of campus governance in Pennsylvania institutions. Patterns of decision making were described at six institutions in one study and perceived legitimacy of governance on the part of faculty was assessed on the same campuses. The findings of the studies are related for the purpose of exploring effects of decision issue, institution, and type of institution upon each pattern as well as upon ways in which governance patterns and perceived legitimacy covary. The conclusions suggest modifications in theory and research strategies for future work on the dynamics of campus governance.The authors appreciate helpful comments offered by Professor Marvin Peterson on a draft of this paper.  相似文献   

17.
从中国高校校园规划建设近年来转向校园优化和维护的趋向出发,通过中美高校校园规划建设比较,特别是在校园规划的前瞻性和延续性、现代建筑建设与旧建筑改造的和谐、大体量建筑与小体量建筑的协调、教学区服务设施的完善、实验室使用效率的提高、校园环境保护、历史文化传承、建设资金筹措、数字化校园建设、现代化设施改造等方面的比较,强调必须立足于中国高校发展的实际,结合我国高校校园规划建设的特点和文化历史传统,吸收美国高校校园规划建设的一些优点和成熟做法,为我国高校校园规划建设可持续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8.
The Master of Science in engineering technology: biochemical engineering is organised in KU Leuven at four geographically dispersed campuses. To sustain the Master's programmes at all campuses, it is clear that a unique education profile at each campus is crucial. In addition, a rationalisation is required by increased cooperation, increased exchange of lecturers, and increased student mobility. To achieve this, a multicampus education system for the M.Sc. in engineering technology: biochemical engineering was developed by offering modules that are also available for students of other campuses. Such a module is primarily based on the research expertise present at the campus. In the development, special attention has been given to the optimal organisation of the modules, evaluation, required modifications of the current curricula, and the practical consequences for students following the module at another campus. Even in the first year of implementation, around 30% of the students followed a multicampus module, which indicates the potential success of the multicampus concept described here.  相似文献   

19.
数字校园在协同机制的作用下产生协同效应是数字校园实践者和研究者所期待的理想目标。数字校园协同效应的实现依赖于数字校园领导机制、保障机制、激励机制、安全机制、管理机制、资源共享机制、评估机制和服务机制等8种作用机制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北京市属8所普通本科高校、5所高职院校、38所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调查显示:这8种机制在不同学校的受重视程度、发展现状、运行方式等有很大差异,但总体上发展都不够完善,亟需提高认识,不断改进。因此,在数字校园建设过程中,应该充分重视这8种作用机制的功能、作用和相互关系,采取有效措施完善这些机制,促使数字校园产生协同效应,实现价值最大化。  相似文献   

20.
"十二五"期间,安徽高职院校的发展范式将由量的增长转变为质的提升,走内涵式发展道路。这对高职院校的和谐校园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高职院校搞好和谐校园建设要建立有效的利益协调与激励机制,处理好多元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要处理好规模不断扩大与资源相对紧缺之间的矛盾;要处理好文化建设与专业建设之间的关系;要融入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中去,以智力贡献换取地方的支持;要着眼于发展,用发展的办法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