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运用三维图像解析系统,采用三维摄像、三维测力台和表面肌电仪对两组不同级别男子武术套路运动员的仰身平衡和燕式平衡动作进行运动学、动力学和肌电学方面的研究,从生理学和运动生物力学角度分析仰身平衡和燕式平衡的技术特征和力学原理。  相似文献   

2.
运用三维图像解析系统,采用三维摄像、三维测力台和表面肌电仪对两组不同级别男子武术套路运动员的仰身平衡和燕式平衡动作进行运动学、动力学和肌电学方面的研究,从生理学和运动生物力学角度分析仰身平衡和燕式平衡的技术特征和力学原理。  相似文献   

3.
从生理学、生物力学、训练学理论出发对现代短跑(以短跑典型项目100米跑为主)技术特征进行分析,提出了现代短跑技术教学训练渐趋的四大特征,以期对改变短跑技术教学训练滞后于飞速发展的现代短跑运动实践的状况和提高我国短跑运动训练水平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4.
我国优秀男子举重运动员抓举技术结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录像解析、动力测试、数理统计等方法 ,对我国优秀男子举重运动员抓举技术动作进行三维动力学和二维运动学测试分析 ,根据技术动作的用力特征和运动轨迹的定量描述 ,得出抓举技术结构特征和主要技术影响因素 ,指出抓举技术的主要生物力学因子。  相似文献   

5.
目的:以举重抓举动作技术的快速反馈为实现目标,探索解决由于技术指标结果反馈周期过长而造成运动技术分析在科研服务中的实际效果欠佳的问题.方法:利用VICON红外光点捕获系统,同步采集抓举动作的三维运动学及地面反作用力数据并导入至自编的分析软件进行实时运动模式识别与数据修补,快速再现抓举动作的三维棍图与一系列相关的技术指标.结果:通过对两名优秀举重运动员共计20次抓举动作的反馈测试表明,所建立的抓举运动模式识别方法准确有效、反馈用时短,能满足技术训练的实践需求.结论:在红外光点捕获系统的硬件基础上开发相应的自动识别与反馈系统是一种值得尝试的运动技术分析方法,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文章运用调查访问法、文献资料法,对竞技武术套路中常见的损伤进行了研究,从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物力学等方面分析了竞技武术套路运动损伤的原因与规律,并从运动医学、运动训练学角度结合竞技武术套路运动实践,提出了预防伤病发生的措施与办法,旨在为武术教学、训练与实践提供一定的指导。  相似文献   

7.
运用三维运动学研究方法,对参加2019年亚洲举重锦标赛暨东京奥运会资格赛的我国男子举重67kg公斤级优秀运动员谌利军与冯吕栋抓举技术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认为:提铃准备阶段,冯吕栋身体姿势更符合抓举中“近”的技术要求;总体上,冯吕栋伸膝提铃和引膝提铃阶段技术动作优于谌利军,谌利军发力和惯性上升及接铃阶段技术动作优于冯吕栋。谌利军抓举过程中主要存在伸膝提铃阶段髋关节打开过早,引膝提铃阶段膝关节回屈角度小以及整个抓举过程中杠铃重心左右偏移量过大的问题;冯吕栋主要存在发力和惯性上升阶段“两心”前后距离过大,杠铃相对于运动员水平运动幅度大,垂直运动幅度小以及接铃过程中杠铃下落距离长,下降速度过快的问题。建议谌利军加强膝关节主要屈伸肌群的力量训练以及进行身体左右侧力量平衡的评估;冯吕栋应掌握在发力和惯性上升阶段正确的用力方向,并改善接铃节奏。  相似文献   

8.
采用星钛便携高速摄像系统对运动员进行平面定点拍摄,运用运动生物力学原理和方法,对孟××抓举技术动作进行拍摄和分析膝角、髋角、躯干角、杠铃高度、铃水平速度和铃垂直速度及其过程参数。研究表明:躯干在伸膝提铃和引膝提铃阶段,过早的后仰发力,造成引膝不充分、躯干角在铃速最大时刻过度后仰;抓举动作技术的不稳定如杠铃在达到最高点后距离支撑平面不稳定,水平速度不合理均导致其抓举失败。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的目的,是运用生物力学的研究方法,对我国高水平的女子举重运动员的抓举和下蹲翻进行运动学比较分析,并对其力量的特点进行比较分析;此外,运用逆向动力学对两种技术动作的主要关节的净力矩进行了分析,为更深刻地理解抓举和下蹲翻动作的差异和力量特点提供参考的依据。本文研究对象是:参加2003年4月在河南平顶山举行的全国女子举重锦标赛的10名运动员。结论:本研究运用生物力学的分析方法,对举重的抓举和下蹲翻技术动作,在动作的结构、力量的特点以及关节受力等方面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比较分析,对于更深一步地了解其动作的结构和力量的特…  相似文献   

10.
对计算机断层扫描(CT)医学影像技术在我国体育科学领域的研究进行回顾,总结CT医学影像技术在体育科学研究中的作用。发现,在运动解剖学方面,CT影像技术不仅可准确评估运动员骨、关节、骨骼肌运动损伤种类与程度,且通过横截面积、体积、密度等形态学指标可以从解剖学角度,为运动选材、训练监控、运动损伤防治提供科学借鉴;在运动生物力学方面,CT法测量的人体惯性参数已十分成熟,但与运动项目相关联的研究还较少;CT影像数据建立的运动员骨、关节、骨骼肌等三维有限元模型,可分析各运动项目训练器材特征、训练动作生物力学机理等。  相似文献   

11.
<正> 1 前言男子举重在我省是一项较强项目,但我省部分队员存在抓举和挺举成绩不平衡现象。主要问题在于抓举技术动作不够完善。为了更清楚地了解我省队员存在的问题,我们对部分队员的动作进行了运动生物力学分析。同时分析研究了国家队部分优秀选手的技术动作,以进行对比借鉴,从而达到发现问题的目的,为今后解决技术动作中存在的  相似文献   

12.
运用录像分析系统,分析了我国优秀女子举重运动员的抓举技术,对抓举技术中的预备、提铃、发力、下蹲支撑、上举等5个动作环节进行了阐述,揭示该技术的生物力学特征,为运动员教练员提供可靠的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直体特卡切夫腾越是单杠最有代表性的技术动作,运用SONY PC330高速摄影机,拍摄了江苏省体操队刘鼎赫完成该动作的成功与失败动作,运用Ariel运动分析软件从运动生物力学角度,对其动作技术的各个环节进行研究讨论,找出各个动作技术环节的关键因素,以期为运动员的训练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史银斌 《精武》2012,(35):127-128
采用文献资料调研、数理统计的方法,对近三届全国运动生物力学学术交流大会入选的科研报告论文进行分析。焙果表明,运动技术动作的生物力学分析仍然是运动生物力学研究的主流,而利用三维影像碍析作为分析方法和手段,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体育科研工作者的青睐,但在这种广泛应用的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现象和问题,却应当引起相关研究者的注意及重视。  相似文献   

15.
以四川省优秀跨栏运动员尹靖为研究对象对第13届亚洲田径大奖赛男子110m栏测试赛上的第5栏跨栏动作技术进行运动生物力学三维摄像解析,获得运动学参数进行分析探究其动作技术上存在的问题,为跨栏运动技术训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王腾 《体育风尚》2024,(1):125-127
运动生物力学技术是一种应用生物力学原理和方法来研究和分析人体运动的技术。在力量训练项目中,运动生物力学技术可以应用于动作分析、力量优化与改进、风险评估与预防以及个性化训练计划的制定。通过优化力量训练项目,可以提高训练效果,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体潜力,并减少运动损伤风险。对此,要深入对运动生物力学技术进行研究和探索,将其高效应用到力量训练项目中,以提高训练效率。  相似文献   

17.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总结分析了知网中——从运动生物力学的角度分析健美操技巧难度的相关文献资料,从而深入研究健美操中的动作技巧与运动生物力学之间的关系,为提高健美操技巧动作训练提供技术理论。  相似文献   

18.
传统的观点认为,举重属典型的高能磷酸化供能的运动项目。运用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化学、运动训练学的理论,随训练和比赛进行了跟踪测试与实验。结果表明,举重运动并非典型的高能磷酸化供能为主的运动项目,而是以无氧代谢为主混合供能的运动项目。根据实验结果,结合现代举重训练的特点,该研究提出了运用能量代谢规律指导举重训练的理论与方法。  相似文献   

19.
前言:视频图像是人们利用各种工具以不同形式和手段观测客观世界而获得的,它可以直接或间接作用于人眼,并产生视知觉的实体,也就是产生了人眼观察到的静态图片或动态的视频。这是图像比较广泛的定义。科学研究和统计表明,人类从外界获取的信息约有75%来自视觉系统,也就是从图像中获得的。运动生物力学和运动训练学,尤其是运动训练学,在为运动员进行运动技术水平诊断和评价时经常采用视频图像技术的手段来研究。通过对运动技术视频图像的二维或三维解析后,获取运动员技术表现的图像或数据信息,再通过科学的分析和评价,来评价技术训练水平,这一切都是建立在视频图像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运动生物力学的三维力学原理及运动解剖学角度出发,并结合推铅球项目的技术特点,对背向推错球最后用力过程中的躯干动作特征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