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初到英国是在1934年秋。到了伦敦,我的中学英国老师朗曼就给我找了两位教希腊和拉丁的老师。给我补习希腊和拉丁。这是因为我要去牛津大学念希腊和罗马学,而在当时去牛津读这种学的学生都是在中学已经学过一点这两种字,我在中学读书时却没有这种机会。我在伦敦补习了几个月,1935年年初,去牛津参加入学考试,通过了。  相似文献   

2.
民工白皮书     
我17岁时进了家乡的工厂,后来被机器削掉半个手指,心有余悸,就跟人出来当瓦工.去过广州、上海,还有新疆.你问我喜欢哪个城市?反正都是高楼大厦,没有一片瓦属于我,我只关心工资高不高.自从2000年到了北京,挣钱多了点儿,就呆下来了.  相似文献   

3.
宁波见闻     
李莎 《对外大传播》2001,(10):24-25
我曾经在不同的季节去过4次浙江省。8年前我在浙江的一个小村庄与当地人起度过了春节。以后在1985、1993和1999年我又去了杭州,每次都发现这个江南城市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但是我以前从来没有去过宁波,尽管从杭州到宁波走高速公路开车只需1个半小时。  相似文献   

4.
王子君:你是如何知道良山龙头香的?你在创作这部小说之前,是否知道良山?是否到过良山?到过几次? 杨晓升:2017年12月9至10日,经《湘江文艺》年轻编辑冯祉艾引荐,我和评论家李建军等人应邀到湖南邵东参加一次文学活动,有幸第一次到了著名的良山,而且见识了良山八角寨上的龙头香.去之前我并不知道良山,之后至今也未再去过呢.  相似文献   

5.
正生活在长春几十年,除了目睹这座城市的变化以外,也感受到了净月潭这个国家五A级森林公园在人们心目中的位置,以及它由远而近地对人们生活的影响。记得小时候有一次和老师同学们去净月潭游览,看到净月潭茂密的树林和碧水非常纯净,几乎没有人工开发的痕迹,像一片远离人烟的天然风景。那一年正大力宣传中草药,我们到净月潭是为了认识  相似文献   

6.
《对外大传播》2008,(10):48-52
沈阳--"零负面"报道的背后2008年8月,奥运足球比赛协办城市沈阳迎来了数目庞大的中外记者,截止到9月10日,2008北京国际新闻中心沈阳分中心共接待了28个国家和地区共125家媒体的322名境外记者,为33名记者提供了各类服务,积极应  相似文献   

7.
偶尔出差到这里,我在城市的南山路上漫无目的地往前走.偶然间一抬头,在一排花花绿绿的招牌中间发现了这样几个蓝色的大字:斯里兰卡的空气.像是都市丛林里见到一泓恬静的湖水,脚就不由自主地向它迈去.  相似文献   

8.
福建纪行     
1998年是福州建城2200周年。我荣幸地被邀请去参加庆祝活动。2200年的历史在某种程度上超出了我这个美国人的想象范围,因为美国还没有一个超过300年的城市。我与另外3个在中国工作的外国人——一位日本女士,两位分别来自德国和秘鲁的先生——一起去了福州。此外,我们还去了福建省的其他4个城市和一个风景优美的小城。也许,描述整个旅程是最好的,因为每一站都有其独  相似文献   

9.
班上较笨的人就是我我多次到大学招聘,听到最典型的语言就是"某某去了哪个公司,他能去我为什么不能去;听说深圳工资高,到某某公司比留在西安多赚2000元;或者上海这个机会很不错嘛,可惜我女朋友不让去",大家听了这些觉得很熟悉吧!我读大学的时候,我的同学出国非常疯,你考托福他也考。有的人很聪明,但是也许是太聪明了,他们的选择没有一个始终不渝的方向感,缺乏一个内心的理想,每一次方向的变化和选择都意味着要从零开始。我是班上比较笨的几个人之一,1988年考入西安交通大学,1992年念研究生,我的学历非常普通,但有一点我和其他同学不一样——进  相似文献   

10.
老魏 《文化博览》2007,(8):53-54
俺是山旮旯的一个本分农民,学堂没上过几天,大字不认得几个,按理是不该去城里混饭的,照电视上专家学者们的说法俺这是"低素质人群",去了那是给城市抹黑,给管理添乱。但眼看守着咱那一亩三分地也守不出新房和媳妇来,咱还是按捺不住内心的冲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