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鱼鸟兽     
鱼说:"你看不到我的眼泪,因为我在水中。"水说:"我能感受到你的泪水,因为你在我心中。"鸟说:"你感受不到我的呼吸,因为我在空中。"天说:"我能感受到你的呼吸,因为你在我怀里。"兽说:"你明白不了我的感情,因为我在地上。"地说:"我能了解你的感情,因为你在我身上生存。"——题记  相似文献   

2.
<正>"我"在古代是一种兵器,不是现在第一人称代词"我"的意思。现在的"我"与"伐""战""戟""戣"这些打打杀杀的字长得很像,说明"我"在古代与它们是近亲,与现在"我"的意思相差十万八千里。《说文解字》上说:"我,古杀字。""我"这种武器盛行于商至战国时期,秦以后逐渐消失。根据现藏于故宫博物院的西周时期的青铜"我"和现藏于陕西扶风博物馆的西周时期的青铜"我"来看,"我"的形状有点像《西游记》里猪八戒扛的铁耙子,只不过"我"是三根齿罢了。"我"是一种短兵器,装上长柄后才能  相似文献   

3.
我俩同路     
我是一只来自巴厘岛的爪哇猫。由于我吃得好住得舒服的缘故,身材日渐臃肿。女主人非常爱我,给我取了个很洋气的名字:露易丝。女主人经常捏着我的爪子,教我"翻书";按住我的脑袋,教我"看书"。只要有客人来,她总会让我表演"翻书"和"看书",好像我认识书上的文字。当我把书翻得"哗啦啦"作响,歪着脑袋装模作样地"看书"的时候,女  相似文献   

4.
"妈妈,我嘴巴脏了,帮我擦一擦。"我噘(juē)着嘴,撒娇地说。"自己擦。"妈妈说罢,扔过来一张纸。"哦。"我噘着嘴讪(shàn)讪地自己把嘴擦干净了。"妈妈,今天我穿什么衣服?"我问妈妈。"衣柜里有衣服,自己找,随便穿。"妈妈说道。"哦。"我又一次讪讪地说。"妈妈,帮我收拾书包,太乱了。"我边摆弄着芭比娃娃边说。"自己收拾。"妈妈连眼皮都没抬一下。唉,我的妈妈在我的印象里只有"自己  相似文献   

5.
我有很多的名字,但人们通常把我叫做"风"。在春天,我是"和风";在夏天,我是"熏风";在秋天,我是"金风";在冬天,我是"朔风"。  相似文献   

6.
假小子     
小学阶段,与同学打架是我的家常便饭。我的身子骨又硬又有劲儿,加之一副天生的"豹子胆",打起架来,我的同龄人自不必说,就连一些比我大的孩子也畏我三分。慢慢地,同村的小孩总在我身边"二姐"、"二姐"地叫个不停(因为我在家是老二)。我听得烦了,干脆要他们称我为"大哥"。从此,在那条通向学校的路上,就时常有"大哥"、"大哥"的叫喊,搞得过路人都向我这个"大哥"投来疑惑的目光。五年级时,我转学了。头发枯黄的我毅然理了个平头,成了个"堂堂正正"的"大哥"。  相似文献   

7.
快乐加油站     
<正>祖传我问我妈家里有没有祖传的东西,我妈点了点头。我开心地问:"是啥啊?值钱不?给我看看。"我妈笑着说:"你看过的呀。"看着我疑惑的神情,我妈拿过一面镜子:"来,看看你家祖传的丑。"防不胜防刚到家,老妈就给我一巴掌:"今天为啥在学校和同学打架?"我当时就气哭了:"不可能,我今天都没去学校。"老妈反手又给我一巴掌:"好啊,老师说你逃课去网吧了,我还不相信。"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左传》提出"立德、立功、立言",佛洛依德提出"本我、自我、超我"。要想成就一个优秀的广告人,在"三立"、"三我"之后还可分别加上"二立"和"二我",成为"五立"和"五我"。"五立",即"立德、立功、立言、立业、立人"。"五我",即"本我、自我、超我、新我、非我"。  相似文献   

9.
"咚咚"两声,妈妈把鸡蛋往碗边一敲,鸡蛋就乖乖地跳进了碗里,真简单。我想让妈妈在我的"我长大了,我能行"的记录单上画更多的"正"字。于是,第二天早上,我主动请缨。我大声地对妈妈说:"妈妈,让我来帮你敲鸡蛋吧,看看我的身手。"妈妈摇摇头对我说:"别添乱了,还是我来吧!"我不服气地说:  相似文献   

10.
“1”的自述     
大家好!我叫"1"。我在数学、语文、音乐等多方面都有巨大的作用和意义。在数学中,我是"老大",因为我在自然数数列由小到大排在第一位,谁也比不上我。还有,我乘任何数都等于原数,任何数除以我也都等于原数。噢,对了,我还不是质数与合数,在众多自然数中,是独一无二的呢!在语文中,我的笔画最少。不过,我还是很棒的,我可以和其他字组成许多成语。如:"一心一意"、"一唱一和"、"一步登天"……别的汉字加上我就可以变成另一个字,就说"十"字,加上我,就能变成"土"、"干"、"士"这三个字。  相似文献   

11.
日本私小说就是"我写我"的文学。追求"如实描写",实现"创作的我"与"被创作的我"完全一致是私小说作家的创作理念。然而,通过对比大正末年、昭和初年私小说的内、外文本,发现"事实"与"我"是模糊的、不确定的,"创作的我"与"被创作的我"之间经常产生偏离,因此私小说"如实描写"的方法只是一个神话。私小说在"创作的我"与"被创作的我"之间循环往复的过程中,述说着"自我"探求的故事。  相似文献   

12.
正我看过许多有关教育惩罚的故事,其中《弗洛斯特女士的"体罚"》给我留下的印象最深。"我"在考试中,遇到难题。伊丽莎白帮助"我"作弊。结果,"我"和伊丽莎白考试都作零分计算,还要挨板子。弗洛斯特女士让"我"和伊丽莎白都闭上眼睛,听着"啪啪"的抽打声,"我"想象着伊丽莎白挨打的情景,急哭了。而伊丽莎白以为是  相似文献   

13.
谁能防住谁     
《快乐阅读》2008,(2):45-45
●买菜我说:"我有弹簧秤,请不要缺斤短两。"商贩说:"我有验钞机,请不要给我假币。"●开锁我对开锁的小伙说:"请出示‘开锁证明’,我害怕引狼入室。"开锁小伙对我说:"请出示‘户口证明’,我害怕开错门警察抓我。"  相似文献   

14.
自我即我们每个人心中的那个"我"。"我"是人的根本,只有人才知道"我"是谁。"我"存在于连续的时间之中,"我"的本质是活的意识,"我"是大脑的机能和属性。自我意识是"我"对自己的意识,是意识对自己的反思,对象意识是"我"对外部事物的意识,对象意识是基础意识,自我意识是在对象意识的基础上形成的。无论对象意识还是自我意识其根源都来自于对外部世界的客观物质对象的反映(只不过自我意识是二级反映),因此,"我"是依赖于外部物质世界而存在的。"我"作为人脑的机能和属性还依赖于人的躯体。当"我"所依附的大脑死亡了,自我就消亡了、不存在了。"我死"是永远的、无法超越的现实,"我"与"死"是矛盾的,但"我死"却又是真正意义上的人的死亡,是哲学意义上的死亡。人因为意识到"我死",才使人生有意义。  相似文献   

15.
正有一天,在十一年级,我走进一间教室去等待我的一位朋友。当我走进教室时,那里的老师华盛顿先生突然出现在我的面前并要求我到黑板上去写些什么,去解答什么问题。我对他说我不能去做。他问:"为什么不能?"我说:"因为我不是您的学生。"他说:"这没关系,不管怎样,请到黑板前。"我说:"我不能。"他问:"为什么不能?"我因为有些窘迫而一时说不出话来,就说:"因为我是弱智的学生。"  相似文献   

16.
我决心尝试     
正那个说"我试试"的小男孩,终将爬上山顶。那个说"我不行"的小男孩,将停留在山脚。"我试试"让人每天都做了不起的事,"我不行"则使人一无所成,因此你一定要说"我试试",别去管什么"我不行"。  相似文献   

17.
自从进入新的学校,我就没有了"外号",这可真是一件苦恼的事。在原来的学校,我的"外号"特别多,有"肥猫"、"觉主"、"睡神"等,每当听到同学们这样叫我,我的心里就特别温暖。下课的时候,我们在一起玩,我早已习惯了他们对我的称呼。他们那样叫我不是嘲笑,更多的还是亲切。上课的时候,老师也喜欢叫我的"别称"。每当听到她叫我的声音,我都会立刻从"溜号"中跑回来。而如今,这一切都没有了,老师提问我的时候,  相似文献   

18.
"老狼老狼几点钟"是一个传统游戏,生动有趣的情节一直吸引着班上的孩子们。当天,当我扮演的"老狼""凶狠"地扑向"小兔子"的时候,在大部分"小兔子"四处逃散的尖叫声中,却有几个调皮的孩子一动不动地站在原地,目光中充满了挑衅,一副"我不怕你"的模样。我继续"凶狠"地逼近,他们竟然冲我"开枪",部分躲在树后面的"小兔子"也开始效仿,冲我"开枪"并逼近我。"兔子"居然不怕"狼"!新的游戏情节产生了,怎么办?我灵机一动,做出逃跑状:"啊呀,遇到几只勇敢的兔子,我还是赶紧逃吧。""小兔子"们开心极了,纷纷过来追我。几名追到我的"小兔子"紧紧拽着我的衣服,生怕我逃走似的。其他的"小兔子"则个个拍手欢呼,操场上沸腾了。  相似文献   

19.
我说:"你不懂我,别靠我太近。"我说:"你太烦人,我要躲得远远的。"我说:"你不必挂念我,我往后的人生你一定不在了。"这些都是我曾经说过的绝情的话,都是年少冲动的言语,分别是  相似文献   

20.
QQ诡事     
正我的哥哥一年前出车祸去世了,但我仍然习惯每天在QQ上给他留言,因为我的"哥哥"还活着,活在网络上。每天我都会和"哥哥"聊很多事情,学习、工作、友情,就和哥哥活着时一样。我开心的时候,他会陪着我笑;我难过的时候,他会陪着我哭。其实,我不是没有叫黑客找过这个QQ后面的神秘人,但是大家都说根本没有人在操纵,QQ是自动登录的。有人说它是网络上的游魂,但对我来说,他是疼爱我的"哥哥"。直到有一天,两个曾经伤害过我的人,请我去参加他们的婚礼。"我不想去。"我对"哥哥"说。"为什么?""我无法面对那两个曾经伤害过我的人。"我苦涩地回答。"你一定要去。""哥哥"说,"我想让你亲眼看看,伤害过你的人会受到怎样的惩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