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孩子是我们每一个家庭的未来和希望,我们每一位做父母的都会给予孩子最大的关爱和照顾。 在初为人母、人父喜悦的同时,孩子的生病或不适又会给您带来许多压力吧!缺乏信心和经验的父母,在遇到孩子打个喷嚏、轻微腹泻、感冒、发烧……的时候,就会显得不知所措或急忙带孩子往医院里跑,这样给您的孩子增加了很多不必要的痛苦。现在我给您推荐一种治疗方法——小儿推拿,它不会给孩子带来任何病苦,又可避免服药、打针给孩子带来的毒、副作用,且疗效显著,在今后的专栏中,我将陆续给您系统地介绍一些小儿常见疾病的简单、易学、有效的家庭推拿手法。  相似文献   

2.
不管父母与孩子在一起的时间有多长,总会有一些重要的或具有启发性的事情父母未必都知晓。请回答下列二十五个问题,然后找一个适当的时间问问孩子,看您回答得是否正确。这个测验不仅为您提供一个给自己打分的机会,而且可以使您更多地了解自己的孩子。 1、谁是您孩子最好的朋友? 2、他(她)喜欢自己的房间刷什么颜色?  相似文献   

3.
邓力 《早期教育》2005,(10):34-34
浙江的王女士说,自己经常给上幼儿园中班的孩子提一些要求,比如好好吃饭,不准洒饭等,自认为还是十分合理的,可孩子却不上心。她想问一下,到底怎样给孩子提要求才能起到比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在学校,在家里,或是在其他场合,我们从某种视角出发,有意识地搜集了这些镜头。这些,是我们所熟悉的镜头海报亲爱的顾客: i ‘ 您好!为方便您购物,”本商场特意设立临时儿童游戏园,为您免费看管。孩子。如果您的孩子是女孩,请您领她到商场一楼右侧;在那里我们为她们准备了各种漂亮的布娃娃和拼图积木;如果您的孩子是男孩,请您带他到商场一楼左侧,。在那里我们为他们准备了丰富的电动玩具车和各种玩具机器人。请您放心购物!×X商场男孩·女孩——从性别视角看教育@张立佩!本刊记者  相似文献   

5.
舒静 《家长》2001,(Z2)
若想知道自己对孩子的了解程度,请回答下列30个问题,这个测验不仅为您提供一个针对“是否了解自己的孩子”给自己打分的机会,还可以使您更多地了解自己的孩子” 1.谁是您孩子最好的朋友? 2.他(她)最喜欢什么颜色? 3.谁是您孩子心目中最伟大的英雄? 4.什么最使他(她)感到窘迫? 5.他(她)最怕什么? 6.上体育课时,您的孩子喜欢打篮球、做体操还是参加接力赛?  相似文献   

6.
接到电话后,桑迪的心一下子沉了下来。她13岁的女儿和新朋友在商场行窃时被逮住了。当商场经理得知女孩是他们的老主顾桑迪的孩子时,才没有报案,但……女儿米歇尔交了新朋友帕姆后,桑迪一直有种不祥的预感,这不,害怕的事情还是发生了。有时女儿回家很晚,只是笼统地说她去了哪儿。当桑迪担心帕姆会给女儿带来不良影响时,米歇尔就对妈妈瞪眼睛,极力维护她的朋友。幸运的是,商场同意不再追究此事。桑迪后来才得知帕姆是个惯偷,是她唆使米歇尔去偷东西的。孩子结交有问题的新朋友时,很多父母为此担心,桑迪的事情让父母们更加提心…  相似文献   

7.
如果成年人一味地预支孩子可持续发展所需要的资源,这将比对森林的过度开采还要可怕。 生命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孙:您是在怎样的情况下提出“人 的可持续发展”这一概念的? 陆:有一次,我看到中央电视台播 出了一个题为“孩子”的节目。那个孩 子小学四年级,胳膊上戴着“三道 杠”,是个小记者,9岁的她就能只身 旅行了。她的学习成绩也很好,总之 很不一般。无疑,她是人们眼中的好 孩子。她的父亲也很得意自己的教育 及自己对孩子成长的策划,他不仅让 孩子参加许多他指定的社会活动,还 让孩子读《世界哲学史》等书籍。但是,当记者…  相似文献   

8.
一年一度的暑期生活就要来临了,我们在这里与广大读者探讨怎样让孩子度过一个有意义的暑期生活问题。暑期有近50天的时间,约占一个学期的27%,时间不可谓不长。暑假,能使孩子进步,也会使孩子后退;能给孩子带来欢乐,也会使他(她)产生忧愁;能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也能让他们产生恶习……全看家长与孩子怎样安排。我们主张,安排孩子的暑期生活,要做到“管而不死,活而不乱”。孩子是自己生活的主人,暑假当然同样属于孩子,我们应该听听孩子的意见,但是,这并不等于说,做家长的可以放任不管。您不妨与他(她)一起制定一份切实可行的暑期生活计划并协助落实,让孩子度过一个轻松、活泼、有益的假期。本期的特别关注给您出了一些引导孩子过好假期的好主意,供您参考。总而言之,有一个正确、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十分重要,暑期也不应例外。  相似文献   

9.
“六一”国际儿童节是孩子们自己的节日。在这样的节日里,作为老师或家长,您是否感受到了孩子的快乐?您如何看待孩子眼中的快乐呢?以下这组章或许能给您一些启示。[编按]  相似文献   

10.
如果您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一个好性格,那么英国著名教育家夏洛特·梅森的著作《如何培养孩子的性格》一书将会给您很多启发和借鉴。如果您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一个好性格,如果您想了解培养孩子良好性格的途径和方法,那么您不妨读一下英国著名教育家夏洛特·梅森的著作《如何培养孩子的性格》。在书中,梅森向我们介绍了矫正孩子不良性格的方法,同时就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提出了有益的见解。  相似文献   

11.
雨天的故事     
信子是一个喜欢雨天的女孩,雨天的气息总会给她带来一种若有若无的熟悉感觉。门外传来一阵悦耳的铃声,有人来访,她离开窗口去开门。“妈,您怎么来了,这么大的雨。”“你这孩子,就是不会照顾自己,下雨了天  相似文献   

12.
小气的乔乔     
乔乔经常带着玩具来幼儿园,但她不愿给小朋友玩,大家都叫她“小气的乔乔”。老师与乔乔的妈妈交换意见,妈妈说:“她对自己的东西很爱惜,有些东西连我都不让动。老师,您可要帮她改改这个毛病啊。”如果您是乔乔的老师或家长,您会怎样做呢?让孩子学会与他人分享,您有什么妙招吗?(  相似文献   

13.
李亚东 《班主任》2008,(4):47-47
有幸在《班主任》(2007年11期)上读了您的文章《是谁,做了教育的叛徒》。文中您讲述了发生在自己身上的真事:您放在办公室抽屉里的学生体检费,被班上一名女生偷走了(她已向您承认)。为了保护她的自尊心,您与其约定在操场一个无人的角落,她把已经给了她父亲的200元钱还给您。万没想到,您最后等来的却是父女二人的抵赖,甚至被反咬一口——“这是讹诈!”  相似文献   

14.
幼儿园网页的留言板上出现了一则主题为“寻求帮助”的留言:女儿是个老实乖巧的孩子,每次与小朋友发生摩擦,受伤的总是她。从小我就教她对人要宽容、谦让,可每每看到她回家向我哭诉谁谁又欺负她了,我心里很不是滋味。难道我的教育方式在现实生活中行不通吗?我该怎么办?希望老师和家长能给我好的建议,让我在坚持自己教育原则的同时让孩子学会保护自己。谢谢!——甜甜妈妈看到了甜甜妈妈的留言,幼儿园的老师、家长纷纷留言,给她出主意。黄亮老师:当孩子向我们哭诉自己在幼儿园所受的委屈时,家长首先要做的是对孩子的宽容行为予以肯定,让孩子了…  相似文献   

15.
妈妈,您知道吗?情感健康的孩子比一般孩子生活得更加快乐、幸福,更容易在将来取得事业的成功。因为健康的情感一方面会使孩子更好地适应千变万化的社会形势,一方面又能为孩子的智力水平得以超常发挥提供必要的保障。妈妈,下面我跟您讲一个小故事:上小学一年级的孟非偷了同桌同学10元钱。孟非的妈妈意识到这个问题很严重,她花费了几个小时来思考该怎样改掉孩子的错误。她首先想到了和您一样的教育方法——把孩子狠狠地打一顿,用“武力”征服他。可她意识到这样做会激起孩子逆反心理。最后她决定放弃“武力”,要让孩子自己去感觉偷别人东西会给人家带来怎样的伤害。孟非妈妈先是把儿子叫到身边,用温和的  相似文献   

16.
先云老师说,读书给人带来快乐,语文课堂应该追寻书香境界。佘同生则评价先云老师“腹有诗书气自华”。领略了先云老师和孩子们共同演绎的美丽,我们明白了她成功的原因——读好书,好读书,自己读,领着孩子们读。  相似文献   

17.
周末,天刚蒙蒙亮.您或许还在甜美的睡梦中,她却已步履匆匆踏着黎明,前往自己工作的地方——广州市少年宫。她每天给自己规定必须提前赶到少年宫.因为那里有很多的事情需要她提前去安排处理.那里的课堂也需要她提前做准备,因为有很多孩子需要她的特殊关爱。  相似文献   

18.
这篇文章本来是约张晨的妈妈写的,在我看来,张晨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张晨的妈妈也自认为在教育孩子方面是比较民主的,给孩子的自由度也很大。所以,我们想请张晨的妈妈谈一些好经验,但张晨认为自己这个被规则制约的人更有资格谈论这个话题。所以我们选发了她的文章中的一部分,张晨的话可能只代表了孩子的想法,但通过她的文章,我们做父母的也真要想一想,如何让规则订得更合情合理,至少在订规则之前先听听孩子怎么说。  相似文献   

19.
可乐吧     
给妈妈的礼物妈妈今天过生日,两个孩子要她卧床休息。她闻到从厨房飘出阵阵诱人的肉香,高兴地等着孩子们给她端来早餐。可是,过了一会,孩子们叫她起床,她出来一瞧,只见两个孩子坐在餐桌旁,每人面前放着一大盘火腿蛋。一个孩子对她说:这就是我们送给您的礼物——我们给自己做饭了。  相似文献   

20.
似乎是在闭眼睁眼之间,我们又到了新的一年。不知道您和孩子是以何种方式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的,是在一起度过的,还是各自有自己的安排。也许您已经给孩子制订了新一年的目标,但是您自己呢?您有什么样的目标吗?不管您想过没有,要提醒您的是千万不要把眼睛只盯在孩子的发展上。孩子对于父母来说是他人,而不是您自己。把自己的一切,都扑在孩子身上,与孩子融为一体,这样的父母自以为是尽职的,其实不论对于社会还是对于孩子您都是不称职的。这样的说法您可能有些不爱听,但是看了本期的话题《有了孩子,没了自己》;听到孩子说:“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