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父母都期望给孩子最好的教育,但许多父母付出很多,却没有收获期望的结果。这是因为,“正确的教育始自教育者,他必须了解他自己,并且从定型的思想模式中解脱出来。因为他本身是什么,他传授的便是什么”。父母对自己越了解,对孩子的教育就越有把握,他应用方法就越有灵活性、创造性,教育就越有成效。  相似文献   

2.
现在,许多独生子女的父母总是不让孩子单独进行活动,事事护着孩子,有些事孩子可以做的也不让他干,因此造成孩子依赖性强、缺乏独立的生活能力。当然,父母对孩子生活上关心是必要的,直至把全部感情和爱抚都倾注到子女身上,也是无可非议的。但是,事无大小,全部替孩子包办,这对孩子是不会有什么好处的。马卡连柯在他的名著《教育诗》中写道:“一般人说,我是母亲,我是父亲,一切都让给孩子,为他牺牲一切,甚至牺牲自己的幸福。可是,这就是父母送给孩子的最可怕的礼物了。”这种“可怕的礼物”是孩子产生意志薄弱和依赖心理的根源。孩子能够依靠自己的力量做身边的事情,这叫做自主;再逐步发展,也就养成了独立性。要求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不去麻烦周围的人,这是培养  相似文献   

3.
曾看过这样一篇文章:一位孩子的父母在自己的孩子不懂事前对孩子百般疼爱,在别人的眼里甚至是有些过分溺爱了.有人劝说:这样会妨碍孩子的成长,母亲却说:等他长大后他不会觉得我给他的爱,他的眼里只有恨,因为他只看到我对他的管束而看不到我对他的爱,趁他现在不懂事让我多爱他一些吧.确实在现实生活中,家长在教育孩子时,总爱规定孩子做这做那,总是听到家长说“别动“,“不许碰那个,否则……“使他们产生好像什么都不能做的感觉.孰不知,在家长的断喝中孩子的探究欲望没有了,只有怯生生的眼光.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终身发展的人.……  相似文献   

4.
<正>学校以外:家庭教育在学校以外,家庭扮演着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从幼儿开始,父母的每一个举动、行为、与人相处的方法,便成为对孩子的身教。父母在教导孩子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是应该做、什么是不应该做、什么是好、什么是不好等内容时,特别重视做出这些判断时背后所遵循的原则,即是对子女重要的价值观教育。20世纪六七十年代,许多母亲会留在家中养育孩子,孩子会从她们身上学到很  相似文献   

5.
周礼 《小读者》2013,(5):74-74
不少父母都有这样的习惯,喜欢在就餐时对孩子问长问短,评头论足。比如说,今天上的什么课,有没有考试,考了多少分,作业完成没有,有没有和同学闹矛盾……本来这完全是一番好意,但孩子听到耳朵里,却往住变了味。多数孩子会觉得父母对自己不放心。  相似文献   

6.
对于孩子们来说,上网是现今“挡也挡不住的诱惑”。许多孩子常常央求父母:“什么时候给我买电脑?”但支持孩子上网的父母并不多,大多数父母担心孩子上网会受到负面影响,也有不少家长由于自己不会上网,因而产生一种对孩子的“失控之感”。然而家长也知道,孩子上网是迟早的事,因为信息时代  相似文献   

7.
曾看过这样一篇文章:一位孩子的父母在自己的孩子不懂事前对孩子百般疼爱,在别人的眼里甚至是有些过分溺爱了。有人劝说:这样会妨碍孩子的成长,母亲却说:等他长大后他不会觉得我给他的爱,他的眼里只有恨,因为他只看到我对他的管束而看不到我对他的爱,趁他现在不懂事让我多爱他一些吧。确实在现实生活中,家长在教育孩子时,总爱规定孩子做这做那,总是听到家长说“别动”,“不许碰那个,否则……”使他们产生好像什么都不能做的感觉。孰不知,在家长的断喝中孩子的探究欲望没有了,只有怯生生的眼光。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终身…  相似文献   

8.
正一天,朋友的女儿回到家告诉父母:"我们班的某某小朋友没有爸爸妈妈了。"细问之下才知道是他的父母离婚了。真令人惊讶,原来孩子们对离婚的理解是这样的——天崩地裂,什么都没有了!怎样避免瓦解的婚姻给孩子造成更大的伤害?当代欧洲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说:"家庭不仅是个人生活的起点,也是人性格形成的源头,婚姻家庭生活越牢固,教育子女的条件越好。"可是,有时候离婚既成事实,如何能够尽量减少对孩子的伤害,是父母更应该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我和丈夫在没有什么思想准备的时候,孩子出生了;我们在没有懂得怎样做一个合格的父母的时候,孩子一天天地长大了,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一晃,我们的孩子已经几岁了。这时,我们忽然发觉自己作为父母是多么的不称职。也就因为这样,我们错过了教育孩子的启蒙佳期,当我们开始抱怨孩子如何呆滞、蠢笨的时候,难道作为父母的我们就没有责任吗?为了补上做一个合格父母这一课,我和丈夫开始阅读大量关于如何做父母的书,以及后来读到的如获至宝的《家教博览》。现在我期期都要读,而且还把有助于孩子成长和成才的好文、好句、好…  相似文献   

10.
父亲:我从来不后悔自己当初回国的选择,但是对妻子、儿子心里的确感到很内疚。母亲:在美国这么多年,除了生活上的艰辛以外,精神上更累,因为不论做什么我都不想让别人瞧不起中国人。我很欣慰,儿子在美国这么多年,对中国的感情还是很深。在家里,我们只讲中文。他特别喜欢看《三国演义》。儿子:我是中国人!在美国,别人觉得我是左派。有时我觉得自己还不如邻居家的孩子,他父母虽然离婚了,但最起码一周还能见他父亲一面,可我常常几个月见不到父亲的影子。一谈起孩子,林教授总免不了有些激动,“明年我儿子该上大学了,我们一家人头上的包袱总算快要…  相似文献   

11.
母亲,且单单是母亲一个人,对小孩子的影响远超过其他任何人、事、物——怀特博士母亲教育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孩子的早期教育重要,而母亲在孩子的早期教育中又有着极为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出生6个月时,因为母亲患病要到外地治疗,就不得已被寄养到外祖父家,并且一养就是10年。回到父母身边后,我再也没能适应这个新环境,对它一直有着别人难以体察的陌生感。由此我痛切地感受到父母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巨大影  相似文献   

12.
关于父母对待子女,我还想讲一个问题,而且我认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那就是父母对儿童也要尊重。不能因为孩子是自己生的,因为年幼体弱,因为他们经济上不能独立,就可以对孩子想怎样就怎样。我的主张是:决不允许对孩子施行任  相似文献   

13.
母亲眼中的孩子:一个完全的窝囊废 马艳的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我觉得,这个孩子当初在医院里肯定抱错了!”如果不是极度失望,相信没有哪位父母会这样说自己的孩子。  相似文献   

14.
父母对孩子信任上存在问题会影响到孩子的成长张:前不久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做了个调查,其中有这样一个结论:孩子对父母最大的希望是父母信任自己。这反映出很多孩子认为父母对自己不够信任。这种不被信任的感觉从何而来呢?孙: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中小学生这个时期,信任与不被信任呈现出非常突出的矛盾。我认为一个突出的现象就是父母什么事情都要包办代替,越包办代替就越不相信孩子的能力,就越不信任孩子。很多父母觉得孩子什么事情都做不好。孩子哪怕是拿个碗、出去打个醋他都不放心。孩子交友他就更不放心,干涉特别多,会问:这个人学习好不…  相似文献   

15.
通晓新媒体是新生代孩子的必备技能 新媒体时代来临,网络从未像今天这样对孩子的生活和学习产生巨大的影响.不少家长感觉“孩子不听话了,被网络带坏了”,面对“顽皮”的孩子,许多家长采取了“断网”等严格控制措施,却无法收回孩子的心. 孩子们现在可以通过网络知道他想要了解的任何信息,而不用像以前一样对父母的话深信不疑.也有一些家长表示,从来没有一个时代的孩子像今天这样难教育,因为信息时代动摇了父母和老师的权威地位.我在调研中发现,不少家长存在这样的误区,觉得是网络带坏了孩子.  相似文献   

16.
每个父母都希望孩子长大后具有健康的性观念和性行为,但每个父母都不知道该怎样去教。“怎么说得出口呢?”他们想,“要是有一个这方面的好老师就好了!”其实,这些家长没有认识到———你自己就是孩子第一任且是最好的性教育老师。别担心自己没有经过专门训练,知之不多,不能很好地教孩子,因为比性知识的教育更重要的是性榜样的树立。孩子可以了解到许多有关性方面的知识,但他日后照样可以成为一个态度冷漠、情绪忧郁、胆小怕事,有性功能障碍的人。而如果父母每天的言谈举止相亲相爱、温馨和谐、相互赞赏,无疑就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因为孩子…  相似文献   

17.
每一位父亲或母亲,在孩子面前,常常认为自己是尽了自己的全力,并且都觉得自己是为了孩子好.但是事实未必如此.如果读过蒙台梭利的<童年的秘密>,如果读过其他一些中西方教育名篇,作为父母的依旧没有愧疚之心,我想这样的父母才是真正为孩子好的.身为人父人母,有些伪善是我们不自知的,我们在无意之中已经剥夺了许多原本属于孩子的幸福与快乐,作为父母乃至作为教师的成人却还为此自豪不已.  相似文献   

18.
正当一个人很明显做错了事,而且这件事让你受到伤害,你却觉得是自己的错,并且为他们错误的行为道歉时,代表你已经被操控了。晓梦今年32岁,是个单亲母亲,孩子7岁。她在孩子不到一岁的时候,就和丈夫离婚,带着孩子和父母住在一起。她的父母为他们母子做了很多,晓梦总是对他们怀着愧疚。但是,当晓梦走进心理咨询中心时,情绪几乎是崩溃的。她说,她爱母亲又恨母亲,依赖母亲又怕母亲,想离开母亲又舍不得离开……她觉得自己疯了,无法理解自己的痛苦,并被深深的愧疚和罪恶感双重折磨。  相似文献   

19.
《班主任》2011,(11):52-53
隐瞒,对孩子的伤害更大。无论是哪种原因造成家庭结构残缺,父母应让孩子知道真实的情况,教育孩子正视现实,因为隐瞒和欺骗都是暂时的,对孩子的伤害更大。如果是离婚,要尽快及时地告诉孩子父母离婚的事实,不把离婚的责任推到对方的身上(即使是对方的错)。明确地告诉孩子:"经过慎重考虑,爸爸妈妈决定不再生活在一起了,但我们都将继续爱你,不管你和我们中的谁生活在  相似文献   

20.
柯云路 《教育》2007,(3S):48-49
不久前,一个10岁男孩的母亲给我写信,讲了自己的诸多困惑和不解。她说: 我一直觉得,我还不算一个无知的母亲。我的父母很爱我,但我的童年不幸福,这种缺憾再也无法弥补,所以,我很早就下决心,要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但是,这么多年过去,我发现自己其实很失败,孩子并没有朝着我希望的方向发展,甚至是背道而驰,希望他养成的好习惯,他一样也没有养成。在家的表现且不说,每次听老师讲他在学校的表现,总是让人心寒,甚至绝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