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素描和色彩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素描称得上是一切绘画艺术造型的基础,是被看做进入艺术殿堂的必经之路,它所涉及的范围几乎囊括了艺术的全部领域(其中包括色彩)。素描运用其关系变现物体空间、形体、结构、光影等内容,这些内容同样也是色彩造型必须考虑和完成的,因此,要学好绘画就必须具备从素描基础上升到色彩造型的坚实功底。  相似文献   

2.
色彩和素描是构成油画艺术美感的两个基本元素,不管是何种绘画风格的油画作品,从根本上来说都是艺术家用色彩与素描语言实现自己创作意图和审美倾向的结果。所以,在艺术家长期的绘画实践中,只有对色彩和素描各自的功能和关系有一个清晰而理性的认识,才能在实际的写生和创作实践中传达出油画这种外来画种所蕴含的独特美感。  相似文献   

3.
帅斌 《职教论坛》2002,(18):31-31
素描不仅是绘画的基础,也是设计艺术的基础。设计艺术首先是艺术,因此设计必须具备艺术的特征,这就是:形象、色彩、构成、感觉,这几方面是构成设计艺术的基本元素。正因为这个原因,所以中外的各类艺术院校在进行设计艺术教学时,首先就把素描这一最朴素的绘画形式作为进行设计艺术教学的重要手段。学生通过学习素描开始掌握线条、体块、构成并运用这些手段来塑造形体。更为重要的是,在画素描的过程中体现了画者的思考过程。思考的过程就是创造的过程,世界上任何一位有成就的画家无不是在素描中体现了这种思考。在素描中去思考,这应…  相似文献   

4.
胡磊 《成才之路》2010,(12):67-68
我国的素描教学存在许多弊端和不足,目前应该对教学内容作出调整,并拓宽素描理念,给传统的素描课堂赋予新的色彩和活力,使素描和别的绘画一样成为独具特色的情感表达方式,即一种有意味的绘画形式。  相似文献   

5.
对基础素描课程教学的重新认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教育科学理论和绘画艺术理论,结合大中专院校艺术(绘画)专业基础素描课程的教学改革,提出对于绘画艺术中的观察方法、艺术表现方法需要重新认识的观点,并进行初步探讨。以基础素描课程的教学任务为出发点,综合全因素素描和结构素描的重点,结合大中专院校美术系或美术专业学生的绘画功底不够扎实和艺术修养较为欠缺这一现状,在今后的基础素描课程教学过程中,要以结构素描为主,研究物象的形体、结构、解剖,结合全因素素描所强调的明暗、透视、空间、立体的教学理念,使大中专院校基础素描课程教学具有较好的理论指导。加强大中专院校美术系或美术专业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强调确立基本素描理念,积极主动地融合全因素素描和结构素描技巧于一体,发挥各自的优势,扬长避短,为今后的基础素描课程教学的改革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6.
我国设计学科的素描及色彩基础教学,长期以来基本上还停留在传统的绘画性模式上,与现代国际上教育核心思想的训练思维、开发能力相距较远。针对此点,本阐述了设计艺术教育的基本结构应由“信息传授型”转向“能力培育型”,并建立起知觉——素描、色彩——创造力的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7.
色彩基础课是职业学校很重要的一个教学科目,目前的美术教育体制还没有形成一个合理的教学体制和教学机制,所以制定科学的教学程序和方法,对理解和掌握色彩关系及其变化规律以及色彩基础绘画学习至关重要.在这里我运用素描和色彩对比教学来引导学生由熟悉的素描向陌生的色彩进行过渡,有效促进基础色彩教学,使学生很好的适应和掌握色彩课的基本知识和技法,进一步全面认识绘画,提高艺术素养和审美意识,把这种意识运用到表现中.  相似文献   

8.
风格迥异的小说家鲁迅和郁达夫,在他们所营造的艺术世界里却有一种共同的特征,那便是对绘画美的追求。鲁迅擅长对人物和背景作线条式的素描勾勒,郁达夫则喜欢运用色彩涂抹画面。鲁迅喜好用黑白两色来设色,而郁达夫则在灰色的基调上幻化出绚丽多姿的色彩。绘画因素的渗入,使他们的小说具备了一种艺术兼容性,能最大限度地调动人们的审美潜能。  相似文献   

9.
素描是造型艺术表现的形式之一,它是从感觉和经验中得来的传统的绘画表现形式。凡是用单一的色彩、简便的工具对客观的对象作朴素描绘的作品都称素描。素描不是固定不变的绘画形式,它是随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又是随着特殊需要而变化的。人们依据艺术规律对素描进行不停的探索,从而使素描艺术不仅作为绘画的基础训练而存在,更作为一种独立的造型艺术样式而存在,素描发展到今天,已有了广泛的内涵,在形式与风格方面亦更趋向多样,素描可以是具体的,也可以是抽象的;可以采用客观写实的形式,也可采用夸张、装饰化的形式。素描的表现手法一般分线性结构素描、色调素描等。  相似文献   

10.
色彩是绘画的基本要素之一,是绘画中不可或缺的审美元素。色彩作为一种个性鲜明的艺术语言,从后期印象派开始逐渐摆脱了对素描的依附,更多地是作为画家情感表现的物质载体,它拓展了艺术表现的思路,给了画家更自由的表现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