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今年一月二日,浙江日报在头版刊登启事,要求广大读者对该报记者的工作表现进行监督。其内容是:一、记者联系群众好不好?二、记者的采访作风是不是艰苦深入?三、记者所写的报道有没有失真?四、记者有没有“以稿谋私”的行为和其它不正之风?  相似文献   

2.
从来没有见过,那么多的记者编辑主动放弃休假,要求坚守采编工作第一线;从来没有见过,那么多的广告商不停地追加广告,导致我们一再调整新闻版面;从来没有见过,从中央到地方宣传部门,一致给予媒体如此高度的鼓励和赞扬。  相似文献   

3.
我赞成“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一说法。当我翻阅今年上半年新华社记者报道北京的一些新闻稿件,特别是读了被评为新华社社级一等好稿、编辑部级二等好稿的稿件时,在我的脑海里总要跳出这四个字:新、实、活、短。从中可以看出,这些好稿无不是记者或记者、编辑共同精心经营,下了很深功夫的结果。选题求新题目,即主题,是新闻的灵魂。选准题目,对  相似文献   

4.
中国是个顺口溜大国。而这些顺口溜并不只创造幽默,也散布情绪。每一时期有每一时期的情绪,而每一时期情绪的标志之一就是那些极端情绪化了的顺口溜。没有想到,1993年最火的顺口溜竟落到我们这些记者头上:“一流记者办公司、二流记者炒股票、三流记者拉广告、四流记者拿红包、五流记者写外稿、六流记者写本报。”这段顺口溜尽管有几个不同版本,但大概意思一样,一流记者挣钱,末流记者写稿。  相似文献   

5.
中国是个顺口溜大国。而这些顺口溜并不只创造幽默,也散布情绪。每一时期有每一时期的情绪,而每一时期情绪的标志之一就是那些极端情绪化了的顺口溜。没有想到,1993年最火的顺口溜竟落到我们这些记者头上:“一流记者办公司、二流记者炒股票、三流记者拉广告、四流记者拿红包、五流记者写外稿、六流记者写本报。”这段顺口溜尽管有几个不同版本,但大概意思一样,一流记者挣钱,末流记者写稿。  相似文献   

6.
我是西藏军区某旅一名士官报道员。以前与其他报道员聊天时,总听到他们一些埋怨,说自己在军报上不了稿主要是在报社没熟人、没有关系。每听到这些话,我总会为军报编辑感到愤愤不平和冤枉,因为我今年在军报发表的每一篇稿件,几乎都是自然稿,没有找任何关系,也没到北京送稿。  相似文献   

7.
汝南县各乡镇都成立了3—5人的报道组,绝大多数都在县以上新闻单位见过稿。这是汝南县委重视对报道骨干培训的结果。今年,该县从各乡镇选拔了一批文化基础较好、爱好写作的青年作为培训对象,参加省、地和县办的新闻培训班,请记者编辑授课。同时,各乡镇拿出几百元钱为通讯员购买新闻书籍、订阅刊物。县人武部为每个民兵连订了《新闻爱好者》。鼓励报  相似文献   

8.
最近,在一次会议上,省政府一位领导同志深有感慨地对我说:“现在,我们真有点怕记者……我们这些人总要做点事吧,有点活动吧,有的记者,不问场合,不问需要不需要,就写稿登报、广播,稿  相似文献   

9.
一张面向老龄人的报纸,如何才能赢得读者,我们的做法是强化服务意识。 从形式上看,文章短小是老年人的需要,但是没有服务意识的支配,文章就很难短得下来。编辑愿意编长稿,觉得省事又省力;记者愿意写长稿,觉得有利又扬名。要短就要精心编写、反复推敲,这往往要多付出几倍的力气。例如我们创办的“心理咨询”专栏,文章限制到500字以内,而一版的“滴水潭”则限制为200字,这些文章还要求有观点、有新意,作者、编辑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们的新闻队伍中存在着这样一个问题:一部分记者缺乏写好稿,出精品的意识和工作状态,感到没有什么压力,不肯铺下身子,扎扎实实地采访、写稿,而是浮在上面看材料、听汇报,结果写出的稿件平平淡淡,没有棱角,没有特点,成不了精品也获不了奖。这种状况,严重影响了我们的记者队伍建设和业务建设。从提高队伍素质和宣传报道质量的角度出发,目前我们有必要呼吁:记者要有一点压力,要向着多出精品、多出成果、尽快成才  相似文献   

11.
前几年,我们常常做“事后诸葛亮”。一些在采编审稿过程中觉得还可以的稿件,一到评稿时便发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这种自我感觉都靠不住的稿子,送出去参评,自然也就没有什么竞争力了。总结前几年的教训,努力变“事后诸葛亮”为“事前诸葛亮”,强化好稿意识,从而使推荐参评的稿件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强化好稿意识,首先要从领导做起。我们的做法,一是领导带头创好稿,二是制定制度,鼓励编辑、记者、  相似文献   

12.
沈阳日报社办《沈阳日报》、《沈阳晚报》两张报纸。1992年初以来,我们为了增强报社的凝聚力,充分调动起编采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在内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和加强管理方面作了一些探索,实行内部职称聘任制,取得了可喜成果。选准突破口——改革聘任制《沈阳日报》、《沈阳晚报》两个编辑部共有170多名编采人员,但过去却经常出现“稿荒”,特别是有分量的重点稿“稿荒”。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我们在分析原因时找到了症结,那就是相当一部分编采人员工作没有积极性,精力没有用在办报上。具体说来,有这样几种情况:一是,有的记者不务正业,整天陷在应酬中,报社有关部门曾做过统计,有些记者平均每天至少参加一个会(产品鉴定会、新闻发布  相似文献   

13.
记者发稿总免不了与编辑电话联系。记得,前些年记者询问稿件,编辑总问:是急稿,还是慢稿?而去年,编辑先问是否当日新闻?在今年,编辑则是开门见山地问,你几点几分发来稿件!2000年12月31日,我参加新华社·新华网“新世纪曙光报道”的现场直播,切身领教了一次非常紧张而又兴奋的工作方式。  相似文献   

14.
事件或事物有没有新闻价值,这牵涉到记者的选题问题。……这个问题我们还没有解决,有些东西没有新闻价值或价值不高,还拼命在那里写。——前北京日报总编辑王立行 业内人士常说:有了好题材,这篇报道至少成功了一半。这话不无道理,一篇报道的新闻价值高不高,就看记者选择什么样的事实来说话。但是,在新闻工作中也有这种情况:同一个部门、同一个地区的记者,有的人好题材用不完,常常出大稿、好稿;有的人虽然忙忙碌碌,却是有意栽花花不发,总也抓不到好题材,等到别人报道了方感遗珠之憾。其实这里体现的是新闻记者的政治水平和业务能力,反映出  相似文献   

15.
广播电台的新闻记者可以说是集“采、写、播“于一身的广播人。现在记者不光采写新闻,录音报道中的文字稿件也由记者亲自播录。可由于播音不是记者的“老本行“,多数记者都没学过播音技巧。所以,在刚学播录稿件时,确实给记者带来了一定难度,比如:有的普通话发音不准确、吐字不清晰、平翘舌不分;有的念稿时停连、重音、语气、节奏掌握不好,播稿没有层次感、语速慢;有的没有播讲欲望,状态不积极;  相似文献   

16.
记者从有关方面获悉,由国家新闻出版署牵头起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记者暂行条例”已经六易其稿,正在征求意见。据消息灵通人士透露,这个条例将争取在今年正式颁布。这个条例以规定记者的权利与义务为核心内容,也包括记者的其他问题。据说,因为考虑到目前新闻法一时难以出台,而有些重大问题又需要作出规定,因此,有些问题虽不是记者的问题,但与记者活动有密切关系,条例中也作了规定。因此,可以说它立足于记者活动,又不限于记者活动。这个征求意见稿在“总则”中写道,这个条例是为了保障新闻记者的合法权益,维护新闻活动的正常秩序而制定的。  相似文献   

17.
人们常说,“自来水没有压力就上不了高楼”。我们当记者、通讯员的,怎样攀登新闻业务的新台阶?也需要自己寻求一种内在的推动力。从当前新闻行业竞争和报纸发展对提高稿件质量的要求来看,这种推动力就是“写好稿、登好稿”力争上游的思想。  相似文献   

18.
广播电台的新闻记者可以说是集“采、写、播”于一身的广播人。现在记者不光采写新闻,录音报道中的文字稿件也由记者亲自播录。可由于播音不是记者的“老本行”,多数记者都没学过播音技巧。所以,在刚学播录稿件时,确实给记者带来了一定难度,比如:有的普通话发音不准确、吐字不清晰、平翘舌不分;有的念稿时停连、重音、语气、节奏掌握不好,播稿没有层次感、语速慢;有的没有播讲欲望,状态不积极;  相似文献   

19.
莫急功近利     
各地新闻学专业期刊的主编聚在一起时,总会 有一个话题:怎么对待“关系稿”。我们新闻学期刊的“关系稿”与大多数大众传媒的“关系稿”不同,主要是一些新闻界同仁为评职称而需要完成发表论文的指标。子是便通过种种关系送来稿件打招呼,使得主编和编辑们为难、烦恼:不用吧,得罪了同仁、朋友,而且有些编辑记者业务确实过硬,惟独缺论文;都用吧,篇幅有限,且有些论文实在让人不敢恭维。结果,“关系”的两端都为“关系稿”急煞、愁煞。 这是我们同类刊物经常会遇到的一个难题,至今也没有一个皆大欢喜的锦囊妙计。怎么办呢?我想要说…  相似文献   

20.
说到腐败,我们头脑中总是浮现出成克杰、胡长清之类贪官的嘴脸,以为只有像他们这些位高权重的人物,才够得上“腐败”的“资格”。然而只要你打开中国记者网就会发现,记者以稿谋私被查处的新闻也时有出现。一篇稿件少则几万,多则几十万、几百万元,有些记者以稿敛财的手段真的让成克杰之辈也自叹弗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