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中职语文课堂存在"唯权威式"、"机械重复"、"无视学生"、"春蚕蜡炬"的"生命不在场"教学现象。呼唤教师"生命在场"的中职语文课堂的声音越来越强烈。独立思考,构建主体课堂;"教学做合一",构建灵动课堂;以学定教,构建温暖课堂;教师第一,构建成长课堂等是形成体现教师生命的存在与发展、呈现教师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的"生命在场"课堂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2.
生命化外语课堂的主体是教师与学生,因此本文将讨论教师如何运用教师智慧创造和谐课堂,处理师与生、教与学的关系.本文将首先讨论教师智慧的生成路径,"行动研究"作为课堂教学研究的主要方法,及探讨教师如何运用对话实现知识化教育向生命化教育的转化,并在课堂上关注教师和学生的"生命在场",讨论课堂中三种生命主体(教师生命、学生生命、知识生命)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3.
由知识课堂转向生命课堂是当代教学实践的应然选择,生命课堂应以学生的发展为逻辑起点,建构一种生命在场的课堂样态,使生命体验融入整个课堂之中。因此,生命课堂的实践转向应从"特殊认识活动观"转向整全生命教育观,从"认知领域"转向"生命领域",从"知识目标"转向"生命目标"。  相似文献   

4.
生命的在场是生命课堂的必然要求,而这种在场又必然伴随生命的天性而存在。因此,从智能课堂转向生命课堂,教师要尊重生命天性,彰显生命个性。这需要教师将课堂还给学生,给予学生本身应有的权利。善于倾听,尊重学生表达的权利生命的成长与社会密不可分,也就必然涉及人与人之间的交流。需要交流和表达是生命的天性。因此,教师须善于倾听,尊重学生表达的权利。倾听,是一种鼓舞,更是一种尊重;被倾听,是一种鼓  相似文献   

5.
<正>"课堂是教师和学生生命在场的地方",要使课堂走向"浓妆淡抹总相宜"的美好境界,离不开师生的参与和共同努力。如何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思维,如何冲破教师的经验束缚生成课堂从而获得新的节点,这需要我们思考并努力追寻。"把学生的问题作为教学的起点,是让学生首先与文本进行对话,从而画出自己的起跑线,让学生在自我阅读中生成问题从而生成课堂";  相似文献   

6.
课堂应该是学生生命在场的空间,是学生生命成长的驿站。给学生"好吃"又"有营养"的"有机数学",引导学生学有根、有疑、有错、有效的生态数学,打造绿色、自然、有生命力的"有机数学"课堂,是学生进行可持续学习的需要,也是以人为本、尊重生命的必然诉求。  相似文献   

7.
在传统的音乐教学中,教师一直习惯于精心设计教学程序,认真执行预设的教案,课堂成了"教案剧"演出的"舞台"。教师是"导演",好学生是"主角",大多数学生只是不起眼的"群众演员",很多情况下只是"观众"和"听众",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因此,我们应该建构开放、和谐、动态生成的音乐课堂,凸显_学生个性,调动学生的精神世界,让我们的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案例1】学唱了歌曲《不再麻烦好妈妈》后,教师引导:你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表达对妈妈的爱与感激?生:我想表演一个舞蹈给妈妈看。师:这个主意不错,妈妈一定会很高兴的。如果哪位小朋友和她  相似文献   

8.
"在场阅读",一种基于课堂研究的阅读方式,确切地说,它是一种教学研究方式。研究的场域设定为课堂,研究的对象也即这个场域当中的一切教学活动,既有教师的"教",也有学生的"学"。"在场阅读"读什么,如何读,这便是本篇论文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正"导"是生命课堂的体现,是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催化剂。通过教师的"导",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个生命都绽放出精彩。一、"导",要求教师更加绽放生命的精彩一名好的"导师"要比一名好"教师"要求更高:一是教师需要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和较强的教  相似文献   

10.
应用文写作技能是中职学生"出世之必备,应事之必需",但由于种种原因,中职应用文写作教学的有效性不是很理想,尤其存在师生生命不在场的弊端。在中职语文应用文写作教学中应运用陶行知教育理论,"点着生命之火焰,放出生命之光明",强调文道并重、创设情景体验、促进师生共同成长,从而构建中职语文应用文写作教学的"生命课堂"。  相似文献   

11.
"生命化课堂"是我们教师追求的一种至美的课堂教学境界,是以学生的生命为教育的基点,激发学生的生命活力,实现学生生命价值的课堂。构建"生命化课堂",教师必须更新教学观念,树立生命教育的课堂理念,尊重每个生命个体的需求,注重每个生命个体的发展,以自主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在充分预设的基础上,根据学情,智慧生成。这样才能让学生获得健康的发展,使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让课堂教学真正奏响生命的欢歌。  相似文献   

12.
<正>1.充满智性的课堂,教师会用生活的钥匙开启学生的智性。课堂是一个"生活场",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使生命得到不断的成长。要使学生的生命潜能真正从沉睡中被唤醒,迸发出蓬勃的生命活力,就必须努力改变课堂死气沉沉的局面,让学生这个主体真正"动"起来。这个"动",是指学生内心世界的"动",思维的"动",情感的"动"。换言之,也就是要努力创设一个活动化的课堂,一个生活化的课堂。唯有如此,课堂教学才可能真正唤起学生的生命主体意识,引领学生走上自主建构知识意义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3.
袁建香 《文教资料》2008,(34):105-106
我们教育的"树林"要想成为"百鸟啼鸣"的"鸟类天堂",就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健康发展,重视差异型多样型学生的教育,就要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实效.让他们满怀信心地实现自身独特的生命价值,让课堂开出"生命之花",唱响"生命之歌".  相似文献   

14.
教师的发展是一种融入教师生命的实践,离不开时间的绵延与经历的承载.在技术至上、效率至上的时代背景下,教师往往被"科学时间"所裹挟,这使教师生活沦为"无我化""制度化""平庸化"的存在,从而造成教师深层自我与表层自我的分离,导致意义感与自由的阙如.通过对科学时间局限的反思,发现柏格森"生命哲学"的时间观给予教师发展以新的启示.基于对柏格森"真正时间"的理解,教师时间的重建与自我生命的发展需要从主体层面使教师拥有"反思的时间",唤醒自我觉知;从制度层面使教师获得"连续的时间",突破制度阻隔;从意义层面使教师享有"自由的时间",获得生命成长.  相似文献   

15.
石南山 《考试周刊》2014,(25):106-107
生命化课堂就是"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其实质是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生命价值,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赋予课堂教学生命的意义。平等尊重的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是构建生命化课堂的前提,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构建生命化课堂的核心。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现阶段的课堂教学中,课堂教育公平的质量不容乐观.产生课堂教育不公平的因素之一是教师生命教育观的缺失.在"因材施教,人人学有所得的教学方式;关注全体,生命品质得以提升的课堂氛围;尊重人格,师生平等的关系;生生促发展,积极公正的评价观"的"生命教育观"观照下,课堂教育公平具备了实现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7.
教育的对象是人,这意味着教育必须符合人性,满足生命发展的需要。教育只有成为生命化的教育,才是本真的教育;只有生命化的课堂才具有生命的意义,才能成为学生和教师共同成长、共同体现存在价值的舞台。课改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可见,生命化课堂是实施教学改革的重要方面,也是教师和教研员应该研究的主要问题。【案例】某教师在教学"民主监督:守望公共家园"时,创设情境:王某去县城卖  相似文献   

18.
<正>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发展,生命教育理念悄然而生,并不断影响着教师的课堂教学。生命教育理念下的课堂教学不仅要求教师将关注点放在引导学生对生命的珍爱上,更提倡教师要尊重学生个性,促进学生享受学习过程。如何以生命教育理念为指导,优化课堂导入方式呢?一、选取案例导入,促进生命感悟,调动学生情感"教育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是生命教育理念的特点之一。在初中政治课堂导入中,教师可以选取案例作为导入,利用感人的案例视频,拨动学生的情感,让学  相似文献   

19.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2019年9月,中学政治教学参考编辑部在厦门三中举办"第三届全国初中道德与法治卓越课堂观摩及研讨会",六节展示课精彩纷呈、各有特点。六位教师的辛苦付出,是对"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的最好诠释。用生命备课,唤醒无数教师课堂,对于教师来讲,就是演绎人生;对于学生来说,就是憧憬人生。课堂,是生命与灵魂的运动场。课堂的  相似文献   

20.
<正>教育的本真是实现生命成长。教育应有学生成长的快乐、教师智慧的灵动,更应有师生生命的从容相遇。因此,创设鲜活而有价值的教学场景,构建生命在场课堂,是每一位道德与法治教师的必然追求。课堂教学应以学生参与为基础,关注学生生命成长,师生在真实生活场景中交流、探究,进行生命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