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材是教师主要的教学资源,是教师教与学的重要凭借。要创造性、灵活性地使用教材.必须以准确理解教材为基础,准确理解教材,一是要从宏观上把握教材的内容和编写意图:二是要从微观上正确把握各册、各单元的教学要求,学习重点与难点,老师钻研教材,要做到深入浅出。“深入”,就是“潜心研读本文”,感悟、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表达特点;“浅出”.  相似文献   

2.
板书是师生在学习过程中写在黑板上的文字或其他符号。它是教师对教材分析和理解之后,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在课堂上引领学生学习的一种教学方式:是教材要点和主要学习内容的书面化体现;是教师帮助学生理解学习重点与难点,达成学习目标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3.
一、重点和难点: 本学期的古代文学分两大块八个重点。隋唐五代部分四个重点,即李白、杜甫、新乐府运动和白居易、古文运动和韩柳散文。宋辽金部分四个重点,即欧阳修和北宋诗文革新、苏轼、陆游、辛弃疾。就作品而言,隋唐五代都分的重点是诗,宋辽金部分的重点是词。重点同时也是难点,但从教材(纲要)和录相课的实际情况来看,宋辽金部分的内容要比隋唐五代部分的内容难学习和掌握,因此复习过程中一定要把教材(纲要)的内容吃透。这八个  相似文献   

4.
如何处理好讲授内容与教材之间的关系,是一个直接影响和制约教学质量的关键问题。本文提出了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化易为难,把依照教材简单地给学员传授知识,转变为教学员学习,指导学员在掌握学习方法、提高自学能力的过程中,深刻而系统地把握教材内容。采取化难为易,在对教材重点内容深入浅出的讲解中使学员理解和把握教学重点、难点内容的精神实质。虚实结合,引导学员在理论与实际的紧密结合中把教材内容学活用活。  相似文献   

5.
张俊 《教育艺术》2006,(7):24-25
备课是老师上课的首要任务之一,它建立在理解新课标、钻研教材、了解学生情况等多方面基础之上。但是从我所关注到的备课的综合效果而言,备新课标、备教材,历来都受到了老师们的重视。老师们都致力于较好地把握大纲的教学要求,正确分析教材前后之间的联系,制定恰当的学习目标。但对于“备学生”,我们却很少重视,只是教师自己在纸上谈兵,设想着学生们的活动、教师们的活动以及师生互动的内容与过程。反映出来的教学效果不尽如意,达不到设想的目标。所以,本人结合教学实践,在此谈谈备课时我是怎样从学生的角度来备学生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6.
人教版思想品德教材九年级全一册第七课第二框的标题是“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这是本课最重要的中心内容,也是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把握这一重点和难点,需要理解以下知识要点。  相似文献   

7.
现代职业教育理论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陪伴者,陪伴学生学,在幕后看学生如何做。要达到这样的教学目的,教师很有必要扮演以下几种角色。一、导演角色首先,精心设计课堂。课堂设计包括宏观设计和微观设计,宏观设计是指课堂教学总体构架、教学流程和知识逻辑关系等;微观设计是指对课堂教学各个环节连贯性、时间分配、难点和重点的把握等。构建和谐高效的课堂,需要教师从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备学法上下工夫,做到精心备课到位、准确讲解到位、能力训练到位、学法指导到位等。  相似文献   

8.
点面结合是一种融“整体把握”和“重点理解”于一体的教材处理艺术。这里的“面”指的是文章的基本内容,“点”指的是根据课文的教学目标确定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和教学基点。一篇课文,不可能什么都讲,教师要讲的就是文章的重点、难点和基点。但这些“点”不是孤立的,必须有个语境,这个语境就是文章的“面”,就是文章的基本内容。人们读文章,一般都是从“面”上着眼,把握文章的大致意思,然后从“点”上着手,理解一些关键内容。点面结合的教材处理就是要在“面”上把握教材的基本内容,在“点”上落实文章的教学目标。因此说,点面结合的教材…  相似文献   

9.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抽象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重视和加强备课工作,最重要的是认真钻研教材,正确理解教材编写意图,把握每一节新课内容的知识结构特点,掌握教材的重点和教学上的难点及关键,能够沟通各部分内容纵横两方面联系,对学生在理解知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预先做出考虑,把握好思维坡度,设计出教学层次。  相似文献   

10.
<正>教学难点作为教师较难讲清楚、学生较难理解和掌握的那部分教学内容,具有相对性和客观性。教学难点同时也是学习难点,其成因复杂。一是学习内容抽象晦涩,学生缺乏相应的感性认识,因而难以展开抽象的思维活动,不能较快掌握学习内容;二是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不扎实,容易陷人认知困境;三是教材一些知识较复杂,学生一时难以接受和准确把握。因而,教师在备课和教学时,首先要找准病因,才能对症下药,顺利  相似文献   

11.
一、在备课中重视基础知识的钻研,为课堂教学作好充分准备明确基础知识在整个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这一工作往往是在全书备课后分章分节备课时进行,如“排列、组合”概念和基本公式不仅是解答排列、组合的应用问题的基础,而且是学习二项式定理以及将来学习概率论、群论等学科的基础知识;另一方面,排列组合问题的基本概念又在于排列、组合的定义,因此我把定义排列、组合一课,提到了极其重要的地位。切实掌握教材的疑点、准点和重点。课堂教学中能否使学生懂透、能用的关键在于教师对于教材内容的掌握程度即对教材的疑点、难点和重点的理解程度,因此我把这一问题作为备课的主要内容。寻找解开疑点、突破难点、突出重点的途径。教师  相似文献   

12.
《中学生物教学》2016,(16):49-50
被子植物双受精现象是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也是高考中遗传学部分命题很好的知识背景。教材中对这一内容的讲述过于简单,教师在教学时若不对此内容作一定扩展,学生对相关的遗传学问题就难以理解和掌握。  相似文献   

13.
分 析中学地理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 ,是中学地理教材局部分析(或称微观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中学地理教师制定教学方案、设计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有重要作用。中学地理教材中的重点是指在教材知识体系中起重要作用的知识内容 ,是教材着力叙述的部分。教材重点有层次之分 ,就整体教材而言 ,有重点章 ,在每一章有重点节 ,节内又有重点课题等等。例如九年义务教育初中世界地理教材中第四章世界气候和自然景观的地区差异 ,因其内容与前后各章知识关系密切 ,是学习以后各章 ,特别是区域地理知识的基础 ,所以第四章是世界地理教材的重点章。第…  相似文献   

14.
一、精选内容,针对性提问 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不仅要备知识,还要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提问的内容首先要具有针对性:一是要针对教材的实际,要针对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服务。切忌“胡子眉毛一起抓”,影响学生对重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如《开花和结果》课中,应提出“为什么一朵花中花蕊是主要部分?”这样突出重点的问题,少问、不问:学生“自然界中有哪些花,花瓣颜色怎样?”等次要问题。二是要针对学生的实际疑难。  相似文献   

15.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板书是教师备课后精心设计的书面语言,是教师对教材理解程度的深浅及自身素质优劣的外在表现,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精华,是教材中本课知识的筋骨,是辅助教学过程的必要手段,也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思维体现,教师教与学的双边活动的连结点。科学的板书设计内容精练,概括,图文并茂,表达了小学数学知识的结构体系,突出了教材的重点、难点,开拓学生思路,培育学生智力。学生似在欣赏一幅艺术作品,在愉悦的心境中轻松地接受小学数学的相关知识内容。  相似文献   

16.
王娟 《中学生物学》2010,26(1):32-34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是义务教育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第十四章的开篇内容,也是八年级教材的基础和重点。本节中,教材的内容丰富,涉及的概念深奥,知识的联系紧密,实验的要求严格,知识的难点也相对集中。教师在把握重点的基础上,如何针对初中生的生物基础薄弱、理解和思维能力有限的不利因素,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堂教学是由教师、学生、教材三要素构成的。教材是师生共同持有的学习依据,是师生联系的聚焦点。教师须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和学生特点,来确立教学重点、难点以及讲授的深浅程度。而学生则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教材,以求达到更高层次的理解。无疑,教师在学生与教材之间起着桥梁中介作用。教师只有在全面把握教材,深入了解学生,正确认识自我的基础上,才能深刻认识教材、教师、学生三者之间的内在关联。  相似文献   

18.
一堂课上的好不好,关键看教师是否正确地讲解了教材的基本内容,是否突破了教材的重点及解决了教材的难点,使学生真正地理解和掌握了教材的基本知识。教师在教学中能否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是做好教学工作的基本条件,也是教师能力的表现,还是考核教师教学水平的途径之一。因此,我以新课程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一课安排了一次教研活动.想了解教师对教学重、难点的认识,也想印证自己对教学重、难点的理解程度。  相似文献   

19.
张青青 《江西教育》2001,(12):23-23
备课是教学的重要环节,备课的关键是要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对教材中的知识和内容进行综合处理,使之更容易为学生所接受。教师对教材的处理应融科学性和艺术性为一体。1.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教师在处理思想政治教材时首先要根据教学目的和要求,确定每一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哪些地方需详讲,哪些地方可略讲。所谓重点就是教材中最本质最重要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对重点的掌握有助于对其他问题的理解;所谓难点是指教材中的比较抽象的或理论性较强的,学生不易理解的内容,对难点的突破有利于对重点…  相似文献   

20.
人教版与地图版高中新课程地理实验教材对文字与图像的选配和对重点与难点内容的把握均体现了课程标准的要求,两套教材文字与图像的匹配性和教材的可读性均较强;两套教材对课程标准的"内容标准"相关内容的选择与组织有一定差异,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引导思路与呈现方式显著不同。教师使用教材时应认真学习并把握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并依此妥善处理教材内容,结合实际对教材内容进行详略和增删的调整,切忌"全盘照搬"、"照本宣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