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害怕看医生     
正每次去打预防针,只要一看到医生,宝宝就会又哭又闹,拼命打挺,有时还要全家人把他按住才能接种疫苗。宝宝这么小就知道怕医生了,妈妈应该怎么做呢?为什么宝宝害怕看医生害怕陌生人30~1岁的宝宝会开始认生,出现"陌生人焦虑"。陌生人或陌生环境都会引起宝宝的焦虑情绪。他们往往见到陌生人就会退缩、哭闹,好像失去安全感。尤其是在医院这样陌生的环境中,宝宝会害怕陌生的医生,害怕给他带来伤害。不愉快的联想虽然0~1岁的宝宝还没有长时  相似文献   

2.
"快,告诉阿姨几岁了""给叔叔唱首你最拿手的歌"这样的话语我们一定不陌生。当宝宝初学会一项"本领"时,家长都会感到无比喜悦和自豪。于是乎,恨不得逢人就让宝宝"表演"一番,哪怕是面对陌生人,也要让他毫无准备地亮出"绝活"。而结果往往是:有的宝宝在家长的催促下迟疑地应付了  相似文献   

3.
看伞人     
<正>本期赛题:这是个陌生人社会,走在街上,每天见到许许多多的面孔,大多都是陌生的"他/她";我们生活的社会,除了"你我他",还有那么多富有灵性、充满生机的"它"。做个生活的有心人,用心收集,留意观察,放眼处处都有生动的画卷。请以"我"的视角,写一写"他·她·它"的世界。不拘文体,600字以上。  相似文献   

4.
记得20多年前的小学课本里还有这样的情节:陌生人来敲门,独自在家的小朋友要有礼貌地开门待客。时代变迁之迅速,超乎想象。但我们还是能在这个小细节里窥视出当时社会的安全与人际的淳朴。这样的事情在今天是不可想象的,如果学校还这样教的话,那简直就是将儿童推向危险,罪过大了。如今,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儿童安全都是第一位的,安全已经成了超越一切的超级意识形态。家庭和学校反复向儿童灌输陌生人是危险的。"不要与陌生人说话";不要脱离成年人的视线独自活动,陌生的环境中危险无处不在。  相似文献   

5.
在议论文写作中,同学们常犯这样两种毛病:一是选取的论据不典型,难以有效地论证自己的观点.比如写"不要轻易说'不'",许多学生硬套材料(例如写李白,说皇帝要给他赏赐,他不轻易说"不";写苏轼,说有人要泼他污水,他不轻易说"不"--这都显得很牵强).……  相似文献   

6.
天价微笑     
在20年前的美国,曾经发生过一个真实的故事,美国加州有一位6岁的小女孩,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遇到一个陌生的路人,陌生人一下子给了她4万美元的现款。一个小女孩突然得到这么大金额的馈赠,消息一传出去,整个加州都为之疯狂骚动起来。记者纷纷找上门来,访问这个小女孩:“小妹妹,你在路上遇到的那位陌生人,你认识他吗?他是你的一位远房亲戚吗?他为什么会给你那么多的钱?4万美元,那是很大的数目啊!那位给你钱的先生,他是不是脑子有问题……”小女孩露出甜美的微笑,回答:“不,我不认识他,他也不是我的什么远房亲戚,我想……他脑子应该也没有问题!…  相似文献   

7.
王欢  陆军 《中小学管理》2007,(12):16-18
作为学校管理者,我们可能会遇到以下烦恼:办学目标和结果总会出现偏差,当出现问题时,下属可能经常会说"不知道呀"、"不可能吧"、"我以为……";在工作总结时,经常听到大家说:"因为工作不细致,所以有失误,下次一定注意……"可到了下一次,结果还是一样。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在思考:目标与结果背道而驰,是不是我们  相似文献   

8.
你的心上,一定有一把锁——从小,我们就被教导:不要和陌生人说话;小兔儿乖乖的故事、狼外婆的童话,也对"陌生人"进行着妖魔化;长大后,一些热心助人却遭遇尴尬的报道,更是让我们的心灵之门悄悄掩上……  相似文献   

9.
两颗花生     
编者推荐:此文亮点是"摸出两颗花生"——得益于铺垫:第一,"妈妈用粗糙的手,在发白的上衣口袋里掏了又掏";第二,"这里有20个土鸡蛋,两斤苹果,快拿着吧";第三,"妈妈说‘肯定是刚才在车上吃掉了……怎么就吃光了呢……只有两颗了,下次来多拿点给你",其"自责"的蕴含是——母亲竭尽全力为儿女!此文还需要升格:删除第二自然段!此文也可变格用于"图虚名,招实祸"材料作文,变格措施是:将第二自然段展开写,补充儿女"不知感恩"招致严重后果的情节。  相似文献   

10.
正曾经,我们把学校比做山头,而教师就是"山大王";曾经,我们把学校比做一座神庙,教师就是"神";曾经,在我们眼里教师是"知识富豪",是"完美无缺"的。长大后,我成了教师……教育专家郑杰在《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一书中说,"学校是学生犯错误的地方","学生就是在不断地犯错中成长起来的"。现在,同样站在三尺讲台上的我终于明白:教  相似文献   

11.
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只要稍微留心,我们会发现这样一个极易忽视的细节:布置作业时,老师会说:"好好做,看谁先完成。如果不及时完成,我会……(怎样惩治之类的话)";打扫卫生时,老师会说:"认真打扫,如果扫不干净,我要……";背诵课文时,老师又会说:"比一比看谁先会背。如果在规定时间内不会背,我可要……"  相似文献   

12.
<正>马克思指出:"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和他直接或间接进行交往的其他一切人的发展。"人的70%的时间是在进行各种沟通,沟通能力是一个人生存与发展的必备能力。根据对大学生"沟通重要性"调查:1%人认为"不重要",3%认为"一般重要",25%认为"重要",71%认为"很重要";与陌生人沟通感觉:"很紧张"43%,"很兴奋"20%,37%"没感觉";与外  相似文献   

13.
我们生活在一个陌生人的世界,生命刚睁开眼见到的都是陌生。社会从本质而言是一个充斥着陌生人之间关系的集合,生命与生命之间最令人感动的却又恰恰是陌生的偶然邂逅。何去何从呢?有主张隔绝在真空中,物我两忘;  相似文献   

14.
一.作文题目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我们常想拥抱一下自己的亲人,但总是等适当的时机;我们常想写封信给最好的朋友,表达一下浓郁的情谊,但总是告诉自己不急;我们常想完成自己的一项创意,但总是说"找机会";我们常想……很多美妙的想法就这样被搁  相似文献   

15.
男孩的童年     
正3月25日晴男孩的童年和女孩的童年大不一样。他是考试没考好硬跟朋友说自己考了一百分的"牛人";他是看见陌生的小朋友有难就拔刀相助的"大侠";他是端着心爱的机关枪,嘴里"哒哒……"配着音向前冲锋的"士兵";他是经常用脏兮兮的手把书揉得很乱,用那没洗过的手抓起鸡爪就往嘴里送的"土匪";他是在有零食味道的作业本反面作画的"大画家";他是上课时老师说"别说话了",还在和同学窃笑的"捣蛋鬼";  相似文献   

16.
同学们对"猫眼"一定不陌生."猫眼"又称门镜,就是安装在防盗门上的小玻璃片.透过"猫眼",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室外的人,从而判断来人是我们的朋友、同学,还是陌生人,然后决定是否开门.因此,装上"猫眼"的防盗门既能保护我们家庭的安全,又能帮助我们不拒客人于门外.虽然很小可是作用很大啊!我们使用"猫眼"能看清外面的景物,在门外能不能看清门内的情景呢?善于观察的同学一定会说,在外面看不见里面的东西的.为什么会这样呢?  相似文献   

17.
正一、问题的提出(一)情景描述无意中看到几个孩子在玩报纸,他们一会儿把报纸揉成一团,一会儿将报纸拧成一条,到最后居然用这些纸团和纸棍拼成了小动物。有的说"这是兔子";有的说"这是喜羊羊";有的说"这是雪娃娃";有的说"给它们涂点颜色就更好看了。"……(二)情景分析一张报纸在孩子的手里就变成了五花八门的东西,在孩子们信手拈来、自主造型的过程中,笔者发现了很多隐含的教育价值。这些低结构的材料是否能融入幼儿的生活教育中?我们又该如何创造机会  相似文献   

18.
为了乘坐公交车,身无分文的我们应该如何向身边的陌生人求得一元钱?周五下午,在北海中学《用微笑温暖陌生人的心》这一堂公民教育拓展课上,学生们扮演不同角色,模拟"一元钱的故事"中的主人公向四位不同身份的陌生人借钱的情景。前三位陌生人都以职业乞丐、骚扰无赖理由拒绝了他,只有最后一位小学生伸出援手:"老师说过帮助是不需要理由的。"表演结束后,学生们有感而发:"父母从小告诫: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不要吃陌生人的食物等等。的确,个别陌生人会心怀鬼胎地利用小孩子识别能力不强来干  相似文献   

19.
正大年初一,央视记者走上街头问市民:家风是什么?有"富二代"回答家风就是"不啃老不坑爹";有香港影星说家风就是"退一步海阔天空,国比家大";还有小孩说家风就是"爸爸每周打我一次"……看到这儿,8岁的儿子突然问我:"爸爸,咱们家的家风是什么呀?"儿子的问话,让我陷入深思。是啊,我们家的家风是什么呢?我在脑海里极力搜索着,不禁想起了家  相似文献   

20.
珍珠鸟     
张翼 《生活教育》2011,(17):71-72
真好!珍珠鸟来我们班做客了,我们个个成了蜜做的——心里甜嘛!听,笼里传来娇嫩的叫声:"叽叽……咕咕……",好像在说:"它们是谁呀?我怎么不认识呀?它们为什么不长翅膀呀?为什么它们的衣服比我的漂亮?……"它们在笼子里小声议论着,我们在笼子外小声议论着。可能是因为感觉陌生吧,它们的叫声显得怯生生的。我们赶紧安静下来,让珍珠鸟放松,放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