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马克思基于生命融合性和生命对等性的原则,将生态学与美学深度契合,使之成为生态美学的基本要义。在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平等,突破"人类中心主义"桎梏的新时代,对马克思主义生态美学基本向度进行解读和解构,寻求和践行生态美学的创新理路,对重新定位人在自然、文化、社会中的位置,具有现实意义,这也正是马克思主义生态美学的重要旨归。  相似文献   

2.
生态美学关注人与自然、社会及人自身的生态审美关系,在广告语言中生态美学的体现也无处不在。英汉广告语言从语言层面体现了和谐、崇高、朴素、共生、选择等生态美学纬度,同时生态美学也给英汉广告语创作启示和反思,从而避免英汉广告语创作的不良倾向,生成生态美的广告语言环境。  相似文献   

3.
古代山水诗要在当代文化建设中发挥作用,就必须与现代语境承接。生态美学是反思人类中心主义而产生的,肯定人具有不以人为转移的审美性质和价值,主张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目的是为了人的可持续发展。对山水诗的特质与生态美学的内核做一比较性分析,可以认为它们在哲学基础、整体特色、美感经验三个方面具有共同性,从而论证了它们的承接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古代山水诗要在当代文化建设中发挥作用,就必须与现代语境承接。生态美学是在反思人类中心主义中产生的,它肯定人具有不以人为转移的审美性质和价值,主张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目的是为了人的可持续发展。文章对山水诗的特质与生态美学的内核作一比较性分析,认为它们在哲学基础、整体特色、美感经验三个方面具有共同性,从而论证了它们的承接可能性。  相似文献   

5.
现代化进程所造成的环境污染等不断使人类生存状态恶化,生态美学观应运而生,其发展已经形成不可遏制之势.逐渐成为一门显学.生态美学是一种人与自然和社会达到动态平衡、和谐一致的崭新的生态存在论美学观,其核心是生态平等原则,这一原则是对传统美学”人类中心主义”的反思与超越.在当代中国建设生态美学,要充分吸收传统哲学的生态智慧.从而实现发展与环保的双赢目标.  相似文献   

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构建人自身、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他人和谐相处的理想社会。自然生态美育使入获得关注自然、尊重自然的感受和认识,树立人与自然的共生共荣的生态意识,并积极投身于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自然生态美育作为生态美育的核心部分,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当前,实施生态美育的途径主要有:树立生态意识,欣赏生态美;提升精神境界,努力创造生态美。  相似文献   

7.
全球性的生态危机带来生态美学的诞生,生态美学是研究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美学原理和实践运用,并以主体间性美学为其哲学基础,在对人与自然关系定位探索中走过三个不同的阶段。  相似文献   

8.
生态中心主义强调人与自然是平等的,应和谐相处,共同发展。乔纳森·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中的自然之美、人与自然的交融之美以及对“诗意栖居地”的追求都体现了当代生态美学的主要观点。斯威夫特在描写自然景物时,竭力塑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画面,他向往的并不是那种纯粹的、没有生命参与的或者二元对立的自然界,而是想构建一种自然与万物相互联系、相互尊重、一片祥和的生活方式。斯威夫特透过小说主人公的视角,为读者展现了一幅人与自然同生共荣的理想生态蓝图,为人类找到了最理想的“诗意栖居地”。  相似文献   

9.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每小题5分,共20分)生态美学的学科依据李晓林生态美学的研究对象应该是生态学和美学各自研究对象的交叉部分,即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生态学研究生物与其环境的关系,美学研究人与现实(自然、社会、艺术)的审美关系。生态学和美学的结合点在于人与自  相似文献   

10.
仇敏 《湘南学院学报》2004,25(3):115-118
当今语文教育,迫切需要引入生态美学的思想,它有助于在青少年当中建立敬重自然、珍爱自然、迷恋自然的美学意识,认识到人与自然应和谐相处的审美价值和生活价值。人类只有建立和自然相互平等、符合生态原则的科学关系与审美关系,才能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才能作为审美的主体,建立良知和智慧,由此获得文学艺术的灵感和科学创造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