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琴 《学前教育》2009,(9):29-30
《比比和朋友》课程立足于幼儿的情绪健康,通过一系列活动让幼儿在感知和体验中获得应对各种负面情绪的多种策略,提高了其应对日常生活中不同困难的能力。在《“比比”来我班之后……》的案例中,幼儿之所以能够积极地面对和处理因同伴冲突而导致的不良情绪,正是教师注重在感知和体验中发展幼儿情绪应对能力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比比和朋友》课程虽然是专为儿童设计的,促进儿童情绪健康与社会性发展的教育方案,但我们欣喜地发现,《比比和朋友》课程在促进儿童情绪健康的同时,也让比比课程组的教师们受益匪浅。大家在实施课程的过程中不断思考、感悟,专业获得了成长,精神得到了有益调节。  相似文献   

3.
尚巾 《家教指南》2008,(1):38-39
幼儿情绪课程,可进一步推广! 《当代家庭教育报》报道,一项由华东师大与香港教育学院共同推行的“比比和朋友”课程,日前宣告完成了第一阶段的试点。课程围绕着发生在一只竹节虫“比比”和一群孩子之间的故事展开,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身的情感体验,思考与讨论该如何应对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从而保持健康的情绪与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4.
赵丛笑 《学前教育》2009,(10):32-33
《比比和朋友》是针对幼儿的情绪情感实施教育的社会性心理课程,也是我们首次接触到的较为系统、完整的幼儿心理健康课程。课程的认识、理解和实施,对我们有一定挑战性。  相似文献   

5.
比比和朋友是一项系统化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情绪健康教育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许多教师以往对幼儿的情绪存在诸多误解。从教师对比比和朋友课程实施效果的反馈看,幼儿有着复杂的情绪体验,有发展情绪认知的基础和需要;幼儿需要表达情绪,但也存在情绪掩蔽的问题;幼儿能在群体中自主建构和掌握丰富的情绪调节策略。情绪认知、情绪表达和情绪调节是幼儿情绪健康教育的三项重要内容,教师不能忽视其中任何一方面。教师应改变传统观念,为幼儿提供系统、完整的情绪健康教育支持。  相似文献   

6.
2008年10月参加了《比比和朋友》情绪健康与社会性发展教育方案的课程培训之后,我按照培训精神,仔细研读教材,深刻理解作者的意图。此课程用故事贯穿整个活动过程,同时采用了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有效地避免了以往社会性课程的枯燥与单一;但是这个课程中的有些内容、  相似文献   

7.
经过2008~2009学年大约两个学期的时间,《比比和朋友》课程在北京30所幼儿园大班顺利实施。孩子们的成长和收获是显著的,他们学习并初步懂得了如何识别和表达各种情绪,如何应对各种情绪问题和社会冲突。教师也收获良多,他们和孩子们一起经历了这个学习和获得的过程,同时也学会了观察孩子,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倾听孩子的心声,给孩子以情感和心理上的支持与帮助。  相似文献   

8.
《父母必读》2014,(3):98-99
负面情绪不是洪水猛兽,它是孩子情绪体验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正是在对从负面情绪的体验和情绪调整中,孩子得到了成长。  相似文献   

9.
《中学教育》2007,(9):4-5
"具体地说,在看待自己的生命时,可以把负面情绪当作支出,把正面情绪当作收入。当正面情绪多于负面情绪时,我们在幸福这一‘至高财富’上就盈利了。长期的抑郁,可以被看成是一种‘情感破产’。整个社会,也有可能面临这种问题,如果个体的问题不断增长,焦虑和压力的问题越来越多,社会就正在走向幸福的‘大萧条’。"《风靡哈佛的"幸福课"》我们的很多课,都在教学生如何更好地思考、更好地阅读、更好地写作,可是为什么就不该有人教学生更好地生活呢?《风靡哈佛的"幸福课"》  相似文献   

10.
张月红 《学前教育》2009,(11):29-29
北京市劲松第一幼儿园的康婧玉老师在《大伟真的变了》一文中,描述了自己在进行《比比和朋友》课程中,帮助任性、霸道、爱打人的大伟转变的过程,总结了四点经验,包括:和孩子交谈,了解他的想法及产生这种想法的原因;鼓励孩子在不伤害别人的原则下,和其他小朋友游戏;为孩子呈现大家讨论出来的应对策略,鼓励他从中找到并尝试自己认可的策略;对于孩子的进步及时给予鼓励,初见成效后与家长沟通。  相似文献   

11.
2008年10月,作为“比比和朋友”课程在北京的首批实验教师,我们接受了课题组的培训,初步了解了“比比”课程,更是新奇地看到课程资料中的一份重要材料《比比和朋友家长指南》。在课程中专门编撰家长指南,反映了“比比”课程对家长工作的重视,指南内对课程简明清晰的介绍和向家长提出的六条具体建议能很好地帮助家长了解和关注“比比”课程,  相似文献   

12.
陈霞芳 《幼儿教育》2013,(Z4):29-31
通过观察与研究,我们发现小班幼儿的负面情绪主要来自需要未得到满足、同伴交往中的冲突以及成人的批评。小班幼儿以自我为中心,经验比较缺乏,因此识别、理解、表达、调节负面情绪的能力不足,需要教师进行引导、培养。生气是经常发生在幼儿身上的负面情绪之一,为了帮助小班幼儿提升应对这一负面情绪的能力,我们结合儿童情绪管理丛书中《我  相似文献   

13.
高职学生的情绪表现出明显的过度性和不稳定性,为负面情绪困扰,主要是自卑、焦虑、抑郁、易怒等。以某高职院校为例,通过特色课程与活动的开展以及教育工作者的引领作用,来培养情绪认知能力;接纳正常的情绪并调节自己的负面情绪;合理地表达情绪,发展人际交往能力;进一步陶冶情绪,培养管理情绪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高三学生高考前情绪问题突出,累积了大量的负面情绪,这些负面情绪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成效和身体健康。高考前心理辅导应以情绪辅导为主线,设计团体心理辅导方案,实施班级团体心理辅导,以协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情绪观念、学会调整和释放情绪的方式方法,将他们从负面情绪的漩涡中解放出来。  相似文献   

15.
<正>【活动背景】我们每天都会处于不同的情绪之中,正面情绪对人的身心健康、人际和谐、工作效率等有很大益处,反之负面情绪则会对个体的诸多方面产生消极影响。青春期学生的情绪丰富而且多变,周围环境的变化、外界信息的刺激和诱惑都可能会引发他们的情绪波动,产生负面情绪。学生的负面情绪如果得不到关注和及时疏导,就可能会影响他们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甚至还可能会引发较严重的心理问题。本课旨在帮助学生挖掘负面情绪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正情绪自我管理能力是情绪智力的重要品质之一,主要表现为日常生活中能够主动及时摆脱负面情绪,并保持积极乐观的心境。0~3岁是情感教育的黄金期,也是帮助儿童初步形成情绪管理能力的敏感期。《福建省0~3岁儿童早期教育指南(试行)》指出:"0~3岁儿童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主要是在家庭和学前教育机构中进行。家长和教师负有首要的教育责任,应成为儿童生活的照顾者、  相似文献   

17.
所谓负面情绪是指愤怒、悲伤、抑郁等消极的情绪。青少年学生由于内外原因的影响,如被人欺侮、家庭或团体不公正待遇、不合理的限制和谴责、挫折与失败等,都可能造成自惭形秽、自负等负面情绪,影响其身心健康。因此,教师应密切关注并有针对性地调整学生的情绪状态,根除负面情绪的消极影响。因此.把握负面情绪的化解艺术.变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化不利条件为有利条件,是我们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8.
《比比和朋友》课程中很多环节需要幼儿进行角色扮演,这也是情景学习的一种方式。在角色扮演中,幼儿能够进行换位思考和体验,小仅可以在愉快的游戏过程中分享、交流,而且还会不知不觉地将自己的情绪、情感及行为融入并迁移到一定的生活场景中。  相似文献   

19.
课桌文化折射出的大学生负面情绪及引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课桌文化已成为校园重要的非主流文化,是我们研究大学生心理特点的重要依据。课桌文化折射出了大学生的一些负面情绪。这些负面情绪阻碍了大学生的健康发展。根据大学生“适应”、“发展”和“选择”三个阶段的特点,我们可以提出一些对策,以期使大学生的负面情绪得到合理的引导。  相似文献   

20.
情绪的本质是我们的生命能量.能量的状态,就像河流,或顺畅流动,或流动受阻,通常被称为好的情绪,或负面的情绪.我们和自己的情绪之间有两种基本的关系,成为情绪的主人,或是让情绪成为你的主人.对于压力、紧张和恐惧这些所谓的负面情绪,并非像我们以为的那样不可避免.只有深入了解情绪的运作机制,才能不被自己的情绪所控制,从而成为情绪的主人,自由地使用自己的生命能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