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簿公堂”是在媒体上出现频率较高的一个成语,但如何理解和运用,却存在着很大的分歧。 一方面.我们在各种媒体上看到的“对簿公堂”几乎无一例外使用的都是“打官司”义。  相似文献   

2.
2000年12月23日晚,中央一台在“新闻调查”栏目播放了题为《罗润俏的官司》的专题片。罗润俏因丈夫有婚外情且与第三者生了儿子,忍无可忍,毅然拿起法律武器,以重婚罪状告丈夫。但由于证据不足,只得求助公安机关。这时,主持人说了这样一句话:“随着公安机关的介入,他们俩又会以什么样的形式对簿公堂呢?”让人听后非常纳闷:“对簿公堂”就是“打官司”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比《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和第6版,本文发现释义用语“指”由无明确功能的“释词提示语”变为解释引申义和词义外延的“专用释义用语”。第6版中“指”的改动包括删去、增加、改“比喻”为“指”、改“形容”为“指”以及“指”前面限定词的变化。第6版进一步调整和明确了“指”在释义时与“形容”“比喻”等释义用语的功能划分。  相似文献   

4.
今天,没有谁会怀疑詹姆斯·乔伊斯是二十世纪的文学巨擘,他的《尤利西斯》是一部天才之作。可是,回溯七十多年前,作者无籍籍之名,围绕着《尤利西斯》的出版流传更是攻讦纷起、命运多桀。它先在美国的《小评论》杂志上连载,登到第四章即被邮局没收焚毁,以后为了辨明是非,争取出版权,它又三次对簿公堂,前两次审理的法官均思想保守、不谙文学.胡乱给了一个“淫猥”的  相似文献   

5.
诸葛亮《出师表》有云:“官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其中有“宫中”“府中”两词。此为何意?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九年级下册如此注释:“宫中府中:指皇宫和丞相府中。”对此,部享昌老师在《“官中”“府中”之辨》(《语文学习》2018年第12期)中认为“这个注释值得商榷。……‘宫中’指皇宫是没错的,实质上就是朝廷。那么,‘府中’又指什么呢?……‘府中’指丞相府中”。郭锡良先生在《古代汉语》(北京出版社1981年版)中也认为“宫中:指皇帝宫中;府中:指丞相府中”。  相似文献   

6.
蒋捍 《教学月刊》2008,(8):57-58
高中思想政治教材选修5《生活中的法律常识》在第84页的“探究活动”中安排了这样一则典型的案例材料:“崔某家种的青菜被李某养的羊吃了,崔某找到李某理论,双方发生了言语冲突。李某越想越气恼,便把崔某养鸡场的排风扇捣坏了,导致鸡受惊炸群,损失很大。两家为此反目成仇,对簿公堂。当地法院一审、二审均判决李某赔偿崔某损失。李某不服,向当地检察机关申请抗诉。  相似文献   

7.
新出版的第六版《现代汉语词典》关于“高山景行”的解释在第五版的基础了增加了如下内容:一说“行”读hang,景行指大路  相似文献   

8.
冷智田 《现代语文》2006,(12):13-14
在报刊书籍中我们可以经常看到,A和B因为什么事对簿公堂了,其实对簿公堂是"在公堂上受审的意思",也就是说对簿公堂指在公堂上受审,而没有两个人处在对立的角度的意思(比如,有可能两个人是同伙).而在现实的媒体报道中,这种认为两个人处于对立用法的人却大有市场,甚至有些法律判决书上都有这种认识的烙印,简直错用到泛滥的程度.  相似文献   

9.
课本第 90页下注释 :“禁锢 ,如同软禁。”按“禁锢”是指禁止人做官或参加政治活动 ,非如同今之“软禁”。“软禁”是指“不关进牢狱但是不准自由行动”。二者显然不同。《汉书》有“皆禁锢不得为吏” ,《后汉书》有“乃皆数归乡里 ,禁锢终身” ,都是这个意思“禁锢”非同“软禁”$陕西省长安县第十中学@姚林庆  相似文献   

10.
高中语文第三册《教师教学用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6月第1版。2005年6月第2次印刷)认为鲁迅《灯下漫笔》一文中的“这一个小玩艺”是指“我们极容易变成奴隶,而且变了之后,还万分喜欢”;也指后文所说的强盗官兵反复争夺天下,历史总陷入“一治一乱”的循环怪圈之中。老百姓总是在“奴隶”和“下于奴隶”两种命运之间反复挣扎。  相似文献   

11.
陈国魁同志《说“无赖”》一文(见贵刊一九八六年第七期·总第111期),旁征博引,说理翔实。受益之余,又感其在文末所举“无赖”一词在《书博鸡者事》一文中的用法,似乎有待于商榷。查《辞源》在“无賴”条目下注:①指强横无耻、放刁、撒泼等恶劣的行为作风,如:耍无賴;②指游手好闲,“賴”者,靠  相似文献   

12.
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一九六二年版(以下简称“初版”)第345页,在注释《老子》第二章“音声相和”一句时说:“音,单音。声,和声。”第909页,在常用词“声”字下辨析“声”和“音”的词义时又说:“‘声’和‘音’是同义词,但是有相当大的差别:‘声’往往指一般的声音,‘音’则往往指乐音。……在音乐上,‘声’和‘音’也有分别:声指乐音的高低旋律,音指各种乐器的配合。所以老子说:‘音声相和’。”  相似文献   

13.
现行义务教育教材人教版初中语文课本第六册课文《上枢密韩太尉书》中有“百氏之书,虽无所不读”之句,课本第200页将“百氏”一词注释为“指诸子百家”,笔者认为这个注释是不妥当的。《辞源》将“诸子百家”释为“先秦至汉初各种学派的总称”。《辞海》对“诸子百家”是这样解释的:“先秦至汉初各个学派的总称。诸子指各派的代表人物,如儒家的孔子、孟子,墨家的墨子,道家的老子等,亦指他们的著作。百家指各学派。”《辞源》《辞海》是大众公认的工具书,其解释应该是正确的。按照《辞源》和《辞海》的解释,“诸子百家”只限于先秦至汉初各家…  相似文献   

14.
十年前,笔者在已发表的《关于“最符合题意的答案”的思考》(《思想政治课教学》1992年第10期)与《关于“错选、多选、漏选不给分”的商榷》(《政治教育》1993年第10期)的基础上,曾撰写了《高考政治选择题指导语要规范化》一文(发表在1994年《考试》第4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中学外语及其他各科教学》1994年第6期转载)。文中除提出高考试题指  相似文献   

15.
初中语文第四册《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在注释“何妨一下楼”时说:“闻一多晚年很少下楼,人们称他‘何妨一下楼主人’。”闻一多先生有“晚年”吗?晚年是指“老年人一生中最后一个时期”(《现代汉语词典》),而“老年”又是指六七十岁以上的年纪。该册在《最后一次讲演》的注释  相似文献   

16.
高中语文第三册《教师教学用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6月第1版,2005年6月第2次印刷)认为鲁迅《灯下漫笔》一文中的“这一个小玩艺”是指“我们极容易变成奴隶,而且变了之后,还万分喜欢”;也指后文所说的强盗官兵反复争夺天下,历史总陷入“一治一乱”的循环怪圈之中,老百姓总  相似文献   

17.
范仲淹《岳阳楼记》“越明年”句,宋来峰同志在《“越明年”辨》(载《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第6期)一文中认为,“越”有“超出”义,“越明年”应指“第三年”。这是一种误解。同学报1981年第1期载熊宪光、柴剑虹《也辨“越明年”》一文,从词义、史实、文意诸方面已辨其误,本文拟自语言角度作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花(huā)”是个多义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上有近20个义项,其中第一个义项是指“种子植物的有性繁殖器官”,即“花朵”的“花”;第二个义项是指“可供观赏的植物”,即“花木”的“花”。  相似文献   

19.
一、《奔流》第二卷第五本上的“传和诗”《为了忘却的记念》(以下简称《记念》)第一部分第五自然段中说:“他(白莽)果然译了几首,自己拿来了,我们就谈得比第一回多一些。这传和诗,后来就都登在《奔流》第二卷第五本,即最后一本里。”此处的“传”指的是奥国作家Alfred Tenise原作,白莽译的《彼得斐·山陀尔行状》;“诗”指的是匈牙利Sandor Petofi原作,白莽译的九首诗。这九  相似文献   

20.
1.第7-8页《永远在蛋这一边》一文中,“蛋”和“高墙”各指什么?怎么理解作者说的“我会永远站在蛋这一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