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9 毫秒
1.
西夏是党项羌人于1038年所建立的西北少数民族政权,为了巩固其统治,西夏建国前后广纳贤达、为其所用,发展教育培养封建御用文人,颁布法令笼络人才,这是西夏政权立国长久,创造出灿烂的西夏文化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本文依据简牍资料与文献资料,从汉代政府经常下令释放奴婢、汉律对奴婢人身生命安全的保障、对奴婢性权利的保护、汉律主人犯罪奴婢不连坐、生活中奴婢衣食健康受到保护等五个方面,论证了汉代奴婢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其生存的社会环境相对较为宽松。  相似文献   

3.
作者以同情和钦佩的心情,赞扬了在《红楼梦》大观园中备受压迫而又不断反抗的女奴——晴雯。她身为奴婢,但她有思想、有感情、有意志,从不听从主子的奴役、不任由主子的践踏,处处维护着人的尊严。文章以晴雯和大观园里的奴婢作比,尤其是与袭人作比较,显示了晴雯具有不同于其他女奴的特点:聪明、勇散、正直、坦率、倔强、自尊、自重。由于封建势力的压迫,晴雯死于封建专制的压力下,她的死,是对封建专制势力的控诉。  相似文献   

4.
《红楼梦》是古典文学名著,它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而且对封建传统思想是一个重大突破,《红楼梦》以它的全部艺术力量,对封建的官僚制度、科举制度、婚姻制度、家庭制度、奴婢制度和封建道德伦理观念等方面的腐朽的、落后的、反动的传统思想作了深刻的批判,创造出“令世人换新眼目”的伟大主题。  相似文献   

5.
西夏政权是以党项为主的少数民族建立起来的封建政权。由于民族的迁徙,传统的继承及文化的交融,西夏政权在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角落凸显了与其周边政权的差异之处。妇女地位问题作为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也不例外地显现出了其自身的特点。如在经济生活中,西夏妇女扮演着特殊的角色,拥有特殊的经济权力。文章以《天盛律令》为中心,探讨西夏妇女的经济地位问题。  相似文献   

6.
奴婢制度作为奴隶社会的残余长期留存于封建社会之中。它既充当了封建统治者剥削、压迫人民的残酷手段,又成为了发展封建经济的严重障碍。  相似文献   

7.
长沙走马楼吴简所见奴婢杂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简中有关奴婢的简牍显示,资产不丰的“民户”和身份地位类同官府依附民的“师佐”往往拥有奴婢,说明吴国畜奴之风甚盛。官奴婢用于屯田,证明吴国的奴婢是从事生产的。更重要的是“户下奴”、“户下婢”之类名称,证实此时奴婢已载入户籍,其源头应在西汉。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的建筑形式不仅有悠久的历史传承性和鲜明的特色性,而且深远地影响了整个东亚、东南亚甚至中亚的建筑形制。西夏作为一个少数民族领导的多民族政权曾屹立于11至13世纪的中国西北,并与两宋、辽和金并立近两百年。因此西夏在保持地方特色的同时,各个方面都深受中原文化及中亚诸国文化的侵染,其表现在建筑方面也是如此。西夏的历史资料、历史遗存和考古发现中有一些关于其建筑方面的记载,其表现了西夏建筑的形制、材料、类型等诸多信息。通过梳理和分析,可以使读者对于西夏建筑的形式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对西夏建筑与中原建筑的异同有一个初步感受。  相似文献   

9.
西夏教育发展述略张传燧西夏是古羌人的一支党项羌建立的封建王国,自称大夏,因在宋朝之西,故史称西夏。历时190年(1038—1227),在长达近两百年的统治期间,不断仿效唐宋政治、文教制度,进行改革,加速了西夏的封建化进程,在吸收汉族先进文化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0.
汉代奴婢问题,由于关涉到古史分期,是史学界聚讼已久的问题之一_。近年林剑鸣先生在《论汉代“奴婢”不是奴隶》一文中,对汉代奴婢的阶级属性作了探讨,读后很受启发,但也有些不同看法,现提出来,就教于林先生和史学界其他前辈。 林先生在文章中提出了汉代奴婢不是奴隶的观点,其主要依据可归纳为以下三点:一、“没有自己的生产条件,首先没有自己的生产工具,而是用‘别人的生产条件劳动’,乃是奴隶  相似文献   

11.
对奴婢来源和数量的历史分析魏晋南北朝时期,在各级官僚贵族、地主富商之间,占有和役使奴婢已经形成了一种普遍的社会风气。占有奴婢的多少不仅仅标志着官僚贵族、各类地主的身份地位高低,气派大小,而且奴婢的社会属性发生了变化,他们在生产活动中愈来愈发挥着显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说明汉代地主在农业上使用佃农比奴婢经济效益好。由于使用奴婢成本高、生产积极性差,所以从事粮食生产一名奴婢一年的收入约为使用佃农的36.4%。并由此推算出使用佃农、奴婢收回垫资(成本)的时间为1比25多。在上述情况下,汉代农业中使用奴婢的经济成份是发展不起来的。  相似文献   

13.
秦汉法律严厉打击盗窃罪,但由于奴婢处于社会底层,其盗窃案例及有关律令并不多。秦汉法律将奴婢盗窃罪分为“盗主”和“盗他人”两类,政府对奴婢“盗主”和“盗他人”的惩罚力度相同,但对奴婢盗主的行为,政府在惩罚后交由奴婢主人处理,目的是保护主人对奴婢的所有权。与其他阶层相比,法律对奴婢盗窃的惩罚基本与庶民相同,对盗窃罪的打击重点主要是官吏盗窃、群盗等危害严重的行为。  相似文献   

14.
秦汉法律严厉打击盗窃罪,但由于奴婢处于社会底层,其盗窃案例及有关律令并不多。秦汉法律将奴婢盗窃罪分为“盗主”和“盗他人”两类,政府对奴婢“盗主”和“盗他人”的惩罚力度相同,但对奴婢盗主的行为,政府在惩罚后交由奴婢主人处理,目的是保护主人对奴婢的所有权。与其他阶层相比,法律对奴婢盗窃的惩罚基本与庶民相同,对盗窃罪的打击重点主要是官吏盗窃、群盗等危害严重的行为。  相似文献   

15.
西夏池盐生产大致由封建政权与部落大姓控制,依附于封建政权和部落大姓的“畦户”在官府的监督下进行生产,所产池盐必须由官府统一征税后方能出售。池盐年产大致在二十万石、一千万斤左右。盐利在这个“旱海小邦”的财政收入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所谓“元昊数州之地,财用所出,并仰给青盐”。  相似文献   

16.
明朝中后期,随着封建统治的更加腐朽,社会矛盾的尖锐和深化,社会恶习愈演愈烈,其中之一即是蓄养奴仆风气盛行。蓄奴风气盛行的根源在明朝初年。朱之璋建立明朝之后,为了迅速恢复社会生产,曾经释放了许多奴婢。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明朝政府即曾下令:“诸遭乱为人奴隶者,复为民.”为恢复社会生产增加了一批劳动力。与此同时,对社会上的蓄奴恶习作了一些限制,规定非贵族地主不得有奴婢,“若庶民之家存养奴婢者,杖一百,即放从良”。勋戚  相似文献   

17.
依据《月月乐诗》与《圣立义海·月之名义》等西夏文献和汉文史料对西夏气候进行了考察,可勾勒出西夏气候的概貌:气候冷暖方面,西夏与北宋寒冷的气候背景相一致;物候方面,西夏时期的物候现象与现在的物候现象之间存在着一定差距,其中的时间差不过一旬至半月的时间,而且西夏具有早霜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西夏是中古时期西北边鄙的一个少数民族割据政权,从其建国始至灭亡共存续了190余年.西夏在其发展过程中积极地、主动地向中原宋朝学习典章制度,使西夏的典章制度更趋完善,并在西夏国内发挥了积极而有效的作用.西夏公文抬头制度就是西夏典章制度中的一项.通过黑水城出土并考证公布的西夏公文以及相关的西夏资料可深入地探讨公文抬头制度,从而进一步了解西夏公文制度.  相似文献   

19.
西夏对佛教道教在法律上的规定是多方位的,对其法律地位的确认、管理体系的完善、僧侣道士的法律保护、主要犯罪及刑罚等方面进行了大量而又细致的规定。通过这些法律的规定,反映出西夏运用法律手段对宗教的扶持与利用,亦体现出西夏时期佛教道教在其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明初司法监察制度由独立监察机构的监察、中央行政的监察以及司法体系内部监察三道监察网构成。其对合理司法、提高效率起过一定积极作用,但观其具体实施则弊端重重:司法职能和其他监察职能相混;行政对司法的监察使得司法监察沦为行政的奴婢;宦官、厂卫特务组织干预司法,造成人人自危的社会气氛。而这一切最终症结在于封建专制,它使监察走向了自己的反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