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今天的读者,十几年后成为我们这座城市的栋梁之材时。一定会想起1999年初,有一家刊物曾经送给自己的这份礼物……和世界上许多著名大都市相比,上海是一座年轻的城市。她的兴起与发展只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但  相似文献   

2.
女孩小宁被一家事业单位录取,十分兴奋,同时被录取的还有同系的一个女孩,苗条倩丽。小宁的父母都是下岗工人,而那个女孩家境十分优越。开始实习了,小宁处理一些简单的内部事务,而那个女孩从事较为体面的工作。那个女孩的父母要在这座城市为她购置房子,怕她受租房奔波之苦。而小宁,只是想着在哪里租房方便,便宜。主任找小宁谈话:“单位没有宿舍,住的可能不方便。”小宁看了看主任:“我会自己租房子的,不会麻烦。”“小张说她爸妈给她买房子,不用我们操心了,你呢?”“我也不会让领导操心的,我会努力的,以后等我买了房子还要把我爸妈接过来呢。…  相似文献   

3.
孤城记     
一、孤城暮色暮色四合,风又起,一座城被黑暗覆盖了。这是一座失去记忆的城市,她忘记了她的历史和当下,觉得自己已经被遗忘,再没有人会来到这里——她像一座古堡一样孤独。不过,这一切总有一天会改变——当月光在某一天带领一个人来寻找这座城市失去的记忆时,  相似文献   

4.
我这个曾在上海生活过十二年的普通中学生,正在用笔书写着自己对这座城市的印象。或许每个人对于这座城市最初的认识,都是从绚丽的霓虹灯开始的。是啊,她真像一个让人琢磨不透的谜,人们往往只注意她那炫目的外表,可她真实的性情却被掩藏了起来,只有与她亲密接触过的人,才会发现她那富丽堂皇的外表下也有黯  相似文献   

5.
阿翠     
我们全家外出旅游一回来,邻居就给了我一个沉甸甸的蛇皮袋,说是一个农村中年妇女留下的,托他一定要把它交给我们。是她,一定是她回来过!她是老乡阿翠。阿翠闯入我们的生活还是6年前。阿翠在我们这座城市的一个建筑工地帮人看管杂物。由于老板拖欠了工人几个月的工资,她便  相似文献   

6.
“拿到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我的第一反应就是要立刻将它呈给燕老师——这位陪着我们一起辛苦了一千多个日夜的班主任,这是我对她最好的报答。是她用自己的辛勤汗水换来了我们的光明前途,是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教师这一职业的内涵。无论走到哪里,我都会把燕老师这位亦师亦友的班主任当作自己的榜样和楷模。我敬爱她,不仅是因为她教会了我如何做好身边的每一件事,更重要的是让我明白了怎样做人;我敬佩她,虽然她是一名女教师,但却有着男教师也不一定拥有的胆识与毅力……”  相似文献   

7.
作为生活在哈尔滨的外来作家,迟子建对城市的融入与认同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她既亲身感受到了城市生活的痛楚,同时她与城市的关系又是疏离的,因此,她的小说在捕捉这座城市的脉动,深入这座城市的肌理时,有着不同的维度和丰富的内容:她开掘城市历史,呈现了哈尔滨这座城市的文化底蕴及品格,在聚焦现实时又警示大家——民间自在的生活状态,生命自身蓬勃生长的自由精神,在"规范化"的城市改造中将会枯萎、死亡。同时,她以一贯之地书写人性的温暖,探寻到哈尔滨这座城市的生机所在。  相似文献   

8.
金色温暖调     
莫桑朵打扫完家里的最后一个房间后已经是暮色四合了,透过新家的窗户,莫桑朵看见了窗外的高楼大厦。她不明白爸爸为什么这么喜欢这座城市,在她看来,这座钢筋混凝土合成的城市远远比不上那些被麦田包围着的农村。她突然很想念自己住存乡下的妈妈了,但是她却从来不敢在爸爸面前提起。  相似文献   

9.
你熟悉自己的城市吗3月来了,此时的你是在窗前凝望漫天飞雪,还是在郊外欣赏花红柳绿?祖国幅员辽阔,不知要花多少时间才能看尽每座城市的四季,吃遍每座城市的美食,再听当地人讲一讲,这座城市的故事。课业繁重的我们,时常为不能出门旅游增长见闻而感到遗憾。只是,我们对自己出生、成长的这座城,又有多少了解呢?“你熟悉自己生长的城市吗?”  相似文献   

10.
张欣的小说满足了人们对广州这座城市的阅读期待,尤其是她对这座城市中特有的一群人--"中产阶级"的关注,使得她的小说有了固定的读者群.张欣总能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思考,在很平淡的题材中写出新意,写出都市中特有的不再单纯的爱情、友情、亲情.  相似文献   

11.
张欣的小说满足了人们对广州这座城市的阅读期待,尤其是她对这座城市中特有的一群人-“中产阶级”的关注,使得她的小说有了固定的读者群。张欣总能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思考,在很平淡的题材中写出新意,写出都市中特有的不再单纯的爱情、友情、亲情。  相似文献   

12.
(一)我们要去哪里?有那么一段时间,我和阿三迷上了在夜间行走。幽灵一般地穿过这座城市的各个角落,没有目的地行走着,扯着与这个季节这个城市这个年龄没有任何关系的话题。天亮的时候我们会坐着第一班公车赶回学校,早读课,六点钟点名,我们高三。那样的生活在那一段时间里已经成为一种习惯,让你不自觉地在午夜降临时穿好衣服和鞋子行走在这座城市的边缘,这座我们生活了十几年却不属于我们的城市。茫然地走着,感觉像是快要走到世界的尽头,却怎么也走不到。有时候在漆黑的夜空下走着,前面不远处突然出现耀眼的光芒,不知是因为什么,我们就会用力…  相似文献   

13.
《海外英语》2014,(4):10-10,59,60
本文采访了一些住在国外或其他城市的人。爱丽丝是布里斯托尔大学的学生。她将告诉我们她最喜欢这座城市的二三事。  相似文献   

14.
富商奥力姆和他的朋友玛迪,一起来到一座城市。奥力姆对玛迪说:“你知道吗,这座城市曾经救过我年轻的性命。那一年我从这里路过,突然疾病发作,昏倒在路旁。是这座城市里最善良的人们把我背到医院,又是这座城市里最高明的医生为我治好了病。我不知道谁是我的救命恩人,因为他们都没有留下自己的姓名。后来我离开了这座城市,随着财富的增加,我越来越思念这座城市,越来越想报答我的救命恩人。”“那么,你准备为这座城市做点什么呢?”“把我最珍贵的三颗宝石奉送给这里最善良的人们。”他们在这座城市住了下来。第二天,奥力姆就在自己的门口摆了…  相似文献   

15.
机遇之门     
正对于她这种外向型的人说,新的环境实在太让人压抑了。可是她初来乍到,还没在这座新的城市里站稳脚跟,眼前这份工作对她来说实在是非常重要的。既然暂时还没有办法改变她的工作,那她何不试着用自己的方式去改变一下环境?  相似文献   

16.
风中荷 《音乐世界》2007,(19):142-142
他家贫,大学是靠自己打零工的钱念完的。她富有,是城市姑娘,父母是高干,家里有保姆。第一次去乡下时,她认不清麦苗和韭菜。他们缠缠绵绵地谈了4年恋爱,她试图帮他,而他不肯:男人哪会用女孩子帮忙?毕业时,他们本来免不了天各一方,但她死心塌地地跟着他走。家里人反对,几乎与她反目,她却认定这男人是她想要的。她有一只珍贵的玉镯,是母亲给她的。到小城后,看见家徒四壁,她摘下了玉镯。是的,在这样的地方哪里用得着戴玉镯啊!不久,她怀孕了。见她反应厉害,他跑到附近的  相似文献   

17.
终极考验     
临终遗愿埃韦伦是位事业成功的女性,她在莱茵市拥有一座私人医院,但她的性格里有个致命的弱点,她经常无故怀疑别人对自己不忠诚,这伤了很多朋友的心。丈夫逝世以后,埃韦伦的脾气变得更加古怪,动不动就怀疑儿子摩根在打自己财产的主意,为此母子俩经常吵得面红耳赤。在又一次激烈的争吵过后,摩根愤愤地宣布,自己不要母亲一分钱,同时和她脱离母子关系,到大洋彼岸的另一座城市谋生去了。  相似文献   

18.
在朱文颖的小说中,我们时常能够看到上海与苏州这两个空间意象,这与她生于上海长于苏州的背景是分不开的,这两座城市在她的身上打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朱文颖作为城市的"出走者",用向内的目光审视着上海:无论是旧上海的繁华,商品化大潮带给上海的冲击,还是当代上海白领的生活新常态,都带着作者对社会复杂性的包容与对人的关怀。  相似文献   

19.
糖果还是决定不再给我写信了。她没有替自己声明,只是说希望我能理解。可是,这突如其来的决定实在令我难以接受。糖果不是她的本名,她的真名与我仅一字之差。她曾说这是缘份,我却固执地认为是巧合罢了。其实我们从未见过面,她住在离我很远的城市里, 我们一直保持着书信联系。虽然她只是我的笔友,可我觉得这份友谊超过了我身边很多朋友。我将心声毫不保  相似文献   

20.
星清小姐     
她在黑暗的地方度过她的一天,她工作只是为了让白天过去,她的皮肤很好,跟太阳光一样洁白,不过她自己却不知道,因为她不看自己,她从不把一丝脑筋浪费在自己身上,她唯一的镜子是亮晶晶的夜,而且它由那么多的小点组成,这使她不具有统一性,她从哪里开始,她到哪里结束,没有看过自己的人可能那么清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