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周博 《科教文汇》2010,(3):144-144
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对高校大学生体质健康进行研究,分析了高校大学生体质健康的状况,并归纳大学生体质下降的原因。研究发现,在经济快速发展、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状况下,高校大学生的体质却日趋下降,而认识不足、教育观念的限制、场地器材的制约、体育锻炼的影响、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影响是大学生体质下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对高校大学生体质健康进行研究,分析了高校大学生体质健康的状况,并归纳大学生体质下降的原因。研究发现,在经济快速发展、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状况下,高校大学生的体质却日趋下降,而认识不足、教育观念的限制、场地器材的制约、体育锻炼的影响、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影响是大学生体质下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据调查统计,当代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呈逐年下降趋势,高校新生军训猝死的现象让我们痛心,同时表明增强当代大学生的体质刻不容缓.加强体育锻炼是增强体质的关键,可是近年来体育锻炼行为已经受到严重的制约.本文就制约体育锻炼的因素从四个方面来进行分析,并从增强学生体质本质出发,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锻炼观念,促使当代大学生培养良好的心态,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行为.  相似文献   

4.
申景桃 《科教文汇》2011,(6):128-129
体育锻炼兴趣的培养是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体育锻炼的意义,提高参与体育锻炼的主观能动性,是实现终身体育观念的重要途径。因此,本文对影响体育锻炼兴趣的因素进行分析,并对如何培养大学生体育锻炼兴趣的途径提出了方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心理压力是造成大学生心理不健康和亚健康的主要原因.本文从论述学生承受的心理压力着手,探讨了心理压力对大学生健康的影响,从而论证了体育锻炼减轻大学生心理压力的机制.  相似文献   

6.
任莉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9):198+197-198,197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据统计等方法,对宁夏四所高校的2008级、2009级的大学生自我体育锻炼的兴趣和习惯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由于体育观念、锻炼方式、场地器材等原因,虽然多数学生对体育锻炼具有一定的认识,但认识与具体行动尚存在一定的差距,致使宁夏大学生在自我体育锻炼兴趣和习惯方面尚需加强。  相似文献   

7.
《内江科技》2019,(12):78-80
以调查了解在校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现状为前提,提出体育锻炼行为的内化策略,为促进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增进体质健康提供理论依据。本文采用问卷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进行调查,通过文献查询梳理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男大学生能实际参与体育锻炼的比例为39.0%,长期坚持锻炼的比例为16.4%;女大学生实际参与体育锻炼的比例32.8%,但能坚持长期锻炼的比例仅2.7%。根据体育锻炼行为转变阶段理论,提出不同体育锻炼行为转变阶段心理内化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张洪凯 《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19):167-167,295
对影响东北地区高校大学生冬季体育锻炼的因素进行分析,得出影响东北地区大学生冬季体育锻炼的原因有冬季独特的寒冷气候,缺少场地器材不足,学生学习压力大,缺少技术指导,缺少伙伴,活动经费少等。鉴于此,提出解决方法或建议,为培养学生冬季体育锻炼习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张仕  黎健民 《大众科技》2009,(9):167-169
影响新成立院校开展阳光体育有多方面的原因,关键因素是大学生缺乏足够的体育知识,对体育锻炼的意义、价值认识不够,没有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态度.新成立院校领导应该重视阳光体育运动,增加体育场馆的建设,加强大学生体育知识的普及,充分调动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主动性,使阳光体育运动得到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10.
培养民办高校大学生良好体育行为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海莲 《内江科技》2009,30(6):47-47
通过研究大学生的体育行为,了解其行为的特征及影响学生体育行为的各种因素,有效地把握和合理地运用激励的方法,充分调动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营造培养大学生良好体育行为的对策,提高民办高校体育教学质量和群体活动的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体育锻炼与人类健康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对大学生心理健康以及与体育锻炼关系的研究已引起广泛关注。在借鉴前人关于大学生锻炼行为及锻炼心理的科研成果的基础上,运用文献查阅法、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对浙江省几所高校大学生体育锻炼现状及其心理影响因素进行调查统计,为促进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2.
《科技风》2017,(24)
提高大学生课上体育锻炼的兴趣,能够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使得大学生树立良好健身与锻炼习惯,锻炼行为更加科学。本文运用多种研究方法通过对沈阳师范学院的大学生课上体育锻炼现状的调查,分析总结影响大学生参与健身活动的原因。针对表现出的问题结合大学生课上锻炼的实际情况,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作为一个有充沛精力的高智群体,在行为取向上有其独特性和规律性。为了研究大学生体育锻炼的行为取向,通过对影响学生体育行为的自身因素和外部因素进行分析,对如何减少或避免这些因素对学生的体育行为产生消极影响,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主要目的是探讨高校学生体育社团参与行为与体育锻炼量之间的关系。采用横向调查法,以982名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比较体育社团参与学生与非体育社团学生的体育锻炼量差异情形,研究结果表明:一、高校学生体育社团参与率偏低。二、大学生每周中高强度体育锻炼参与量不足,进一步研究发现,高校男生体育锻炼量显著高于女生。三、参与体育社团的大学生每周中高强度体育锻炼量明显高于非体育社团大学生。研究结果说明体育社团在激发大学生体育锻炼参与热情,养成体育锻炼习惯方面起积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李秋实 《内江科技》2011,32(3):89-90
学生自我效能感直接影响着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行为和态度,本文通过对健美操教学中影响女大学生效能感的因素进行分析,提出了在健美操教学中提高女大学生自我效能感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6.
蔡晓金 《科教文汇》2008,(17):31-31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个别访问及数据统计法,通过对浙师大数理与信息工程学院各年级、各学科专业400名女大学生体育态度、体育锻炼行为状况、体育活动项目的选择及影响体育活动的原因分析,丰富女大学生的课余生活,探索提高女大学生身体素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体育专业和非体育专业大学生体育意识和体育行为进行比较,分析影响体质的因素,以更好地促进大学生健康教育和大学体育科学开展。方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结果:“减轻压力、调节情绪;提高运动能力;防病、治病;专业需要”是学生体育锻炼的主要动机,“惰性;学习忙、缺少时间;缺乏指导、缺乏场地设施”是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障碍;结论:体育专业学生的体育意识和体育行为优于非体育专业学生,学校应在改善非体育专业学生的体育意识和体育行为方面采取积极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个别访问及数据统计法,通过对浙师大数理与信息工程学院各年级、各学科专业400名女大学生体育态度、体育锻炼行为状况、体育活动项目的选择及影响体育活动的原因分析,丰富女大学生的课余生活,探索提高女大学生身体素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体育专业和非体育专业大学生体育意识和体育行为进行比较,分析影响体质的因素,以更好地促进大学生健康教育和大学体育科学开展。方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结果:"减轻压力、调节情绪;提高运动能力;防病、治病;专业需要"是学生体育锻炼的主要动机,"惰性;学习忙、缺少时间;缺乏指导、缺乏场地设施"是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障碍;结论:体育专业学生的体育意识和体育行为优于非体育专业学生,学校应在改善非体育专业学生的体育意识和体育行为方面采取积极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朱新虹 《内江科技》2013,34(5):200+162
本文对河南省鹿邑县高中学生锻炼行为的阶段性特点进行了初步的调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有一定比例的学生完全不参加体育锻炼,有体育锻炼习惯者较少,大部分学生有时参加体育锻炼,但没有养成习惯。并对影响中学生体育锻炼的心理因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