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廖仲恺治省从政时期,对土匪的成因有正确的认识,对土匪化的军队、商团、民团的不法行为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在治匪斗争中他既坚持原则,又讲究策略,善于区分有罪与无罪.有力地维护了广东革命根据地的秩序和安宁,为日后广东成为北伐战争的策源地创造了必要的条件.但有时从全局考虑,他也不得不作出某些让步.他无论如何没有想到本党内部居然也出现了匪化趋向,一些极右的匪徒竟敢在光天化日之下在中央党部门口实行暗杀.廖仲恺的被害给我们的课题是如何防止政治土匪化与土匪政治化.  相似文献   

2.
冀南抗日根据地是我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开辟的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的组成部分之一.八年抗战中,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冀南抗日根据地军民同全国人民一道,同仇敌忾,浴血奋战,终于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谱写了冀南人民抗击日寇侵略的历史篇章.冀南抗日根据地建立的伟大实践,说明了毛泽东同志论持久战思想的无比正确.  相似文献   

3.
抗日战争后期开辟的河南(豫西)抗日根据地是全国十九块抗日根据地之一,根据地内的政权建设和实施的经济政策是全国各抗日根据地的缩影,对巩固和扩大根据地有着重大的意义,有力地保证了河南乃至全国抗日战争的胜利.  相似文献   

4.
菲律宾华侨对抗日战争的贡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菲律宾华侨虽身在海外,但他们心系祖国.中国抗日战争爆发后,菲律宾华侨除捐款支援祖国人民抗日外,还组织义勇军,奔赴抗日前线杀敌报国,为中国抗日战争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菲律宾华侨又在侨居地组织游击队,奋起抗击日寇,为菲律宾的抗日活动同样作出了自己的贡献.菲律宾华侨的抗日救亡活动,在中国和菲律宾的历史上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谱写了中国和菲律宾现代史上的重要篇章.  相似文献   

5.
近代土匪着装的研究由于史料的严重缺乏具有相当的难度.从一些土匪肉票中的幸存者留下的零星记载来看.近代土匪着装有三类:一是奇装异服型.二是威武端正型,三是奢侈华丽型。每一种类型都折射出土匪不同的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6.
锦州及辽西地区是东北抗日义勇军的发祥地,抗日义勇军艰苦卓绝的斗争,掀开了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序幕。  相似文献   

7.
日寇制造"黔南事变"给水族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不畏强暴的水族人民奋起反抗日寇;水族人民抗日斗争的特点;水族人民抗日斗争的历史意义四个方面论述了水族人民的抗日斗争,谱写了中国抗日战争壮丽的历史篇章.  相似文献   

8.
辑安老岭抗日游击根据地是抗联第一路军在东北抗日战争进入最艰苦时期创立的,是最具“长白山”特色的“山地”抗日游击根据地。抗日军民以此为依托,倾其所有,以最大的努力破袭通辑铁路工程,打击、歼灭、调动和吸引了大批日伪军队,有利的配合了关内作战。在群众工作、党的领导、武装斗争和统一战线等诸多领域形成了独特的斗争艺术和策略,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抗日战争是中国共产党将马列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独立自主地领导全民族抗战并取得完全胜利的典型范例.中国共产党是抗日的先锋、抗日的模范,是中华民族的中流砥柱.在全民族抗战中,它起了思想领导、政治领导、组织领导和军事领导的作用,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  相似文献   

10.
冀南抗日根据地是我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开辟的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的组成部分之一。八年抗战中,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冀南抗日根据地军民同全国人民一道,同仇敌忾,浴血奋战,终于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谱写了冀南人民抗击日寇侵略的历史篇章,冀南抗日根据地建立的伟大实践,说明了毛泽东同志论持久战思想的无比正确。  相似文献   

11.
1935年12月召开的瓦窑堡会议是我党历史上一次至关重要的会议.这次会议确立了"抗日反蒋"的政治路线,解决了遵义会议未能解决的党的政治路线问题.并对党建理论进行了大胆创新,坚决纠正了党内长期存在的左的"唯成分论"思想,从而确保了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领导地位,保证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相似文献   

12.
抗日战争期间,云南是中国与反法西斯盟国联系的主要门户。滇越铁路、滇缅公路、“驼峰”航空线、中印公路四条陆、空运输线,分别是中国在抗战不同阶段维持对外交通,获得外援和开展外贸的主要国际通道。昆明是这四条国际通道的枢纽。云南军民为开辟和维护这四条攸关抗战成败的战略通道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努力,对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3.
近代中华民族的觉醒,历经四个阶段:甲午战争;反对《二十一条》五四运动;九一八事变到全面抗战。这是一个依次递进,不断发展的过程。正是在一次次的对外抵抗中,民族的自立,自强意识不断积累,在抗战中总爆发,这是抗战胜利的根本保证。民众的觉醒也由感性不断上升为理性。  相似文献   

14.
抗日战争时期,特别是在战略相持阶段到来之后,十堰人民积极投身于火热的抗日救亡、保家卫国的爱国运动之中,为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自己的巨大牺牲和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抗日战争英雄叙事就在主流意识形态的“疆域”下,展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战争的英雄史诗,作家们的英雄叙事驱动力与其说是来自于主流意识形态,不如说来自于他们对战争的切实体验,这在很大程度上区别于新时期文学的英雄叙事。这一特点也决定了他们的英雄叙事在主流意识形态的规范和自我真实体验之间的摇摆。客观地说,“十七年”文学抗日战争英雄叙事大多流于模式化,缺少对抗日战争深层的文化反思,更没有在民族矛盾中追问“国民性”这一深层文化问题,叩问国民性这一历史之因和民族受侵略之果的关系,进而把文化质疑和文化建设置于这样一个新的平台上。  相似文献   

16.
从“九一八”事变开始的抗日战争 ,对国共关系的演变有着深刻的影响。出于对“九一八”事变的错误认识 ,国共之间的敌对关系进一步强化和加深。然而正是抗日战争发展的需要 ,最终使国共两党从对立走向合作。国共合作是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保证。抗日战争的进程 ,影响和改变着国共合作的内容和形式。国共合作的走向 ,决定着抗战胜利后中国的前途及命运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40年代,斯坦贝克的小说在抗战时期特殊的时代背景下走进中国人的视野。他的主要小说《愤怒的葡萄》、《月亮下去了》、《人鼠之间》和《煎饼坪》等在当时都有译本,《月亮下去了》更是有多种译本。这一时期对斯坦贝克的其他小说也有所译介,整个译介状况体现出及时性与全面性、实用性与功利性、时代性与进步性相结合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抗战时期,日本侵略者为掩盖其侵略中国的本质,在文化上炮制了中国社会“停滞”论、中国文化“外铄”论等侵略理论。对此,以尹达、吕振羽和许立群为代表的中国学者对日本的文化侵略理论进行了猛烈的批判。这种批判是中国共产党文化抗战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最终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9.
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开始对我国进行疯狂侵略,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选择。在中国共产党的引领下,积淀在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民族精神重新聚合,重新生成,在血与火的洗礼中,中华民族精神得到了全面提升。今天,在全国为实施“十一五规划”和实现伟大民族复兴而努力之时,进一步弘扬抗日民族精神,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爱国热情,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近代以来,中国民族主义思想内容主要体现为维护民族独立和促进社会进步。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承继了这种意义上的民族主义思想,为抗Et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抗Et战争的最终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