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板书设计如何表现作品深刻的主题和精致的艺术形式是值得深入研究的。在教学实践中我尝试过几种板书。比如采用表格式,对比板书孔乙己第一次出场和最后一次出场在肖像、语言、动作方面的变化。这种板书虽然对比强烈,有利于学生理解孔乙己的悲惨结局,但还不能准确表现作者的意图,板书也较烦琐。又如采用提要式,将文章结构、内容要点板书出来。这种板书虽然简明扼要,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作者的思  相似文献   

2.
一、导游式板书这种板书根据游记文章的特点 ,采用导游的方法 ,抽出文章的线索 ,即所谓“文章一大篇 ,抓住一条线” ,使学生认识循“线”而进 ,增进理解。如讲解《记金华的双龙洞》(人教版第8册第19课) ,可设计如下板书 :此则板书 ,把作者的游程按顺序展现在学生眼前 ,使学生仿佛同作者一起行进在去金华双龙洞的路上 ,一起攀登 ,一起游览金华双龙洞 ,饱览祖国河山壮丽景色。二、总分总板书它是抓住课文布局特点及景物变化 ,在授课结束后进行小结而设计的 ,给学生以纲举目张的认识 ,如《桂林山水》(人教版六年制第11册)便可以这样设计 :这则…  相似文献   

3.
一、提纲式板书这类板书最常用,它是以课文的结构提纲或内容提要为主的板书,能较完整地反映文章的结构层次或内容要点,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课文的脉络和写作特点。如《一夜的工作》(人教版六年制第11册)一文可以设计这样的板书:这一板书,清晰地概括了周总理工作和生活的特点,从而赞扬了周总理是个中外难得的好总理。二、图示式板书这类板书以直观的图画代替抽象的文字,让学生在图画的启发下理解课文内容,往往能起到化难为易、事半功倍的效果。如《雪地里的小画家》(人教版六年制第1册)一文可以设计这样的板书:此板书,将小动物们在雪地上留…  相似文献   

4.
本期后记     
值得深入探讨的一门学问——板书一堂课上得好不好,板书是一个重要方面。有人说,板书是引人入胜的教学“导游图”。好的板书可以将文章结构组合的“纽结点”、丰富内涵的“聚合点”、文章哲理的“闪光点”勾画出来,增强文章思路分析的形象性和教师教学思路的层次感;有助于学生找出教材的重点,理解教材的层次,加强对语言的印象,促进思维和记忆,还能促使学生养成整洁、美观、有计划、有条理的学习和书写习惯。有经验的老师,对板书是十分考究的。  相似文献   

5.
板书是课文精华的体现,好的板书设计能显示课文的结构,突出课文的重点,学生一看便能理清作者写文章的思路,理解课文的难点,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因此,老师应精心设计板书。如教《东郭先生和狼》这篇寓言故事时,我设计了这样的板书:这一板书将东郭先生、老农和狼这三个角色的品性,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表现得淋漓尽致,可使学生从中受到深刻的启发和教育。在学习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跳水》时,我们师生共同参与设计了这样的板书:这一板书不仅帮学生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故事中人物之间的相互联系也表现得清清楚楚,使…  相似文献   

6.
精心设计板书,是语文教学中应该认真考虑的问题。好的板书,可以使学生提纲挈领地把握课文内容,了解作者的思路和文章的结构,同时也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分析、概括能力训练的最经常的示范。一般说来,设计板书应结合课文内容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1.对“一人一事”的文章,要清楚地揭示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要注意脉络清晰。如统编教材十册《凡卡》一课的板书:  相似文献   

7.
板书,主要是课堂教学时教师在黑板上书写的文字以及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而做的黑板画。板书是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的表现,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理解、记忆的手段,教师应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来选择和设计板书。我在政治课堂教学中,常采用以下几种板书类型:  相似文献   

8.
板书是一门艺术,每节课都离不开板书,语文课更不能例外.一个好的板书,它能化繁就简.理清作者思路,揭示文章的中心.由于板书的逻辑性强,必须要在熟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才能设计出来,假如把这项任务交给学生,事先交给他们方法,让他们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自己设计板书,不是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吗?通过摸索、实践.几年的经验告诉我——让学生自己设计板书,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极积性,可以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课文,理清作者思路,理解重点词语和文中佳句.  相似文献   

9.
这是一篇议论文。在教学中,应该根据议论文的特点考虑教法,设计板书。文章的题目是“为人民服务”,也是文章的中心论点。抓住这个中心论点,提挈全文,让学生理清文章的层次,理解阐明的道理,同时使学生获得对议论  相似文献   

10.
目前的阅读教学还是停留在浅层次上,大多教学生只是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然后抄写字词加强积累,应付考试。要改变这种现状,就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逐渐加深阅读理解,使学生体会文章作者传递出来的情感。在解读文章内容时,教师要激活学生的求异思维,让他们多角度理解文章内涵,并在体味文章情感的基础上,进行个性表达训练,提升阅读的层次。  相似文献   

11.
教学目的1.使学生知道世界上是没有鬼的,学习鲁迅先生不信鬼神,大胆破除迷信的精神。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结合课文内容,理解“:耽误、鳞次栉比、毫不介意、原形毕露、出没、究竟、基本、疾步、定神”等词语的意思。3.能根据提示展开想象,复述课文第5~10自然段的内容。教学重点根据提示,展开想象,复述课文重点段。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读与思,了解作者如何抓住重点,有层次地写清楚一件事的方法。教具准备鲁迅画像、鬼画符、课时录音。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介绍鲁迅由“鬼“”怕鬼“”不怕鬼“”我不怕鬼”,逐字板书课题。板书“鬼…  相似文献   

12.
牛时兵 《中学文科》2009,(16):126-126
阅读理解的程度可由浅到深分为三个层次:表层理解、深层理解和评价性理解。表层理解只须懂得文章字面的意思;深层理解要求读者能清楚地理解作者的言外之意;评价性理解则需要读者对作者所表达的内容说出自己的看法。这里就以JEFC第70课Standing Room Only为例,具体谈谈如何通过理解课文内容的三个层次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相似文献   

13.
文章的思路,是作者在理解和表达客观事物时的思想和展开的路子。它是作者对客观事物观察、分析的结果,是作者的思维逻辑性、条理性的表现。引导学生揣摩文章的思路,实际上就是指导学生学习作者如何观察、分析、理解和表达客观事物的。我在教学中很注意引导学生抓住文章思路,按作者的思路去领会、理解文章的内容。  相似文献   

14.
板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一堂课的成功与否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此,教师在备课时要根据教材的特点精心设计。现以小语第八册为例,粗浅地谈一谈怎样设计板书,提高教学效率。一、利用板书,理清思路提纲式板书可以展示作者的写作思路,理清文章的脉络,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写作水平。例如《飞夺泸定桥》一文的单元训练重点是“理清文章的条理”,为了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条理,可以设计下列板书:从板书中不难看出这篇课文是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横向观察,体会红军战士所面临时间紧、任务重的严重局面,但…  相似文献   

15.
《开国大典》的结构式板书 这篇讲读课文是按照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来描述大典的盛况。文章层次清晰,主次分明,描述有序。因此,本文的板书设计采用结构式板书,是引导学生正确划分段落的依据。 《狱中联欢》的提纲式板书这篇讲读课文描述了重庆解放前 夕,关押在渣滓洞集中营监狱里 的革命者在狱中联欢的情景。课 文分四个部分进行叙述,层次分 明,线索清晰,结构严谨。学生对 段落的划分一目了然。所以,本 文设计了提纲式板书。 7.《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的归 纳式板书 这篇课文描写细腻、感情真挚,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叶圣陶先生的…  相似文献   

16.
一个好的板书,往往是随着教师对教材理解的深化和对学生实际情况的了解而逐步完善的。我在组织《称象》《六年制第四册)一课的教学研究时,曾和教者一道三次修改板书设计,从中得到不少启发。一改板书,突出课文重点。开始设计的板书是这样的。  相似文献   

17.
《大纲》指出:“背诵可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提高阅读能力,还可帮助学生掌握课文中用词造句、布局谋篇的内在联系,培养和提高作文能力.”而板书正是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课文内容的有效手段.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设计板书,并有意识地运用板书帮助学生把握课文的内部结构,理清课文的层次脉络,从而有效地增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相似文献   

18.
正教学目标:1.通过对重点段落的解读,理解百草园之"乐"。2.归纳段落中描写景物的写作手法,通过课后练笔让学生学以致用。教学重点:仔细揣摩作者在第二自然段中的遣词造句,使学生掌握多种描写景物的写作手法。教学难点:理清段落思路及作者的描写顺序。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设疑导入师:上节课我们一起大致浏览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全文,并对文章划分了层次。想必大家对鲁迅先生的这篇文章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板书课题:从百草园到三  相似文献   

19.
文章的过渡问题属于文章结构的范畴,文章结构,是文章内部的组织、构造。它不仅是一个写作技巧问题,也是作者的思想认识在写作方法上的反映,是作者“思路”的体现。无论哪一篇文章,它的结构总是和作者对事物的认识、理解及其思想脉络紧密相关的。作者用文字把自己的认识理解一个层次连着一个层次反映出来,表现在文章结构上便是一个段落接着一个段落。层次与层次之间、段落与段落之间的这种“连”和“接”,有的紧密无缝,成一条直线;有的便不那么笔直,中间有转折,有跳跃。在这些层次之间、段落之间有转折或有跳跃的地方,作者常常采取一定的办法来过渡,承上启下,使层次之间、段落之  相似文献   

20.
我在二年级第二学期,就试用“三对译法”教学古诗。经过将近三年的实践,我班的学生学习古诗,只要懂得字词的意思,他们就能自行理顺句子,理解诗句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达到古诗教学的要求。“三对译法”就是教师把古诗抄写在黑板上,首先根据诗句译字,对准原字板书,以便理解字义;其次根据诗句译词,对准原词板书,以便了解词义;第三,根据翻译的字词连成句子,并在原诗句下板书译句。例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