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接孩子回家的路上。“孩子,你看那是两个什么字?”“……”“怎么不回答?”“……”爸爸一边开着车,一边不由得侧脸看了孩子一眼。孩子那双大眼睛也正看着开车的爸爸,眼里面闪动着的是不确定和胆怯。“嘿,怎么不认识了,不是教过你吗?”“那两个字是‘中国’。”过...  相似文献   

2.
鲁迅说过:“教育根植于爱.”高尔基也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可见,师爱是通往教育成功的桥梁.尤其是在对班级管理中,搞好班级工作的最大秘诀是“师爱”.  相似文献   

3.
武汉市中小学生“楚才”作文大赛已20年,参加过这个赛事的孩子十万余人次,获一等奖的人次也有数千,那些曾经参加过“楚才”竞赛的孩子,特别是那些曾经获奖的孩子,“楚才”在他们的人生道路上留下了什么痕迹?  相似文献   

4.
关承华 《师道》2006,(8):51-52
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过单一、过主观是目前值得注意的一个问题。关于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我在前面已经提到,不再重谈,只想提醒一些不承认自己对孩子期望值过高的家长,您所表现出来的“不指望他成什么才,当什么家,以后有养活自己的本事就知足了”,与您的潜意识并不完全一致。我形容这些家长是:一方面用眼睛盯着自己的孩子,另一方面用眼角的余光扫视着别人家的孩子(尤其是比自己孩子更出色的孩子),在羡慕、攀比,甚至有几分嫉妒心态的驱使下,对自己的孩子其实永远是“不知足”,“恨铁不成钢”,“好……再好……更好”成为对孩子永久的…  相似文献   

5.
一、初识“担当” 参加“国培”学习时,一位专家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中国孩子与一个日本孩子坐在一起介绍各自学校的情况。中国孩子问日本孩子:“你在班内担任什么职务?”日本孩子自豪地说:“我是担当,擦黑板担当。”  相似文献   

6.
师:大人表扬孩子的时候,经常笑眯眯地摸着孩子的头说:“这孩子,长大了。”你们想过“长大”是什么含义吗?  相似文献   

7.
现在的孩子远离了“分享”,淡漠了“规则” 以前人们夸一个孩子,经常说“家教好”,现在这个评价用得越来越少了。家长们说得更多的是孩子“奥数拿过冠军”、“外语口语是多少等级”。在评价孩子的时候.我们越来越多地使用社会人格的成功标准,却渐渐忽略了自然人格的流露。  相似文献   

8.
鲁迅先生把父亲分为“孩子之父”和“人之父”两大类。“孩子之父”是“只要生,不管他好不好,只要多,不管好才不才。生他的人,不负教他的责任”。这种家长,先生斥之为“制造孩子的家伙”,因此称为“孩子之父”。第二类是“人之父”,这种家长“生了孩子,还要想怎样教育,才能使这生下来的孩子,将来成为一个完全的人”。《三字经》里也说过:“养不教父之过。”可见,教育好子女是我们家长的责任和义务。  相似文献   

9.
往年过春节,“压岁钱”成了家里两个孩子的第一追求。一天到晚,孩子嚷嚷着给哪家亲戚去拜年,估算着可得多少“压岁钱”。年过  相似文献   

10.
刘振华 《课外阅读》2011,(11):147-147
高尔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教师的爱,教师的理解宽容是沟通师生关系的桥梁,是打开学生心扉的钥匙。著名教育家吕型伟说过:“教育需要爱,也要培养爱。没有爱的教育是死亡的教育,不能培养爱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全国模范教师窦桂梅也说过:“哪怕天底下所有人都看不起你的学生,做老师的也要眼含热泪欣赏、拥抱、赞美他。”  相似文献   

11.
不懂就问     
妈妈:“跟你说过多少次了,不懂应该向老师问么!”孩子:“我问过了,老师不肯说。”妈妈:“什么时候?”孩子:“昨天考试的时  相似文献   

12.
你的孩子说出的第一个清晰的词是什么呢?“爸”?“妈”?爸的发音稍难,大概是妈。我的孩子说的头一个词却是“阿顿”——这是一个省略语,全词是“阿里斯顿”。孩子有很多很多有趣的现象,我听说过同事家的孩子很小很小的时候最喜欢看电视的天气预报,对天气预报中的“小雨”一词特别感兴趣;我的孩子情形很相似,他最喜欢的是广告,不论是什  相似文献   

13.
这里说的“难看的孩子”.并非“残疾人”,而足指那些长得不够漂亮.似有轻微生理缺陷.被人称为“长相不行”的孩子。他们或是五官有缺陷,个头矮小,身长腿短.过胖或过瘦;或是语言、动作有缺陷,口吃、聋哑、举手投足不协调,样子有些“怪怪的”等等。在学校,这类学生为数不多,却往往是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因为他们没有“漂亮”孩子广受羡慕的“优越感”,没有“一般化”孩子不被关注的“平常心”,也没有“残疾”孩子倍受关爱的“感激情”。他们常常被人有意无意地当“话茬”作“谈资”,受到伤害,却有口难辩,也少有人过问。  相似文献   

14.
一、激发兴趣——写话训练第一步如何使孩子把习作当作一件乐事,而非苦差呢?请记住“兴趣”二字,这是引导孩子写作入门的钥匙,是孩子轻松习作的第一步。早在三千多年前,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就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著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也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见,兴趣的潜力是无穷无尽的,兴趣的魅力则光芒四射。那我们又应当如何激发孩子学习习作的兴趣呢?  相似文献   

15.
曹建英 《学子》2011,(9):63-63
在同事和朋友的眼中我是一个非常非常不负责任的妈,每次聊起孩子他们经常像连珠炮一样攻击我:“你管过孩子学习吗?你关心过孩子饮食起居吗?你亲手给孩子削过水果吗?你送过孩子上学吗?别跟我们说有,说有,有也是千分之一!”  相似文献   

16.
怎样过生日,是一个涉及私人生活的问题,本来不应该拿来在这里大做文章。可是,从对长宁区愚园路第一小学部分学生和家长做的“小学生生日方式”调查中,我们发现,生日成了某些孩子翘首以盼的“索取”良机,豪华的生日造成了孩子“自我为中心”欲望的膨胀;孩子只是一味地接受被爱,很少付出爱。对此,家长有太多的困惑和无奈。如今的孩子集长辈的宠爱于一身,造成了孩子“自我为中心”的自私心理,而家长的从众心理.社会的大环境又助长了孩子的这种爱慕虚荣、高消费等不良心理的形成。究竟要不要过生日不是我们关注的焦点,应怎样过生日才算既有意义,又能促进孩子健康成长.这才是我们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一天,孩子在纸上随便画着画,边画边和妈妈闲聊:“妈妈,我喜欢画画。”妈妈问:“是吗?你为什么喜欢画画?”孩子说:“让我想一想,嗯……我也说不清楚,反正我很喜欢画画。”妈妈又问:“那你有没有想过长大后,要画好多人家喜欢的画呢?”孩子说:“没有。”妈妈没有再追问下去,而是留给孩子时间自己“回味”刚才的对话:“是啊,我怎么没想过长大当个画家呢?”“嗯,我得从现在开始使劲儿画画,将来画好多好多的画给人家看。”  相似文献   

18.
晚上9时,医院外科3号病房里新来了一位小病人。小病人是个四五岁的女孩。女孩的胫骨、腓骨骨折,在当地做了简单的固定包扎后连夜送到了市医院,留下来陪着她的是她的母亲。大概因为是夜里,医院又没有空床,孩子就躺在担架上放在病房冰冷的地板上。孩子的小脸煞白,那位母亲一直用自己的大手握着孩子的小手,跪在孩子的身边,眼睛一眨也不眨地盯着孩子的脸。“妈妈,给我包扎的叔叔说过几天就好了,是不是?”“是!”母亲的脸上竟然挂着慈爱的笑,好像很轻松的样子。“妈妈,那要过几天?”孩子的声音很小。“用不了几天,孩子。”孩子没有说话,闭上眼睛,…  相似文献   

19.
孩子的脾气从小就带“刺”,爱较真。这是家庭环境影响,还是先天造就,我至今不得而知。记得孩子五岁时,我们就曾有过这样一段对话: “妈妈,我想养小狗,给我买一只好不好?”“我早就说过,不能养小狗。”“那就养只小猫吧!”“猫跟狗有什么两样?”  相似文献   

20.
画妈妈     
孩子没见过妈妈。孩子很想见到妈妈。一天,孩子看见一个女人,女人扎着长辫子,从老远往孩子门口走过来。孩子见了,赶紧去屋里拿出纸和笔来。孩子在幼儿园里学过画画,老师表扬过孩子,说孩子的画画得很好。现在,孩子见了这个女人,要把她画下来。孩子很快画好了,孩子把画拿给父亲看,孩子说:“爸爸,我妈妈是这个样子吗?”父亲说:“你怎么画一个长辫子妈妈呀?”孩子说:“我觉得长辫子妈妈好看。”一天,孩子又看见一个女人从门口走过,这女人短头发,孩子也把女人画了下来。画好,孩子又把画给父亲看,孩子说:“爸爸,我妈妈是不是这个样子?”父亲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