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一.浓度对2NON2O4平衡影响实验的改进将高中化学第三册实验1-6改进为如下实验,可得一个与原平衡体系完全相同的参照标准.温度稍有变化即可辨别其颜色差别.装置如图1所示,三个连通着的容器里,盛有NO2和N2O4达到平衡的混合气体,然后夹紧橡皮管A、B处,把一个烧瓶放入热水里,把另一个烧瓶放入冰水(或冷水)里,观察混合气体的颜色变化,并与常温时盛有相同混合气体的锥形瓶中的颜色进行对比.图1二.二氧化硫与硫化氢反应的实验将二氧化硫收集于烧瓶后,按图2装置.缓缓通入硫化氢,即从烧瓶底部开始,沿着内壁由上到下析出淡黄…  相似文献   

2.
高中《化学》(选修)第三册第12~13页[实验1-6]是验证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的实验。该实验存在如下缺陷:准备实验时很难保证连通着的两个烧瓶中气体的量与常温放置的烧瓶中气体的量完全相等,只能通过观察颜色是否相同来作大致的判定,准确度不高,失去了对比的可靠性。现将实验装置改进如下:如图1所示,用"T"形管连接三个烧瓶。将三个烧瓶各放入一个洁净的烧杯内,烧瓶内均存在下列平衡:2NO2N2O4+热,从而得到常温下平衡的混合气体。演示时,将三个夹子同时夹住橡皮管,A烧杯中放入热水,C烧杯中放入冰水(或冷水),B烧杯…  相似文献   

3.
初中《物理》第一册中关于升华和凝华的实验是这样叙述的:“在烧瓶里放入少量碘,并且对烧瓶微微加热,注意观察碘的状态有什么变化.停止加热,仍注意烧瓶中碘的状态的变化”.(图1为教材中的实验装置)我认为此实验应作如下改进:“将少量碘放入烧杯内,把烧杯放在铁架台石棉网上,再将装有适量的冷水的圆底烧瓶放在烧杯上,用酒精灯给烧杯加热,观察加热过程中和停止加热后碘的状态的变化.(图2为改进后实验的装置)图1       图2  教材中实验存在的问题:1.用手拿着烧瓶并用酒精灯对其加热不当.用手拿着演示,教师距…  相似文献   

4.
人教版初中物理第一册第33页的课后小实验是“真空不能传声”,装置如下图所示。课本上的实验方法是:按照图甲,把小铃铛拴在线上,线的上端穿出橡皮塞。按照图乙,把橡皮塞塞到烧瓶里,然后摇动烧瓶,记住小铃铛通过空气传出的铃声有多么响。  相似文献   

5.
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物理第一册、第三章“声现象”中做“声音靠介质传播”的空气传播实验时,教材中用的是如图1所示的实验(32页3-2图),实验时,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在教学中我曾多次尝试,如把泡沫塑料小  相似文献   

6.
案例:建立体积概念 师(把两只完全一样的玻璃杯放在讲台上,左边的盛满水,右边的放一个苹果,然后把左边杯里的水往右边杯里倒):请同学们观察老师做的实验,思考结果会怎么样? 生1:左边杯里会剩一些水. 师:为什么左边的杯子里会剩下一些水呢? 生2:因为右边的杯子中有一部分空间被苹果占去了. 师:说得好.那么,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呢? 生3:说明苹果占有空间. 师:苹果是一种物体,它占有空间.(师举起玻璃杯和橘子)它们占有空间吗?  相似文献   

7.
这里所指的图形的等分是指把正方形面积四等分。例1根据左边三个图形面积等分的排列规律,从右边的两个图形中,找出一个适当的图形,填补到左边的“?”处。解:通过观察,发现左边第一图与第二图是一对。若第一图与第二图平移重合,那么中间两根等分线成交叉状态。如果左边第三图与右边图①平移重合,中间两条等分线也成交叉状态,所以选图①填到左边“?”处是正确的。例2根据左边三个图形面积等分的排列规律,从右边的两个图形中,找出一个适当的图形,填补到左边的“?”处。解:左边第二个图形是第一个图形旋转1800而成的(即图形的上下倒一下)。观察…  相似文献   

8.
初二物理要做碘的升华和凝华实验。课本上对此实验的说明是:“在烧瓶里放少量的碘,并且对烧瓶微微加热……”。我们多次按说明进行实验,因为“微微加热”很难掌握好,因此,在实验过程中有时会发现烧瓶底部有少量液态碘出现,这样就会使学生得出错误结论,不能正确理解升华和凝华这两个念。我们采用热水蒸气对碘加热的方法,使实验现象极为明显。改进方法是:如附图所示,先把烧杯中的水加热,使其沸腾。取少量的碘粉放入圆底烧瓶里,然后把圆底烧瓶放在烧杯口固定好,利用烧杯中的热水蒸气对烧瓶的碘加热,就可观察到碘粉受热后直接升华…  相似文献   

9.
1 实验装置1 1 仪器及用品大试管、小试管、分液漏斗、大广口瓶、大胶塞、试管架、铁架台、圆底烧瓶、石棉网、酒精灯。1 2 药品浓盐酸、浓硫酸、高锰酸钾、二氧化锰、氢氧化钠溶液、红纸。1 3 装置图图Ⅰ           图Ⅱ   2 实验步骤2 1 按图Ⅱ所示装置 ,在左边试管中加入约 1 0ml浓H2 SO4,中间试管装入干红纸 ,右边试管装入湿的红纸 ,用胶塞塞好。2 2 向大胶塞中的大试管内装入高锰酸钾。2 3 向广口瓶中注入 3cm~ 5cm深的NaOH溶液 ,并加入 2~ 3滴酚酞试液 ,溶液变红 ,连接好胶管 ,盖好带大试…  相似文献   

10.
初中《物理》第一册第158面上,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做“使用定滑轮不省力”的演示实图1        图2验时,观察到用定滑轮后弹簧秤示数小于不用定滑轮时使物体上升的力.使学生产生一种错觉:“使用定滑轮能省力”.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是:弹簧秤本身并不轻(较重的可以达到25牛).这样由于弹簧秤自身重力影响致使读数偏小,由于误差较大,说服力不强.为解决这个问题,笔者在做该演示实验时采用图2所示装置.这样,用力拉右边弹簧秤使连在定滑轮左边的弹簧秤和钩码匀速上升,此时可认为:左边弹簧秤示数的大小为不用定滑…  相似文献   

11.
实验室可用氯气与金属铁反应制备无水三氯化铁,该化合物呈棕红色,易潮解,100℃左右升华,下图是两个学生设计的实验装置,左边的反应装置相同,而右边的产品收集装置则不同,分别如(Ⅰ)和(Ⅱ)所示.试回答:  相似文献   

12.
1 《观察磺升华》实验 ,教材是这样进行的 :如图 1 ,在烧瓶里放少量碘 ,并对烧瓶微微加热 ,注意观察碘状态有什么变化 ,停止加热继续观察烧瓶中碘的状态变化。  图 1       图 2    该实验缺点在于实验结束后 ,烧瓶清洗不方便。现改为如图 2进行实验。器材 :铁架台、酒精灯、小烧杯、石棉网、圆底烧瓶各一个。步骤 :安装好仪器后 ,按课本P 59步骤进行。这样改进后实验现象直观 ,器材容易清洗。2 《动能和弹性势能转化》实验 ,如图 3,让木球从斜槽滚入水平槽 ,在水平槽里竖立一个弹簧片 ,它的下端固定 ,观察木球与弹簧片碰撞…  相似文献   

13.
百变大迷宫     
《红领巾》2010,(3):F0004-F0004
左边的图中,到底包含了哪些小图形呢?请在右边的框中把它们找出来,并在小图形下面的圆圈里涂上颜色。  相似文献   

14.
浓H2SO4H2C2O4NaOH溶液初中化学课本对一氧化碳的可燃性、氢气的燃烧及氢气与空气的混合气体爆炸两个实验只作了梗概的叙述,本文拟详述这两个实验的具体做法。一、一氧化碳的可燃性实验1.制备一氧化碳(1)取5克左右草酸晶体放入小烧瓶内,再注入25毫升左右的浓硫酸,按图1所示的装置装配好仪器。(2)用酒精灯给烧瓶加热,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用排水法收集一氧化碳气体。取一个集气瓶放入水槽中,先注入三分之二体积的水(留三分之一体积的空气),然后收集满一氧化碳气体(得到一氧化碳和空气的混合气体),用毛玻璃片盖好后上下…  相似文献   

15.
1 <观察磺升华>实验,教材是这样进行的:如图1,在烧瓶里放少量碘,并对烧瓶微微加热,注意观察碘状态有什么变化,停止加热继续观察烧瓶中碘的状态变化.  相似文献   

16.
同学们都知道把小铃铛拴在线上。一摇动它就响,可洋洋想出了一种能让小铃铛摇而不响的方法。在一个带有橡胶塞的烧瓶中放少许水,把系铃铛的线用图钉固定在橡胶塞上(如图1所示)。用酒精灯把瓶中的水加热到沸腾(如图2所示),再把橡胶塞迅速地塞紧瓶口(如图3所示)。冷却一会,烧瓶里  相似文献   

17.
动脑筋(21)     
1.小军对小兵说:“小兵,你在桌子上分左中右摆三堆数目相等的豆子,每堆豆子的数目必须大于5,然后,从左边的一堆拿出4粒放在中间那一堆,又从右边一堆拿6粒放在中间的那一堆,再从中间一堆拿出与左边一堆相同数目的豆子。这时,我不看也知道中间那一堆有14粒豆子。”小兵不相信,数  相似文献   

18.
初中物理焦耳定律的演示实验,采用传统的方法,在器材上选用煤油,并装在等容积的烧瓶里,实验效果不明显。为此将焦耳定律演示实验装置改进如下。根据实验室现有的材料,选择了A、B、C三根电阻丝,其电阻分别为5Ω、10Ω、10Ω;绝缘电路板一块,开关一只,导线若干条,学生电源一个。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图1   A、B、C为电阻丝,①、②、③为火柴,S为开关。  实验操作方法:把A、B、C三根电阻丝固定在电路板上,先把A、B串联;再和C并联后接在开关上,然后接到“12V”的学生电源上,最后用蜡把火柴粘在电阻丝上。当闭合开关时,让学生…  相似文献   

19.
中学阶段,我们通常以NO_2与N_2O_4之间建立的化学平衡为基础,来研究压强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在苏教版高中化学教材选修6《实验化学》及山东科技版高中化学教材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中均引入了利用注射器来完成该实验(如图1所示)。实验预期现象是压缩活塞,观察到气体颜色先变深,后逐渐变浅。经过反复实验,我们发现能看到气体颜色明显变深、随后气体颜色变浅的变化过程并不明显,学生难以观察到。因此学生在压强对平衡的影响的认识上没有真实感和认同感。对此,我利用传感技术重新设计了实验,实验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20.
现行上教版八年级物理关于气体热膨胀的演示仪器如图1所示,这个实验是用手捂住烧瓶,观察水流的移动。笔者在实验时感觉在气温较低时所需时间较长,效果也不太明显。为此,笔者自制了两个实验装置。一、巧用注射器(图2)1.材料准备:250mL普通烧瓶1个,10mL注射器1支,活塞1个,橡皮塞1个,凡士林,细线。2.制作方法:将橡皮塞塞紧烧瓶,在橡皮塞中心打好直径为2.5mm的圆孔,孔中图1图2图3细线注射器气球涂抹凡士林,以防漏气,将注射器插入圆孔。为防止活塞受热冲出,在活塞和注射器的玻璃外管连接一根细线。在活塞上涂上鲜艳的颜色,使观察更加明显。3.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