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潇然 《收藏》2006,(4):153-153
丙戍正月,多年不遇的瑞雪纷纷扬扬,给南国大都会上海带来一派喜庆气氛,56名民间文物收藏爱好者和精英人士冒雪走进了他们心目中的文物鉴定“黄埔军校”——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考古系考古与文物鉴定研究生班(A班)。  相似文献   

2.
张少华 《收藏》2014,(6):151-153
2014年4月18日。国家文物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为完善服务监管措施,将开展民间收藏文物鉴定试点,让国有文物单位参与民间收藏文物鉴定服务,尝试请原本行使国家职能、负责文物进出境鉴定工作的文物鉴定站面向公众提供鉴定服务,除了“眼学”方面,还将推动文物科技检测鉴定的研究和应用。  相似文献   

3.
陈青 《收藏》2001,(6):39-42
杨鲁安先生兴趣广泛,在这次访谈中,他讲述了一些关于古代陶器、瓷器和文房四宝等项文物的收藏和鉴定方面的知识。我正听得有味,突然,杨老的话锋一转,又讲到他更加钟爱的几项文物鉴定的话题上。  相似文献   

4.
林少蔚 《收藏》2007,(9):27-27
我国重要文物鉴定活动的权力基本集中在文博部门,文物鉴定的“话语权”是由它们的人员说了算。如果文物鉴定公正,公平,结论准确,就会获得广大收藏者的拥护和尊重,反之,会引起民众反感,严重扰乱国内收藏市场。  相似文献   

5.
藏艺阁公告     
《收藏》2006,(10):168-168
《中原奇石》;《瓷器收藏与鉴定》;《北京文物精粹大系——工艺品卷》;《玉器收藏与鉴定》;《如玉——爱玉的故事》。  相似文献   

6.
界定了体育文物收藏的基本内涵与主要门类,从制度建设、组织机构、市场发展及活动开展等4个层面分析了我国体育文物收藏的发展现状。指出了体育文物收藏发展中存在的认识偏差、研究匮乏及市场建设不足等问题,提出了优化文物收藏环境、发展文物收藏市场以及强化文物收藏研究等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7.
刘继涛 《收藏》2007,(3):164-164
我是一名基层文博工作者,平时在工作学习中离不开专业报刊杂志,更离不了《收藏》的帮助。《收藏》扎根民间,绽放于中国文博期刊的百花园中,是初学者的门径、爱好者的指南、研究者的参考。《收藏》集民间和馆藏文物精华,汇藏各界学者专家研究成果,引领民间文物收藏,开拓文玩博览。《收藏》融艺术鉴赏、文物研究于一体,富于知识性和趣味性,魅力独具。  相似文献   

8.
杨敏 《收藏》2007,(8):173-173
北京文珍缘文物鉴定咨询有限公司由全国工商联古玩业商会中国古玉器研究会于2004年创办。该公司宗旨是以权威的实力为客户服务。目前,鉴于艺术品收藏和投资市场的迅猛发展,真伪鉴定已成为阻碍艺术品收藏投资最突出的问题。为此,本公司诚聘多位国家权威级的鉴定专家为藏友提供鉴定服务,  相似文献   

9.
《收藏》2007,(1):211-211
王长启 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副研究员。西北大学文博学院兼职副教授,《收藏》杂志专家咨询(鉴定)委员会主任。精于文物鉴定,现为文化部艺术品评估委员会委员。  相似文献   

10.
梅辰 《收藏》2006,(9):119-121
从本期起,《收藏轶闻》开辟《鉴赏故事》及《骗术揭秘》子专栏、连载梅辰女士,王信堂先生的两组文章,内容关涉文博及收藏领域正反两个价值体系,梅文叙述当代文博大家考察、考证、考释历史遗迹、遗物、文献的重要经历,从中可见他们对中华文物的拳拳之心和孜孜推求文物鉴定与考古真理的大家风范;王文则在对自己多年收藏经历的讲述中揭露古玩市场的种种骗术,暴露了文物造假者,售假者的鬼魅伎俩,读者能从这些故事中获得文物鉴定方法以及实战方面的启迪。 《鉴赏故事》是从作者还未付梓的新著中选取出来先行刊登的,为使本刊读者先睹为快,梅女士已授予本刊在我国大陆中文简体版期刊中的独家刊载权,也请媒体同行对作者的著作权予以应有的尊重;王先生的长文也是为本刊撰写的专稿,在此一并感谢作者对本刊的信赖。[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收藏》2007,(9):165-165
世界收藏艺术类期刊新成员——《世界收藏》于2007年正式创刊。该杂志由中国国际收藏协会主办,广东省民营企业文化协会锨办。栏目分“特别报道”“人物报道”“总裁投资”“鉴定与评估”“专家讲座”等,内容涉及国内外馆藏文物及中国传统文物的鉴赏与辨析,国际著名企业总裁收藏家推介,以及针对国内外企业高层进行收藏、投资古玩行为给予一定的评估、参考及指南。  相似文献   

12.
《收藏》2001,(5):82-82
中国,泱泱文物大国,有着不可估算的传世和地下埋藏的文物。收藏、品鉴、研究文物,其尚远矣。近代以来,随着科学文明的进步,对地下文物的发掘,已建立了专门考古学,而对传世文物的研究,却因种种原因,在高等学府中,依然没有它的位置。  相似文献   

13.
饶尚豪 《收藏》2007,(6):187-187
金猪岁首,喜读《收藏快报》,只见一个大连版上刊载着我国文物收藏鉴定界36位著名专家学者的新年祝福,称赞该报4年来,尤其是过去一年所取得的成绩,肯定该报为海峡两岸架起了一座文化桥梁,是我国收藏类报刊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  相似文献   

14.
刘振宇 《收藏》2001,(6):32-33
面对近年来蓬勃发展的文物艺术品市场,如何认识文物资源及其价值、如何认识市场、如何认识收藏家,对于未来收藏事业的健康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今借《收藏》一角,抛砖引玉,求教于各位专家、学者、同仁。  相似文献   

15.
说道     
《收藏》2009,(11):2-2
今后,不仅文物收藏单位收藏文物的定级有明确要求,文物行政部门还将建立民间收藏文物定级的工作机制.组织开展民间收藏文物的定级工作。  相似文献   

16.
毛宪民 《收藏》2006,(12):86-88
历代以来,皇家宫廷内不但集中了全国最优秀的艺术家和匠师,也汇集了从各地进贡来的精美艺术品和奇珍异宝。明、清两代对艺术品制作和珍藏,更是不遗余力,至清代乾隆时期,宫廷的收藏达到鼎盛。故宫博物院文物收藏,十分之七均属于清代宫廷旧藏。  相似文献   

17.
樊金瑞 《收藏》2001,(2):25-26
欣悉《文物保护法》的修改工作已经启动,一部能够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更加有利于文物的保护、收藏、研究、利用和流通的新的文物法规的颁布实施,已成为广大文博工作者、收藏爱好者以及文物执法工作者翘首企盼的幸事。作为一名收藏爱好者,笔者不揣愚陋,就《文物保护法》的修改谈一些自己的看法,愿与法律专家、文博专家及同仁商榷。  相似文献   

18.
王昆 《收藏》2007,(12):146-146
四川省古玩收藏协会于9月正式成立。协会汇集省内古玩艺术界精英、文物鉴定家及书画艺术知名学者,下设钱币、陶瓷、玉器、杂件、书画、古籍善书、奇石及文物修复中心诸职能部门,开展组织、培训、展览和文化传播、鉴定及学术研讨、古玩艺术品拍卖、海外淘宝等活动。  相似文献   

19.
沈华友 《收藏界》2010,(11):130-132
文物鉴定是指通过比较、分析等手段,对文物的真伪、年代、质地、用途等加以辨识。文物鉴定如今分为眼学鉴定(或传统鉴定)和现代科技鉴定两种形式,眼学鉴定与现代科技鉴定应当是一种相互补充的关系。和任何学科一样,文物鉴定作为一门学科,其发展都必须基于自身积极的、富有开拓性和创造性的探索和研究。如果中国的文物鉴定行业继续延续眼学鉴定的固有模式却又毫无建树和发展的话,那么"眼学"这门学问最终恐怕也得走向绝境了。  相似文献   

20.
刘存忠 《收藏界》2011,(6):76-77
几年前,笔者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考古与文物鉴定"研究生班学习时,一位来自福建的同学,知道我集币多年,有一定的经验,曾委托我帮他集找历代福建铸行的古泉名品,想捐给博物馆。这位同学在事业上已有建树,在文物收藏方面也想为福建做点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