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反比例应用题是小学数学应用题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小学数学第十二册中的教学重点与难点。 我们在教学正、反比例应用题的过程中,积累了一些教学经验,留有以下三篇教学札记。 一、应用列表法,教学基本概念。 列表、图象、解析是讲正比函数与反比函数的基本方法。在教学正、反比例的意义时,我们用列表法向学生揭示数学规律,讲解正比例与反比例的概念。 例如,我们在教反比例意义时,可将“用一批纸装订同样的练习本,每本的页数和装订的本数”列成下表:  相似文献   

2.
实现教学做合一 ,就是要让学生主动地去获取知识 ,主动地去创造。但由于数学的抽象性强 ,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要获取的知识间存在很大的距离 ,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 ,创设一定的情境 ,提供给学生一个思维的台级 ,让学生跳起来能够摘到果子 ,从而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欲。在“正、反比例应用题”的教学时 ,学生已经学习了正、反比例的意义 ,会用归一、归总的方法解答这类应用题 ,但要用正、反比例的方法解答这类应用题 ,还有一定的难度。如何给学生提供一个思维的台级 ,让学生自主学习呢 ?我在教学中设计如下 :1.根据下表两种量相对应…  相似文献   

3.
一、突出隐蔽定量,建立正反比例概念正、反比例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较难掌握。教学时,应凭借例题,采用列表观察的方法,按照三个层次由具体到抽象,逐步归纳出正反比例的概念。第一层次,认识前提: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第二层次,发现变...  相似文献   

4.
小学数学教材中的正比例和反比例,是按梯形结构编排的,以正比例的意义→正比例应用题→反比例的意义→反比例应用题为序。其纵向联系不十分紧密,所遵循的是单一的认识习惯和思维方法。学生学习中,对正,反比例概念容易混淆。为此,不得不被动地安排较多的对比练习进行弥补,以致教学时间过长,教学效果欠佳。笔者在教学时,重新组织知识结构,以正比例意义反比例意义正比例应用题反比例应用题为序,来用横向与纵向相结合的方法,把正反比例知识组织成一个网络结构,让学生在比较中掌握正、反  相似文献   

5.
正、反比例的意义,一般采用分别教学的方法。这样教的弊病是:讲正比例意义时,学生学得头头是道,讲反比例意义以后,就出现概念上的混淆,经常在判断正反比例时出错。为解决这一问题,我把正、反比例意义的教材组合在一起,分两节安排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正反比例的意义,教材安排的是分开教。先讲正比例的意义时学生掌握得较好;但学到反比例的意义时,两者就开始混淆了。如果把正反比例的意义同时教,在联系和对比中揭示规律,理解概念,组织训练,会取得较好的效果。一、揭示规律、建立概念。在掌握常用数量关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填写并观察讨论以下表中两种量的变化规一列火车行驶的时间和路程如下  相似文献   

7.
[导学内容]“正比例、反比例的意义” ,教材是把两者分开编排的 ,教学时一般也是先教“正比例的意义” ,再教“反比例的意义” ,继而上一堂辨比性的练习课 ,以此巩固概念。笔者认为 ,正、反比例都是在研究两种相关联的量之间的关系 ,按“部分———部分———整体”的思想教学不利于学生迅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深化对概念的理解。把它们集中起来遵循“”的教学思想 ,可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所学知识的结构 ,也使学生在正、反比例意义的相互迁移、比照中强化对概念本质的理解 ,实现有意义学习。[导学设计]一、整体入手强化感知1 导入。…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教改的发展和深入,我们觉得应改变现行教材中“比→比例→正比例意义→正比例应用题→反比例意义→反比例应用题”的教学程序,提倡“比→比例→正、反比例意义→正、反比例应用题”的综合教学顺序,通过几年的尝试,效果很好,既省时间又省力,也帮助学生减少了学习上的困难,具体做法如下: 一、重新组合教材,即在正、反比例意义教学后把练习十七和练习十九交融练习,在正、反比例应用题教学后,把练习十八和练习二十交融练习,使学生从整体上分析数量关系,这样既能使学生从认识相关联量到判断两量关系及运用比例概念解答应用题的整个过程都处于积极思考、认真判断的动态之中,又能使学生克服套用模式猜测题的不良思维习惯。  相似文献   

9.
为了使学生加深对正、反比例意义的理解,掌握解答正、反比例应用题的关键,应当重视正、反比例判断的教学。一、使学生熟悉量与量之间是否相关联应让学生理解“相关联”的含义。两种量中,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两种量之间是有联系的,这样的两种量就是相关联的量。第5、6两节例1、例2,练习十、十二的1、2题,都列出统计表,根据表中两种量具体数值的变化情况,可以判  相似文献   

10.
我在教学正、反比例这一章时,主要运用比较的方法。我改变了教材的编排顺序,重新加以组织,采取正反比例同时教学和正反比例应用题同时教学的方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一、在定义正、反比例时,两者同时进行教学。  相似文献   

11.
教学目的:使学生理解“反比例”的一般定义和反比例关系式,能正确判断成反比例的量。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判断能力。重点难点:本节教学的重点是建立明确的“反比例”概念。难点是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教学步骤: 一、揭示课题,简要交待本节课的学习要求,使学生带着明确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正比例和反比例在教材中是分开安排的。由于各自单一出现,教学时学生往往不重视分析和判断,从而出现正反比例的易混和易错现象,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据此,我打破了原来教材的顺序,按照意义、判断、应用题的顺序,重新组合教材,采用正反比例对教的方法。在教学中,突出正反比例意义这个重点,有计划有步骤地突破判断这个难点,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一、讲清意义,打好基础正反比例的意义是教学的重点,是判断的依据,是培养学生正确分析解答正反比例应用题能力的基础。教学时,我充分利用表格直观,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对比、概括出正反比例的意义,使学  相似文献   

13.
比例应用题教学的关键是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抓住两种变化的量的本质特征,在理解正、反比例义的基础上,列出方程解答所求问题。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往往出现不会概括数量关系,不会写判断语,正、反比例混淆等问题。在教学中,我采用正、反比例同步教学,分为以下四个层次进行,较好地解决以上问题,效果良好。一、分析题意,概括数量关系比例应用题,学生并不陌生。在教学归一应用题时,往往只注意引导学生掌握解题方法,先求“单  相似文献   

14.
在正比例意义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经历“填表——观察—-讨论—归纳”的学习过程,逐步深入地体会数量之间的正比例关系,这样的学习方式是十分有效的。但如果在学习反比例意义时,还是采用相同的教学程序的话,学生的思维便会“原地踏步”,课堂就缺乏生机。为此,在教学正比例的意义的基础上.我没有再用相同的程序教学反比例的意义。而是先让学生猜一猜“成反比例的量会有什么特点”。  相似文献   

15.
正、反比例应用题是比和比例知识的综合运用,在小学阶段学习用比例的方法来解答应用题,可以使学生进一步熟练地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量,加深对正、反比例概念的理解,加深对数量关系的认识,沟通知识间的联系,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  相似文献   

16.
一、知识点比例的意义、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比例尺和正、反比例的意义及应用。二、教学目标1郾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并能应用其性质解比例。2郾使学生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能正确判断正、反比例关系以及成正、反比例的量,并能对“关系”和“量”加以区分,会运用比例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应用。3郾使学生运用比例知识会看比例尺,并能求出比例尺中的各个项。4郾通过让学生经历比例的各个环节的学习,逐步渗透函数思想,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以及判断推理能力。三、内容分析与建议(一)总述小学数学教材编排到第十二册,要…  相似文献   

17.
一、在概念教学中训练思维的深刻性几何知识的教学,必须使学生正确掌握几何概念,运用概念去揭示几何知识内在的联系,完成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发展思维的深刻性。1.在观察中训练思维的深刻性,形成正确的概念。观察是理解概念的桥梁。在观察中,要注意训练学生的抽象思维,克服观察的盲目性。第一,应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观察目的,如用教具演示圆柱体  相似文献   

18.
列表比较法     
<正>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认为:"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比较是确定客观事物彼此之间异同点的一种思维方式,也是认识事物的一种好方法。通过比较,可以清楚地认识各种事物的固有特点或同类事物的共同特点。在教学中,运用列表比较法分析概念、现象或问题,有利于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把握事物,提高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一、列表比较法的含义与功能列表比较法是将列表和比较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把握事物性质、特征、成因及发展演变规律的方  相似文献   

19.
比和比例的教学,主要是要求学生掌握比、比例、正、反比例等概念,并能应用这些概念解决比例尺、按比例分配以及正、反比例方面的实际问题,其中正确地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量,既是这部分知识的难点,也是解答正、反比例应用题的关键.为突破难点,抓住关键,教师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设计习题,进行练习. 一、明确定量、变量、相关联量的含义,把握相关联量的变化特点. 1.下面每组量中,哪两个量在变?定量是谁? (1)一批货物,每次运的数量和运的次数? (2)订《中国少年报》的份数与钱数;  相似文献   

20.
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第二单元"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一节,是在学生已学过一些常见的"三量"关系及有关比的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后面学习比例应用题的关键所在。在学习这部分内容前,学生遇到的大都是某一组具体数量之间的关系,而学习正反比例的意义需考察两个变量之间的变化规律,并且要用字母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因此,问题就显得抽象、概括,从而增加了学生学习的难度。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一、分步考察,揭示意义成正、反比例的量的主要特征有:(1)两种量是相关联的量;(2)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