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补单戳     
在整理包裹单时,发现一个补单戳记。 此戳有边框,22×18mm,刻有“重庆局补单”5字。据笔者估计,包裹收寄后,因某种原  相似文献   

2.
中国网通大同市分公司数据局就数据传输等有关事项,向广大用户征求意见。为此,大同市邮政局刻制了“收件人总付邮费”戳,加盖于统一印制的寄达于数据局的公函封上。该“收件人总付邮费”戳规格为39mm×20mm,分3横格,宽度分别为7mm、8mm、5mm。该戳全部用红色油墨加盖。该戳为大同市邮政局于2004年度刻制的惟一1枚“收件人总付邮费”戳。  相似文献   

3.
1905年秋,邮局在天津、上海、北京间试办快信业务,至1909年5月正式开办,同时公布《快信章程》。 清代快信邮票称”快信专票”(如图,系借自常增书同志的邮集。原件168×54mm),每件分为4联。无图联是发信局的存根。另3联为一龙图,使用时均盖日戳。“发信收单”(龙尾)联是交给发信人的收据,面值“壹  相似文献   

4.
笔者有文革“邮资总付”邮简一枚,印发单位为《诗刊》编辑部,使用时间为1976年6月。该邮简夹于1976年6月号的《诗刊》内,竖式,展开后为255mm×179mm,自左至右依次为85.5mm、81.5mm、88mm,左右部为空白,中部为收件单位“诗刊编辑部”。左上角印有“邮资总付”,外部有正方形麦穗花纹。另一面为“读者意见调查表”,其致读者语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如  相似文献   

5.
2003年9月,在徐州文化市场偶得上个世纪30年代上海《申报》馆寄徐州申报分馆的报纸总包邮件的封套,其上盖有报纸总包邮件邮戳。 上海局报纸总包邮件邮戳45×33mm,有框,黑色盖印,上方“P.O.SHANGHAI”(上海邮局),中间  相似文献   

6.
由海南儋州寄往重庆的挂号信封上使用的条形码挂号签条,与现在普遍使用的条形码挂号签条不同。此签条背涂白色不干胶,规格60×20mm。签条上既有收寄局,又有寄达局的地名及邮政编码数字、条形码。  相似文献   

7.
1954年7月14日,上海本市寄福建路信函一件,因地址不清,投递局钢笔批注“南”,经南路试设后,批注“南路说无此人”。后改投中路,又批注“中路该号退  相似文献   

8.
“文革”时期的邮资总付邮品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反映了特殊年代的风云变幻。附图是一种“文革”时期浙江某企业印发的邮资总付邮简,此简展开后的尺寸为17.5mm×15.5mm;正反两面均使用红色印刷——“文革”时代的色彩。展开后的邮简正面用线条分割为上下两部分,按线条对折后,稍加粘贴即成可供实寄的邮筒。  相似文献   

9.
副戳存样     
收到时邮票已脱落49×10mm,无框,红色, 所见为1996年11月到达局——黑龙江密山使用。 写信时请将本局邮政编码214515写在信封右下  相似文献   

10.
延津:有框“附加费 元” 红色手填戳,31×10mm(图17)。 清丰:有框“商包附加费”红色戳记24×14mm(图18)。 鹤壁:有框“附加费10%” 红色戳记29×10mm(图19)。  相似文献   

11.
笔者喜欢地方版小本票,手头藏有3套长城普票小本票。九门口长城小本票,规格为120mm×55mm,封面展现九门口长城关隘全景,封底印有“设计者:李印清”,中间部位印有圆形“关’字戳,意为九门口长城关隘,下端印有“发行:河北省抚宁县邮电局”及“印制:北京蓝天邮册工艺厂”。  相似文献   

12.
1998年6月起湖北黄州地区各邮局自行刻制防倒戳加盖在邮票背面(图1-4)。2000年起使用全省统一规定的防倒戳。戳内文字分两行,上行“×××邮政局”;下行“通信邮票”,连续框的框间距为5mm(图5)。  相似文献   

13.
我在大量的银行快件封中,发现一种无框单行式“邮政快件邮费××元”戳记,长约50mm。所见大多是上海85支局收寄的预印“大宗快件”标签的联行专用邮政快件封。封上因已按邮局规定印有“大宗快件”纳费标签,故不贴邮票。这种戳记主要表示邮资数额,  相似文献   

14.
一件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寄往四川的信函,正面盖销收寄局“国内邮资已付,1997.5.22,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50”日戳,背面盖一个红色长方形59.5×10mm邮政戳记,其文字为“因工作失误,今日发出,请谅解”(如图)。  相似文献   

15.
副戳存样     
“无法投递请退回寄件人” 有框二行,30×15mm,1993年石家庄65所使用。一般邮1106包裹单上都印有寄件人声明,也有少数包裹单不印此项内容,此所即用此戳弥补未印寄件人声明的缺陷。  相似文献   

16.
护声口夕飞:i;孟;之\tn‘公_、上淘天文台佘山11乍站‘建站l即周年纪含J2000。1。1。月14日,上海本市寄福建路信函一件,因地址不清,投递局钢笔批注“南”,经南路试设后,批注“南路说无此人”。后改投中路,又批注“中路该号退月14日,上海本市寄福建路信函一件,因地址不清,投递局钢笔批注“南”,经南路试设后,批注“南路说无此人”。后改投中路,又批注“中路该号退月14日,上海本市寄福建路信函一件,因地址不清,投递局钢笔批注“南”,经南路试设后,批注“南路说无此人”。后改投中路,又批注“中路该号退月14日,上海本市寄福建路信函一件,因地…  相似文献   

17.
1、在国际特快专递邮件收据上增设“附加费”一栏。已见上海1989年使用。规格192×105mm。白纸黑字。(图1)  相似文献   

18.
海南省邮电管理局使用一种编号为“琼邮001”的邮件收据,规格为81×136mm,内框为68×110mm。底色为白色,以45°倾斜方向平行且连续印有绿色斜“中国邮政”字样(见图)。这种收据是为适应电脑操作而  相似文献   

19.
江西省赣州市在征收本埠邮政附加费时都使用戳记。现就本人收集到的邮政汇款收据上的附加费戳记做一介绍。第一次征收本埠邮政附加费是加盖“邮件附加费已收”戳,规格29mm×10mm(图1),戳上没有注明金额。1992年12月第二次征收邮政附加费时,赣州地区邮政局(当时未撤地设市)行文规定:“给据邮件(含汇款)每件0.15元.商包每件0.30元”。图2是邮政汇款收据上加盖的“附加费0.15元”戳(37mm×10mm)。图3是邮政汇款收据上加盖的“附加费0.30元”戳(37mm×10mm),这显然是营业员不注意,误将商包戳盖到汇款收据上去了。  相似文献   

20.
我在使用20分“扭角羚”邮票寄信时,发现邮票票幅有异。经测量,一枚为40×29mm,另一枚为4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