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冯遵华 《兰台世界》2005,(10):65-66
曾国藩一生酷爱收藏,留下了极其丰富的文化遗产,后人通过对他这些收藏进行整理研究,产生了诸如<曾国藩全集>的第一代衍生物和有关曾国藩评著的第二代衍生物,这些文献档案都是曾氏文化现象持久不衰的源头,也是研究曾国藩人品、思想的珍贵史料.本文仅就曾国藩档案思想的形成和影响作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2.
曾国藩组织过太平天国档案材料的收集活动,曾国藩在攻入天京时组织官兵扑救被太平军自焚的宫殿,从中抢救了太平天国的印鉴,曾国藩用心保存了李秀成的<自供>--太平天国从起义到失败的历史记录材料,曾国藩注重收集、保存太平天国档案材料的思想意识值得后人借鉴.  相似文献   

3.
曾国藩德育思想内涵丰富,内容全面,其修身德育思想处处彰显出封建伦理道德教育的色彩,是他获得成功的基点。本文对曾国藩修身德育进行了分析,深入挖掘了曾国藩修身德育思想对于时代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曾国藩德育思想内涵丰富,内容全面,其修身德育思想处处彰显出封建伦理道德教育的色彩,是他获得成功的基点。本文对曾国藩修身德育进行了分析,深入挖掘了曾国藩修身德育思想对于时代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随着曾国藩故居先后被国家和湖南省确定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学术界对曾国藩的研究不断深入,也引起了档案界对曾国藩档案思想的研究。最近,笔者来到曾国藩故居——湖南省双峰县荷叶镇富厚堂,考察了曾府藏书楼,采访了曾国藩故居管理所的工作人员,拜访了在曾府管理书楼20多年的老人王席珍,  相似文献   

6.
阐述了清末名臣曾国藩收藏意识的形成,全面介绍了其故居富厚堂藏书楼,从而进一步论述了曾国藩丰富的藏书楼思想以及对后世所做的历史性贡献。  相似文献   

7.
“曾国藩档案思想研究”作为社会科学研究课题,由湖南人文科技学院立项,该院刘金元副研究馆员主持,王恬波、王泉初、刘胜初等专家合作,展开了专门研究。其在全国档案核心期刊上发表的《曾国藩重视档案的思想及其根源》、《从曾国藩家府藏书看其档案思想及其影响》和《论曾国藩档案收藏的历史性文献》等文章,引起了诸多学者的高度关注,在档案界产生了广泛影响。曾国藩是湖南省双峰县人,晚清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近年来,国内外掀起了一股曾国藩研究热。有如一石激起千重浪,学术界有关对曾氏的政治、军事、人才、科技、经济等思想的研究,在海…  相似文献   

8.
江忠源、吴文镕先后兵败而亡,给曾国藩刺激极大。江忠源与曾国藩相交十余年,曾国藩赏识、推荐他。江忠源也不负期望,军兴以来,建楚勇,守城池,屡立军功,两三年间,便由署理知县而升至巡抚,为湖南读书人走立军功而显达之路,树立了一个榜样,江忠源为谢曾国藩的知遇之恩,多次向朝廷禀报曾国藩在衡州练勇的业绩,  相似文献   

9.
论述了清代中后期的阅读形势与曾国藩的学术主张,阐明了《圣哲画像记》的内容与阅读取向,指出了曾国藩阅读理论的启示及其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曾国藩之于史档文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 ,笔者认真拜读了唐浩明先生的新作《唐浩明评点曾国藩家书》(以下简称《评点》)。唐浩明先生堪称曾国藩的异代知己 ,其费十年之功主持编辑出版《曾国藩全集》 ,穷八年之思创作长篇历史小说《曾国藩》 ,致使十余年人们对曾国藩关注的热情一直不衰。此次唐浩明先生从现存的千余封曾国藩家书中精选出约 3 64封书信加以评述议论 ,向人们展示了这位近代史上曾经叱咤风云 ,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大人物的心灵世界 :有他对世道人心的观察体验 ,对读书治学的经验之谈 ,对功名事业的奋斗经历。人们对曾国藩的关注与兴趣不仅是因为其个人经历的传奇 ,…  相似文献   

11.
《新闻天地》2011,(10):12-12
“我不是曾国藩,曾国藩做的我做不到。”——朱镕基曾经这样评价历史小说《曾国藩》。  相似文献   

12.
一 曾纪泽是曾国藩的长子,自幼家教甚严,饱读儒家经典,国学功底深厚,特别是受到了曾国藩的悉心指导,深得其治学之精髓.他跟随父亲多年,在曾国藩幕府名宿的影响下,"潜心有用之学",养成一种脚踏实地的学风,注重知行合一.  相似文献   

13.
潘岳风 《图书馆》2023,(3):54-59
曾国藩是晚清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学者。他爱好读书,藏书丰富,遍读书籍,对阅读有深刻的见解,并领悟出了不少独到而可行的阅读方法。本文通过研究《曾国藩家书》《曾国藩日记》《曾国藩诗文集》等文献,从慢读与快读、广博与专精、虚心涵泳与切己体察、阅读与写作四个维度解读曾国藩的阅读思想,分析其思想内涵,论述各维度之间的内在联系,总结其所蕴含的阅读方法,以期发掘其文化价值,为读者进行阅读活动和图书馆开展阅读推广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4.
<正>唐浩明先生的《曾国藩》将曾国藩一生做人做事做官的经历进行了全面深入细致的描写,栩栩如生地为我们刻画了晚清一代名臣形象。其中对曾国藩的用人之术刻画得尤为深入,对读者启示颇多,也为今天的领导者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经验。一、人才第一的人力资源之观曾国藩特别讲究人才的重要性,他认  相似文献   

15.
曾国藩家府收藏的历史性贡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曾国藩一生酷爱收藏 ,留下了极其丰富的文化遗产 ,后人通过对他这些收藏进行整理研究 ,产生了如《曾国藩全集》的第一代衍生物和有关曾国藩评著的第二代衍生物 ,这些收藏及其衍生物 ,是曾氏文化现象持久不衰的源头 ,是研究晚清政治经济文化的珍贵史料 ,是进行曾氏思想研究的贮藏容器 ,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财富。  相似文献   

16.
曾国藩本人对修身进德十分讲究,在他的观念中,人生的两大财富莫过于修身进德与学业。本文主要从曾国藩修身养性的主要内容出发,对曾国藩修身为本的道德自我完善之道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7.
张鑫洁 《图书馆》2023,(5):108-114
集藏书家与刻书家于一身的曾国藩,其藏书偏好与刻书理念之间,有着莫大的关联。曾国藩藏书喜初印本,包括清代官刻初印本、清代大藏书家私刻初印本及套装书的初印单行本等。正是基于对初印本的热衷,以初印本为校刻底本是曾国藩刻书的首要原则。初印本颇为符合曾国藩“方肥清匀”的刻书审美,亦影响着金陵书局的刻书版式。而曾国藩的读书偏好亦是金陵书局选择刊刻书目的关键因素。作为金陵书局一把手的曾国藩,无论是在刻书版式的要求上,还是在刊刻书目的安排上,都对金陵书局有着直接的影响。金陵书局之所以颇有盛名,与曾国藩的藏刻书理念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8.
《唐浩明评点曾国藩日记》唐浩明著,岳麓书社,2014年7月唐浩明为曾国藩研究第一人,名家评点名人之名著,通过点评曾氏日记,窥斑见豹探及其人文韬武略与生活态度,是一部熔文、史、哲为一炉的难得之作。20世纪80年代初,唐浩明的长篇小说《曾国藩》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推动了学界研究曾氏的热潮。过去评价曾国藩。大抵支持过大于功,原因集中于两个方面:一是死忠于清朝,清剿太平军、捻军过程中"残民以逞.杀人营野",并因此获得“曾剃头”“曾屠夫”的恶名;  相似文献   

19.
曾国藩与其后人留下了包括日记、奏折、家书等在内的1500万字墨迹和30万卷书籍档案等藏品,成为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资源.如何整合与开发利用这些资源,打造曾国藩文化品牌、推进文化旅游产业向更高层次发展成为当前紧迫的任务.为此,笔者对建立曾国藩文史馆进行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20.
从对曾国藩档案书籍收藏的研究中,我们看到曾国藩的另面人生,即在治军治政治学治家的同时终生致力于收藏,形成三十万宗的家府收藏,其家府富厚堂藏书楼成为晚清时期最负盛名的五大私家藏书楼之一。金陵途中百两大银为买书曾国藩一生爱书读书惜书藏书。1838年曾国藩金榜提名,次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