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桥之歌——献给《新闻战线》创刊40周年刘向东《新闻战线》走过了自己40年的光辉历程。也许是一种巧合吧,我的记者生涯加上通讯员经历和读大学新闻专业的时间也正好40周年了。也可以说,《新闻战线》包括她的前身《新闻业务》伴随着我前进的每一个脚步,而且指引着...  相似文献   

2.
《军事记者》2001,(1):1-1
当新年的钟声敲响的时候,人类的历史跨入了一个新世纪。  迎着新世纪的曙光,一直为广大读者关爱的《新闻与成才》从今年第一期开始,正式更名为《军事记者》。  “初岁元祚,吉日惟良。”新世纪伊始,我们向《军事记者》的新订户和《新闻与成才》的老读者问一声好,并向你们致以新年的祝贺和衷心的感谢!  此时此刻,我们怀着激动而忐忑的心情把第一期《军事记者》奉献给广大读者。我们既注意了它外表包装的改进,更注重它内在品位的提高;既坚持了它为办好军报服务,为广大通讯员写作成才服务,又强化了它的“军味”即军事新闻特色…  相似文献   

3.
《军事记者》2004,(3):4-5
进入2004年,《中国国防报》就进入了创刊后的第11个年头。10多年来,《中国国防报》刊登了难以计数的好新闻,宣传了许多在广大读中引起强烈反响的先进典型.也培养了一支业务精、素质高、能力强的特约记、通讯员队伍,这些宣传骨干中至今仍有不少同志还在从事国防宣传工作,继续为办好我们的报纸而辛勤耕耘,成为我们搞好国防新闻宣传的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4.
致读者     
我区第一份公开发行的新闻专业刊物《新疆新闻界》创刊了。《新疆新闻界》由新疆新闻工作者协会和新疆新闻学会主办,它是全疆各族新闻工作者共同的刊物,也是广大业余通讯员自己的刊  相似文献   

5.
窦哲文 《军事记者》2001,(10):29-30
新世纪伊始,全国唯一的军事新闻理论专业期刊(月刊)《新闻与成才》即改名为《军事记者》,至今已如期出版了9期,《军事记者》给人的总体印象是:内容丰富了,档次提高了,编排讲究了,装潢美观了,并且正沿着大气和创新的路数,不断前进,渐入佳境,显示了一期比一期好的强劲势头。一,两个“服务”的方向更加明确,载文档次明显提高从1985年的《新闻与成才》开始,编辑部就明确把办刊的宗旨定位为“为办好军报服务,为广大通讯员写作成才服务”。改名后的《军事记者》更加明确了“两个服务”的方向,并紧紧围绕强化“军味”和贴近…  相似文献   

6.
1999年的最后一页即将翻过去了。值此年终岁尾,我们想和部队的广大通讯员就读刊、评刊和订刊的问题交流一下看法。首先谈谈读刊的问题。大家知道,《新闻与成才》的前身为《解放军报通讯》,1958年创刊,至今已经走过了40多年的历程。它作为全国唯一的中央级军事新闻期刊,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努力为办好军报服务,为新闻爱好者成才服务。因为它不是纯学术性军事理论杂志,而是传播新闻写作知识、沟通军报与广大通讯员联系、引导广大官兵特别是新闻爱好者和其他写作爱好者成才的普及读物,所以深受部队官兵和广大通讯员的喜爱。包…  相似文献   

7.
党报《内参》是各级领导了解社情民意的耳目,是反映群众呼声与要求的重要载体。搞好《内参》报道,不仅记义不容辞,而且是广大通讯员和相关专家的重要职责之一。然而,长期以来,通讯员为《内参》供稿却被忽视了,《内参》所发表的稿件,很少有通讯员提供的。仔细分析起来,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大致有二:一是新闻单位宣传不  相似文献   

8.
据统计,我国记者队伍已达55万人。这个统计主要指在编记者,并未包括不在编的通讯员和在学校读书的中学生和小学生记者(即“小记者”)。实际上,从事新闻工作的通讯员和小记者是一个庞大的准记者群。我国大多数新闻期刊对通讯员有所关注,但对小记者关注不多,这不能不说是一个缺憾。可喜的是,河南日报报业集团主办的《新闻爱好者》在新世纪伊始开办了一个新栏目“小记者”。该栏目运作一年来,深受小记者们的喜爱。一、准确的定位经营期刊首先要认识期刊不同于报纸、图书的本质,“期刊的本质是文化,其功能既有传播又有积累”,“期…  相似文献   

9.
今天,有机会能参加《新闻知识》创刊三周年座谈会,我非常高兴。《新闻知识》这份刊物,是新老新闻工作者和广大通讯员的良师益友。这样的评价,我认为是恰当的,它当之无愧。第一,《新闻知识》从创刊至今。发表了大量的新闻知识讲座,这  相似文献   

10.
致读者     
《中国记者》在1987年之初和广大读者见面了。这是一个普及性的新闻知识刊物。它将会成为我国新闻工作者、宣传工作者的朋友,成为遍及城乡的广大新闻通讯员、宣传员的朋友,成为社会上广大新闻爱好者、新闻摄影爱好者的朋友。对此我们将引以自豪。《中国记者》的宗旨是:宣传马克思主义新闻学的基本原理,宣传党的新闻工作的原则和传统,反映和研究我国新闻事业在改革和发  相似文献   

11.
张宁 《新闻世界》2013,(11):156-157
《大公报》自创刊以来,受到海内外的广泛关注。不止由于其为民族解放和独立所表现出的爱国情怀,更因为它关注新闻本质的专业精神。一份《大公报》留给中国近代新闻事业许多可借鉴的瑰宝,受人传颂。  相似文献   

12.
编辑部:  新年伊始,《新闻与成才》更名为《军事记者》。对我这个在新闻宣传战线上刚刚起步的同志来说,心里多少有一些遗憾。因为,在我陷入写作困境时,是《新闻与成才》帮助我走出了误区;在我因找不到新闻线索而迷茫时,是《新闻与成才》引导我如何使新闻稿写得更有新意;在我因不上稿而苦恼时,是《新闻与成才》上发表我的稿件而使我重新树立信心。所以,我对《新闻与成才》很是留恋。然而,它的更名,犹如凤凰涅,是升华和飞跃。我又为它高兴,并祝愿它越办越好!  我相信《军事记者》会像《新闻与成才》一样,是我们基层广大通…  相似文献   

13.
早就听同行们谈起军报《读之友》版,称她是广大基层官兵的良师益友。2003年暑假有幸到解放军报社学习,和《读之友》进行了零距离接触,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读之友》情系基层官兵、服务广大读的一片浓浓深情。综观该版有以下特色: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名党报群工部的记者,每天要处理上百封来信,除了通讯员的投稿外,还有许多是群众的呼声、建议和投诉等等。如何处理好每一封来信。对于提高党报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是非常重要的,也是每一位群工部记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几年来。新闻舆论监督在社会生活中发挥了愈来愈大的威力。广大人民群众对此也给予热烈地欢迎和支持。如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节目,其焦点对准哪里,哪里的问题就会得到很快地解决。因为《焦点访谈》揭示的问题代表了人民群众和领导的心声,切中了问题实质,因而引起了有关部门和领导的重视。  相似文献   

15.
在首期《军事记者》出版前夕,记者走访了原人民日报社社长、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席邵华泽。邵主席曾在解放军报工作过21年,是军报的老领导,离开军报后,仍对军报的宣传和我们的军事新闻业务刊物十分关心。这次走访,记者当面聆听了他围绕办好《军事记者》和搞好军事新闻宣传问题,所谈的许多值得重视的意见。  问:请问,您对《新闻与成才》改名为《军事记者》有什么看法?  答:《新闻与成才》改为《军事记者》,是件很好的事。《新闻与成才》从1985年由《解放军报通讯》改名至今,已有16年的历史,当时,我还在解放军报工作,…  相似文献   

16.
初学写稿,因为不得要领,眉毛胡子一把抓,自己觉得什么都重要,就把采访到的材料稍微加工整理,投寄给报刊、电台,结果是泥牛入海无消息。为此,我也曾对写新闻稿失去信心,认为自己在报刊,电台等新闻单位“没关系”,所以屡投不中。恰在这时,一位老通讯员向我介绍了《新闻知识》杂志,并送给我一本阅读。当我拿到这本杂志后,真是爱不释手,花了三天时间仔细看了一遍,我觉得这本杂志办得好,它设有二十多个栏目,尤其是《得奖新闻采写谈》、《新闻业务讲座》、《采写体会》、《我与新闻知识》及《通讯员之友》等栏目,更是贴近我们通讯员,就好象新闻老师给通讯员上课一样,效果非常好。 在《新闻知识》的帮助和指导下,近几年来,我的写作水平大有提高,不但经常为厂广播站写稿,还结合本厂实际,向报刊、电台投寄了许多新闻稿件,每年的“征文”稿件总有几篇获奖,我采写的《那山、那水、那情》一稿,被《三峡潮》一书收录,获得优秀奖。与此同时,我还被《陕西工人报》、《军工报》、《铜川日报》、《铜川人民广播电台》、《现代文化报》聘为特约通讯员和特约记者。  相似文献   

17.
张欣民 《新闻三昧》2006,(12):46-48
我当过大报的通讯员,曾为《人民日报》《、工人日报》《、经济日报》写稿,也当过企业报通讯员,为《首钢报》写稿;我也当过《首钢报》记者,现在又供职于《中国冶金报》。做新闻工作,最苦恼的是“不知道写什么”,也就是手里没有可供采访报道的新闻线索。我们每个人活动的范围都是很有限的,有时我们可能在新闻现场,但大量的新闻发生时,我们不可能事事在场,一个记者是这样,一个通讯员也是这样。所以,在我们生活工作的有限的范围里怎样发现新闻线索,源源不断地写出新闻报道呢?我想结合自己的工作和体会,谈谈如何发现新闻线索。1、处处留意,周围时…  相似文献   

18.
在按月律动中蓦然回首,至本期,《中国记者》杂志改刊已满2000期。 1987年1月,创刊于1951年的《新闻业务》杂志合并《新闻摄影》、《新闻纵横》,改刊为《中国记者》。而《新闻业务》的历史还可上溯至瑞金时期红中社所办的《工农通讯员》、延安时期新华社所办的《通讯》。这份履历所提示的,正是《中国记者》所依凭的深厚传统和基本品质。  相似文献   

19.
若问通讯员是否会取消?我认为永远不可能。因为世界上只要有新闻和新闻单位,就需要通讯员。通讯员是报社通向四面八方的神经。广大通讯员生活和工作在基层,对身边发生的新闻素材最了解,可以避免遗漏大量的有价值的新闻。如果失去通讯员这些“神经”,则新闻就会失去主心骨。通讯员是专业新闻工作者不可缺少的同盟军。只有专业记者和“编外记者”(通讯员)携手并肩,协同作战,才能取得辉煌的战果。  相似文献   

20.
《中国记者》2013,(7):1
全国新闻核心期刊双效新闻期刊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中国记者》杂志是新华社主办的大型新闻专业期刊,历史可以追溯到1933年新华社最早的业务刊物《工农通讯员》,是国内历史最长、发行量和影响力最大的新闻业务期刊之一。《中国记者》在中国新闻界拥有广泛读者,具有公认的权威性和影响力鉴于《中国记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