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博客时代谁做主——浅析博客传播中的“把关人”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齐文华 《记者摇篮》2006,(10):37-38
2003年6月19日,木子美的个人性爱日记《遗情书》通过“博客中国”网站广泛流传后,成为全国各地媒体争相报道的新闻,木子美性爱日记打破了传统媒体垄断信源的现状,让人们获得了在传统媒体无论如何都得不到的信息,不仅传统媒体的公信力大打折扣,而且人们开始对传统媒体中“把关人”理论提出质疑。本文将从博客传播特征入手,分析网络时代博客传播如何进行把关。博客传播中仍然有“把关人”的存在,只不过在传播过程中由于网络传播的特征而存在“把关人”弱化和缺失的现象。一、博客,一种新锐的传播力量(1)什么是博客?“博客”一词源自英文Blog,…  相似文献   

2.
武欣博 《新闻窗》2012,(3):22-22
博客作为一种信息传播的方式,它的诞生和发展愈来愈凸显出其在新闻传播方面不可小觑的重要作用。目前,博客新闻传播已经成为人们所喜闻乐见的媒体形式,博客作为一个大多数人都能使用的媒体平台,使大众能够自由地参与对新闻的提供和对新闻的评论,改写了以往那种由传统媒体播发新闻信息,受众只能接受新闻信息传播的历史。随着博客群的不断壮大,博客新闻传播已经发展成为新闻传播的新视点,备受瞩目,那么,作为一种新媒体,博客新闻的特点及其价值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3.
由网络博客想到新闻评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健 《军事记者》2004,(10):56-57
一个只关注传统媒体的人,可能对网上“揭竿而起”的情况毫无知察。我用“揭竿而起”这个字眼,是因为这个近年来“疯长”的现代劳什子,衍生出许多让我们瞠目结舌的前卫乃至“反叛”的东西来,搞得我们手足失措。或许正是缘于此,2002年5月13日,美国《新闻周刊》的特稿标题耸人听闻:《博客将杀死传统媒体?》。今年新年钟声敲响的前夕,《今日美国报》又发表了该报驻华盛顿记者凯西·基利的一篇报道,题目是《随心所欲的博客正在改变新闻的客观性原则?》。博客影响的迅速扩大,引发的不仅是人们对传统媒体遭受冲击的严肃思索,同时也触动了人们对新闻…  相似文献   

4.
"博客实名"让人欢喜让人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艳 《青年记者》2007,(3):127-128
对“博客实名制”的担忧从“储蓄实名制”、“股票交易实名制”、“高校BBS实名制”、到“手机实名制”,甚至酝酿讨论之中的“火车票实名制”、“网游实名制”……“实名制”热掺杂着公众的不安及舆论的质疑声。博客的实名制也是一个过程,笔认为,实行博客实名制是大势所趋。在美国,主要的网络博客,甚至包括交友网都必须是真名实姓。同时,美国已开始对一些博客进行审定,给合格颁发官方许可证,以便对越来越庞大的博客队伍进行监管。在韩国,博客也实行了实名制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博客与传统媒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勿庸置疑,博客已经成为一种强大的传播力量。那么,博客的兴起究竟会对传统媒体带来什么样的冲击?我们面对新技术,究竟应该如何因势利导、把握主动?……这些问题已经是传播学界和媒体面临的极为迫切的问题。一、博客的新技术传播特征与传统媒体相比,博客有其明显的特征:1、个人性。现有的媒体都是由企业、社会组织和政府拥有的,而博客是真正意义上的个人性的,表现出浓重的个人色彩。博客无需“把关人”的环节,只要是法律法规允许范围之内,个性的角度,个性的思想,个性的爱好和兴趣,都可以进行尝试。2、开放性。博客的开放性具体体现在无论从技…  相似文献   

6.
西方媒体如何与博客"共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莹 《青年记者》2006,(5):74-75
在博客新闻出现伊始,西方著名的传统媒体大多表现出不屑一顾的姿态,他们认为网络新闻博客不够专业、不够严谨,不可能成为一种新的媒体形态。但新闻博客们在打过诸如“白宫绯闻”、“克里女人”、“纽约时报造假案”等几个漂亮的大胜仗后,高高在上的传统媒体,不得不开始重新审视和研究博客新闻。事实上,和传统新闻媒体相比,博客新闻报道有自己独一无二的特点:1.博客新闻更快更敏锐。传统媒体为了保证新闻的真实性,往往在反复核实后才发布,有些敏感题材还要考虑政治及其他因素,而博客新闻则没有那么多顾忌,往往在第一时间迅速在网上发布。2.具…  相似文献   

7.
刘祥平 《新闻窗》2010,(4):90-91
以个人博客内容为来源的“新闻爆料”为传统媒体提供了内容补充,同时也通过传统媒体的二次传播获得更为广泛的扩散,取得更为显著的传播效果。目前,个人博客围绕公众人物的“新闻爆料”较为典型.一些个人博客更专以爆名人之料为其特色。这些以“知情人”姿态透露出的信息具有较强的刺激性,  相似文献   

8.
博客凭借其个人性、开放性、交互性和即时性等传播特质,自产生之日起便显现出巨大的传播力量。随着全球博客浪潮的兴起,有人惊呼“狼来了”,认为博客巨大的传播力量必将颠覆传统媒体;有人不以为然,认为博客只是一个“无序信息的垃圾场”,不可能成为主流。笔者认为,过高或过低评估博客的影响都是不恰当的,博客与大众媒介除了竞争之外,更多体现为一种共生互惠的关系,传统大众媒介完全可以借新媒体舞台获得第二个春天。  相似文献   

9.
常晔 《青年记者》2012,(2):38-39
随着网络技术的日益成熟,网络在全球范围内造成了非常大的冲击.报纸、广播、电视作为传统媒体,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传统电视媒体作为电子传播时代的“宠儿”,也正经历着“失宠”的危机.为了应对冲击,化解危机,越来越多的电视节目都被搬到了网上,借助网络这个平台进行更广泛的传播.节目上网后,许多东西都发生了改变,受众特性、传播手段等都变得和以往传统的电视传播不一样.  相似文献   

10.
媒体技术的变革使信息传播、呈现多元化,舆情形成、传播的规律相应发生改变,由传统媒体呈现、升温、爆发到熄灭,变成了新媒体启动、传统媒体助力,新旧媒体共同作用下骤起骤落式的舆情“大剧”. 自媒体时代网络舆情传播的“自鸣”与“自明” 在传统媒体传播模式下,舆情传播多为两种模式:一种是经由政府宣传部门或传统媒体构建的舆论场来集中呈现;另一种体现为散落在坊间的集合性意见,经由人际或组织内口头传播而呈现.随着自媒体时代的到来,这种传统舆情传播模式被打破.  相似文献   

11.
全媒体时代真的来了 传统媒体曾经拥有一个“美好时代”。单一的传播渠道让它拥有了强大的魅力.随着传播技术的革命性进步,市场上的渠道资源以一种不可遏制的方式释放出来,各种新的信息传播工具和信息接收工具层出不穷。网络、手机,甚至是博客、QQ、网络游戏以及最新出现的iPad,都成了风头最劲的新媒体。  相似文献   

12.
最早提出“公共新闻”的美国纽约大学新闻系JayRosen教授本人就是博客,他在2004年曾以博客身份列席美国民主党大会,其博客网站(“新闻思考”)上的评论文章,引起传统媒体的转载。  相似文献   

13.
罗攀 《青年记者》2006,(20):71-71
博客在互联网上从安营扎寨、星星点点,到遍地开花、呈燎原之势,仅用了短短3年的时间。在博客王国里,每一个Blogger都可以在自己的地盘上“我手写我心”,每个细节都由自己主宰。这种满足了零技术、零成本、零编辑、零形式的条件而实现了“零进入门槛”的网上个人出版方式,得到了  相似文献   

14.
秦州 《新闻界》2007,(6):35-37
本文分析了博客的“补偿性“功能与意义,指出博客传播作为Web2.0的主力军,代表了当代信息传播由大众传播媒介为中心到以个人媒介为中心的发展趋势与深刻变化.  相似文献   

15.
此博非彼博,是博客而不是博士。“博了吗?”像“吃了吗”一般不经意。“早博了!”调侃中透着骄傲。这是被一些媒体称作“博客元年”的2005年中的一个笑话。前几日公布的《第十八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透露了一个数字:全国1.23亿人上网,其中约2800万人经常使用博客,比例为23.7%。全民皆“博”有些夸张,但网坛“博”声一片却是不争的事实。自博客概念的引入到迅速窜红,不过短短几年的光景。这期间,传播的共性,使诸如广播电视这样的传统媒体对博客的发展给予了充分的关注,传统媒体的从业人员也经历了从读博到开博的阶段:开始只是看…  相似文献   

16.
杨楠 《记者摇篮》2009,(1):61-62
随着网络博客的发展,尤其是新浪名人博客的推出,使得以往由新闻记者采写的名人新闻变成了名人自我传播、大家共享信息,这再次剥夺了传统媒体和新闻记者对信息的掌控特权。这对于传统媒体而言,当然是一种威胁,但同时也是机会。  相似文献   

17.
季明 《青年记者》2008,(6):75-75
博客传播是网络传播领域出现的个性鲜明的传播现象,凭借其个人性、开放性、互动性和及时性的传播特质,显现出了其特有的优越性,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主要通过对博客传播要素的分析,来探讨博客传播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刊讯一种叫做“我爱你”的电脑病毒于2000年5月4日星期四开始在全球各地迅速传播。据称,美国多个安全部门都感染了该病毒;美国中央情报局、英国国会的电脑系统也受到了袭击;英国下议院为了保护邮件系统不受侵犯甚至被迫关闭了大约两个小时;包括美国福特公司在内的全球多个跨国公司的电脑邮件系统感染了这个病毒。5月5日星期五,北京瑞星电脑公司接到该病毒已传入我国的报案,并在我国率先提出了解决方案。“我爱你”病毒是一种蠕虫病毒,它是通过MicrosoftOutlook电子邮件系统传播的,邮件的主题为“ILoveYou…  相似文献   

19.
网络广告以惊人的速度“蚕食”着传统媒体的广告市场。这与网络相对传统媒体,在传播模式上的优势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基于数字化技术的网络实现了大众传播广泛性优势与人际传播精确性优势的互补。通过对互联网博客传播的考察,文章提出了网络何以能够优势互补的三点基本原因。  相似文献   

20.
从传播学角度看博客的现实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博客传播是网络传播领域出现的个性鲜明的传播现象,凭借其个人性、开放性、互动性和及时性的传播特质,显现出了其特有的优越性,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主要通过对博客传播要素的分析,来探讨博客传播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