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梅秀 《文学教育(上)》2009,(18):122-123
苏童的长篇新作《碧奴——盂姜女哭长城的传说》即作为“重述神话——中国卷”在25个国家同步出版。如何将代表文化符码的神话进行“再创造”,并使之与古老文明产生一次深情对话,成为“重述神话”的深层意义。《碧奴》以孟姜女哭长城的神话故事为原型,融合作家的个性风格,  相似文献   

2.
神话学是西学东渐的产物,西方神话学家首先提出中国神话的问题并做出先驱性的探讨。如果说19世纪是西方理性宣布神话消亡的世纪,那么20世纪可以说是神话全面复兴的世纪。神话所内在的人类文化基因,决定了神话即便远离人类神话时代依旧“神力”无限,不仅为人类提供了诗性智慧,也为人类提供了返归自身的航向与能力。这也就是神话不断为人类世代重述的根源。那么如何重述神话,如何聆听与重解神话的谕旨呢?这正是当下最值得反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重述神话”是由英国坎农格特出版社发起,包括英、美、中、法、德、日、韩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知名出版社参与的全球首个跨国出版合作项目。重庆出版社是“重述神话”项目在中国内地的惟一参与机构。继苏童完成了《碧奴》后,叶兆言完成了《后羿》,李锐、蒋韵的《人间》出版。《碧奴》强化了孟姜女传说的神性思维方式,复原和填补了传说的语境,强化了传说本身具有的民族特征。  相似文献   

4.
刘阳 《石家庄学院学报》2009,11(5):69-73,82
苏童的<碧奴>是"重述神话"系列的典型文本."重述",其实就是祛除传统伦理和秩序附加在神话传说中的"宏大叙述"的影响.以"个人化"的视角对神话传说进行重新观照,发掘神话本身所隐含的个性化因子.<碧奴>从个人化的视角入手,着力于强调神话叙述的民间化和多元化的文本特质,将"重述"定位为对宏大叙事的反拨和对个体价值的重建.在这样的过程中,苏童力图重建一个新的历史语境,以求为"重述神话"所具有的个人化和民间化的叙事策略提供合理性.  相似文献   

5.
五、“孟姜女”的名字来历 下面再来谈另一件最近的文坛新闻:据报载。有一位作家最近创新式地写了一部“全球出版项目的首部中国神话作品”,美称为“重述神话”。讲的是在我国已相传两千年之久的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这种“重述”不仅把重要主题改了,而且将妇孺皆知的“孟姜女”这一名字也改为了“碧奴”。据改编者说,“孟姜女这名字太草率”,是古人仓促中命名的,“‘孟姜女’其实不是正儿八经的名字,它本意是‘姜家大闺女’的意思,我始终觉得用这三个字作为小说主人公的名字太草率了”。  相似文献   

6.
随着“重述神话”这个世界性大型国际图书项目在我国的启动,藏族作家阿来的《格萨尔王》也在全球亮相,以其独特的写作风格和藏族奇异的民俗风情和传奇故事,给重述之风增添了一道亮丽的色彩。但该作品也有其局限性,如想象力的缺失、英雄形象的偏差以及宗教信仰和神灵崇拜中消极思想的残留等,这些问题尚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7.
孙涛 《文教资料》2012,(27):46-48
神话是人类早期的艺术奇葩。中国文化历史悠久,神话传说更是丰富多彩,"后羿射日"、"嫦娥奔月"、"孟姜女哭长城"等等,这些故事早已融入了华夏子孙的血液中,成为了民族的集体记忆。固定的情节模式和形象主题成为了重述的最大难题,如何保留精髓又能都有所创新,这是"重述神话"能否成功的关键。遗憾的是,在《重述三部曲》中,我们并没有看到神话故事透过历史的迷雾重获生机,恰恰相反,我们看到的却是美好的神话在浮躁的消费主义理念下被任意地肢解,神话的精髓被消耗殆尽。  相似文献   

8.
唐闻君 《文教资料》2013,(35):116-118
英国坎农格特出版社著名出版人杰米&#183;拜恩发起了“重述神话”项目,邀请世界各国著名作家进行基于神话题材的小说创作,中国作家作品苏童、叶兆言、李锐分别以作品《碧奴》《后羿》《人间》加入,用当代人的思维道德来重述久远的神话传说,由文学视角转向社会视角、从神话层面落至现实层面,从传统背景延伸到当下背景,结合当代女性生存现状,挖掘新世纪背景下女性获取身份认同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生存危机,并探讨其历史渊源以及传统文化对各种危机的推动力,解析当代女性在社会身份认同道路上所遭遇的阻力.  相似文献   

9.
中国现代作家既以学者身份对中外神话进行译介、研究,重返文化源头,为现代民族国家成长寻找动力;同时又取材神话进行文学创作。神话资源经过现代性阐释与创造,获得了生长,在母题与原型的变异中融入了时代色彩和个人情感,完成了对民族国家的现代想象。现代作家的神话重述,体现了时代语境规约下的不同话语的纠结与冲突;此外也曾注意到神话的艺术审美性。现代作家的神话研究与重述显示出了较宽广的视界,但也体现出某种"偏至"。  相似文献   

10.
作为解构帝国神话《鲁滨逊漂流记》的重述之作,《主人》鲜为人知。从文本的改写策略切入,不仅有益于拓展安吉拉·卡特研究的疆域,还有助于揭示故事蕴含的深刻思想内涵和作者对小说艺术的贡献。通过改换叙述模式、颠覆人物性别、反转权利关系、卡特引领读者反思西方殖民主义、种族主义的危害,并指出弱势族群走出困境的策略与可能性。她笔下的少女星期五形象无疑是一大创新,为后殖民、后帝国语境下的经典重述注入了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1.
文学经典具有重要的精神价值,能为大众和社会中的个体重构精神家园,缓解人们信仰焦虑和思想荒芜的危机,找回存在的本真意义,使人诗意地栖居;宅是一个民族的文学与文化传统的载体与结晶,蕴含了一个民族长期发展过程中的兴衰与荣辱、理想与激情、追求与挫折、崇高与尊严,体现了一个民族衍变的踪迹和心路历程,成为民族精神的象征;具有丰富而重要的文化价值和建构民族国家文化认同功能.  相似文献   

12.
弗雷德里克·杰姆逊是美国当代积极从事文化研究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之一 ,他的理论著作呈现出明显的比较视角。他不但关注不同地域和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形态的差异 ,而且从共时和历时的角度对其不同之处进行了研究。他视美国文学为“个人神话”而称中国文学为“民族寓言”,并指出了其历史根源 ;同时 ,他比较了第一世界文化中的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 ,在此基础上对美国当代文化的弊端进行了批评。杰姆逊提醒美国的理论家们要按照不同的标准对待不同的文化 ,并对第三世界文化的特性进行了强调 ,以便为其“全球化”理想的实现创造条件。杰姆逊的观点具有一定的乌托邦色彩 ,但他对“西方中心论”的反对则给了我们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13.
文学经典的建构与文学价值的取向密切相关。1950-1970年代,中国文学经典在高度集中的政治权力、文化权力下确立,赋予文学经典较多的政治内涵。1990年代以来,文学经典的确立在多元化语境中进行,这一方面使文学经典有了自主性,另一方面使文学经典泛化。当下文学经典的规范和重构在此情形之下显示出了必要性,文学经典的确立既要尊重文学发展的客观规律,又要对其进行适当的规范。  相似文献   

14.
荣名的贝奥武甫与落寞的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具备双重人文内涵的贝奥武甫与叛逆的文化英雄羿同是半人半神的英雄,皆以悲剧收场,却缘何斩妖灭龙的高特武士贝奥武甫被颂扬为“好一个大王”,荣名尽收;而羿虽为射日英雄,却坠入凡俗而终死于其徒逢蒙之桃棒,如此落寞?本文以此为切入口对比中世纪欧洲史诗《贝奥武甫》与上古中国羿神话,浅析两者之中的人文内涵,以期阐明缘由。  相似文献   

15.
神话不断呈现着一种流动的变化,研究"牛郎织女"的神话,探讨其原始的内容及意义,梳理该神话的流传及其演变非常重要。由于宗教观念、社会文化环境等诸多原因的影响,"牛郎织女"神话主要经历了胚胎期、雏形期、形成期、演变期等,每个时期都深深植根于社会和文化的土壤,也因此形成了诸多独有的特征。"牛郎织女"神话发展至当下,已全然不同于初步形成期的形态,在继承和发扬传统神话精神的同时,也融入了现代人的生产生活经验,"牛郎织女"神话以七夕节的形式传承至今,并演变为中国的情人节。并逐渐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向世界传达中国古老而美好的爱情故事,让世界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6.
运用比较方法对三则同母题少数民族神话进行分析,尝试找出隐藏于文字背后的深层文化内涵和社会意义,可以获得神话的某种文化功能及其演变规律。  相似文献   

17.
在阐明“《山海经》神话群系”概念的基础上,论证了源自《山海经》的女娲神话、射日奔月神话、黄帝蚩尤之战神话、西王母神话、桑蚕神话的传承流变,并在东西方神话比较研究中展示了东方《山海经》神话的特色。  相似文献   

18.
牛仔神话:美国文化的表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牛仔神话”即美国西部故事 ,是深受美国乃至世界各国人们喜爱的一种大众文学。它在构思、取材、人物塑造和创作手法上都继承了神话创作传统 ,昭示的则是现代美国人的矛盾心态 ,具有浓烈的美国文化蕴涵 ,是美国所特有的文化背景下的产物  相似文献   

19.
《圣经》中的"乐园"神话是西方文学的一个宝藏,它蕴涵有丰富的人生寓意,是文学家创作出传世佳作的温床,由"乐园"神话构筑了一个个文学原型。这一切在基督教文化中又被以原罪与救赎、迷惘与净朗、善与恶等思想形式保存下来。  相似文献   

20.
神话,是原始先民们留下的宝贵文化遗产。司马迁在《史记》《殷本纪》、《周本纪》、《秦本纪》三篇本纪的开端,分别引用了殷、周、秦起源的神话传说。这些充满神秘色彩的神话,蕴藏着耐人寻味的文化内涵。研究探讨这些神话传说,既可以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史记》的伟大价值,又可以挖掘其蕴藏着的文化元素,从而探究原始社会的奥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