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陈剑文  周芳 《新闻前哨》2002,(12):14-15
2001年8月26日,《湖北日报》推出了一组报道:围绕襄樊监狱服刑人员王树祥一步步成为辞书纠错行家的事例,刊发了消息《一份生动的维护人权记录》、通讯《新生的脚步》和法学专家访谈《“王树祥案例”是维护人权的例证》。这一组独家的、特别视角的报道一经刊出,在读者中产生强大反响,法学专业人士、监狱服刑人员、管教干部纷纷发表看法,省监狱局局长也约见记者。为此,记者又围绕这一案例采写了4篇《“王树祥案例”纵横谈》,最终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组合式报道。《湖北日报》评报专家撰文评价这组报道时称,它无异于中国一部真实…  相似文献   

2.
1981年8月3日,《北京日报》一版发表了通讯《一幕发人深省的悲剧》,报道北京外国语学院法语系学生冯大兴,从“业务学习尖子”堕落成为“抢劫盗窃犯”的思想蜕变过程。我参加了这次采访,至今仍留有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3.
编辑概念必须同一──答张洪玲同志叶向荣长沙张洪玲同志《从〈著作权法〉谈编辑的两重含义》一文(见《编辑之友》1996年第4期)对我的《编辑概念诸说之辩证探析》(见编辑之友》1995年第5期,一文的基本论点、论据提出了否定意见。我见了感到非常高兴,因为《...  相似文献   

4.
翻开《新闻爱好者》第4期,顿觉耳目一新——版眉赫然出现了《热心读者》小栏目。细读之,读者们那种热爱、关注贵刊和贵刊虚心倾听读者意见、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的和谐气氛,犹如阵阵热风扑面而来。贵刊的美好形象油然而生,矗立心头! 我仔细阅读了全部18位热心读者对文章的评价及要求。其中喜欢写作知识的10人,占55.5%,如《写作知识讲座》、《巧选角度写好稿》、《通讯写作中典型细节的作用》、《小言论的特性及写作特点》等;喜欢《浅说文化帝国主义》一文的4人,占22.2%;喜欢《通讯员园地》和新闻改革类文章者各3…  相似文献   

5.
《档案学通讯》于2007年5期刊登了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孙观清的《档案工作者的社会责任》(以下简称《责任》),作为在基层档案工作岗位上工作近二十年的档案工作者的第一反应。与登在2008年《档案学通讯》第2期的上海市档案局姜龙飞《对一个失之偏颇的创新文本的质疑》一文的观点相同,《责任》一文“在创新的同时.却不加区别地鼓吹并且滥用个体的良知.  相似文献   

6.
在2007年度陕西新闻奖评选中,我们采写的通讯《温总理来到咱农家》一文,因题材重大,主题集中,现场真实,细节感人而一举荣获一等奖。  相似文献   

7.
陈锡添 《传媒》1999,(3):31-34
1992年3月26日下午,《羊城晚报》头版详细地摘要转载了《东方风来满眼春》一文。3月28日,上海文汇报、中华工商时报也全文转载了《东方风来满眼春》。3月30日,光明日报、北京日报全文转载了《东方风来满眼春》一文。3月30日晚,新华社向海内外播发了这篇长篇通讯。  相似文献   

8.
刊登在《光明日报》2002年9月4日上的《生命有限笑声永恒——记曲艺艺术家夏雨田(下)》一稿,在第13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被评为通讯二等奖。这是《光明日报》有关夏雨田长篇人物通讯中的第3篇。前后3篇体现了层次感,从夏雨田的艺术人生和艺术理想过渡到主人公夏雨田的心灵本质。《生命有限笑声永恒》一文正是这种心灵的流露。从采访写作上来说,这篇人物通讯有以下三点特色值得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1988年10月18日,陕西《法制周报》刊登了题为《名落孙山之后》的案例通讯,这篇通讯叙述了男青年郑舟因心上人变心而将她杀害,然后自己引爆自杀的案件。通讯第一部分有这么一段描述:  相似文献   

10.
作为第一读者(我是当月总编室夜班值班主任),我认为,《烈火真情——武警九江支队官兵扑救庐山大火纪实》一文(刊《解放军报》2004年4月16日一版).是本报近一段时间来一篇为数不多的好通讯。  相似文献   

11.
《今传媒》1995,(6)
堵住抄、炒新闻者的路贾春太在1995年2月15日的《生活文摘》报和1995年4月22日的《大同科技报》上,分别发表了同样的一篇通讯。其内容、段落、文字完全相同,作者、标题却完全不同。《生活文摘》的作者为毛书,标题为《偶然小事牵出大案来》;《大同科技报...  相似文献   

12.
刊登在2002年5月29日《人民日报》上的通讯《决策为何连连失误》一稿,在第十三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被评为通讯二等奖。这是一篇有深度、有力度的舆论监督报道。从写作上来说,这篇通讯有以下几点特色值得学习和借鉴:——主题专一,中心突出。清刘熙载在《艺概·文概》一文中,把“  相似文献   

13.
20年前的春天,一个极其普通的日子,也是一个注定要被写进攀钢历史的日子———1982年4月10日,《攀钢日报》的前身———《攀钢通讯》诞生了。从此,在攀西裂谷这块热土上,就多了一张快速成长的企业报———1984年,《攀钢通讯》更名为《攀钢报》,正式作为攀钢党委的机关报出版发行;1985年至1988年,《攀钢报》实现“三级跳”,从周刊、周二刊、周三刊发展为周四刊;1991年,《攀钢报》更名为《攀钢日报》,并于1992年11月获准使用国内统一刊号CN51—0117;1999年,《攀钢日报》周末版更名…  相似文献   

14.
我的《“真抓”与“假抓”》一文,写作于2001年2月17日,发表于2001年4月11日的《河北日报》上。虽然自己已经给报刊写了20多年的言论和杂文,虽然此前也获过几十次这样那样的奖项,但这次能获得第十二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对于我这样一个一直工作和生活在小县城的基层作者来说,确实是个意外的惊喜。所以现在我有一种受宠若惊的感觉,一种班门弄斧的感觉。我是从1972年21岁的时候开始给报刊写稿的,以后又去上学,1979年接着再写,1980年由消息、通讯转而写杂文和言论。在这期间,我的工作岗位几经变换,其…  相似文献   

15.
编辑同志: 贵刊1986年第5期上刊登了《新闻记者的法律意识》(有的刊物、报纸转载时改用过《常见的法律概念错误》这个题目)一文。囿于笔者所见,就曾被《新闻战线》、《文摘》、《沈阳日报》、《视听通讯》等多家报刊转载。  相似文献   

16.
《今传媒》1997,(12)
“安全的较量”析文/云水《人民日报》1997年4月14日第11版有一篇报道北京市朝阳区检察院大力查处重大责任事故案件的述评文章,题目是《安全的较量》。乍一看,似无不妥,细分析,则不然矣!“较量”一词,《四角号码词典》的解释是“比较高低强弱”;《现代汉...  相似文献   

17.
抱愧山西     
抱愧山西余秋雨[编者按]一本《文化苦旅》,使全中国街巷并陋的文学爱好者拜倒在余秋雨的门下。然而为世人所憾的是,先生《抱愧山西》一文由于著于《文化苦旅》之后,又因传媒未能及时登载而难寻芳颜。《抱愧山西》4见于1993年第6期《收获》。因篇幅所限,本刊节...  相似文献   

18.
4月15日,解放日报重新刊载了44年前发表的通讯《南京路上好八连》,同时刊登了《本报采发通讯“南京路上好八连”的背景故事》一文,读后十分感慨。不仅再次为“南京路上好八连”艰苦奋斗的精神所感染,也为当年解放日报的领导和编辑记者们崇高的职业道德所感动,这真值得今天的新闻工作者学习。《南京路上好八连》一文的作者吕兴臣是一位部队通讯员,当时在稿件见报后曾感慨不已:“这篇通讯,是党和毛主席教养出来的战士创造的结果,是报刊编辑、记者和部队首长及同志们集体创作的结果,是党报对通讯员不断培养的结果。”他说的话一点不假,完全是肺…  相似文献   

19.
《大学图书馆通讯》1987年第3期发表彭修文著《图书馆工作及其学科方向断想》一文,认为我们的图书情报工作主要还是一种文化性质的工作,是一种为我国文化发展(当然也为经济、政治、社会的发  相似文献   

20.
《今传媒》1997,(12)
用“萃”还是用“粹”文/雷智勇先看报刊三例:1、华龄出版社声明:我社出版的《中国现代爱情小说精粹》一书,书名因故错为《中国现代性爱小说精粹》,现正采取措施更正。(《新闻出版报》1996.2.2第3版)2、《当代杂文选粹》第4辑即将问世。至此,这套由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