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德国农民战争》是恩格斯关于农民战争问题的重要论著。恩格斯在论著中分析了农民阶级的概念、特征,阐发了德国农民战争失败的原因。恩格斯将德国农民战争失败的原因归结于德国农民阶级的欲望、摇摆与分散等属性。恩格斯的农民战争观是基于特定时代背景形成的。深入分析恩格斯在《德国农民战争》一书中的农民战争观,对于农民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分析恩格斯写作《德国农民战争》的目的和背景入手,力图细致地揭示恩格斯在这本书中的一系列主要观点,尤其是与戚美尔曼的观点之不同处;分析了恩格斯在世时此书多次再版的原因;并从恩格斯未发表的多篇遗稿、札记中归纳出了恩格斯准备对《德国农民战争》做哪些重大修改(指主要论点)。  相似文献   

3.
一 人类的历史包罗万象,错综复杂,任何一个历史现象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其他现象有着这样那样的联系。如何从这些联系中认识事物,总结规律,比较的方法必不可少。马克思和恩格斯十分重视比较方法在历史研究中的运用。在《德意志意识形态》、《反杜林论》、《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和《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等著作中,马恩都大量地运用了这一方法。 爆发于十六世纪上半叶的德国宗教改革和农民战争是一个十分复杂影响深远的历史事件。恩格斯在《德国农民战争》(简称《战争》,以下凡引此书不再注明)这部经典著作中,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出  相似文献   

4.
一八五○年恩格斯发表了《德国农民战争》。这部伟大的著作分析和研究了十六世纪初期在德国暴发的一场声势浩大的农民战争,总结了这场农民战争的历史经验。恩格斯认为“把伟大的农民战争中那些笨拙的,但却顽强而坚韧的形象重新展示于德国人民之前,是很合时宜的。”今天,重新学习这部巨著,对于我们识别革命派和投降派,评论《水浒》,反修防修,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十六世纪初,西欧已进入封建社会的晚期,封建经济日渐瓦解,资本主义发展起来。作为封建制度精神支柱的天主教会亦由此而日益腐朽和反动。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德意志爆发了马丁·路德倡导的宗教改革运动和伟大的农民战争。恩格斯把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称之为“第一号资产阶级革命”。本文试就此提出几个问题,谈谈个人的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6.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以下简称《费尔巴哈论》),是恩格斯晚年的一部重要的哲学著作。在这部著作中,恩格斯科学地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直接的理论来源及其与德国古典哲学之间的关系,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必然性,总结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四十年来哲学思想成果和哲学斗争经验。列宁在《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一文中说,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一崭新无产阶级世界观的一系列基本观点,在恩格斯的《费尔巴哈论》和《反杜林论》中得到了“十分明确和详尽地叙述”。《费尔巴哈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十六世纪初期的德国宗教改革和伟大的德国农民战争是欧洲式的“第一号资产阶级革命”。马克思和恩格斯都曾给予极大的重视。恩格斯在晚年曾经想重新修改《德国农民战争》这部光辉著作,并草拟出新版的序言和部分的修订纲目。同时,他还想开始“写一部关于路德的作品”,并揭露当时新教的神话和杨森领导的天主教反对新教的狭隘的斗争。但是,德国古典哲学的最大代表、客观唯心主义者和资产阶级思想家黑格尔却站在资产阶级的反动立场上,说什么“宗教改革”是由于民族的基本性格的关系,只有日耳曼民族纯粹的内在性,才是精神解放的适当的场合;“日耳曼人无可否认地比法兰西人、意大利人,西班牙人都具有更坚决的性格”,等等。这种宣扬日耳曼种族天生优越论和歪曲宗教改革的内容和实质的反动观点,必须予以有力的批判。本文试图在批判资产阶级反动观点的同时,对马丁·路德的历史地位进行初步的探索。误谬之处,希同志们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8.
高中世界历史第四章《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和发展》,大纲规定教学二课时。从法兰克王国建立,到西欧主要封建国家雏形产生,是叙述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为第一课时。从城市的兴起到法国和英国的农民起义,是说明西欧封建制度的发展,为第二课时。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和特征是教学的难点。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我考虑这一课的教学目的,应使学生明确:〈1〉西欧封建制度是在西罗马帝国奴隶制崩溃和日耳曼人氏族制瓦解这二个过程相互作用的条件下产生的,以及西欧主要封建国家雏形的形成。〈2〉西欧封建社会的大土地制、农奴制剥削和自然经济特点等。  相似文献   

9.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以下简称《费尔巴哈论》),是恩格斯全面阐发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特别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系统化的最重要的著作之一.本文拟就第四章的内在逻辑结构做一初步探讨.潜心研读《费尔巴哈论》第四章可以清晰地看出,恩格斯是沿着一条主线,围绕三  相似文献   

10.
杨华 《快乐阅读》2011,(19):34-35
1888年发表的《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或称《费尔巴哈论》),是一部阐述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不朽之作。在这部恩格斯晚年的作品中,作者睿智地分析了德国古典哲学的  相似文献   

11.
(一)战争对经济的依赖 经济是国家的命脉,也是战争的坚强后盾。一个国家的经济能力决定着这个国家的国防实力和军事实力,因为战争不但是交战国双方的政治的较量,将帅、士兵的素质的较量,也是交战国双方以武器和军需供应为核心的经济实力的较量,正因为如此,经济是一个国家的军事实力及其在战争中取得胜利的基本物质前提。恩格斯在《反社杜林论》一书中提  相似文献   

12.
封建制度作为人类社会的一种形态,有其基本的经济法则和共同的发展规律,这一共同规律并非西欧封建制度所能囊括。西欧封建制度的基础是领地制,但它只是世界上几种基本的封建制度表现形式之一。封建制度的基本特征或普遍规律只能在认真研究,比较世界各国、各民族封建制度的表现形式之后才能概括出来。正如恩格斯所说,要“首先研究生产和交换的每一发展阶段的特殊规律,而且只有在完成这种研究  相似文献   

13.
吕媛 《华章》2012,(12)
住宅问题是城市化和社会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早在19世纪的德国就出现了住房问题.恩格斯针对当时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以及各派别对解决住房问题的种种方案,发表了著名的《论住宅问题》.在当代中国,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进入到攻坚时期,住房问题日益更加明显的突出出来成为社会关注和国家改革发展必须要解决的一个问题.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如何解决好住宅问题已经不容忽视.恩格斯《论住宅问题》对我们解决好这一问题,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中学《世界历史》的重点章节。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发生在十七世纪中叶,当时西欧除尼德兰外,其他国家(如德、法)资产阶级革命的条件尚未成熟,东欧的沙俄还是一个农奴制盛行的落后的封建国家,亚洲的中国则处于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封建制度日趋瓦解的明清之际。要在两个教学课时内,把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讲清,使学生明晰地得出资本主义制度必然战胜封建制度的结论,课堂教学非突出重点不可。这一章共有四个子目:“斯图亚特王朝  相似文献   

15.
本文简析了历史比较研究方法的类型和特点,并探讨了恩格斯在《德国农民战争》一书中,如何将德国1525年农民战争和1848年革命进行纵向历史比较,从而把对农民战争史的研究与对现实的研究联系起来,为现实斗争提供历史经验;以及如何将马丁·路德和托马斯·闵采尔两个历史人物进行横向比较,从而揭示出一个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不同党派首脑人物的性格和行为反映出其所代表党派的政治态度。  相似文献   

16.
<正> 人,不是历史唯物主义科学的逻辑起点,但唯物史观的形成却是马克思、恩格斯从研究人出发,科学地考察了人的问题的必然结果。关于这一点,恩格斯在主要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它的理论来源即德国古典哲学的关系的《费尔巴哈论》中作了深刻阐明。  相似文献   

17.
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书中讲的是"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而不是"全部哲学的终结"。认为德国古典哲学终结以后全部哲学都终结了是不符合恩格斯本意的。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德国古典哲学的过程中,创立了现代唯物主义,即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没有马克思的哲学或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不正确的。德国古典哲学终结以后,不仅产生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而且产生了很多流派的西方哲学和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  相似文献   

18.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导言》中赞扬了一大批文艺复兴时期“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其中之一就是对十六世纪德国宗教改革、德国现代语言的统一和民族新文学的创建等方面都作出过重大贡献的马丁·路德(1483—1546)。恩格斯说:“路德不但扫清了教会这个奥吉亚斯的牛圈,而且也扫清了德国语言这个奥吉亚斯的牛圈,创造了现代德国散文,并且撰写了成为十六世纪《马赛曲》的充满胜利信心的赞美诗的词和曲。”《马赛曲》原名《莱茵军战歌》,是十八世纪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  相似文献   

19.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以下简称《赞尔巴哈论》)是恩格斯的一部重要哲学著作,也是马克思和恩格斯著作中并不多见的专门论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著作。它全面地闸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同德国古典哲学的关系,系统地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宝库中十分重要的文献。自从《费尔巴哈论》问世以来,它一直成为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在今天,它仍为我们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及其改革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孟宪忠同志在《“哲学的最高问题是关于世界本原问题”这一命题本身是不科学的》一文中说:“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文中……运用了‘本原’的概念,但这是恩格斯对旧哲学的概括,是谈马克思主义产生前,旧哲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