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标准化试题”是一种“舶来品”,1985年开始由美国引入,先从数理化等理科学科实施,而后扩展到文科学科。于是,语文学科不顾自己学科的特殊性,其考试也“标准化”起来。现在人们把多年语文教学的症结,归结于“标准化试题”。一时间,蒙受不白之冤的“标准化试题”陷入了有口难辩的尴尬境地。一、对语文标准化考试的科学认识笔者认为,把教学长期陷入困境的根源归结于“标准化试题”有失公允,的确是大错而特错的“冤案”。这是因为:1.就“标准化试题”本身来说,它是科技进步的必然产物(计算机的出现使机器阅卷成为可能),也是考试现代化的现实需…  相似文献   

2.
邱玲 《生物学教学》2007,32(12):49-50
试题中的“陷阱”是指干扰信息、迷惑条件或设置的思维障碍、思考歧路等。试题需要保证一定的难度和区分度,在命题中的“陷阱”是不可少的,正像教育部考试中心在试题编制的基本要求中强调的,“干扰项能反映考生的典型错误,且看上去似乎有理,不要错得太明显”;“应该增大正确项的隐蔽性和错误项的干扰性”。下面就生物学试题中的“陷阱”作一分析,以指导学生提高识别能力,排除干扰。1概念混淆例1:人体的免疫功能可以清除自身的损伤细胞,在这一生理过程中,损伤细胞相当于()A·病原体B·抗体C·抗原性物质D·始终是自身物质分析:错解为B,正确…  相似文献   

3.
20 0 3年高考语文试题第 4小题是考查成语的题 ,题干是要求选出四句话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答案是D句中的“如数家珍”用错。而考试后有许多老师和学生认为C项中的成语“自惭形秽”也有问题。C句是 :“一项社会调查显示 ,如果丈夫的收入低于妻子 ,一部分男性难免会感到自惭形秽 ,甚至无端地对自己进行心理折磨”。持不同意见的人认为成语“自惭形秽”中已经有了“感到”的意思 ,句子中则又说“感到自惭形秽” ,属语义重复 ,故是错用。对此 ,教育部考试中心高考命题专家组成员余闻先生在《2 0 0 3年高考语文试题分析》(见《语文月…  相似文献   

4.
“错几道题其实并不可怕,可十白的是自己错过的题继续错,别人错过的题跟着错”。所以说,一定要认真研究自己或者别人的“错题”,此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相似文献   

5.
试题中的“陷阱”是指干扰信息、迷惑条件或设置的思维障碍、思考歧路等。高考试题需要保证一定的难度和区分度,因此,高考命题中“陷阱”是不可少的,正像教育部考试中心在试题编制的基本要求中强调的,“干扰项能反映考生的典型错误,且看上去似乎有理,不要错得太明显”;“应该增大正确项的隐蔽性和错误项的干扰性”。下面仅列举高考试题中的十类“陷阱”作一分析,指导学生提高识别能力,排除干扰。  相似文献   

6.
“错几道题其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错过的题继续错,别人错过的题跟着错”。所以说,一定要认真研究自己或者别人的“错题”,此谓“他山之石,可攻玉”。本文拟就2005年高考中理综(化学)试卷中的易错题作一归类辩析。  相似文献   

7.
信息筛选题是近年来高考文言文阅读试题中的一类常见题型。解答此类试题的基本思路是:将试题提供的例句逐句进行分析,筛选出符合题干要求的句子,然后再对照编组情况来判断选择。为此,探究命题人错例设计的方法,无疑为我们突破信息筛选这一难点提供了一条捷径。归纳起来,命题人设计错例的方法主要有如下六种:一、对象错位近年来高考文言文阅读试题的选文多为人物传记类文段,这类选文往往涉及到几个人物、几件事情;而题干的要求多为“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某人……的一项”。命题人在设计错例时,时常采取“张冠李戴”的方法,即把次要…  相似文献   

8.
小明学习十分勤奋,尤其对是自己作业中“错解”,他从不轻易放过,他的《错解集》成了同学们争相阅读的“抢手货”.这不,学习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主要方法后,他又把有关错解整理了出来,并写上自己的“启示”,下面就让我们一睹为快吧!  相似文献   

9.
近年高考选择题多以代词“这”进行设问,如“这反映了”、“这种思想”等等。笔者统计:2013年新课标全国II卷12道选择题中以“这”字设问的试题共9题,比率为75%:解答“这”字设问的试题,我校高三文科实验班学生的答错率高达39%(2013年11月测试)。师生总结分析这种高错率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部分学生混淆了不同选择题设问中“这”字的代指含义。  相似文献   

10.
所谓压轴题就是在一份试卷中,有一定难度和区分度的试题.这类试题一般题意新颖、设计精巧,其玄机就在于通过巧设隐含条件,使一般同学乍看“扑朔迷离”,再看则“雾中看花”,而无从下手或错解题意,来增加试题的难度,从而达到把各种学习水平层次的应试者区分开来,尤其是达到把中等水平和高水平这两个层次区分开来的目  相似文献   

11.
为了配合广大师生中考备考,本刊特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三大块内容,以试题为载体,对学生在复习,尤其是解中考题中的错误进行整理归类,查找致错原因、并给出防范出错的针对性训练,以期使学生从错解中吸取教训,进一步提升解题能力.  相似文献   

12.
基于学生认知规律,根据双休日作业生成的试题数据、命题方式和错因分析,提出“科学命题,有效作业”.  相似文献   

13.
在语言交际中,时有披上“迷彩服”的重复语病,使人见错不怪。连续几年来,语文高考试题尤其注重对此类语病的考查,这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下面就“迷彩型”重复语病进行分类透视矫正。  相似文献   

14.
有关圆的中考题中,常有许多双解或多解题目,喜欢钻同学们思考不周的空子.若是同学们基础知识不扎实,稍有不慎就会坠入“陷阱”,造成错解或漏解.笔者搜集了全国各地历年中考试题中部分这类试题,并按其知识系统进行分类归纳,以帮助大家在学习中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错几道题其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错过的题继续错,别人错过的题跟着错”,所以说,一定要认真研究自己或者别人的“错题”,此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相似文献   

16.
一个人做点错题并不怕,怕的是自己错过的题继续错,别人错过的题跟着错……对了,如果你想检验一下自己的水平,建议你先做模拟试题(P38),再看下面的内容。效果不一样哟!  相似文献   

17.
常言道:“失败乃成功之母”,“吃一堑,长一智”.从某种意义上说,学习就是从错误中吸取教训,不断改正错误,总结经验,获得真知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故笔者就学生在化学学习中典型试题的错解原因拟文分析,以求与大家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8.
辨中有辨试题是近年来全国统考高考政治试卷中出现的一种新型的辨析题。设置这种题目,更能突出对考生高层次的能力素质包括理解能力、比较能力、辨别能力、知识内联能力、应用能力、综合评价能力的考查。此类题目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试题所涉及的知识、需要辨析的观点比较复杂,往往是错中套错、辨中有辨。如1998年高考第36题:“要依法治国,就要做到国家机关立法,全体公民守法。”1999年高考第36题:“在我国,受教育程度越高的公民,享有的公民权利越多。”2000年高考第37题:“知识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唯一力量”等都具有辨中有辨的特点,题中所…  相似文献   

19.
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往往出现这样或那样的疑惑,导致解题的错误。特别在标准化试题中,对解题结果的准确性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对“错解”的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20.
2003年高考语文试题第4小题是考查成语的题,题干是要求选出四句话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答案是D句中的“如数家珍”用错。而考试后有许多老师和学生认为C项中的成语“自惭形秽”也有问题。C句是:“一项社会调查显示,如果丈夫的收入低于妻子,一部分男性难免会感到自惭形秽,甚至无端地对自己进行心理折磨”。持不同意见的人认为成语“自惭形秽”中已经有了“感到”的意思,句子中则又说“感到自惭形秽”,属语义重复,故是错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