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闻有史以来,不同时期的专家学者均潜心致力于新闻人才培养和相关人才理论探讨,尤其记者知识结构的构建问题,一直成为人们广为涉猎的重点话题。本文基于事物动态发展的自然规律,系统分析了传统静态视野下记者知识结构“杂家”说与“专家”说理想主义色彩的局限性,粗浅提出其知识结构动态思路的建立探究。  相似文献   

2.
张辉  王伟 《新闻传播》2010,(2):51-51
新闻敏感是新闻记者必须的素质。本文以实例分析,提出了记者怎样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和新闻实践中,树立锐利而敏捷的观察力,在具体的新闻工作中动态地建立自己的知识结构的观点,并以高度的真实性和强烈的现场气氛反映生活的主流和本质,表现人的精神风貌。脚踏实地在新闻实践中磨炼,使自己的新闻敏感性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3.
对于每个电视记者来说,在日常生活与工作实践中,及时、敏锐地感知、发现直到准确地判断、报道新闻,都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也是记者称职与否的必要条件。为此,就要求电视记者具有发现与判别新闻的“新闻嗅觉”,即具有较强的新闻敏感。简单地说,新闻敏感是指迅速发现和判断新闻的感知能力,也可以说是指记者迅速识别和判断新闻事实中的新闻价值的能力。老道的记者一般既有一双“新闻眼”,又有一对“新闻耳”,还有一只“新闻鼻”,  相似文献   

4.
从新闻创新看新闻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梅松武 《新闻界》2001,(5):11-13
天天与新闻打交道,对新闻价值已不陌生。新闻有大有小,有轻有重,传播者和受众心里各有一杆秤。然而,从新闻理论角度探讨新闻价值就不那么容易了。最近,在《新闻界》1999年第五期读到何光先生撰写的《新闻价值论》,受到新的启示,引起了我对新闻价值的思考。我国新闻界过去对新闻价值的定义大体可分为四种类型,即“素质说”、“标准说”、“效果说”、“功能说”。正如何光先生指出的那样,目前对新闻价值的诸种意见虽然各有道理,但总的说来都没有揭示出新闻价值这个概念的实质:关系,他主张从新闻与人和社会的关系入手把握新闻…  相似文献   

5.
卢雅 《东南传播》2012,(11):167-168
本文提出驻地记者站是新闻采编人才成长的重要基地的观点,阐述了记者开始新闻生涯最佳的起点,应该从记者站开始,这将为今后的新闻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提出要加强和完善记者站新闻人才培养的制度。  相似文献   

6.
在记者的新闻实践中,“问题”新闻最常见的表现形式,一般有记者述评、记者调查、采访札记、记者来信等等。  相似文献   

7.
在新闻传播活动和新闻理论研究中,“什么是新闻”是最基本的问题;而新闻又是对事实的报道,因而“什么是事实或新闻事实”就成了更基本的问题。如果说“新闻”是新闻学大厦的基石,那么,“事实”就是新闻学大厦的地基。陆定一晚年还说:“新闻工作,搞来搞去,还是个真实性问题。”而真实性问题,说到底,就是如何准确把握事实的问题。因此,深入研究事实,尤其是新闻事实,在理论新闻学建设上,应该是具有奠基意义的。  相似文献   

8.
在新闻传播活动和新闻理论研究中,“什么是新闻”是最基本的问题;而新闻又是对事实的报道,因而“什么是事实或新闻事实”就成了更基本的问题。如果说“新闻”是新闻学大厦的基石,那么,“事实”就是新闻学大厦的地基。陆定一晚年还说:“新闻工作,搞来搞去,还是个真实性问题。”而真实性问题,说到底,就是如何准确把握事实的问题。因此,深入研究事实,尤其是新闻事实,在理论新闻学建设上,应该是具有奠基意义的。  相似文献   

9.
当前,媒介融合已经成为必然趋势.媒介融合时代改变了传统的新闻理念,呼唤新型全媒体新闻人才的到来.为了培养掌握“全媒体”业务技能、具有纵深复合知识结构、具备整合传播思维力、注重人性化服务理念的媒介融合时期新闻人才,高校应从课程设置、教学理念和方式、教学平台三个方面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10.
梅松武 《新闻界》2006,(1):24-25,27
笔者曾在《新闻界》2001年第五期《从新闻创新看新闻价值》一文中首次提出新闻价值“能量说”,引起学术界关注。当时,笔者主张对新闻价值定义应该回到新闻求“新”的本能上来——所谓新闻价值,就是新闻信息在传播过程中激发出来的适应社会创新需要的能量。笔者认为,传播者和受众对新闻价值的追求正是新闻创新和新闻传播的“动力”所在、“能量”所在;传播者和受众的新闻价值观表现为一种知识力量,也可以通过新闻创新和新闻传播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正是这种转化表现出一种巨大的“能量”。在这里,笔者想从新闻价值看记者的价值这一角度进一步…  相似文献   

11.
新闻接近性的理论嬗变及操作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英 《新闻界》2006,(2):69-70
西方新闻学在考察新闻价值要素时,设定了两个要素系列:一是新闻事实或新闻作品的价值构成要素系列,如时效、距离、重要性等等;有的设定四个,有的设定五六个。二是读者兴趣要素系列,如利害关系、金钱、性、奇突等等。后来形成的西方公认的“五要素”说,指的是前者;“八要素”说指的是后者。中国新闻学者在研究新闻价值要素时,逐渐舍弃了西方新闻价值理论中两种系列并行的做法,只用一个要素系列把新闻事实的内在要素和受众的兴趣要素综合起来,形成了现在公认的中国新闻价值五要素说,即:时新性、接近性、显著性、重要性和趣味性。从新闻价值概念提出的背景来看,新闻接近性的理论内涵与受众地位的变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本文将着重从受众地位的变化来谈新闻接近性的理论嬗变。  相似文献   

12.
杨玉玺 《传媒》2008,(8):69-70
新闻舆论监督,经过新闻界多年来的研究、探索和实践,应该说解决了不少理论和实践的问题,但是近几年来,仍然有不少问题需要我们高度关注,比如,在对媒体性质的认定问题上,因受西方新闻观影响,仍有不少人坚持“第四权力说”、“公器说”;一部分编辑记者受“纯新闻理念”影响,大局意识淡薄;少数记者以“无冕之王”自居,干一些与自己身份不符的事情等。  相似文献   

13.
金璐 《新闻传播》2010,(2):107-107
当今时代,随着现代新闻传播事业的快速发展,新媒体不断涌现,对新媒体新闻人才的需求层次也越来越高。作为当今的一个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新媒体新闻人才应当是什么样子呢?笔者认为,做一个合格的新媒体新闻人才需要掌握扎实的新闻理论基础和新闻业务知识,要具有广博的人文知识和多学科背景,要动手能力强,  相似文献   

14.
郑岩 《新闻窗》2011,(1):116-117
长期以来,我国的新闻教育一直纠缠于侧重“学”(理论教学),还是侧重“术”(实践教学)?是重在培养珲论型人才.还是重在培养技能型人才?实际上,从新闻学科的本质上看,“学”与“术”不是对立的,而应该是统一的;理论和实践也不是排斥的,而应该是结合的。在我看来,  相似文献   

15.
王晓红 《青年记者》2023,(23):102-105
智媒时代的到来要求新闻从业者成为在技能、知识、媒介上全面复合、具有团队合作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的全能型人才,这种要求倒逼全球新闻传播院系从底层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在2019年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重大改革,实施了“3+6+N”的人才培养模式、精细化团队教学的教学方法、跨界融通的课程设置、多阶教学的教学维度和“做中学”的教学实践,给我国新闻院校一定的启示。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我国新闻院校应该走大传播、强实践、重在地、显特色的新闻卓越人才内涵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6.
记者的新闻敏感性主要是指记者寻找、捕捉、判定新闻价值的自觉意识.记者的新闻敏感性是记者职业应该具备的一项重要业务能力.新闻敏感度则侧重于将捕捉到的具有新闻价值的事件及时高效地撰写成新闻稿件的能力.这二者对记者的综合素质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作为衡量记者是否称职的标志.本文主要论述记者具有新闻敏感性的意义,分析如何提高新闻敏感度的方法,以期能够为相关的实践提供些许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当记者面对一条新闻时,必须分析判断其价值的大小,较强的新闻价值判断力,能使记者准确地抓住关键、抓住重点,捞到“大鱼”、“活鱼”。 新闻价值判断力是在新闻实践中逐步养成的,但又不是无迹可寻。常言道:“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这种“比较”的方法便可用来判定一条新闻的价值。这种方法可概括为八个字,即“望上、视下、纵观、横看。” “望上”,就是看看自己手头的新闻是否符合党的方针、政策,是否是当前或一段时期以来的宣传主旋律。具体到一个行业、一个部门,又要看是否是他们工作的主要方面。这是一条基本的、原则性的…  相似文献   

18.
一篇稿件质量的高与低,在某种程度上说,也取决于角度选择的好与差。选准角度出佳作,的确是经验之谈。所谓新闻角度,指的是发现事实、挖掘事实的着眼点和入手处。著名记者艾丰把选择新闻角度比喻为“挖矿”。他说:“新闻价值在事实内的蕴藏是不均匀的,有各种不同的‘矿藏’,选择好的角度,就是为了便于记者更迅速、更顺利地开采这些价值。如果说美术、摄影的角度是为了美的价值,那么新闻角度的选择,在于追求新闻价值。”可以说,在新闻的写作中,能否选择最佳角度,至关重要。(一)“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我国宋代著…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我们媒体特别是报社都是将评论与理论合在一起,称为“理论评论部”或“评论理论部”。其实媒体不仅可以考虑建立“新闻评论部”,同时,也应该建立“评论记者”的运行机制和报道方式。  相似文献   

20.
庄玮 《新闻世界》2009,(9):49-50
随着社会转型,人们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对媒介的需求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电视媒体为满足受众的需求,改变传统的播音方式,产生了“说新闻”的形式。这种改变带动了新闻播音的又一次变革。近年来,有一种观点认为,传统的新闻播音风格已经过时了,所有的新闻节目应该一律由“播”改为“说”,这种观点在业界也一直争论。本文通过解剖“播”与“说”这两种形式来探讨新闻播音中“播”与“说”的异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