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理解句意六法闻柯,王月华“理解句子的深刻含义”是小学高年级教材中经常出现的练习形式,引导学生完成这类作业,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六种。一、抓“眼”法“眼”即句眼,它是句中关键性词语,是全句思想的泉眼、意义的焦点。抓住它,对理解句中深藏的意蕴有着十分重要的作...  相似文献   

2.
谈“喻眼”     
诗有诗服,文有文眼,比喻也该有“喻眼”吧。所渭“喻眼”,是比喻中最富有表现力,最能揭示比喻的主旨和意蕴的关键性词语。它往往是描摹的中心点。透过它,可以透视整个比喻的内在神韵,把握精神实质。如果说“文眼”是篇中之警策,“喻眼”就是句中之精华。假如把“文眼”比作  相似文献   

3.
俗语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子.这就是说,通过眼睛是可以窥视内心的一切隐秘.文眼亦是如此.刘熙载在《艺概》中说:“余谓眼乃神光所聚,故有通体之眼,有数句之眼,前前后后无不待眼光照映.”所谓“文眼”,就是刘氏说的文章的“通体之眼”,刘氏认为“眼”乃“神光所聚”之处,它必须照映前后,能引起全篇的“开阖变化”,“一动万随”,而使全篇通体生辉.文有“文眼”,诗有“诗眼”,那讲课理当应有“课眼”了,“课眼”,正如一扇窗子,打开它,一课的“文心”奥秘便可以昭然可见.  相似文献   

4.
“诗眼”是古代诗人、诗论家对古典诗词创作和鉴赏经验的理论概括。何谓诗眼,古人说法不一。清人刘熙载的看法较为圆通和恰切:诗眼不只是“某字工,某句警”,而且是与全诗主旨有内在联系的“神光所聚”之处。诗眼即诗的眼目,是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精警传神的地方,是“一动万随”、能够揭示“全诗之指”的关键所在。它或为一字,或为一词,或为警句,都无不与整首诗  相似文献   

5.
所谓诗眼,是指一首诗或一句诗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或一首诗主旨所在句,或含有某种哲理的诗句。诗眼犹如人眼,最为生动传情,因而成为高考诗歌鉴赏考查的重点。、如何鉴赏“诗眼”?笔者总结出以下六法。以“一字”或“一词”为眼,以“一句”或“一联”为眼,方法各有三。  相似文献   

6.
古人评诗时常有“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一、二句中的“诗眼”是哪个字?为什么?清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相似文献   

7.
文眼与教眼     
文有文眼,教有教眼。文眼能够透露主题思想的内涵,教眼应当揭示教学目的和重点。试举数例:如《荷塘月色》文章的起句:“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它微露了主题思想的内涵,是本文的文眼。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高考诗歌鉴赏中有关“诗眼”的考题,其考查方式有的是直接让考生从诗句中找出“诗眼”并赏析,有的则变换提问方式,如:“某句中最生动传神的是哪个字?请简要分析。”“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好在哪里?”“诗眼”类的题目已成为高频考点。一、考点解说诗有“诗眼”,词有“词眼”。这里的“诗眼”“词眼”,有时是精练传神的一个字,有时是传达主旨的关键词、关键句。诗眼,一般是动词或形容词。分析诗眼就是抓诗句中最精练传神  相似文献   

9.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从一个人的眼睛里,可以窥见他的内心世界。所以在艺术创作中作家都十分重视对眼睛的描写。创作中的这一画眼睛的手法,也被借用来阅读、品评诗文。古代文论中就有诗眼、文眼的说法,还有“有全集之眼,有一篇之眼,有数句之眼,有一句之眼”的探讨。王安石说:“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万绿丛中一点红,透露出春天的消息。这一点红,犹如诗文中的“眼”。它能使全篇生辉,其色鲜,其味浓,其情深,其旨远。优美的散文非常讲究艺术构思,十分注重和讲究“眼睛”的设置。透过这一灵魂的窗户,我们可以窥见作者的思想、感情、修…  相似文献   

10.
<正>“诗要炼字,字者眼也。”(杨仲弘),“唐人五言,工在一字,谓之句眼。”(赵汸)所谓诗的眼睛,就是一诗或一句中最精辟最关键的一个字(有的并不局限于一个字)。这个字运用得如何,关系到一句诗甚至一首诗的好坏。所以古人说:“眼乃神光所聚”,“诗眼贵亮”。 “诗眼”也就是“句眼”。眼有传神的作用。据说,从前顾恺之画人物很有名气,他之所以十分注意描画人物的眼睛,是因为“传神写照,正在阿堵(这个)中”。诗眼如同人的  相似文献   

11.
离愁别怨压莺莺诗有诗眼,文有文眼。戏则有戏眼。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一诗,“春风又绿江南岸”句中的“绿”字是诗眼;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一文,“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是文眼;《长亭送别》一折,“别怨”二字则是戏眼。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语言文字生动形象,含义深刻,如何他一年级的孩子从语言文字中感受美,激起学生爱国情,我的体会是: 一、抓住句眼,展开想象,丰富句眼内容一年级的课文,每一篇短短小小,然而小小句子中的句眼,细细品味,还很有品头呢。如《小竹排在画中游》,第一句“小竹排,顺水流,鸟儿唱,鱼儿游。”这里抓住“唱、游”展开丰富想象,品出来的文字跟唱歌的“唱”,游水的“游”相差甚远。“唱”,鸟儿怎样唱?唱  相似文献   

13.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诗人很重视炼字,往往“为求一字稳,耐得半宵寒”。他们主要是锤炼诗句中最关键的一个字,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使之句中有“眼”,称之为“诗眼”。诗眼好比人的眼睛,顾恺之画人物时就非常注意画眼睛,说“传神写照,正在阿堵(这个)中”,就是要在眼睛里传达出人物的神情来。诗眼也这样,如果句中  相似文献   

15.
张僧繇画龙,一点眼睛,龙便飞去。这倒不是说点眼后壁上画的龙便有了生命,但可说明眼睛是传神之物,点上它,画的龙便周身灵动,栩栩如生了。诗文也讲究有“眼”。眼,把诗的筋络贯连起来,文字自会天矫如龙,通篇皆活。当然,作者在下笔时,未必先想到诗文中的眼(也不是每首诗或每篇文都有眼),然而情理所至,加上作者落笔如环,读者往往能在其中找出它的“眼”来,即找出它的关键性的或提挈性的词、语或句来。  相似文献   

16.
诗眼     
考点分析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是指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即一句或一首诗中最能表现情感意味、精神内涵的“词(字眼)”(有时是传达主旨的关键词、关键句)。就词性来看,诗眼一般是动词或形容词。如“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朱淑真《秋夜》)两句中,“凉”表面写“床凉”“天凉”,其实是写“心凉”,写心境的孤寂;“缺”表面写“树有缺口”,其实是写“人有缺憾”。“凉”“缺”二字弦外有音,一语双关,明则说此,暗则说彼,淋漓尽致地表达出诗人心中无限的落寞与无奈。  相似文献   

17.
点评:这是一篇值得称道的中考满分作文,它有以下几个鲜明的特点:其一,思路清晰,结构严谨。全文采取题记加领句的形式架构全篇。题记开篇扣题。三个领句“在我们这个年龄,我学会了理解”,“在我们这个年龄,我学会了分享”,“在我们这个年龄,我学会了担当”构成文章主体的文眼与红线。  相似文献   

18.
陆宗成 《语文知识》2003,(12):38-40
诗眼①诗人的艺术鉴赏力。范成大《次韵乐先生除夜三绝》:“道眼已空诗眼在。”②即“句中眼”,指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语见魏庆之《诗人玉屑》卷六。也指一篇诗的眼目,即全诗主旨所在。如纪昀评李商隐《少年》诗:“末句是一篇之诗眼。”  相似文献   

19.
朱自清“散文二篇”的“文眼”早有定论(如全国职高教材教参),即《绿》的文眼是开头一句:“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时候,我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荷塘月色》(以下简称《荷》)的文眼也是开头一句:“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新版全日制普高试验本第三册《教师教学用书》第124页也说:“一般都认为,这句是‘文眼’。”这样的“定论”总是让人感到“颇不舒服”,细究才发现定论欠当。理由如下:查遍《词典》和《辞海》,并无“文眼”词条:但根据“文眼”的母源词“眼”、“诗眼”等,我们就可大致确定“文眼”的概念。1999年版《辞…  相似文献   

20.
沈永红 《成才之路》2010,(24):44-44
诗眼,是指一首诗或一句诗中最凝练、最传神、最关键的一个字。它是一诗之神,足以使全篇生姿添色。刘坡公在《学诗百首》中说:“作诗点眼,犹之画龙点睛。诗无眼则佳处不见,龙无眼则神彩皆失。”诗眼在诗中的作用可谓大矣。诗词的教学,要特别注意抓住“诗眼”。“诗眼”既得,便势如破竹,境界全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