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朗读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手段之一,在指导学生阅读文本过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朗读能让学生更加深入地走进文本学习,体会文本的情感,也能够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体会文本的精妙之处,让学生享受朗读的过程,就是享受阅读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阅读是需要动脑思考的,只有潜心阅读,才能真正走进文本的深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这就是强调思考在阅读过程中的作用。怎样使学生在阅读中思考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一定意义上是学生的个性化的行为,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立足文本的内涵,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教师要能够引导学生走进文本,适当拓展,合理联想,个性阅读,感受阅读魅力。  相似文献   

4.
<正>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使学生在阅读中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那么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这种能力?一、教师潜心钻研文本,实现教师与文本的对话"文本"是教师展开教学活动的载体,离开了文本,我们的教学活动就无法进行。所以要想让学生走进文本,让学生走进作者的心灵,教师首先就要潜心  相似文献   

5.
阅读是一种修养,是一种享受,是一种培养。本文从三个读书活动简析江西护理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是如何吸引学生走进阅读世界,让学生在阅读中获得审美愉悦与情感体验,提升他们的审美趣味和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6.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在语文课堂上,我们应尽量地把时间交给学生,运用多种形式,让他们尽情地阅读,在阅读中与文本进行心灵的交流,并且加强读说、读写结合,促进思维发展.  相似文献   

7.
阅读鉴赏能力是学生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内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文本的语言、情感和内容等方面,引导学生展开听说训练、进行文义分析、理解故事情节,使学生受到文本思想情感的熏陶感染,获得审美的愉悦享受,从而提高他们的阅读鉴赏能力。  相似文献   

8.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这就是说要想领会一篇文章的内涵,就必须领会文中的情感因素,通过对字词句的品读、感悟、理解,与文本对话和心灵的沟通,引发学生情感体验,产生情感共鸣,让躺着的文本站立起来。一、创设情境,烘托情感气氛"情生于境,境能移情。"创设情境让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沟通交流,激发学生对课文的阅读兴趣。教学时,教师要把学生  相似文献   

9.
阅读是学生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其重点之一就是阅读教学。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使学生在阅读中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那么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这种能力?如何使学生在阅读中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呢?笔者认为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领学生走进文本、走进作者的心,和作者的心灵碰撞出火花。那么,阅读教学中教师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的途径有哪些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三个途径。  相似文献   

10.
所谓个性化阅读,是指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把最充裕的时间和空间让给不同个性的学生,并引导学生创造性地感受、理解、评价、鉴赏文本,让学生形成个性化的阅读体验,从而培养他们阅读反思的能力,并使他们的个性获得最优的发展。《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有这样的实施建议:"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由此可见,个性  相似文献   

11.
<正>文本细读是以文本为教学基础的阅读教学,它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水平。初中语文更重视学生的情感升华和文本理解,文本细读是阅读教学的必经阶段,更是让学生从字里行间理解作者的思想。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促进学生的语文阅读质量。一、文本细读的教学意义与传统的阅读模式相对,文本细读能够让学生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并进入到文本阅读的情境中,仿佛亲临其境般去感受和享受阅读的乐趣和价值。学生感受  相似文献   

12.
朱新萍 《考试周刊》2012,(11):28-28
阅读教学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能够自主阅读,在读的过程中能够走进文本,更好地理解体会人物的思想情感和作者的写作意图.在老师的指导下能够自主运用并创新。  相似文献   

13.
正博大精深的汉语言中蕴藏着丰富而滚烫的情感。以"语言理解和运用"为己任的阅读教学,就应该引领学生徜徉在充满情感的文本语言之中,触摸富有温度的文字,享受阅读形成的愉悦体验,让学生幼小的心灵与文本的情韵形成共振,从而丰富他们的语文核心素养。一、激活意境,让文字在涵泳中温馨可人引领学生走进语言营造的优美意境,感受如画一般的文字,在感悟语言的温馨可人之后,激  相似文献   

14.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阅读课是学生在老师指导下的阅读实践。《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逐步培养享受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实施小学语文阅读指导呢?笔者认为:教师的教学,就在于带领学生走进教材,指导学生参与实践…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这个背景下,文本解读具备了个性化解读的特点,但出现了政治化、功利化的趋势。其实,文本解读其价值在于实现作者与读者的交流,即通过自己的实际去走进文本,走近作者,形成自己对文本的理解。  相似文献   

16.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中有着丰富的情感体验。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丰富而有效的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将学生的情感活动与认知活动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感悟语言,享受阅读带来的快乐。学生置身于有效的教学情境中,拉近了与文本的距离,加深了对文本内容及思想情感的理解,促进了语文综合能力的训练。  相似文献   

17.
情趣和理趣的相互交融贯通,一直以来都是语文阅读教学的理想目标。对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而言,尤其注重追求"感悟",这里的"感"是指"情趣",致力于让学生进入阅读文本之中,走进读者营造的情景,与之进行情感的交流沟通,进而获得共鸣;"悟"则是指"理趣",指让学生走出阅读文本,走入自己的内在精神世界,获得一种醍醐灌顶的全新认知。怎样才能让高中阅读教学实现"情趣"与"理趣"的齐头并进、比翼双飞是高中语文教师应该思考和探究的重要课题。从而让学生能够油然而生一种有感而悟,由悟而醒的深层感受,能够极大程度上丰富阅读课程的教学效果,提升阅读教学的效率。  相似文献   

18.
阅读是输入,而写作则是输出,加在一起才能算是真正走进了文学殿堂。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我们要运用"读写相济"的教法,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帮助学生积累经典语句和典型素材,培养学生的语言思维,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我们要让他们既能享受阅读的乐趣,亦能切实提高写作水平,让初中语文课堂更有效。  相似文献   

19.
<正>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汉语言文化,字字蕴含着滚烫的情感。带领学生走进意境优美、情感丰富的课文,徜徉在充满感情的字里行间,触摸富有温度的文字,享受阅读带来的独特体验,拨动稚嫩心灵的和谐共振,熏陶、丰富他们的语文素养,是我们语文课堂承负的重任。因此,在阅读过程中,我们注重唤醒学生对文字所带情感的体验,对于激发学生良好的阅读兴趣、积极的阅读主动、强烈的主题意识,有着重要的意义。一、激活文本的意境,让文字温馨可人  相似文献   

20.
朗读能培养学生的语感,使学生理解感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对刚入校的一年级学生要重视朗读指导,培养他们的朗读习惯和朗读能力。在课堂教学中,要通过教师范读和学生个人读、小组读、比赛读,课内朗读和课外朗读相结合等方式,让学生认识文本、走进文本、享受文本,让孩子爱上阅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