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科学基金》2021,(2):223-235
1 新冠疫苗点亮希望之光 2019年末发现的新型冠状病毒以惊人的速度席卷全球.当全世界陷入恐慌之时,2020年1月12日,中国科学家向世界公布了新冠病毒的基因组,为全世界科学家寻找应对和治愈新冠肺炎疫情奠定了基础,研制新冠疫苗的工作也拉开了序幕.此后,多名科学家纷纷投身于新冠肺炎疫苗的研制工作.截至2020年12月10...  相似文献   

2.
自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以来,SARS-CoV-2病毒感染对全球公共卫生和人类健康造成了重大威胁,疫苗接种在抗击疫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全球用于人类接种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主要有灭活疫苗、mRNA疫苗和腺病毒载体疫苗,其中灭活疫苗中加入了铝佐剂,以增强疫苗的免疫反应。文章主要介绍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的研究现状及疫苗应用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3.
正新冠肺炎疫情持续,各大药企、研发机构都在紧急研发疫苗及新药。1月24日,全球发布了第一株新型冠状病毒毒株信息,这为新药研发确定了靶点。湖南中晟全肽生化有限公司(下称"中晟全肽")紧急组建了抗新冠病毒治疗新药研发攻关小组,并积极与浙江大学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兰州大学功能有机分子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多方协商组成联合研发团队,进行抗新冠病毒药物紧急研发。与此同时,中晟全肽向全球具有新药研发  相似文献   

4.
2019年12月起,新型冠状病毒(以下简称"新冠病毒")率先在国内被检测出,随即在全球蔓延、爆发,虽然目前国内病毒传播得到了控制,但世界其他国家仍处于疫情的高发或平台期。截止到2020年7月26日,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15 581 009例,死亡病例635 173例,然而目前仍没有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手段。疫苗被认为是人类面对病毒感染最有效的预防手段,因此,世界各国都在加紧开发新冠病毒疫苗。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当前已有18款疫苗进入临床Ⅰ期,12款进入临床Ⅱ期,4款进入临床Ⅲ期。在临床研究中,评价疫苗在人体上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是疫苗临床研究的关键点,同时也是难点。本篇综述将围绕着评估新冠疫苗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几个关键问题展开讨论。由于前期对SARS和MERS疫苗的研发成果对于新冠疫苗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因此,本文将这些成果与目前观察到的新冠病毒感染的临床免疫学特点相结合,以预测新冠疫苗研发可能的瓶颈以及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5.
正2019年末发现的新型冠状病毒以惊人的速度席卷全球。当全世界陷入恐慌之时,2020年1月12日,中国科学家向世界公布了新冠病毒的基因组,为全世界科学家寻找应对和治愈新冠肺炎疫情奠定了基础,研制新冠疫苗的工作也拉开了序幕。此后,多名科学家纷纷投身于新冠肺炎疫苗的研制工作。截至2020年12月10日,全球有162种候选疫苗正处于研发阶段,其中52种候选疫苗已经进行临床试验,有些疫苗已经公布了三期临床试验的结果。此外,今年与新冠病毒相关的研究论文激增。截至12月中旬,在同行评审期刊上发表的论文超过20万篇,而在非同行评审期刊上发表的文章更多。  相似文献   

6.
作为全球重大公共卫生危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暴发与传播显示了全球化时代的国际流动特征,也加剧了国际公共产品供给的有限性和国际冲突的复杂性.本文回顾了新冠疫情暴发前的全球科技发展趋势,并讨论新冠疫情暴发对中国科技发展环境的影响,提出了在后疫情时代中国积极开展科技创新和科技合作的战略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7.
正自2020年开始,新冠肺炎疫情就一直牵动着亿万人的心。在全球抗击新冠病毒的战役中,一些新技术被研发出来并得到应用。检测方法新冠病毒传播方式多样,除了经呼吸道飞沫和接触传播外,病毒还可以经由气溶胶、消化道、母婴等不同方式传播,传播渠道多,传染性强。因此,控制新冠病毒传播比  相似文献   

8.
正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暴发后,俄罗斯卫生部网站上发布的《新冠病毒(2019-n Co V)预防、诊断和治疗》文件中提到:"新冠病毒是一种由蝙蝠的冠状病毒与未知来源的冠状病毒重新组合形成的病毒。"有人将此解读为:俄方认为目前的新冠病毒是人工合成的;也有人认为,这种观点其实是指,新冠病毒不是一种全新的病毒,而是一种原本存在于动  相似文献   

9.
近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肺炎(COVID-19)在全球流行,给全人类的生命安全和经济发展造成了极大威胁。新冠病毒具有超高的传染性和一定的致死率,疫苗无疑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最有效的手段,国内外已有176个新冠疫苗正处于不同的研发阶段。本综述基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SARS-CoV)及其他RNA病毒疫苗研发的经验和教训,在新冠疫苗研发急迫性的前提下,从有效性、安全性和广谱性的角度来阐述新冠疫苗研发的最新进展和关键性策略,旨在为相关的研发工作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0.
<正>尽管癌症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甚至夺取生命的重大疾病,但迄今全球只有一种预防性癌症疫苗,这就是2006年经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上市的针对宫颈癌的人乳头瘤病毒(HPV)疫苗。在抗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过程中,研究人员研发了多种疫苗,其中就有信使核糖核酸新冠疫苗,即mRNA新冠疫苗。受到这种疫苗的启发,如今,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开始转向mRNA癌症疫苗研究。  相似文献   

11.
<正>2019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仍在全球传播,这场全球疫情使得病毒基因组测序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资金青睐,并极大地扩大了全球对此类病毒监测与预警的能力。2021年11月,南非一家实验室的测序人员发现一个有50多个突变的病毒基因组,并首次发出警示信号,几乎在瞬间,西雅图、波士顿和伦敦的计算机都在利用这些数据做出预测:这种被命名为Omicron的新冠病毒变异体是个麻烦,它是一种可能逃避抗体的病毒突变体。科学家们借助于基因测序、  相似文献   

12.
强化战略科技力量是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关键。我国新冠病毒疫苗研发取得阶段性胜利与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文章从国内外新冠病毒疫苗研发现状入手,通过分析我国新冠病毒疫苗研发科研攻关的成功经验,进一步深入思考和探索我国战略科技力量的使命定位、顶层设计、强化方式,并就进一步强化我国战略科技力量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正>本文以新冠肺炎疫情监控数据为研究对象,在传统的SEIR模型基础上提出新的Q-SEIRS传染病动力模型,分析严格管控前后的新冠疫情变化趋势,寻找新型疫情严格管控时机,减少疫情蔓延,降低民众恐慌。2019年末,中国新冠疫情自武汉爆发,在中国政府和人民的积极防控下,疫情得到控制,并趋向稳定。新冠病毒作为RNA病毒,其遗传物质不稳定,极其容易发生变异。变异后的毒株有一定概率突破当前疫苗防控体系,使得人群在接种疫苗后仍然有感染新冠病毒的可能。2022年3月,新一轮疫情开始在中国上海出现。上海普陀区发现第一例新冠确诊病例,之后半个月内,上海市内发现一系列新冠肺炎感染者。  相似文献   

14.
《学会》2021,(6)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以来,"新冠疫苗"主题持续成为备受关注的热点。伴随移动智能终端的广泛普及,微信公众号成为公众获取知识的重要平台。该文统计了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以新华社、人民日报、央视新闻为代表的主流媒体公众号,以科普中国、丁香医生为代表的公共性科普类公众号,以混知、酷玩实验室为代表的优质科普类自媒体公众号,自新冠疫苗研发以来所推送的"新冠疫苗"专题文章的传播情况。在此基础上分析传播内容及其中的科学元素,总结各类平台的传播特点,并提出进一步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5.
正流言:新型冠状病毒能通过气溶胶传播,所以疫情期间不能开窗通风,否则很容易被传染。真相:《新冠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指出,新型冠状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为"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且"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情况下存在经气溶胶传播的可能"。气溶胶是非常微小的液滴或固体颗粒,可长时间悬浮在空气中。微粒中含有微生物或生物大分子等的被称为生物  相似文献   

16.
正战胜疫病离不开科技支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抗击疫情所需要的疫苗、药品等研发,要调动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各方面的积极性,注重科研攻关和临床、防控实践相结合,在保证科学性基础上加快进度。疫情当前,使命在肩,自新冠肺炎疫情出现以来,中国科学院党组认真落实党中央指示精神和决策部署,第一时间成立了"中国科学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中国科学院院党组书记、院长白春礼任领导小组组长。  相似文献   

17.
正3月28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米峰介绍,截至3月27日24时,全国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疫苗疫苗超过1亿剂次。米锋表示,加快疫苗接种,是当前有力的疫情防控手段。我国正在安全、有序加快推进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不过,尽管中国新冠疫苗全球供应和全民接种已经双双破亿,但仍有民众对接种新冠疫苗心存疑虑。对此,在发布会上,多名权威专家集中回应了关于新冠疫苗接种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8.
正从2020年3月以来,中国新冠肺炎疫情逐渐得到控制,而全世界范围内的新冠病毒感染者却增加迅猛,形势更加严峻。各国科学家们一直在努力探索,但是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并没有像人们翘首期盼的那样,短时间内在病毒溯源、病毒变异规律、特效药物开发、疫苗研发等方面取得实质性的巨大进展。政府投入了大量的公共研发资金,仍然收效缓慢,科技界不得不面对被某些政治人物和公众质疑。殊不知,投入大产出慢正是前沿科技研发特别是医学研究与药物开发的真相。生命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19.
用于预防和治疗新型冠状病毒的药物尚在研发试验阶段,核酸检测方法和试剂研发是防控新冠病毒之重要措施。对核酸检测方法和试剂专利进行分析有利于科研工作者利用专利情报,提高科研成果的专利保护意识。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防疫专利信息共享平台为基础数据来源,对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和诊断的175项专利申请数据进行整理-筛选-归纳-可视化,分析申请量年变化、申请类型和申请人信息,并重点梳理关键申请人的专利申请动向及布局。得出结论:核酸检测和诊断领域专利申请发展受疫情发展影响显著;核酸检测和诊断领域检测方法众多,发展较为成熟;核酸检测和诊断领域申请人以中国的高校及科研机构为主,科研成果专利转化率高;专利布局成为重要申请人保护知识产权、加强专利竞争力的有意之举。  相似文献   

20.
本文基于已公布的新冠病毒(COVID-19)疫苗专利或文献,分析了我国目前研发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核心免疫原,着重关注其中可能涉及的S-2P知识产权风险,并对我国利用该技术发展相关疫苗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