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万方:文学是一种自我表达常怡:用故宫的神兽给孩子造梦孙鱼和左昡:写给中国孩子的故事诗人童子:儿童诗是属于孩子的浪漫主义青年作家刘汀:在文学中认识自我、认识世界超侠:永远葆有童真,永远热爱科幻“90后”儿童文学作家常笑予:家庭土壤中孕育的文学梦  相似文献   

2.
纪舟 《家教世界》2024,(1):12-13
<正>2023年10月21日晚,世界科幻领域的国际最高奖项之一——“雨果奖”,在2023成都世界科幻大会上揭晓,中国科幻作家海漄凭借小说《时空画师》获得最佳短中篇小说奖。他也是继刘慈欣、郝景芳之后,第三位获得雨果奖的中国科幻作家。海漄与科幻的结缘始于孩童时代“,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故乡的书店就在我脑海中搭建了一个只属于我个人的曲径通幽的私人花园,这个花园里,科幻是最美的风景。”  相似文献   

3.
<正>说起电影《流浪地球》,很多人都看过。这部科幻故事的原创作者刘慈欣可是凭借《三体》拿过雨果奖的著名科幻作家。你知道什么是科幻故事吗?“科”指的是科学,即科学依据,科学原理;“幻”指的是幻想,即目前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发生的事。一个优秀的科幻故事须具备三个要素:1.逻辑自洽。也就是说写故事时要能自圆其说,符合逻辑;2.科学元素。  相似文献   

4.
永远的先生     
如果你问我最敬仰的作家是谁,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鲁迅、而且就算再过几十年,这个答案也不会变……——写在前面本是一个富家子弟,却遭遇了家道中衰的突变;本可有一个读书求功名的传统人生,却生在了一个社会骤变的时代;本可凭着“海归”医师的招牌安稳一生,却毅然选择了从文救国的道路;本可抖抖衣袖飘然而去,却给后人留下了无尽的精神财富;本……再多的“本”也只能造就一个庸才,只一个“却”就可成就一座高峰、先生,我只能这样称呼他,我想每个中国人都会愿意这样称呼他。在那个黑暗动荡的年代,先生是第一个从“铁屋子”中醒来的人。“梦醒…  相似文献   

5.
《装在套子里的人》是俄国作家安东·巴甫罗维奇·契诃夫,一八九八年写成的作品,也是他著名的短篇小说之一。在这篇作品里,作家塑造了希腊文教师别里科夫这样一个顽固地维护沙皇统治制度的奴才典型形象。别里科夫的故事,是借“我”(即中学教师布尔金)同兽医伊凡·伊凡尼奇的谈话叙述出来的,编选在高中语文第  相似文献   

6.
<正>谈起向初中生推荐科幻小说,我更倾向于从科幻作家说起。NO.1儒勒·凡尔纳【法国】(1828~1905)首先,躲不开的人是儒勒·凡尔纳,他也是国内很多读者提起科幻作家时唯一会想起的名字。在小说创作方面,凡尔纳师承大仲马,喜欢写地理探险小说。在凡尔纳生活的年代,科学开始昌盛,于是科幻元素不可避免地融入了他的作品中,他也成了法国"科幻之父"。跟更早的旅行和地理探险故事比较,  相似文献   

7.
永远坐前排     
父母常常教育我们什么事都要争第一。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很努力地向前,可最终不一定能达到很好的效果,玛格丽特的故事也许能给我们许多思考。20世纪30年代,英国一个不出名的小镇里,有一个叫玛格丽特的小姑娘,自小就受到严格的家庭教育。父亲经常向她灌输这样的观点:“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力争一流,永远做在别人前面,而不能落后于人。即使坐公共汽车,你也要坐前排。”父亲从来不允许她说“我不能”或“太难了”之类的话。对年幼的孩子来说,他的要求可能太高了,但他的教育在以后的那些年里被证明是非常宝贵的。正因为从小就受到父亲的“残酷”教育,…  相似文献   

8.
科幻作家叶永烈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在上小学时,老师给同学们出了一道题:“冰化了,你看到了什么?”同学们无一例外地回答:“看到了水,冰融化成的水”。于是大家都得了满分,只有叶永烈得了“0”分,他的答案是:冰融化了,我看到了春天。当叶永烈找到老师,老师对他说:“在我心里,我给你打满分,可在答卷上我要给你0分。因为如果我给你满分的话,在高考时你就会得0分,那你就考不上大学了,我该为你的将来负责”。还有一则故事:电视台进行智力测验,主持人用粉笔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圆,问题是:这是什么。问到大学生时,他们哄堂大…  相似文献   

9.
心中总留一片天地给他的音乐,因为他是永远的小齐。在许多人的心目中,小齐似乎已是一个“过期红星”。每当朋友们谈论起最喜欢的歌手时,陶?、周杰伦、阿杜的名字总是被频频提起。也许这是一个全新的音乐时代,现在的乐坛似乎更属于代表流行的他们。我却喜欢小齐,因为在我心目中,小齐代表的是永远。我喜欢他的每一首歌。我会在不同的时候,听他用特有的声音唱出人生路途的艰难险阻,听他讲述纯真世界里的故事,听他诉说欢乐与无奈,听他表达理想与正义的信念。听着他的歌,所有的紧张、烦躁和不快,都烟消云散了。只剩下一个拥有平和心态的我,还有小…  相似文献   

10.
蛟龙入海     
《小学科学》2011,(9):24-25
凡是读过法国科幻作家凡尔纳的名著《海底两万里》的同学大都对主人公乘坐的“鹦鹉螺号”潜水艇留有很深的印象。随着科技的发展,科幻故事中的“鹦鹉螺号”也逐渐变成了真正的海洋探测装备,这就是载人深海潜水器。  相似文献   

11.
亮亮从小就爱听故事,他每天睡觉前都要妈妈给他念书上的故事,否则就睡不着觉。后来,亮亮渐渐地长大了,短短的小故事听了越来越让亮亮觉得没意思了,他渐渐地迷上了孙悟空,迷上了科幻故事,他让妈妈到书店里买了好多的书来念给他听。可没过几天,亮亮又有意见了——故事那么长,每天晚上妈妈只能给他念几页,念了好多天才念到故事的高潮部分,听起来可没劲儿了。最后还是当作家的爸爸想出了个好办法:一个是去书店买来了故事书的缩写本,另一个是爸爸自己来缩写故事,然后让妈妈给亮亮讲。这一招可真妙!短一点的故事亮亮一个晚上就可以听完了,长一点的…  相似文献   

12.
从报上读到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人贩子拐了一个5岁的小男孩,小男孩没有像其他的孩子那样哭,一直叫着人贩子叔叔,并且从口袋里掏出一颗糖,说:“叔叔,我最爱吃这种糖了,你的孩子也喜欢吃糖吗?叔叔,给你吃,挺甜的。”这时,人贩子才想起自己也有一个家,也有一个5岁的女儿,女儿也喜欢吃糖,每次吃糖,都要送进他嘴里一颗,亲亲地问道:“爸爸,甜吗?”人贩子这才意识到,生活在最困苦的时候,也有它甜的一面。  相似文献   

13.
<正>爸爸是一名大学老师,也是一位运动员,印象里爸爸总是比较忙,但是我最快乐的时光大多是和爸爸一起度过的。我们一起跑步、跳绳,一起踢我最爱的足球,一起偷吃妈妈做的美食……我们父子俩就像一对好朋友。爸爸是我心中的“故事大王”。他有好多好多的故事,随时随地随身地“带着”:“毛委员送棉衣”“水缸的秘密”“小兵张嘎”“王二小的故事”“一封鸡毛信”……那些战争岁月里的英雄故事,爸爸讲得一个比一个动人。  相似文献   

14.
胡天然 《作文大王》2022,(Z1):54-59
<正>风尘三侠之虬髯客今天,妈妈给我读了《风尘三侠》这个故事。妈妈说这个故事很有名,可能大家都知道,所以情节我就不讲了,我想分析一下这三个人。虬髯客跟李靖和红拂女本来不认识。红拂女和李靖在去太原的路上,住在小客栈里,虬髯客突然来找他们,还给李靖送来他最恨的一个黑心大官的头颅。从这件事中,我认为,  相似文献   

15.
<正>张老师:同学们,你们一定听说过“科技改变生活”这句话吧。祖国的发展离不开科技,今天咱们就来聊聊关于科学的那些事儿,写一个科幻故事,将头脑中天马行空的想象记录下来吧!阿呆:什么是科幻故事?文君:我知道!科学加上幻想,并将故事融入其中。张老师:是的,简单来说,科幻故事以科学知识为基础,通过合理且大胆的想象,具体地展开故事情节。阿呆:这样的文章怎么写呢?  相似文献   

16.
冷玉斌 《师道》2007,(7):50-52
《麦兜故事》里,麦太太给麦兜讲床边故事,准确地说是床边训话:“从前有一个小朋友,他早睡早起,他很长寿。”“从前有一个小朋友,他早睡晚起,他就死了。”“从前有个小朋友,他不孝顺,有一天,死了。”“从前有一个小朋友,他不听话,有一天,他死了。”……今天早上听课,听着听着走神了,我不由自主地想到这个故事情节。  相似文献   

17.
从乡村走来的科学家──物理学家周镇宏的童年故事刘小玲“魔方人物”每一回访问周镇宏,我总喜欢微微地仰视他。不仅仅因为他长得高大魁梧,实在是仰望他的角色。很客气的但真正从心底里发出的,我应称他周老师。但有时我称他“周作家”,有时又会叫他“周教授”,有时更...  相似文献   

18.
上中学时我非常喜欢文学,常常在上自己不喜欢的课时写一些散文和诗歌,同时做着伟大的作家梦或诗人梦。郭玉甫老师发现了我的秘密。在一堂作文课上,她在又一次朗读了我的作文后,语重心长地对同学们说:“我不排除你们当中有人成为作家的可能,但我要告诉大家的是,环境可以改变一个人。你们现在仍然是中学生,如果考不上学,我很难想像在如此尘土飞扬的环境中能够成为作家。所以有当作家的愿望是好的,但目前最重要的是学习、考学。”当时我正处于痴迷阶段,对郭老师这一大段主要是针对我的话丝毫没有放在心上,我甚至还不无得意地想:等…  相似文献   

19.
六点还差一刻。亚菲焦急地看了看表,朝公共汽车来的方向张望着,不由地皱起了眉头。亚菲在一个科幻网站里认识了一个在计算机和宇航方面都很有见地的科幻爱好者,今天约他六点钟在宇宙之光咖啡屋见面,希望能为调查爸爸的事情出点主意。 “小姐,你要去哪?也许我能顺路送你去。”清瘦的李飞把一辆自行车停在她面前。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一个出身于下层民间并为民间文化所深深浸染的作家,老舍好“武”崇“侠”,由此又影响到他的文学创作:面对着古老中国被迫进入世界殖民体系之后的不可避免的现代化进程,老舍为“武”这种前现代技能唱了一曲深情的挽歌;同时,他又试图将“侠”的气质作为国民性改造的一种精神资源,通过激活、改造传统文化中“侠”的因子实现新民强国。老舍与侠文化的关系,在中国近现代文化和武侠文学的发展轨迹中,具有相当的典型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