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行政诉讼中的行政首长出庭应诉制度在全国范围内确立了民告官的诉讼制度,将行政机关纳入到了司法监管中来,提高了行政机关的依法行政意识。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的合法权利,是中国进行法制化建设史上的里程碑。在当前的司法实践过程中,行政诉讼中的行政首长出庭应诉制度存在着很多的问题,需要不断的进行完善。通过对行政诉讼中的行政首长出庭应诉制度制定的原因、背景、主要内容进行检查,通过分析和对比,探讨"行政首长出庭应诉制"对行政法制化建设的积极意义,为法治化建设添砖加瓦。  相似文献   

2.
行政首长出庭应诉制度在行政诉讼理论与实务中受到极大的关注,通过对行政首长出庭应诉制度的辩证分析发现,无论是从从维护司法权威,依法行政还是从及时化解行政纠纷的角度出发,行政首长出庭应诉制度都应当作为一种制度加以构建并完善。  相似文献   

3.
在行政诉讼中,行政首长不出庭应诉的现象非常普遍。行政首长不出庭应诉,容易激化与行政相对人的矛盾,不利于行政纠纷的解决和行政判决的执行。建立健全行政首长出庭应诉制度,已成为完善我国行政诉讼制度的一项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行政诉讼实践中,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的比率极其低下,建立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不仅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而且已经具备了必要的条件。惠州市构建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要从立法的完善、制度的设计以及观念的更新等方面加以努力。  相似文献   

5.
实践中行政机关负责人不出庭应诉的现象已经屡见不鲜,既不利于行政机关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还有可能升级和行政相对人之间的矛盾。笔者通过分析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时的几种心理障碍,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司法应对措施,以期对有序开展行政机关工作和顺利进行司法程序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决司法实践中证人普遍不出庭的困境,2012年修改的《刑事诉讼法》增加了证人人身保护制度、证人作证经济补偿制度、证人强制到庭制度以及拒绝作证的制裁制度,从积极鼓励与消极制裁两个方面来促使证人出庭.然而,新刑事诉讼法对证人出庭过于原则化的规定,使得新增规定的操作性不足,导致新法实施之初证人不出庭的局面并未得到较大改变.解决证人不出庭的困局,需要通过司法解释进一步细化补充,从而为司法提供明确的规范指导.  相似文献   

7.
文章对我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七条之规定进行分析,提出我国现行应诉管辖制度之缺陷。在参考大陆法系各国应诉管辖制度之学说及立法例的基础上,明晰应诉管辖的构成要件,以期有助于判断法院管辖权之有无,使得民事诉讼审判程序的进行避免徒劳,实现诉讼经济之司法改革目的。  相似文献   

8.
《学周刊C版》2017,(21):135-136
证人不出庭作证是困扰我国刑事审判工作的一大难题,2012年,新《刑事诉讼法》修改,在立法上确立立隐蔽作证制度。隐蔽作证时证人出庭作证的革新之举,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消除证人的各种顾虑,使其从心理上排除被恐吓的危险,勇于出庭,作出真实、符合逻辑、不被左右的陈述,全面有效的帮助法庭查明事实,充分贯彻直接言辞原则。但是,新《刑事诉讼法》第62条确定的隐蔽作证制度无论是该制度本身,还是在司法实践中的实际运用都存在一些问题,其未必能够有效化解证人出庭这一痼疾。文本仪新《刑事诉讼法》第62条为考察背景,首先从刑事立法和司法实践两方面审视隐蔽作证制度的现状,其次从两个方面反思了隐蔽作证制度的一些问题和原因:一方面分析了隐蔽作证制度的使用范围过于原则化、忽视对证人财产利益的保护等方面的立法缺陷;另一方面结合我国司法现状,指出隐蔽作证制度在目前的司法实践中遇到的诸如法官对隐蔽作证的矛盾心理、证人的畏难心理、隐蔽作证程序的难以操作性等方面的障碍与困境。  相似文献   

9.
张磊 《考试周刊》2014,(99):19-19
<正>为进一步完善刑事诉讼制度,确立侦查人员出庭规则,2012年新修改的《刑事诉讼法》第57条以法律条文的形式明确了侦查人员出庭的义务,以及启动侦查人员出庭的程序,表述更清楚,更具有可操作性,但在实践中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一、侦查人员出庭作证现状及存在问题司法实践中,侦查人员出庭作证有助于案件推进,一方面能够突破被告人的心理防线,消除被告人的侥幸心理,迫使其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刑事司法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证人出庭难的现实对司法改革的羁绊日益突显。目前,对当前证人出庭的研究存在着诸多误区,例如对证人不出庭作证缺乏理性分析,对证人不出庭的价值有所忽视,制度设计缺乏现实性等。因此,从案件分流和证人筛选两个角度出发,认真研究证人不出庭制度,从而为我国刑事证人出庭难题的解决寻找一条新的途径不仅必要,而且必行。  相似文献   

11.
行政诉讼第三人是行政诉讼中的一项重要制度,也是极具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的一个重要问题。行政诉讼第三人的范围或种类问题是行政诉讼第三人中的一个关键性问题,理论界对此有不同的看法,在立法中也没有对行政诉讼第三人的范围问题作出明确规定。这导致在司法实践中各地有不同的做法,缺乏统一的标准,亟待完善。从基本原则、标准等方面对行政诉讼第三人范围的界定作系统的分析,在此基础上可以对行政诉讼第三人的范围作出较为科学的划分。  相似文献   

12.
行政诉讼制度是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的重要途径之一。我国现行的行政诉讼制度在立法和执法实践中,均表现出对公民权利的保护和对行政权利的控制,为完善我国社会主义法治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规定的行政抗诉制度,无论是在立法上,还是在司法实践中,均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对行政抗诉的对象、抗诉理由及其适用标准,以及抗诉案件的审级设置等几方面再加以研究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3.
代表人诉讼制度是我国解决群体性纠纷的群体诉讼机制,它体现了民事诉讼公正与效率的价值,对于群体性纠纷的解决有着其他诉讼机制无法比拟的优越性。但是由于其自身存在缺陷,以及司法环境不容乐观,使得该制度在实践中的适用率并不高。这就需要我们立足于代表人诉讼制度的立法完善,改善目前的司法环境,促使该制度发挥其应有的功效。  相似文献   

14.
宋初皇帝具有注重完备法制,强调使官吏明法,重视慎刑恤狱,绳赃官重法等法制思 想。在这些思想指导下,创立了宋代法律体系,通过法律考试等措施来提高官吏的法律素养,加强 司法制度建设以预防冤狱,并在实践中严惩贪官,取得了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5.
缺席判决作为诉讼中一种重要的结案方式,在我国的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中都有明确规定。然而在我国的刑事诉讼法中,缺席判决制度无疑是一种缺憾,与现行的诉讼经济理念相违背,也不利于诉讼公正的实现。本文认为,应该借鉴国外先进立法经验,结合我国的司法经验和实际国情,构建我国的刑事诉讼缺席判决制度。  相似文献   

16.
传统观点司法拘留就是民事拘留,民事拘留就是司法拘留,然而立法和司法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早已使司法拘留的内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行政诉讼和刑事诉讼的实践与立法使司法拘留突破了民事诉讼领域,从而在行政诉讼和刑事诉讼中存在司法拘留,因此,再也不能简单地把司法拘留等同于民事拘留。  相似文献   

17.
在程序瑕疵的处理上,充分考虑程序对实体结果的影响,是我国司法实践的普遍做法。但我国现行法却规定对违反程序的行政行为效力一律否定,这种法律与实践的冲突给理论研究带来了困难,也使得司法判决的公正性受到质疑。此外,实践中所遵循的"利益权衡下的实体审查"方式,在审查标准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偏重于实体利益而轻视了程序价值,究其根本在于忽视了程序瑕疵对相对人的"权益影响可能性"这一核心理念,而过分追求实然性的结果公正。  相似文献   

18.
我国民事诉讼立法虽然对人数不确定代表人诉讼作了较为详细的规定,但至今尚无实践。学者对这一制度的完善建议多集中于法律文本层面,而本文试图从当事人、法院和律师三个维度,对人数不确定代表人诉讼实施的相关社会条件加以分析,认为以中国目前的国情,这一制度没有适用的空间,应通过多元化途径来解决群体性纠纷。  相似文献   

19.
我国的行政诉讼法对行政裁决行为是否可以提起诉讼没有给予明确的界定。从性质上而言,其是一种具体行政行为,理应允许对其提起诉讼;从对其进行司法审查的两种方式的效果上看,行政附带民事诉讼的方式更具有形式和实质的合理性。所以对行政裁决行为,应当改变立法上的模糊规定,以行政附带民事诉讼的方式提起对其的司法审查。  相似文献   

20.
我国反垄断私人诉讼制度中的问题及其解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垄断实施体制包括私人诉讼,反垄断私人诉讼又被称为“第二防护网”。私人诉讼在主体、目标和激励等方面都具有特殊性,这些特殊性决定了其作用也是特殊的。我国反垄断法在实施体制上是行政加有限的司法控制模式,私人诉讼范围的狭小将削弱反垄断法实施的效果,有必要扩大反垄断私人诉讼制度的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