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气息"是叶澜教授"新教育基础"改革的核心部分和精华内容,是现阶段素质教育下课堂改革的方向。下面笔者将阐述如何把小学英语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快乐地学习英语。玩是孩子们的天性,在自己创设的小游戏中反复地表演,不厌其烦地充当着各种角色,这种天性就是学习英语最适合的方式。那就让我们教师把课堂"还"给他们,让他们用玩的方式享受"说"英语的快乐。一、把课堂交给学生,让他们去创作,去想象  相似文献   

2.
尤文君 《辅导员》2010,(2):61-61
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曾说:“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活力;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的气息;把创造还给学生,让教育充满智慧的挑战;把精神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充满蓬勃生机。”在语文课堂上,教师该如何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活力呢?现谈谈我的一点想法。  相似文献   

3.
张贵红 《中学生物学》2005,21(11):20-21
"把课堂还给学生"这句口号,犹如一股强劲的春风,拂走了"填鸭式"教学的阴霾."把课堂还给学生"实际上是对学生主体地位回归的呼唤;"把课堂还给学生"要求教师们积极在课堂上开展探究式教学,让学生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相似文献   

4.
教育家叶澜指出:"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气息。"给学生一点时间和空间,他们一定会呈现出一个你意想不到的、更为精彩纷呈的新天地。课堂是学生生命活跃的殿堂,是  相似文献   

5.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数学教育要从以获取知识为首要目标,转变为首先关注人的发展,创造一个有得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教育环境,提供给学生充分的发展空间。"课堂数学教学的开放,我们觉得,在观念上,应该考虑我们的教学是否注重了"生命体的发展",是否思索过"我们今天的教学,将给孩子们明天留下什么"?所以,我们要努力创设开放的学习环境,应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尊严还给学生,把童趣还给学生,把自主还给学生。让学  相似文献   

6.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这是新课改的目标。如何把课堂还给学生?文章结合课程改革实践,运用文献检索法、实验法等开展教学,尝试给学生一个思维碰撞与交流的空间,反思纠错的空间,提出问题的空间,自主探究的空间,目标认同与即时检测的空间,有效提高了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7.
《教育》2008,(18)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气息",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努力为每个学生的主动参与提供广泛的可能性。这种思想当前正深刻影响着众多教师的课堂教学实践。那么,如何把课堂还给学生?做"教学资源"的生成者著名教育专家叶澜教授提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把学生看作"对象"、"主体",还要看作是教学  相似文献   

8.
新的课程观认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过程是学生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过程。把课堂还给学生,就是确立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本文从激发学习兴趣;给学生自主学习,咀嚼思考的时间;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善于观察与思考的习惯;延展习题的功能、发散学生思维五方面介绍了在化学教学中怎样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力求达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以学生为本"是新课改的核心理念,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自主课堂的实践,真正体现出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从让学生自己读、自己问、自己谈、自己说四个角度,探索把课堂还给学生的实践和操作。  相似文献   

10.
吴芳 《快乐阅读》2011,(17):14-15
有一句话给我的感受很深:"建立自主高效课堂的建议:改变教学结构,调控教学关系,建立民主课堂,把学生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把学生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把学生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这句话对我触动很大。我承认我是一个  相似文献   

11.
《考试周刊》2016,(19):174-175
新课程理念给学生带来思维的"释放"空间,这种"释放"给课堂注入一股"清新空气",让教育灵动起来,做一个适应课改的开放型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让每个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作用,使其获得审美体验和享受成功的欢愉,让音乐课堂充满活力。  相似文献   

12.
"让学"就是让学生学,教会学生自己学习,是把课堂的时间、空间、机会等尽可能地让位给学生,让学生主动质疑、相互交流、深入探究地进行学习。结合当前课堂教学的误区,从什么是"让学"、教师该如何"让学"等方面进行阐述,通过对"让"的尺度的把握,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达到让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大胆放手,让古诗文课堂灵动起来。把课堂还给学生,把活动还给学生,把探索还给学生,把创新还给学生。学生能做的事情让他们自己去做,相信他们,鼓励他们,引导他们,让他们在课堂上尽显才华,既积累知识又提高能力。使学生的个性、思维和潜能在没有束缚和遏制的状态中尽情展现,轻松自如地应对课内外古诗文阅读,  相似文献   

14.
赵利娜 《考试周刊》2015,(20):172-173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气息"是叶澜教授"新教育基础"改革的核心部分和精华内容,是现阶段素质教育课堂改革的方向。把课堂还给学生,就是要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三疑三探"教学模式,是从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出发,依据新课标的要求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探索总结而来的,通过设疑自探、解疑合探、质疑再探等教学环节,把"疑"字贯穿课堂教学始终,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发现问题、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能让学生养成敢于质疑、善于表达和不断反思的良好学习习惯,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15.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地理课堂活起来”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是时代的迫切需要。作为新课程的实施者,如何把课堂还给学生,又让课堂活起来呢?现结合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以"高效课堂"为改革方向的新一轮教学改革给数学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它让数学课堂教学更精彩,使学生的个性得到了更充分的张扬.实践证明,唯有敢于把课堂还给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去经历并且积累经验,学习的过程才会充满生命的律动,课堂教学才会充满生动和灵动.  相似文献   

17.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气息"是叶澜教授"新教育基础"改革的核心部分和精华内容,是现阶段素质教育课堂改革的方向。把课堂还给学生,就是要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三疑三探"教学模式,是从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出发,依据新课标的要求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探索总结而来的,通过设疑自探、解疑合探、质疑再探等教学环节,把"疑"字贯穿课堂教学始终,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发现问题、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能让学生养成敢于质疑、善于表达和不断反思的良好学习习惯,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18.
自主探究是新课程提倡的一种学习方式。因此,课堂上要给学生学习主动权,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时间,有探究的机会,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舞台,把"学"的权力还给学生,把"想"的时间交给学生,把"做"的过程留给学生,增强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激发自主探究的潜能,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19.
正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气息;把创造还给教师,让教育充满智慧挑战;把精神发展主动权还给师生,让学校充满勃勃生机。华东师范大学第三附属中学根据办学实际和需求,把新基础教育理论提炼为"四还",大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使课堂成为了师生演绎生命的重要场所。一、新基础教育的三个要求我校创建于1984年,1997年金山撤县建区成为金山区重点高中,2007年学校成功创建上海市实  相似文献   

20.
小学生有一种天性那就是爱玩好动,他们总爱根据自己的爱好和想象来进行体育活动。叶澜教授曾说:“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气息;把创造还给教师,让教育充满智慧挑战;把精神生命发展主动权还给师生,让学校充满勃勃生机。”因此,课堂上,我们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通过“互动”来提高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