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恽寿平是清代早期的著名画家,他兼擅长山水与花卉,是清初画坛"六大家"之一。恽寿平的画论在如何继承绘画传统与创新方面颇有新意,对后世影响深远。他的山水画与花卉画自成一格,艺术成就很高。他的"没骨花卉"画为清代以及近代的花卉画创作开辟了新的道路,他也因此成为"常州画派"的创始人。  相似文献   

2.
正3.没骨法直接以意笔方法点写而成的草虫画法,称为没骨法。没骨法大笔挥写与局部勾勒并用,以笔法灵动、融洽自然为好。没骨法亦可全部用色彩完成。(见图4~图9)图4没骨法之一(蝴蝶)以没骨法完成草虫造型。没骨法用笔要紧扣结构,一笔成型或数笔成型。此图,蝴蝶和翅膀皆是以一笔或数笔完成。  相似文献   

3.
陈友祥 《邢台学院学报》2012,(2):124-125,128
恽南田,"清初六家"之一,有"诗、书、画"三绝之称。就南田的绘画而言,他初攻山水,后改攻没骨花卉画,并以此名世。该文章从画史及南田的画跋、绘画题材、绘画风格等方面探讨其没骨画画法师承关系。  相似文献   

4.
正4.没骨着色法先以没骨法将草虫画好,再根据需要着染色彩的方法,称为"没骨着色法"。着染色彩,通常要在墨色干后进行。一般先着染水色,根据需要再点染或填以石色。(见图10)5.勾写结合法先以没骨点写,干后再在结构处以线勾勒,融工写于一体的方法,称为"勾写结合法"。此种方法点写时,草虫的大体结构已基本表现到位,勾勒时只勾写关键处即可,不可全勾,也不可勾死,如此方有灵动之变。(见图11、12)  相似文献   

5.
水彩画,在人们的观念中一直把它当作外来艺术,把英国看成水彩画的发源地。实际上水彩画并不只是源于西方.我国使用水为媒介的绘画材料,用“没骨法”完成的。水彩一作品,有更久远的历史。公元前的战国与秦汉时期的绘画。如金雀山和马王堆出土的帛画,被认为是古代绘画中“没骨法”的先驱,明清时期的任伯年、吴昌硕等画家使“没骨法”日趋成熟。  相似文献   

6.
没骨画初探     
弘扬“没骨画”这一优秀的传统绘画艺术 ,须对其形成、发展的历史及其在历代发展的不同状况进行研究和探讨 ,从而窥其发展规律 ,寻其变化条件 ,探其历史根源、究其因果成败。以便对“没骨画”与“骨法用笔”这两种截然不同的中国画的传统绘画方法之一的“没骨画”有更全面 ,更系统的了解  相似文献   

7.
宋徽宗《春树彩禽图》精通"黄体"而发挥工笔形态,又结合工笔发挥笔墨意味,将宋代"黄筌富贵""徐熙野逸"两种主要画法融为一体。有野逸率意的笔法,但不荒疏,色彩富丽而又不艳俗,一种大雅静谧之气令人心荡神怡。画面所表现出来的春天气息,明丽夺目而又宁静,妩媚含情而又雅致。而在宋徽宗绘画的鉴定上,代笔是后来出现的应付索画的现象,作为皇帝的宋徽宗根本不存在这样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没骨画的主要特点是"直接以色图之",但这种"以色图之"并非是不讲究"骨法用笔"的平涂,而是在用色方面对笔法的新要求。对"骨法用笔"和"没骨"两个概念做了分析比较,并结合实例,简要说明了"骨法用笔"在没骨画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9.
正谈及五代和北宋的花鸟画,我们首先想到"徐黄异体"和黄筌、黄居父子。可惜徐熙的作品已经失传,南唐后主李煜"爱其重迹",宋太宗看到他的《石榴图》后叹道:"花果之妙,吾独知有熙矣!"好在黄筌的传世作品让我们得以窥见那个时代花鸟画的盛况,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中说"黄筌富贵,徐熙野逸。  相似文献   

10.
没骨花鸟画创自北宋画家徐崇嗣,在沈括的《梦溪笔谈》中曾记载到,“(徐)崇嗣,创造新意,画花不墨圈,直叠色渍染,号‘没骨花’”。纵观美术发展史,没骨画的表现技法影响深远,为美术史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第一个部分针对起源与概念进行探究;第二个部分重点研究没骨花鸟画的艺术风格,并通几种主要技法进行深入分析;第三部分是以表现特征为切入点,从多个方面探讨没骨花鸟画对当代花鸟画家绘画创作的影响。从传承的角度看,多位著名画家都继承发展了没骨花鸟画。最后分析了没骨花鸟画在当代的发展现状,有利于了解传统没骨花鸟画的变迁和掌握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自然课本中有许多插图。为发展学生兴趣,发挥插图作用,可布置学生绘画、临摹。如《自然常识》三册“骨髂和肌肉”,学校没人体模型,要讲清骨骼和肌肉名称,养成坐、立、走的正确姿式比较困难。安排学生做临摹作业,要求在图上标明已讲过的骨、关节名称后,学生对自己临摹出来的图,不仅课堂上看,课后也看,有的还贴出来或送给  相似文献   

12.
恽寿平是"清初六家"之一,不仅在绘画理论上有着重要成就,同时工于诗书画,有"南田三绝"的美誉,尤其是花鸟画继承和发展了北宋徐崇嗣没骨画法,开宗"常州派"。恽寿平的花鸟画注重"外师造化"、"以简为贵",并且提出"摄情"说,他的画面注重对"逸气"的追求,风格清新简逸、澹然天真,有着独特的艺术品格,影响深远,对明末清初的花鸟画坛有"起衰之功",在中国绘画史上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清代初期画坛六大家之一的恽寿平,早年抗清,失败后誓不入仕,隐居武进老宅,倾情诗书画,既为谋生,亦是萌志。中年赁居常州城中白云溪畔,先借画室,后扩为家,并终老于此。文章阐述了他与另一书画大师王犟艺术互慕、事业相助的终生友谊,总结了其绘画艺术特色,即独创“没骨花卉”技法,并引领“常州画派”风靡清代早中期神州画坛。  相似文献   

14.
恽寿平是中国绘画史上杰出的画家,与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吴历齐名,被合称为清初六大家,或称四王吴恽。他的没骨花卉,对明末清初的花鸟画坛有起衰之功。恽寿平(1633—1690),原名格,字惟大,后改字寿平,更字正叔,或称叔子,号南田,江苏常州(武进)人。他  相似文献   

15.
花鸟画起源于人类的远古时期,经过漫长演变,从洞穴壁画"草图",到三代钟鼎图案,从画像砖上纹样,到宫殿庙宇装饰,终于在唐代从山水画中脱颖而出,成为独立画科。五代西蜀黄筌和南唐徐熙各创花鸟画法,开工笔和写意两大流派之先河,其后便衍生出没骨法、小写意和大写意,并随着院体画和文人画相斗相融,在宋、元、明、清及近现代此消彼长,形成了流派纷呈的发展局势。  相似文献   

16.
传世名画     
<正>此图是仅次于徐熙《雪竹图》的一件墨竹杰作。元代的画家有许多人追踪文同的画派,留下了许多优秀的墨竹画,但没有一件可与之相提并论的。文同虽是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恽南田的“摄情论”在其没骨花卉中的应用,以及该理论对后人的影响和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五代时期花鸟画华贵绮丽的画风中,徐熙独树一帜.其代表作品<雪竹图>以墨为主,以色为辅,讲究墨与色的辅成结合,是花鸟画表现形式与技巧的一大创新,是传统花鸟画重心由工笔设色向水墨过渡的重大转折点.徐熙野逸画风的出现,为两宋开始兴起的文人画奠定了基础,对其后的花鸟画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恽寿平花鸟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恽寿平创"没骨画"一派,为清代萎靡不振的画坛注入了清新的气息,在清代重视摹古的大环境下,恽氏敢于突破传统,开拓创新,其精神是难能可贵的。恽寿平"没骨画",以五代徐崇嗣"没骨"法为基础,注重深入生活、从大自然中寻找创作灵感,在写生中创造出独特的绘画语言。其作品艳丽而无俗气、细致而无拘谨、平淡天真、高雅脱俗,兼具文人画的情趣和写生的逸趣。其作品对清代中、后期的花鸟画创作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谢国渊 《成才之路》2014,(18):I0001-I0001
正有这样一位画家,一生只画花卉,尤其钟爱玫瑰。任凭世事风雨,他都潜心绘画,沉迷其中。几十年来,他孜孜以求、不断探索,把科学的严谨与艺术的美感融入到自己的绘画创作之中,形成了独特的绘画风格。他的作品清新典雅、明快生动、色泽自然,让人叹为观止。由于他的执着与专注,他先后记录了169种玫瑰的姿容叶貌,绘成了举世闻名的《玫瑰图谱》。这本被称作"玫瑰圣经"的图谱,在他之后的180年里,以各种语言出版了200多个版本,其艺术高度至今无人能越。他就是被称为"花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