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书法中的“功”和“性”与“意象”,从书法创作的整体意义上说,是局部与大局的关系,它们是一个融合贯通的整体。就里论述的“功”是特指书法中的用笔功力;“性”则指作者在书法创作中所流露的学识修养。书法“意象”,是作者创作中主观之“意”和作者情感所依托的客观形象即艺术之“象”的和谐统一。功”和“性”蕴涵在“意象”中并贯穿于书法创作的全过程,它的强弱影响到书法作品最终的艺术品质。如果说“意象”是书法创作前行为的思想动力和艺术形态的显现,那“功”和“性”则是书法“意象”之美在艺术表现上的强化和升华:是技巧和情感在作品中的再现和流露。  相似文献   

2.
王常福,1972年生,河南宁陵人。2008年毕业于山西师范大学书法专业,获硕士学位。现为商丘师范学院美术学院讲师、书法教研室主任。书法论文及作品多发表于《美术观察》、《书法报》、《书法导报》、《青少年书法》等刊物。论文《徐渭草书艺术及对当代书法创作的提示》曾获河南省教育厅主办的高校艺术教育科学论文大赛一等奖;书法作品行草书《明人书论》获"庆祝建国50周年爱我中华"全国书法大赛二等奖、《意临居延汉简》获山西省第四届临帖展三等奖、小楷《齐物论》获河南省首届全国电视书法大奖赛佳作奖。另有作品荣获第六、七届全国教师三笔字大赛一等奖、"建文杯"全国书法大赛优秀奖、河南省规范汉字书写大赛二等奖、"嵩阳杯"全国书法大赛优秀奖。书法作品曾入展山西省首届小品展、山西省第七届全省书法展、全国第三届扇面书法艺术展等。  相似文献   

3.
书法是以中国的传统文化为背景,以"文房四宝"为工具,通过书写汉字来抒情达意的一门艺术。这表明书法作品的美感与书家情感密切相关。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序》与"天下第二行书"的《祭侄稿》,是两种不同情感的典型代表作,是学习和研究书家情感与书法作品美感的范本。赏析比较《兰亭序》与《祭侄稿》,对于我们深刻认识王羲之与颜真卿书法艺术的不同风格,感受书法艺术美,提高书法技能,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4.
气势与气韵     
中国书法艺术常提到"气",气乃书法之真谛所在。在书法创作与形象中常以"气势"、"气韵"等词进行表述,"气势"是书法家对自然抽象摹写与内心世界传达结合的一种书法表现的特殊形式。气韵是书法家、书法作品与欣赏者之间互相感知的产物。气韵生动乃书法所求的最佳效果。书法作品的气韵,是书法家品德情操、生活阅历、文化修养以及艺术功力等内外因素的综合产物。  相似文献   

5.
《千字文》是一本简单的蒙学读物,但古代很多书法家都竞相书写《千字文》。历史上有的书法家甚至用毕生的精力来创作一部能流传千古的《千字文》书法作品,这种文化现象可以称之为中国书法史上的"千字文"现象。历代大家竞书《千字文》基本上是在继承前人书法艺术的基础上"守正出新",促进了传统书法艺术的传播,同时也促进了《千字文》的传播,提高了《千字文》的知名度,使得文与书法有机地结合。  相似文献   

6.
常见到书法作品中有错字出现,名书法家柳公权的代表作《玄秘塔碑》中就有25个明显的错字。也听过“书法无错字”之说,这句话不是说书法作品中从不出现错字,而是说书法作品中可以有错字,其错字不叫错字,叫艺术。其实,这种做法和说法都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7.
"意"体现书写者的精神世界,"象"是笔墨形象,体现"意"的规定性,两者合二为一,如同精神与肉体的共生。书法教学既要指导学生模仿具体的笔墨形象,也要透过笔墨形象,感悟书写之"意",在心追手摹的过程中,体味"象"对"意"的表达,领悟"意"对"象"的规定,追寻书法之美、实现精神成长。意象思维观照下的书法课堂则可以分化为象中悟意的神游、象之为象的追溯、意在笔先的挥运、意象俱得的审视、意象相谐的妙求等几个过程。  相似文献   

8.
书画作品     
方金伦,男,1955年生,广西梧州人,毕业于广西教育学院、现任职于梧州学院,广西梧州市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教育学会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会员。2010年3月获“国际榜书大赛”优秀奖,2010年6月获中国教育学会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举办的《第七届全国教育“三笔字”书法大赛》毛笔书法一等奖,2012年4月草书书法作品入集全国发行的《新中国美术家大典》,2012年5月草书书法作品入集书法导报主办的《中国唐诗大典》。  相似文献   

9.
<正>书法创作作为近现代书法理论中出现的概念,从字面含义来看,它由"创"与"作"两个方面构成。所谓"创",有"首创""独创"之义;所谓"作"则有"操作""书写"等解释。因此,笼统地讲,书法创作是指书法创作者生产、制造独特书法作品的活动过程。而在中国传统书法理论中,并没有"创作"这一概念,古人更多的使用"书""写"或"作字"来指称今人所谓的"书法创作"行为。其实,这两种不同的概念有着不同的内涵,昭示着古今不同的书法立场与追求。传统书法理论更多使用"书写"这一概念,  相似文献   

10.
2011年8月印发的《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对义务教育阶段的软笔书法教学提出了具体要求:"三年级开始,过渡到硬笔软笔兼学。明确使用毛笔书写的基本要求。学生要用毛笔书写楷书,临摹名家书法;大致了解书法历史和汉字字体源流;从书法作品的内涵、章法、结构、笔法等  相似文献   

11.
王常福,1972年生,河南宁陵人。2008年毕业于山西师范大学书法专业,获硕士学位。现为商丘师范学院美术学院讲师、书法教研室主任。
  书法论文及作品多发表于《美术观察》、《书法报》、《书法导报》、《青少年书法》等刊物。论文《徐渭草书艺术及对当代书法创作的提示》曾获河南省教育厅主办的高校艺术教育科学论文大赛一等奖;书法作品行草书《明人书论》获“庆祝建国50周年爱我中华”全国书法大赛二等奖、《意临居延汉简》获山西省第四届临帖展三等奖、小楷《齐物论》获河南省首届全国电视书法大奖赛佳作奖。另有作品荣获第六、七届全国教师三笔字大赛一等奖、“建文杯”全国书法大赛优秀奖、河南省规范汉字书写大赛二等奖、“嵩阳杯”全国书法大赛优秀奖。书法作品曾入展山西省首届小品展、山西省第七届全省书法展、全国第三届扇面书法艺术展等。  相似文献   

12.
张凤民 《中国教师》2011,(22):12-13
<正>一、书法和书法教育为了把中小学教师书法修养问题说清楚,就得先说一说什么是书法,什么是中小学的书法教育。什么是书法,专家学者们历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的理解是:"书"是书写,"法"是法则,那么"书法就是书写的法则",即如1931年出版的《中国文艺词典》的定义  相似文献   

13.
<正>江苏省苏州高新区敬恩实验小学依托中国少儿书画之乡浒墅关镇的书画氛围,积极开展书法教育工作。"端端正正写字,堂堂正正做人",学校不仅把"书法进课堂"落到实处,更注重培养"提笔即是练字时"的意识,形成了一至六年级写字评价体系。以书载道,以字育人。为营造书法氛围,学校配备了专用书法教室。青年教师每周集中练习"三字",定目标、定时间、定地点,由专人点评反馈,并纳入继续教育学时;教室门口的"笔歌墨舞"栏板展示,由各班语文老师定期更换学生的书法作品。优秀的书法作品还被布置在学校的书画大厅、廉洁文化长廊、怀恩廊和书画楼,使师生置身于浓郁的墨香氛围中,  相似文献   

14.
我国传统文化宝库中古诗词是一颗耀眼的明珠,而意境则是古诗词的生命。意境也叫意象,什么是意象?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  相似文献   

15.
<正>所谓的"真草兼通",不是说在一幅书法作品的创作中,将真书与草书两种书体混合书写。它是指在以真书或草书创作时,相互借鉴各自的书写特点。而这个观点最早出现在唐代书法理论家孙过庭的《书谱》中:草不兼真,殆于专谨;真不通草,殊非翰札,真以点画为形质,使转为情性;草以点画为情性,使转为形质。草乖使转,不能成字;真亏  相似文献   

16.
《集宁师专学报》2016,(4):18-21
《春秋·桓公十五年》"三月,乙未,天王崩",《庄公三年》"夏,五月,葬桓王",周桓王自薨至葬历时凡七年。历代学者对经文中的"葬"字有两种不同的说解,一说是缓葬,以《左传》为代表;一说是改葬,以《公羊传》为代表。此两说,各以为是,至今无定论。从《春秋》经传字例、《春秋》经传书法、周王室在东迁后的政治经济情况各方面考察,缓葬之说既符合《春秋》经义,也符合当时周王室实际。  相似文献   

17.
徐光静 《教育》2011,(18):50-51
<正>由于农村小学、初中阶段对学生的"写字意识"培养不到位,出现了高中生写字不如小学生的现象,更不懂得欣赏一幅书法作品,自然地也无法去创作震撼灵魂的书法作品。书法这一种从汉代开始就成了精英的艺术,正渐行渐远。在此背景下,《江苏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加强美育,丰富艺术教育内容和形式,推进高雅艺术进校园"。显然,在农村普通高中加强书法教学已迫在眉睫,应该不断地进行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18.
有些书法爱好者,甚至"学"了几十年之书法爱好者,其作品找不到一个笔画是合乎要求之"笔法",或者说,有些笔法、字法不灵动,显得呆板,毫无生气。究其原因,乃缺失"笔法秘笈"也。要知道,中国书法,乃中华民族特有之"中国符号",每一个汉字、每一根线条,都有生命力。笔画、结构、章法构成了书法之三要素。欣赏与评判书法作品之优劣,亦可从这三要素入手。本文以书圣王羲之墨迹范字为例,对笔法、字法进行技法分析。  相似文献   

19.
儒家思想论述儒家的"礼"、"中庸"思想对中国书法创作品评的影响。 "礼"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之一,西周姬旦曾为确定奴隶制国家的统治秩序而"制礼作乐",从孔子"郁郁乎文哉,吾从周"来看,孔子是很推崇周礼的。"礼"在《论语》中先后出现了几十次,但孔子始终没有对"礼"作为完整概括、定义。从《论语》中孔子有关"礼"的言论来看,"礼"则是人们为了"致仁"、成为"仁人"而在日常生活、人生实践中所应遵循的行为准则。孔子曾对其儿子伯鱼说"不学礼,无以立",而且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孔子要求伯鱼所学的"礼",后代儒家发展成为"恭、宽、信、敏、惠、忠、孝、诚、悌、义",这种思想深深地、广泛地影响制约着封建士子对书法的创作和欣赏。  相似文献   

20.
名家书画苑     
《江苏教育》2006,(7A):F0003-F0003
【简介】 陆亚鸿,1949年出生于江苏省苏州市,祖籍江苏宜兴。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江苏省教育学会书法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南京市29中(致远)高级教师。书法作品入展《第二届中国书坛新人作品展》、《全国第六、七、八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家作品展览》、《全国第七届书法篆刻展》、《首届中国书法兰亭奖作品展览》,获《全国第三届楹联书法大展》提名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