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东汉许慎编纂的《说文解字》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字典。本文通过古书引用的一些材料 ,介绍了从东汉到六朝时期《说文》流传的情况 ,分析了现在所能够见到的《说文》最早的版本———唐写本《木部》残卷、《口部》残简的内容和大徐本以及小徐本之间的差异 ,认为《木部》残卷最接近许慎原书的面貌 ,并说明了现在能够见到的完整的《说文解字》即大徐本和小徐本的版本来源  相似文献   

2.
讨论《说文解字》的历史,不得不涉及《说文解字五音韵谱》,而学界对其成书、流传等基本情况尚且缺乏足够的了解。李焘撰写《五音韵谱》,有初稿、修改稿之别。修改稿因内容完整、便于查阅,广为流传,后人甚至以《五音韵谱》为大徐本本身。本文作者曾经全面调查相关版本,本文在此基础上,分析初稿、修改稿体例的不同特点,说明修改稿盛行的原因及其版本在《说文》学史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说文解字》简称《说文》,东汉许慎著。作者总结先秦经传训活,博采通人之论,根据“六书”原则,有系统地分析汉字结构,指出每个字的本义,写出了这部自成体系的我国第一部字典。《说文》全书收9353字,重文1163字。《说文》问世以来,刻本很多,历代注释和研究《说文》的学者和著作也很多。清代成果丰富,重要著作有: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桂馥《说文解字义证》,王筠《说文释例》、《说文句读》,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等。章太炎先生则是中国语言文字学发展史上的一位承前启后的关键人物,最后一位小学大师。所幸的是,太炎先生通…  相似文献   

4.
王佩 《档案管理》2005,(6):92-92
我敢打赌,感冒”的“冒”,十个人中,有九个不会写。大多数人会把“冒”字上边的这个偏旁写成“曰”或者“日”,错!你盯住这个字仔细看一分钟,这个偏旁既不是“曰”,也不是“日”,它中间的两横与边框是不相连的。那么,这究竟是个什么东西呢?现在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请出今天的嘉宾——许慎!很遗憾,许慎今天来不了,他在东汉年间就死了,留下一本《说文解字》。那我们就请出《说文解字》吧。《说文》解释,冒的本意,是蒙着[睛前行“,冒”字脑袋上这玩意,正是盖住[睛的头巾。我自从去年开始学习《说文》,才恍然大悟,以前别人说我是文化人,原来是在…  相似文献   

5.
《说文解字》 (以下简称《说文》)这部我国语言学史上的不朽名著,系东汉许慎撰。许慎字叔重,汝南召陵(乡河南郾城)人。他编写《说文》始自和帝永元十二年(公元一○○年),到安帝建光元年(公元一二一年)他于病中遣其子许冲进上,前后共二十多年、是作者费了半生心血才写成的。《说文》成书不久,就为当世注释家所重视。郑玄注《周  相似文献   

6.
《说文解字》《说文解字》,东汉许慎撰,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的分析字形和考究字原的字书,也是世界上最古的字书之一。《说文》收字9353个,又重文1163个,按照文字形体、偏旁构造分为540部,首创了部首编排法.所收字体以小篆为主,旁及古文、籀文等异体,每字下有解释,,先说字义,再分析形体构造。所述文字多溯古谊,被视为今古文字沟通的津梁。古人将文字学列为“小学”,小学明而经  相似文献   

7.
古文是经学和文字学上的重要概念。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将古文和小篆、籀文并列,视为三种字体中最古的一种。到清末,金石学家吴大澂提出古文是战国时代的文字;民国初,王国维进一步认定古文是战国时代东方六国的文字。近几十年来,因为战国文字资料的大量出土,王国维的古文六国文字说被学者们普遍接受。本论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汉人所谓古文作了全面研究。研究的对象包括《说文》古文、三体石经古文、汉代经注中的古文以及《汗简》和《古文四声韵》所引的经书古文。《说文》古文和石经古文的考察合为一章,按《说文》字序排列,分析字形或用法,与出土古文字尤其是战国文字作对比;汉代经注中的古文包括《仪礼》古文、《周礼》故书以及《周礼》郑注、《礼记》郑注、《毛诗》郑笺中注明的古  相似文献   

8.
清嘉庆十四年,孙星衍覆刻宋本大徐本,该本历来为学界重视。同治十二年,陈昌治将其改刻为一篆一行本,眉目更加清楚。陈昌治本后由中华书局影印出版,成为最为普及的《说文》版  相似文献   

9.
《中国典籍与文化》2008,(2):F0004-F0004
东汉许慎所撰《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据六书理论、依五百四十部首编制的字典,系统地分析字形、解释字义的语言学巨著。清代段玉裁为之作注,“非但发明许著之要义,揭示其条例,亦且融入了段氏对音韵文字训诂研究之精髓”(徐复先生语)。《说文解字注》是公认的注释《说文》的权威著作,是阅读古籍、研究语言学必不可少的工具。许惟贤教授以清嘉庆二十年的经韵楼初刻本为底本,对《说文解字注》进行校勘、标点和补注工作,增加了1200多条附注。本书附录有关文献资料、新编索引,便于检索使用。  相似文献   

10.
《说文解字》简称《说文》,东汉许慎编著。共30卷,收19353篆字(小篆为主),是我国最早解释字义的字典。慎字叔重,博通经籍,被称“五经无双许叔重”。《说文》创怍于和帝永元十二年(100年),成稿于安帝建光元年(121年),历时二十二年,为许慎生平心血之作。但经过数百年辗转传写,叉经唐李阳冰篡改,以至错误遗脱,违反本真。  相似文献   

11.
《江西图书馆学刊》2017,(3):117-121
《说文解字》为我国传统小学的根基,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是研究《说文》的权威之作,研究者蔚为学林,形成了"段学"。段学,即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及其所形成的学派。对清代"段学"体系的有关研究著述进行辑录考略,为段《注》的研究者提供较为完整的资料指引,从而推动《说文》学和段学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2.
东汉许慎所著《说文解字》(以下简称《说文》),是中国第一部收字齐全,形音义综合考辩,编排较为科学而系统的字典。《说文》虽然是以字典的形式出现并存在的,但其学术价值远非一般字典所能比拟。从科技史的角度来看,《说文》在进行字义解释时,所反映出的有关科学技术各个领域的信息,成为我们研究中国古代科技史的“户牖”和“津梁”。汉字是汉民族文化的基础符号,它所蕴涵的知识是最为原始的。因而,《说文》中所包涵的科技资料,有些应当是很久远的。将它们与古籍记载、考古发掘材料相验证,可以推断到殷商以前,甚至原始社会的科技…  相似文献   

13.
清代校释群书,名家辈出。卢文 《群书拾补》、王念孙《读书杂志》等,受到学术界一致推崇,享誉天下。在这个领域也有贡献甚大,而世人重视不够者,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便是一例。 段氏校释群书集中于他的《古文尚书撰异》和《说文解字注》。其中《说文注》作为乾嘉时期文  相似文献   

14.
1929年,郑振铎先生提出:嘉靖本是《三国演义》刊行最早的版本,别本都从嘉靖本所出,诸本之间只有表面差异并无原则区分。此说一出,遂为中国大陆多数治《三国》版本的学者认同。当时除了毛宗岗父子评本以外,学界无法见到更多嘉靖本以外的版本,因而没有理由不相信郑氏所言,于是国内学者把《三国》版本研究的重点集中于毛本和嘉靖本的比较上,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从总体来看,只研究现存刊行年代最早的嘉靖本和最流行的毛本是远远不够的,30年代以来至今,人们陆续又发现并积  相似文献   

15.
阮元校《十三经注疏》,于《礼记正义》大量采用南宋卫湜《礼记集说》的材料,由于版本的判定和使用犯了重要错误,使得大量校勘记条目与卫湜《礼记集说》原文事实不符,所采材料不可靠。通过对卫湜《礼记集说》版本源流的清理,比勘宋郡斋本、明影钞宋本、清通志堂经解本、《四库全书》本各版本,发现阮元所用《礼记集说》的版本非宋本,而是经过重大改动的通志堂经解本。  相似文献   

16.
秦汉时期的官方识字课本《苍颉篇》流传广、影响大,是东汉许慎编纂《说文解字》的重要依据。唐宋之际,《苍颉篇》亡佚不传。20世纪以来全国各地陆续出土的秦汉简牍文献中重新出现了《苍颉篇》的残篇,成为研究《说文解字》以及上古汉语的重要资料。本文用出土简牍文献《苍颉篇》与《说文解字》做对比研究,旨在发掘其对于研究上古汉语、中国古代字书发展历史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前学术界所用《论语注疏》的通行版本是清代阮元所刻的《十三经注疏》本,新近我们又从日本影印回南宋蜀大字本,这个版本有很高的校勘价值。本文在详细比勘阮刻本与蜀大字本的基础上,抽取了部分最有代表性的材料,包括很多蜀大字本能够对阮刻本补充脱文、提供异文、纠正误文的资料,论述了蜀大字本的校勘价值,希望大家能够注意这个本子,利用这个本子。  相似文献   

18.
国学大师张舜徽先生有不少研治《说文》的著作,笔者以〈唐写本玉篇残卷校说文记〉为评述中心,略论其文内容、价值与缺失,期有助于吾人今日之学术研究。  相似文献   

19.
《〈说文解字〉与中国古文字学》一书为复旦大学校友、澳籍华裔学人祝敏申博士所著,由复旦大学出版社以中英文双语版向海内外正式出版发行。作者在书中用现代考古学器物排队和图表统计的方法,对出土古文字材料进行了较详尽的梳理,并以此同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作对比研究,从而在中国古文字学史乃至世界古文字研究的范围内肯定了《说文解字》的不朽历史地位。同时,作者还提出了自己对中国古文字起源发展的系统理论。此书受到有关学术机构的领导和专家们的高度评价。中英文双语版《〈说文解字〉与中国古文字学》出版发行$复旦大学出版社  相似文献   

20.
《战国策》是一部记录战国时期游说之士的言行、策谋的书,西汉时由刘向整理校定。至东汉,有高诱为之作注。南宋初年,又有姚宏续高诱注。我馆收藏有三种高诱注姚宏续注本《战国策》,本文考证了这几种版本的源流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