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张虎  汪长芳 《精武》2012,(9):75-75,77
运用文献法,剖析了中国传统养生体育的哲学基础、动作特点和风格。讨论中医理论中阴阳、经络、气血等学说与传统养生体育的关系,以促进传统养生体育在中医药专业中的教学,从而更好地促进我国传统养生体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文化学、社会学的角度对当前我国大力构建和谐社会和传统体育养生之特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以人为本”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与宗旨,而传统体育养生正是基于对人性的关爱、对生命的敬畏发展起来的,它追求的是人的健康与长寿。因此,和谐社会与传统体育养生在本质和内涵上有着内在统一和呼应,并且在现代社会里,人类新的健康问题和社会矛盾不断出现,而传统体育养生对于促进人类健康和缓解社会矛盾有着重要的意义。所以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发展传统体育养生有着非同一般的必要性和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运用文献资料和逻辑归纳法研究巫术与传统体育养生的关系。传统体育养生是养生学和传统体育的有机结合,它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的巫术活动。原始舞蹈、生产劳动和图腾崇拜促成了传统体育养生的产生,其中巫术活动中的主导者巫师是传统体育养生的萌发者,对中国传统体育养生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至关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形象思维在武术教学训练中运用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文献资料法,对形象思维与武术的内在关系进行科学、详实的分析,总结其内在规律。并在此基础上与武术的教学、训练实践紧密结合,对形象思维在武术教学、训练中的运用进行探析。研究认为,在武术教学、训练中科学地运用形象思维不但可以事半功倍,还可达到“智、体”兼育之目的。  相似文献   

5.
季平 《武魂》2013,(7):4-5
近年来随着全民健身运动的普及和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发展,太极拳运动作为我国传统养生健身文化的瑰宝,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广泛开展。这对于传承和弘扬我国传统体育文化太极拳运动,丰富高校体育教学及提高学生的传统文化修养有着深远的意义。但由于太极拳自身特点及内在精神与一般体育运动的不同,在太极拳教学中也出现了诸多问题,本文在对高校体育课中太极拳教学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有助于太极拳教学改善和提高的建议及对策。  相似文献   

6.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推理法对传统体育养生在现代社会中的角色表现,与现代体育的角色冲突进行分析和探讨,明确了传统体育养生的角色定位:学校健康教育的服务者、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者、运动锻炼的康复师和时尚健身文化的引导者。  相似文献   

7.
运用文献资料法,对中国传统养生文化和现代体育生态观进行对比分析。认为传统养生文化蕴涵着生态体育几大构成要素,传统养生文化同现代体育生态观的融合是现代体育和谐与发展的要求,其目的是把体育生态理念推向社会,进而演变成人们的生存观念。  相似文献   

8.
传统体育养生作为我国独特的健身方法,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而且健身效果良好。高校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和许多大学体育课都开设了传统体育养生课,由于传统体育养生的运动特点与其它体育项目有着显著的区别,如何根据其特点来把握教学方法的应用,也是这门课能否开设成功的关键。文章根据教学实践,对传统体育养生功法的教学特点及方法进行研究,以期为其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中医理论与中国传统养生体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养生体育是中医养生学的内容之一,是运用中医阴阳、精气神等学说加以阐发,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受到启示,进行总结,不断发展。探讨中医养生理论与传统养生体育的关系,旨在推动我国传统养生体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曹云  张忠杰 《体育世界》2010,(10):74-76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比较研究法对现代体育与传统体育养生的锻炼效果进行比较分析,分析二者在健身和锻炼效果上的异同,指出传统体育养生的独特功效,为科学锻炼健身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1.
高等中医药院校中国传统保健体育教学现状与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预防疾病、病后康复及养生和健身的需求逐渐增加,中国传统保健体育在这些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文章运用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了解目前我国高等中医院校传统保健体育课的教学现状;通过数理统计法来证明目前高等中医院校传统保健体育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能够完善传统保健体育课的教学提供了科学依据;结合学生就业特点给出建设性意见,从而改进高等中医院校传统保健体育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2.
对沈阳体育学院民族传统体育专业课程设置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就沈阳体育学院民族传统体育专业课程设置结合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方向、培养目标与学生毕业去向进行分析,认为沈阳体育学院民族传统体育专业课程设置偏重武术,对传统体育养生和民族民间体育两个方向的重视程度不够。建议加大传统体育养生和民族民间体育两个方向的课程,拓宽专业口径;同时也应重视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以外的其它适应就业需要的课程的学习。  相似文献   

13.
先秦时期是传统养生思想的初步形成和创立发展的重要时期。儒、道、医、杂家各门派和诸子百家的养生精髓,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养生文化,为我国传统养生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挖掘中国古代传统养生思想的精髓对于提高现代人的生存质量有着积极的意义,且有助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4.
高楚兰 《体育科学研究》2006,10(4):81-83,87
传统体育养生作为我国独特的健身方法,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而且健身效果良好。高校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和许多大学体育课都开设了传统体育养生课,由于传统体育养生的运动特点与其它体育项目有着显著的区别,如何根据其特点来把握教学方法的应用,也是这门课能否开设成功的关键。笔者依据多年教学经验,拟对传统体育养生功法的教学特点及方法进行研究,以期对其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中西运动休闲文化发展理念的传统差异与渐进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西运动休闲文化发展理念的传统差异表现为运动休闲的历史走向不同,西方的运动休闲活动呈现出两头高中间低的马鞍型曲线,而中国静态的运动休闲活动却是数千年一脉相承;从运动休闲的活动性质来看,中国人以静态为主,而西方人则以动态为主;从活动的内容来看,中国人的传统运动休闲活动多是一些平和、悠闲、修身养性的项目,而西方人则多是从事一些运动竞技项目和具有冒险性质的刺激性运动;在活动功用方面,中国传统的运动休闲文化重在向内发掘心灵世界,而西方则重在向外张扬人的个性;从健身方式来看,西方是通过定量化的身体运动来弥补其体力支出的不足,而中国的则是从整体着眼,将强心健身与生活方式融为一体。因为中西运动休闲文化具有极强的互补性,运动休闲项目的相互引进和运动休闲文化的融合交流也将进一步加深。  相似文献   

16.
民族传统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功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华文化造就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形成了极强的健身、养生、娱乐和教育功能。学校教育中广泛开展民族传统体育不但可以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同时可以弘扬优秀民族文化和振奋民族精神,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和谐的人际关系,创造文明的校园环境,使依法治校和以德治校相结合。  相似文献   

17.
文章通过将民族传统体育引入高校体育课程教学,及其推动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丰富体育课程教学内容,传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校体育课程教学体系的重要意义进行了分析。力争通过本研究,对促进民族传统体育在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18.
体育舞蹈肢体语言的结构由动作、舞步、步型、组合与套路组成;从时间特征分析,体育舞蹈在时间形式中呈现的"形"是真实可见的;从空间特征分析,体育舞蹈肢体语言可分为广义性空间和狭义性空间;体育舞蹈肢体语言意象性特征是由人的肢体动作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9.
论中国传统武术养生文化的现代社会效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中国传统武术养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探讨中国传统武术养生文化是为了在更高的层次上认识与理解它的价值,是为了更好地继承与弘扬中国武术养生文化,并且由此探求到中国传统武术养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契合点。中国传统武术养生文化对人们树立健康意识,提高文化素质,加强道德修养,弘扬民族精神,增添生活情趣,有着其它文化不可替代的独特效用。人们在中国传统武术养生文化的实践中可以接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同时也可以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