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传统语法和结构语法对单句的分析常常采用成分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这两种析句法都属于句法平面。句子的分析不能仅仅停留在句法平面上,还应该进行语义平面和语用平面的分析。本文针对汉语语法教学的实际,介绍三个平面理论的主要内容以及三个平面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通过实例分析来说明三个平面理论在汉语语法教学中的运用价值,为语法教学拓展新的思维空间。  相似文献   

2.
动词是英汉两种语言当中最复杂的词类,它们最主要的句法功能是充当谓语。通过比较,我们发现在这两种语言的动词中都存在非谓语用法,英语动词非谓语用法有着比较系统、详细的研究与论述,而汉语语法在这方面却少有研究。或者有研究也不认为这是一种有价值的、普遍的现象,或者甚至认为汉语动词非谓语功能这样的表述也是错误的、不科学的。本文试图从词法和句法的角度来比较英汉动词非谓语用法,力图归纳汉语动词非谓语功能的分类。本文通过对英汉动词非谓语用法进行比较研究,不仅能对英语教学,尤其是翻译教学起到一定的作用,而且能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我们的母语——汉语。  相似文献   

3.
俄语语气词在俄语语法中属于虚词,在口语中使用普遍,具有丰富的交际功能,赋予语言表现力,能够准确表达说话人的态度、意图和情感。由于语气词缺少词汇意义,熟练掌握和运用成为一大难点。通过对俄语语气词与汉语语气词进行系统的对比分析,指出两者在语音、形态、句法和语用层面的异同,有利于加深对两种语言的认识,有助于俄语语气词的学习,也有助于两者之间的互译。  相似文献   

4.
教学实践表明,俄语复合句中时间关系是俄语句法教学中的一个难项,因其与汉语复句中的时间关系的表达手法差异较大,对于非语言专业的学生来说,这一知识点较难掌握.从俄语中表时间关系的复合句分类,复合句中时同关系的表达以及与汉语复句的区别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对非俄语专业的学生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5.
孙园园 《考试周刊》2013,(47):94-95
朝汉语语法上有很多不同点,例如朝鲜语主要用词尾表示语法关系,汉语用虚词和词序表示语法关系。朝鲜语语序比较灵活,汉语比较固定。词汇词和句法词在朝鲜语中不同,在汉语中相同。朝鲜语句子成分和词类有一定的对应关系,汉语没有对应关系。本文研究了朝汉语的语法特点。  相似文献   

6.
语法本体研究与对外汉语语法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汉语语法本体研究跟对外汉语语法教学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双向互动”的.一方面汉语语法研究必须结合对外汉语语法教学注重句法的语义分析,另一方面也必须从对外汉语语法教学中发现问题并吸取灵感;至于对外汉语语法教学,需要从汉语语法研究中吸取营养,而且在引入语法本体研究成果时必须化繁为简、为我所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的主要问题是俄语、汉语两种语言中的语气词。由于俄语、汉语分属于印欧语系、汉藏语系,两种语言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有很大差别。那么,两种语言中的语气词又有什么异同呢?作者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从语气词在两种语言中都归属于虚词谈起,同时介绍了俄汉不同版本中语气词的概念,着重论证了俄汉两种语言中的语气词在数量、句中位置、分类、应用等方面不仅存在许多相同、相似之处,而且也有很多重大差别。搞清两者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正确理解句子所要表达的真正含义。  相似文献   

8.
省略和替代不仅是一般意义上的语法关系在语言形式中的体现,而且与以语境为特点的信息结构紧密相关。文章从省略和替代中的一个主要方面——名词性省略和替代进行英汉语信息结构的比较研究。以揭示它们与英汉语信息价值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英语与俄语同属印欧语系,英语属日耳曼语族西日耳曼语支,俄语属于斯拉夫语族东斯拉夫语支。它们均属于字母文字,在字形、音调、语法结构上有许多相同或相似的地方。英语在其演变的过程中甩摔了约束其发展的屈折变化,由综合型语言逐渐向分析型语言过渡,形成介于综合和分析之间的一种综合——分析语,词的屈折变化逐渐减少,词法意义的表达越来越多地依赖于语序以及介词等语法功能。而俄语富于形态变化,句子成分在句子中的功能主要通过词形表达出来,语序只起辅助作用,可以说俄语语序是比较自由的。  相似文献   

10.
汉语属于孤立语,名词的复数意义主要通过与不同句法成分进行组合的方式来实现。在运用中,这些方式不仅存在着相互制约的关系,而且还受到语境和句式的限制。通过对这些方式及其注意事项进行梳理,我们希望能为留学生的学习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1.
"幸亏"和"好在"属于侥幸类副词,表示因有利条件、原因的出现避免了不利情况或不如意事情的发生。它们是日常生活交际中的常用词,也是汉语学习者需要掌握但又容易出现偏误的词。基于汉语语料库检索,运用语法三个平面理论,探讨"幸亏"和"好在"在语义特征、句法功能和语用表达上的异同。并结合两者在语义用法上的差异,从对外汉语教材编写、教师教学等方面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领属范畴是现代汉语语法研究中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对领属关系问题进行系统、详尽的探讨,不仅有利于描述和解释汉语领属范畴的独特表达方式,而且还有助于对外汉语教学和机器对自然语言的处理。以往人们对领属问题也有所研究,但由于理论方法的局限,只单纯注重从句法上进行分析。其实领属范畴除了句法还涉及客观世界、语义诸方面内容。采用认知语言理论,从认知角度进一步研究领属的语法特征,可以更好地探讨现代汉语领属范畴的本质。  相似文献   

13.
傅炜 《天津电大学报》1999,(4):38-39,48
汉语是世界上历史悠久且完善的语言之一。其中,句子是表达完整思想的、具有一定语法特征的最基本的言语单位。关于句于分析方法的研究直接影响着汉语语法体系的统一和确立。目前,通行两种析句方法,即句子成分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两种析句法在汉语语法研究和语法教学中都起到过积极的作用,但各自都存在着不足之处,两者之间也存在着重大的“分歧”。为了更深入系统地揭示汉语语法构造的特点,提高语言研究的效果,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4.
俄语与汉语的语法形式存在一定差别。对比的方法是 :以施事—动作—受事的语义结构为基础 ,把代表这三种语义成分的语法单位为主要成分构成的单句作为考察范围 ,比较俄语和汉语区分这三种语义成分在语法形式上的差别。并从这一侧面概括出俄语和汉语的语法特点。  相似文献   

15.
属于汉藏语系的汉语是依靠词序或表示语法关系的“孤立语”,而属于印欧语系的俄语则是词的本身有形态变化的“屈折语”。对汉语动态形容词与俄语形动词在概念、构成、体、意义、功能六方面的比较,可以看出,二者在特征上相似,都能做动词,又能做形容词。但汉语中的动态形容词由形容词转化而来,动态性和动词性很强,而俄语中的形动词由动词转化而来,形容词性强,动词性弱  相似文献   

16.
《考试周刊》2015,(76):18-19
俄语语法分为两部分——词法和句法。俄语中的无人称句属于句法的范畴。本文主要论述的是俄语单部句中的无人称句的意义和用法。俄语中无人称句的意义和用法很多,作者采用《新编俄语语法》对于无人称句的阐述,作为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本文以俄罗斯著名作家契诃夫的几篇短篇小说为语料,借助原汁原味的文学作品对俄语无人称句的意义和用法进行了具体的分析。  相似文献   

17.
状态补语是汉语的显赫句法成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陆丙甫  应学凤  张国华 《中国语文》2015,(3):195-205,287
从类型学的角度看,状态补语的原型虽然是焦点化的方式表达,但其功能已经远超出方式状语的范围,具有强大的能产性和扩展能力。它的语法化程度极高;就其编码形式的凸显程度而言,可说是汉语句法成分中最容易识别的。因此,它不仅该看作现代汉语句法中一个独立的成分,而且该看作一个显赫范畴,不宜取消或合并到其他成分中。状态补语的性质特点,是汉语尾焦点凸显这一信息结构特点的又一个明显表现。本文也讨论了有关的汉语句法编码的基本特点以及语法编码的一些一般共性规律。  相似文献   

18.
公共外语教学以培养学生阅读和翻译能力为主要目的。公外教师的任务应是在有限的学时内教会学生掌握好俄语语法的基本知识,用较扎实的理论依据指导语言实践。俄语语法分词法和句法,词法中较难掌握的词类是动词,句法中较难弄懂的是成分,教学过程中应是重点。采用少而精的讲解,多而广的练习,打好坚实的语法基础,才能完成公外的教学任务。  相似文献   

19.
我们知道,汉语和俄语分属于两种不同的语系,各自名词的数一单数和复数形式的表达方法均不相同。俄语富于词形变化,名词的复数形式通常都有其自身外在的表现形式,一般采用词缀法,通过词本身尾部的形态变化表示出来。如книга→тниги) слово→слова,матъ→матери。汉语不同于俄语,词本身可以说是没有形态变化,名词的复数意义一般借助于加词(人→人们、众人)、迭词(人→人人,天→天天)、数量词或量词的重迭(一条→一条一条、一条条,条→条条)等语法手段表达。与俄语比较起来,汉语名词的复数在表达方法上复杂多样,而且常常属于习惯用法,所以学习、使用起来颇为困难。例如表示复数的“们”字,有时必须使用(同志们,祝福你们!)有时则不能用(我们是学生。),有时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在乌克兰南方师范大学孔子学院教授中文专业学生过程中获得的材料,总结了乌克兰汉语初级水平学生词法和句法偏误。词法偏误有副词"都"的误用、连词"和"的误加、介词"往"的语序误用、量词的遗漏。句法偏误有状语语序的偏误、"先……,然后……"的偏误。造成这些语法偏误主要原因有汉俄语言差异及俄语负迁移影响;汉语学习过程中"过度泛化"的作用;教师疏于解释。建议教师在教学中强调汉俄语言的差异性,及时纠正学生的偏误;总结语法条目用法,减少疏漏;针对不同偏误辅之以针对性的练习并突破难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