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对教育现代化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现代化作为社会现代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不可避免地受到社会政治,经济,化等方面的影响,其表现特征为教育发展的受动性,能动性,继承性,开放性,生产性,终身性,多样性,在其特征的表现中,揭示教育发展与社会的全面现代化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作为青年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其群体化的成因是多层面的。我国当代大学生化表现出明显的双重性或两极性特征,对传统化的否定与对现代化的困惑、积极参与与消极抵御相悖的现象同时并存。为此,教育对青年化的选择功能应相应增强,以促进大学校园化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提出这个命题主要是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思考:首先是城市化建设的需要。上海作为一个处于迅速发展之中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已经确立了培育城市精神、塑造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化形象的化战略目标。我们认为,城市精神主要是直接通过城市的化形象体现出来的,城市精神中包括城市市民的价值观念、思想情操和精神风貌。所以,市政  相似文献   

4.
江苏省在完成“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历史任务后,1996年提出了教育现代化的发展目标。作为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农村成人教育现代化,其显著标志是农村社区进入学习化社会,基本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教育观念现代化。发达的完善的成人教育制度,其本身就是教育现代化的标志之一。现代化教育制度的重要内涵就是教育向终身化、多样化、社会化的方向发展。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加快,一次性学校教育已不能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必须要转变传统教育观念,树立终身教育思想。教育发展水平现代化。农村成人…  相似文献   

5.
全国各地共同实现现代化是几代中国人的共同愿望,但是现代化发展的不均衡性决定我国各地区同时、同步、同等实现现代化是决不可能的事,中国现代化的实现必然经历先化——后化——共化这样一个过程。本文试从先化与共化之间的关系来论述先化是共化的必然选择;共化是先化的最终目的;共化的目标是先化必须遵循的原则。  相似文献   

6.
学习化社会建设是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育现代化的前进方向。学习化社会评价标准是衡量满足社会每一个成员一生各方面学习需求程度的指标体系。学习化社会建设是一个系统变迁过程,是可以按照理想的境界,在预定的时段,以能够识别的指标,描述学习化社会建设的系统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7.
民主是教育的一个基本原则,民主化是教育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方面,为了更好地发挥班级这个组织在学校教育工作中的功能,完成班级管理目标,作为班级管理者(即班主任)要在班内实行民主化管理。  相似文献   

8.
随着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的趋势Et益加强,其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成为教育工作者讨论的一个热点。信息技术所具有的生动性、大容量、直观化等特点,更加有利于生物课程的变革。因此,  相似文献   

9.
论毛南族的节日文化与毛南族的现代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毛南族作为广西独有的少数民族,其传统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节日化呈现出与其他民族不同的鲜明特色。毛南族的节日化中既有精华,也有糟粕。毛南族的节日化有巨大的开发价值,也有很大的革新发展空间,开发和发展毛南族的节日化,是毛南族走向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中国当代化总体上是现代性化,后现代化在中国当代的出现是历史的误置。中国的后现代化缺少批判精神,与大众化合流,不具备反思性和审美性。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作为对立的思维模式在中国化中将长期共存。  相似文献   

11.
当代中国文化面对的时代性张力主要包括了两个基本的方面:其一,在西方现代化过程中主要是以历时性的形态逐渐呈现出来的“前现代”、“现代”与“后现代”,在当代中国却是以共时性的方式被挤压在同一个平面上。其二,当中国还没有完全实现现代化,还没有能够充分享受现代化之积极成就的时候,西方则已经走向了“后现代”,并提出了“走出现代性”的主张。这就使得当代中国在面向未来的选择中面临左冲右突的两难困境。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兴起更为清楚地表明:在中国文化的现代开展中,全盘西化此路不通。面向未来的中国文化必须切实挺立民族文化精神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12.
鸦片战争以后的晚清中国,在欧洲风暴的冲击下,开始了艰难的现代化起步。从本质上来说,现代化乃是一种化的变迁,是传统化在新的经济政治和外来化冲击的条件下发生的深刻变革,并由此而导致新的经济政治的长足进步。因此,伴随着晚清中国现代化的起步与发展,中国现代化思潮也在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演进着,从观念和化的深层结构不断推进中国现代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全球化文化格局的出现,使中国文化的现代化显得既必要、又迫切.虽然在中国文化现代化的进程中,几代学人屡经努力,可非此即彼或折中调和的文化取向原则,使中国文化的现代化进程既显得步履为艰,又表现出无所适从的尴尬,要走出这一困境,只有用中国文化海纳百川的博大包容,改变传统的单元思维模式,立足本土文化,提高文化自觉、尊重异质文化的独特性,使中国文化显现多元态势,中国文化方可真正步入现代.  相似文献   

14.
文化传统是教育现代化的基础,其合理内核能促进教育现代化的进程.英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传统十分深厚的国家,其教育现代化与文化传统之间存在着复杂的、潜在的、深层次的本质联系.通过对英国民族文化传统的解读,考察英国教育现代化的路径,从而阐明其教育现代化与文化传统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  相似文献   

15.
中国文化现代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具有动态的不可逆性,是自然的历史过程。文化现代化系统的开放性、无数的非线性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成为推动中国文化现代化进程的动力。在中国文化现代化的进程中,需要处理好文化现代化系统开放性与封闭性的关系,正确认识文化现代化进程中的文化多样性,坚持文化现代化进程中主流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导地位,以推动中国文化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16.
对学校现代化问题进行文化哲学的探讨,是对人、文化与学校现代化三者关系的深层追问,也为目前的学校现代化实践开拓一个崭新的思维空间。在文化哲学看来,学校现代化的核心和最深刻的内涵是人自身的现代化。而人自身的现代化最终体现为学校教师和学生在生存方式上的根本变革,即学校文化的转型。这就必须立足于人的存在和发展,对现存学校文化的非现代性因素进行反思、批判与重建,实现从与传统农业文明相适应的由经验、常识、情感为内在要素的学校文化模式向与现代工业文明相适应的以理性精神和人本精神为核心的现代学校文化模式的转型。  相似文献   

17.
以儒家思想为内核的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并非与现代化必然背道而驰。儒家思想在经过清理、改造、转化之后是能够与西方市民法文化结合的。中国法律文化现代化应走中西文化结合之路,实现传统法律文化的现代性转换,为法治模式的形成培育出适合它成长的文化土壤。  相似文献   

18.
略论韩国文化发展及其对现代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亚洲“四小龙”之首的韩国,以其惊人的高速发展和迅速崛起,实现了现代化。现代化的实现,当然有其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和发展战略,然而文化亦是其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韩国有着深厚的儒家文化底蕴。儒家文化在西方理性文化的冲击下,吸收西方工业文明及其理性文化的精华,实现自身传统的创造性转化,形成了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韩国现代文化模式,在这种文化模式的驱动下,韩国创造了“汉江边的经济奇迹”,也实现了现代化。  相似文献   

19.
中国要实现现代化赶上和超过发达国家,一个最基本的前提是首先实现中国文化的现代化。中国文化的现代化从根本上说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文化现代化,是社会主义文化的现代发展,是马克思主义自身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中国文化的现代化一直是学术界比较关注的热点问题,但关于中国文化现代化现马克思主义的关系问题阐述得相对较少,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在新的世纪,认真探讨这一问题,对于建构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文化具有重要意义.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现代化的关系问题实质上是中国文化现代化建设以什么作为指导思想的问题.中国社会的独特性质,中国文化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和中国社会的历史实践,决定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文化现代化建设中必将居于核心地位.马克思主义对中国文化现代化建设将发挥三个方面的作用,即社会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文化思维模式的奠基作用和文化格局的优化作用.发挥作用的主要途径是马克思主义与现实、马克思主义与西文化的互动.马克思主义既是中国文化现代化的指导思想,也是中国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文化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的现代化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